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4.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3 09: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古素惠
研究生(外文):KU, Su-Hui
論文名稱:生命教育繪本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Using the Life Education Picture Book into the Visual Arts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 second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蕭銘芚蕭銘芚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au, Ming-Twen
口試委員:黃銘祝余季音
口試日期:2017-09-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學系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9
中文關鍵詞:生命教育繪本視覺藝術
外文關鍵詞:Life educationpicture bookvisual ar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47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教育除了讓學生增加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瞭解生命的價值,培養學
生正確的人生觀。2001 年教育部宣布該年為「生命教育年」,並函頒「教育部推
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2001 至2004),規劃實施從小學至大學16 年一貫的生命
教育,奠下我國推動生命教育之重要里程碑,更重要的是,將生命教育活動列為
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指定內涵。由此可見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本研究以低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以繪本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當中,以生命教
育為課程主題,透過課程設計、自編教案、學習單與課程實際操作,以文獻回
顧、參與觀察法、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法做為資料蒐集的工具,探討繪本融入視
覺藝術教學的學習活動,分析以生命教育繪本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的學習活動是否
有助於增加學童的學習動機、提升其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是否是一種適合做
為視覺藝術教學活動的課程設計?
本研究發現,首先,繪本是講究視覺效果的兒童文學作品,具有圖像性、兒
童性、教育性、藝術性與趣味性等特質,繪本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的學習活動有助
於增加學童的學習動機;其次,相關研究發現學童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呈正相
關,繪本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的學習活動由於學習動機的提升,同時也增進了學習
的成效;此外,學習成效也影響學習的滿意度,習學成效越高的學生,學習滿意
度也越高,在此同時,由於學習的滿意度高,也越願意花更多的時間投入在該課
程,因此,強化了學童的學習動機並提升其學習成效。最後,透過本研究的分析
與歸納,以生命教育繪本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的學習活動,有助於增加學童的學習
動機,提升其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是一種適合做為視覺藝術教學活動的課程
設計。
The Education not only allows students to increase knowledge, but also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life, to develop students the right view
of life. In this study, I use the picture books into the visual arts teaching and to teach
primary level students. The theme of the course is the education of life. And I used
literature review, participation in observation, in-dept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as
the tools for data collection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the visual arts teaching
with the picture books. I want to know the picture book of the life education into the
visual arts teaching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utcome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ents or not? Is it a kind of curriculum design suitable for visual
arts teaching activitie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first, the picture books are visualize, image, childish,
educational, artistry and funny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use the picture books into the
visual arts teaching is useful to increas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students. The secon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outcomes. In the case, I found to use the picture books into visual arts teaching
isn’t only improving the motivation of learning, but also improving the learning outcomes.
And the students with higher learning outcomes have the high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too.
Then, the higher satisfaction students are greater willingness to spend more time on the
course, and it enhances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mproves their learning outcomes.
Finally, it is a useful kind of curriculum design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of visual
arts, which is helpful to increas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生命教育的意涵 13
第二節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與生命教育的關係 21
第三節 繪本的特性與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的優點 26
第四節 兒童藝術學習的相關理論 32
第五節 相關的研究 40
第三章 教學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教學情境 49
第二節 課程設計 54
第三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59
第四節 研究的效度與信度 63
第四章 教學結果分析與檢討 65
第一節 「生命禮讚」主題研究結果 65
第二節 「生命悸動」主題研究結果 85
第三節 「生命饗宴」主題研究結果 107
第四節 學生學習動機、成效與滿意度分析 127
第五節 綜合檢討 13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結 論 157
第二節 建 議 163
參考書目 167
中文部分 167
西文部分 173
