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參考資料
【中文書目】
周光蓁。《中央樂團史》。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
陸靜岩、袁韻宜改編。《穆桂英掛帥(京劇)》。大陸:北京出版社,1964。
徐頌仁。《音樂演奏的實際探討》。台北:全音樂譜出版有限公司:2000。
【翻譯專書】
Schoenberg, Arnold. 《荀貝格和聲學》。羅忠鎔 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學術論文】
張宇安。〈黃河鋼琴協奏曲指揮詮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李佳馨。〈馬水龍《梆笛協奏曲》作品分析與指揮詮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6)林錦霞。〈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指揮詮釋之比較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0)【期刊雜誌】
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組評論小組。〈交響樂創作民族化的新成就--交響詩"穆桂英掛帥"聽後〉。人民音樂(06期,1960):35-36
劉士俠。〈從"穆桂英掛帥"談起〉。人民音樂(06期,1960):38
居思惠。〈《穆桂英掛帥》交響詩中的穆桂英形象〉。人民音樂(11期,1961):25
蔡夢。〈20世紀中國音樂創作概覽-器樂創作(四)〉。中國音樂教育(04期,2002):25-27
王安國。〈櫛風沐雨 競發千枝 1949-1989年的中國交響音樂創作〉。中國音樂學(02期,1991):38-49
馮長春、逢春玲。〈豪情壯志的音樂年代-"大躍進"時期的音樂文化〉。音樂研究(03期,2012):35-46
王普竹。〈1957-1965年中國交響樂的創作特徵〉。藝術研究(01期,2007):133-134
劉紅軍。〈論中國交響音樂風格演變的軌跡〉。中國音樂學(01期,1991):126-141
賀錫德。〈音樂作品中常見體裁和形式-交響詩、音詩、交響音畫和交響童話〉。音響技術(03期,2004):79-81
錢永利。〈論文學向音樂的"轉化"-現代中國器樂表現文學作品形式美探討〉。中國比較文學(01期,1994):104-119
郝宏歌、范哲明。〈從現代京劇《沙家賓》到交響音樂《沙家賓》的音樂轉化(上)〉。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03期,2014):79-84
張星。〈20世紀八十年代後的中國交響音樂的民族性研究〉。文學藝術(04期,2014):105-106
景作人。〈散發醇香的交響新韻〉。音樂愛好者(06期,2010):46-48
侯志正。〈調性音樂中轉調方法分類與等因變換轉調研究〉。南部學報(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第一期,2004):91-121
郭洵澈。〈1949年之後的中國革命音樂系統〉。二十一世紀雙月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四月號,1999):119-124袁韻宜。〈京劇穆桂英掛帥誕生始末〉。中國京劇(05期,2000):45-47
【網路資源】
文化部網路劇院。〈捷克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
http://cyberstage.moc.gov.tw/festival/81;摘錄自4 Oct 2017
二、西文參考資料
Green, Elizabeth A. H. and Mark Gibson. The Modern Conductor, 7th ed. NJ: Prentice Hall Inc.,2004
Rudolf Max. The Grammar of Conducting, 3rd ed. G. Schirmer Books Inc.,1994
二、 參考樂譜
中央樂團業餘創作組。《穆桂英掛帥》。鄧宗安修訂。北京,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