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目
王秀雄(1964)。美術心理學。臺北:三民書局。
王秀雄(1971)。西洋美術辭典。臺北:雄獅出版社。
王受之(2001)。世界現代美術發展。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王獻彰(1993)。電腦繪圖:QUICKBASIC繪圖篇。臺北:立威。
石瑞仁編(1990)。保羅・德爾沃的超現實世界,臺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吉志偉、楊金眉 譯(2016)。建築的意義—開啟思想與設計之門(Denise Costanzo 著)。上海:世紀出版
向明光(2001)。鉛筆素描的奧秘。臺北:雄獅圖書。
何政廣(2001)。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2002)。歐美現代美術。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李明明(1992)。形象與言語:西方現代藝術評論文集。臺北:三民書局。
李長俊(1993)。超現實主義藝術。臺北:大陸書店。
李長俊(1993)。超現實主義藝術。臺北:大陸書店。
金‧格蘭特(Kim Grant),王升才譯,(2002)。超現實主義與視覺藝術,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康 淮(1996)。認識電腦繪圖。臺北:全欣圖書。
陳瓊花(1995)。藝術概論。臺北:三民書局。
陳麗卿 譯(2002)。達文西 科學與藝術天才(Vezzos.Alessandro 著)。臺北:時報文化。
曾長生(2004)。台灣現代美術大系.西方媒材類:超現實風繪畫。臺北:文建會。
葉謹睿(2005)。數位藝術概論——電腦時代之美學、創作及藝術環境。臺北:藝術家。
劉其偉(1991)。現代繪畫基本理論。臺北:雄獅美術。
劉昌元 (1986)。西方美學導論。臺北:聯經
劉振源(1998)。西洋繪畫導覽一超現實畫派。臺北:藝術圖書公司。
蔣勳、黃海雲、倪再沁(1989)。東西方藝術欣賞。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鐘玉喬 譯(2008)。透明水彩的寫真遊記(北条章 著)。臺北:楓書坊文化。
外文書目
Ember,C.R.&M.(1977)。Anthropologym。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George Berkeley (喬治.貝克萊)著(1713)。Three Dialogues Between Hylas and Philonous(人類知識原理)。London:Walker。
Quoted in S. Gablik(1970)。Magritte。Greenwich:Connecticut。
Yerka Jacek (1994)。The Fantastic Art of Jacek Yerka。Poland:Morpheus Intl。
學位論文
費國鏡,1999,超現實表現手法於海報設計上的研究與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劉潤東,2006,環境議題之超現實風格插畫創作研究,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蘇麗琴,2002,非邏輯性具象圖像在西洋繪畫上之視覺創意表現,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網路資料
Dalibor Vesely Surrealism and the Latend World of Creativity http://web.ebscohost.com.proxy.library.ucsb.edu:2048/ehost/pdfviewer/pdfviewer?sid=a671ffb3-c5c3-4ff2-a05e-b25808fd1fa7%40sessionmgr13&vid=2&hid=11,2018年3月5日瀏覽。
Martin Ries Andre Masson: Surrealism and His Discontents http://web.ebscohost.com.proxy.library.ucsb.edu:2048/ehost/detail?sid=01b2b2fc-7d44-408cb4389d946746594d%40sessionmgr12&vid=1&hid=11&bdata=JnNpdGU9ZWhvc3QtbGl2ZQ%3d%3d#db=aft&AN=505028878,2018年3月9日瀏覽。
文化部工具箱,天旋地轉秋日色。文化部網站https://toolkit.culture.tw/artinfo_184_194.html,2018年3月5日瀏覽。
佟孟真文,〈連建興——魔幻寫實中的醒世文明〉。非池中藝術網http://artemperor.tw/focus/3,2018年3月5日瀏覽。
姚瑞中文,數位藝術新趨勢,成言藝術,http://www.be-word-art.com.cn/no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