附錄一:教學觀察評量表………… 175
附錄二:教學省思日誌…………… 176
附錄三:教學活動設計一………… 177
附錄四:教學活動設計二………… 183
附錄五:教學活動設計三………… 188
附錄六:學生學習自評表一………… 193
附錄七:學生學習自評表二…………194
附錄八:學生學習自評表三……… 195
附錄九:生命迴響回饋單 …………… 196
附錄十:學習動機、學習成效與滿意度問卷 ………197
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書局。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丘華殷、李淑玲(2008)。多媒體繪本教學方案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童口語表
達能力之學習成效。特殊教育學報,27 期,1-30。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五南出版社。
江福佑(2002)。國民小學高年級生死教育之研究:以應用繪本為例。台東:國
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三本(1995)。兒童故事學。台北:五南。
何三本(2003)。幼兒文學。台北:五南。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婉真(2016)。運用繪本教學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生合作技巧之行動研究─ 以傾
聽為例,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巫雪莉(2016)。繪本教學方案對國小低成就學生轉介前介入成效之研究。台
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吳鴻松(2009)。科技大學成人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南部
某科技大學為例。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銘達和鄭宇珊(2010)。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階
層線性模式分析。中等教育,61 卷第3 期,32-51。
吳庶深和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臺北市:學富。
吳庶深、黃麗花、詹文克和蕭伊吟(2007)。教育部95 年度發展生命教育之課程
與教學指標工作計畫。教育部委託研究。
吳庶深和魏純真(2010)。幼兒繪本的生命力-幼兒生命教育繪本的內涵及教學
指標之初探。幼兒教保研究期刊,第4 期,19-33
林真美譯(2005)。繪本之力。臺北市:遠流。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
(2001)。
林崇德(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台北:五南。
林霜吟,吳順發(2014)。國小繪本教學應用之初探。家庭教育雙月刊,49 期,
29-37。
林佳玫(2010)。品格教育融入國中藝文領域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台北: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雪萍(2008)。語言學習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影
響。臺南市:臺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靜萍和楊坤原(2004)。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經驗談--小組合作學習之成
效。國立編譯館館刊,32 卷第1 期,78-85。
邱貴發(1992)。電腦輔助教學成效探討。視聽教育,33 卷第5 期,11-18。
姜宜生(2016)。以繪本教學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利社會行為之行動研究,台
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碩士班學位論文。
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
大學園藝研究所博士論文。
胡文聰(2004)。宜蘭縣國小五年級學童心理健康和健康與體育領域學習滿意度
調查。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綺霞(2011)。臺北市立美術館親子觀眾之參觀滿意度研究。臺北:國立臺灣
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素霞(2002)。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徐超聖(2014)。生命教育融入12 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之研究子計畫二--生命教
育融入學前與國小階段課程的核心素養與組織方式之研究期末報告書,國家
教育研究院委託。
徐敏雄(2007)。臺灣生命教育的發展歷程:Mannheim 的知識社會學的分析。臺
北:師大書苑。
翁鈴雅 (2007)。以視覺藝術活動提昇國小學生品格之行動研究一以「負責」與
「尊重」品格核心為例。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寰宇。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35 期,4-31。
孫效智(2002)。生命教育之推動困境與內涵建構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7 期,
283-301。
孫效智(2004)。歌詠生命的旋律-九年一貫生命教育教案。臺北:幼獅。
孫效智(2007)。生命教育與大學生通識人文素養。大專院校生命教育學術與教
學研討會論文集。1-15 頁。臺北:臺灣生命教育學會,。
張子樟(1998)。閱讀的喜悅:少兒文學品賞。 台北市:九歌。
張玉成(1984)。開發腦力的創造性教學。師友月刊,199 期,31-34。
張春興和林清山(1983)。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和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0)。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修正版)。台北市:東華。
張華保(1986)。社會心理學(二版)。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碧如(2003)。說故事、看故事、討論故事—故事繪本的特色與應用。兒童福
利期刊,5 期,169-180。
莊美玲(2015)。繪本在幼兒園數學創意教學的應用研究。正修學報,第28 期,
293-302。
陳品華(2006)。技職大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的動機困境與調整策略之研究。教育
心理學報,38 卷1 期,37-50。
陳玉婷(2007)。網路學習環境中學習型態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台南科技
大學為例。台南科大學報,26,151-166。
陳美玲(2007)。繪本在品格教育的應用─以「花婆婆」為例。應用倫理學刊,
第二卷第一期,126-135。
陳錫琦(2013)。十二年國教生命教育課程概觀與反思。國民教育,53 卷第3
期,1-6。
陳凱婷、陳慶福(2009)。繪本團體運用於國小喪親兒童之研究。家庭教育與諮
商學刊,6 期,1-34。
陳啓明、邱政鋒(2009)。成人參與高等回流教育學習動機之量表建構與現況之
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8 卷第3 期,93-110。
陳瓊花(2004)。從書與話探討台灣兒童與青少年的性別概念。藝術教育研究,8
期,1-27。
陳儀亭(2015)。繪本教學結合讀寫萌發策略應用於發展遲緩幼兒之個案研究。
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陳佩勤、張麗君和陳沛緹(2014)。親子對話式共讀圖畫書之語言分析:母親的
閱讀引導與幼兒的語言訊息,教育研究學報,48 卷第2 期,127-152。
郭靜晃(1994)。心理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方案。103 年3 月3 日臺教學(三)字第
1030027799 號函訂定。台北:教育部。
葉炳煙(2013)。學習動機定義與相關理論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6 期,285-
293。
黃壬來(2002)。全球情勢與台灣藝術教育的改革,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下
冊),台北:桂冠圖書。
黃壬來(2007)。從生命本質論藝術教育。載於黃政傑(編)。新品格教育。臺北
市:五南。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嘉義縣:國
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義良(2000)。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融合與落實策略。北縣教育,33 期,
69-78。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
論與實務。241-253。臺北:寰宇。
黃薇真(2017)。繪本教學活動在提升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注意力實施成
效之研究。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馮惠雪(2005)。苗栗縣國小美術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新竹縣: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論文。
楊郁芳(2006)。生命教育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繪本為媒介。
嘉義: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曼楨(2015)。繪本教學對增進國小學童孝道實踐之成效研究。高雄:樹德科
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楊詠婷(2010)。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之學習成效與滿意度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
生為例。桃園縣: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楊裕隆(2007)。國立臺灣大學修習足球課程學生學習成效、教學評估與足球運
動參與行為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8 期,141-150。
黎建球(2000)。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值及其內容。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
理論與實務。37-48。臺北:寰宇。
鄭石岩((2006)。生命教育的內涵與教學,生命教育叢書。23-49。台北市:心
理。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鄭崇趁(2001)。生命教育的目標與策略,生命教育論叢。1-19。台北市:心理。
鄭婉萍(2012)。繪本教學對提升國小二年級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尊重]核心
價值為主。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劉海鵬(2002)。臺南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
究。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虹伶(2004)。國民小學校外教學課程設計與合作模式之研究—以臺北市休閒
農場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峰廷(2010)。體驗行銷與消費者我族中心主義對購買意願之影響-以興隆毛
巾觀光工廠為例。高雄市: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秀琴、石佩真、蔡春微(2006)。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繪本電子書
之製作與應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9 卷第2 期,1-30。
盧秀琴、陳月雲(2008)。應用電子繪本提升學童動物生長之描述性概念。教育
實踐與研究,21 卷第2 期,33-62。
賴嫊蘭(2013)。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繪本融入環境教育課程之研究。台
中: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學位論文。
賴慶三和林秀蓁(2011)。國小四年級學生潮間帶生物多樣性學習成效之研究。
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7 卷第1 期,15-24。
謝素菡(2004)。繪本團體方案對國小學童社會技巧之輔導效果之研究。台北: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淑芬(2003)。性別、家庭生命週期、家庭休閒參與頻率與休閒阻礙之相關研
究。旅遊管理研究,3 卷第1 期,1-21。
藍紅玉(2009)。校外教學價值認知、滿意度與學習成長。臺中市:亞洲大學休
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西文部分
Campbell, N. A., & Reece, J. B. (2003). Biology concepts & connections (6th ed.). San
Francisco: Benjamin Cummings Company press.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3), 244- 249.
Freedman, K. (2003). Teaching visual culture. NYC: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Fom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1), 6- 21.
Howard, J. A., &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wang, R.(2006a). Five trends of school arts education reform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25(2), 175- 181.
Hwang, R. (2006b). Integrating Buddhist doctrine into arts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through Art, 2(2), 93-103.
Jenkins, K. (2010). Positioning Picture Books within 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ustralian Prim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APMC), 15 (2), 28-32.
Kirk, C. A. (2005). Companion to American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New York:
Greenwood.
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 Analysis , Planning , Implementation and
Ccntrol (8ed.). Prentice-Hall: Hew York.
Kotler, P. (1998). A generic concept of marketing. Marketing Management, 7(3), 48- 54.
Levin, J. R. (1976). What have we learned about maximizing what children learn? In J.
R. Levin & V. L. Allen (Eds.), Cognitive learning in children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p.p.72- 103).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Miller, J. A. (1977). Study satisfaction, modefying models, eliciting expectation, posing
problems and making meaningful measurement.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Oliver, R. L. (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eatisfaction process in Retail
Settings. Journal of Retailing, 57(3), 25-48.
Oliver, R. L. (1997). Satisfaction: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the Consumer. Boston,
MA:Irwin, McGrew-Hill.
Peter F. Drucker (1954)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NY: Harper & Row.
Sanders, N. M. (1966). Classroom questions: What kind?.New York: Harper and Row.
Whitehurst, G. J. (1992). Dialogic reading: An effective way to read to preschoolers.
Retrieved from http://www.readingrockets.org/article/400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