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
APEC隱私保護綱領(2006),法務部編印。
William Burnham著,林利芝譯(2005),英美法導論,2版,臺北:元照。
王兆鵬(2010),刑事訴訟講義,5版,臺北:元照。
王瑞琦(2010),基地台設置的風險溝通與民主參與之困境,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王澤鑑(2011),侵權行為法,臺北:三民。
王澤鑑(2007),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中),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7期。
立法院公報(2003),第92卷第34期院會紀錄第一冊。
江嘉琪(2014),地方自主立法權之範圍與合法界限──以臺灣地方自治法規制定實務為觀察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34期。李明勳(2013),合理隱私期待之研究-以定位科技為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李榮耕(2014),簡評二○一四年新修正的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一次不知所為何來的修法,月旦法學雜誌,第227期。李榮耕(2015),科技定位監控與犯罪偵查:兼論美國近年GPS追蹤法制及實務之發展,臺大法學論叢,第44卷第3期。
李錫棟(2004),跟監對基本權利之干預,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9期。
李震山(2005),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問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三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
李震山(2006),監視錄影器設置的合法性──對「電眼」的恐懼vs.還好老天有「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
李震山(2006),警察作用法通論,月旦法學教室,第41期。李震山(2006),警察機關設置監視錄影器的法制問題-人權保障與治安維護的動態平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
李震山(2007),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公司,第2版。
李震山(2009),公權力運用定位科技措施與基本權利保障,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
李震山(2011),論資訊自決權,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4版,臺北:元照。
吳巡龍(2008),任意偵查的方式,月旦法學教室,第65期。吳巡龍(2015),跟監之證據能力,月旦法學教室,第151期。
吳爾文(2007),警察跟監制度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林山田(2006),刑法各罪論(上冊),修訂5版,臺北:元照。
林子儀(2002),基因資訊與基因隱私權-從保障隱私權的觀點論基因資訊的利用與法的規制,,收錄於: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當代公法新論(中),臺北:元照。
林世宗(2005),言論新聞自由與毀謗隱私權,作者自版。
林建中(1999),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即權利形成方法,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林俊益(2012),刑事訴訟法概要(上),13版,臺北:新學林。
林鈺雄(2010),刑事訴訟法上冊,6版,臺北:元照。
林錦鴻(2006),警察運用監視器之法律問題分析-以警察職權行使法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高誌懋(2008),監視錄影系統相關法制規範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孫森焱(2008),民法債編總論(上冊),臺北:自版。
許文義(2001),個人資料保護法論,臺北:三民。
許恒達(2010),通訊隱私與刑法規制:論「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刑事責任,東吳法律學報,21卷3期。許義寶(2006),論公共場所監視器設置之法律程序(下),法令月刊,57卷3期。許福生(2009),我國運用監視錄影系統法制規範之回顧與展望,中央警察大學學報,46期。許韶真(2015),行動蒐證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范姜真媺(2005),監視攝影系統設置、使用之法律問題,律師雜誌,第307期。黃政龍(2010),美國行動電話定位追蹤法規範研究,警大法學論集,第18期。
黃朝義(2013),刑事訴訟法,3版,臺北:新學林。
黃清德(2005),公共場所監視錄影器設置與基本人權的關係──以資訊自決權為討論重心,警專學報,3卷6期。
黃清德(2010),警察利用衛星定位系統跟監追蹤與基本人權保障之研究,警大法學論集,第18集。
黃慧娟(2008),論街頭防犯監視器之相關法律問題,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黃耀賢(2007),都市地區公共空間監視錄影系統於犯罪偵防應用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程明修(2002),國家透過公共場所的監視器對人民基本權利的干預,法學講座,第3期。程明修(2003),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3)--資訊自決權:遺傳基因訊息,法學講座,第19期,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詹文凱(1998),隱私權之研究,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議會公報(2012),第87卷第10期。
溫祖德(2015),行動電話內數位資訊與附帶搜索──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見解之變遷為主,月旦法學雜誌,第239期。劉定基(2012),個人資料的定義、保護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例外──以監視錄影為例(上),月旦法學教室,第115期。劉定基(2012),個人資料的定義、保護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例外──以監視錄影為例(下),月旦法學教室,第119期。劉靜怡(2006),隱私權:第一講─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過去、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教室,第46期。劉靜怡(2006),錄影監視器、警察蒐集資料職權與個人資料保護,2004台灣人權報告,https://tahrpapd.wordpress.com/2004/12/10/%E9%8C%84%E5%BD%B1%E7%9B%A3%E8%A6%96%E5%99%A8%E3%80%81%E8%AD%A6%E5%AF%9F%E8%92%90%E9%9B%86%E8%B3%87%E6%96%99%E8%81%B7%E6%AC%8A%E8%88%87%E5%80%8B%E4%BA%BA%E8%B3%87%E6%96%99%E4%BF%9D%E8%AD%B7/(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4月17日)。
劉靜怡(2011),為德不卒的釋字第689號,台灣法學雜誌,第184期。
盧映潔(2014),刑法分則新論,修訂8版。
陳起行(2000),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陳愛娥(1998),大法官憲法解釋權之界限-由功能法的觀點出發,憲政時代,第42卷第3期。陳運財(2006),監視攝影與正當程序之保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
陳運財(2006),從警執法之制定探討行政警察與司法警察作用之區別,警察法學,第5期。陳運財(2015),跟監之證據能力,月旦法學教室,第151期。
蔡庭榕、許義寶、梁世興(2008),監視錄影系統法規範之研究,警大法學論集,第14期。
蔡庭榕、簡建章、李錫棟、許義寶(2015),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1版,臺北:五南。
蔡達智(2007),開放空間中的隱私權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145期。蔡達智(2008),衛星監控資訊作為法庭證據之實證研究,科技法學評論,5卷1期。
蔡震榮(2004),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臺北:元照。
謝宜雯(2002),隱藏身分偵查與人權保障-以美國法為借鏡,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蕭文生(2004),自基本權保障觀點論街頭監視錄影設備裝設之問題,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
顏幸如(2015),新聞自由與公眾人物隱私權之衝突與平衡,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二、外文
Ailleen B. Xenakis.(2010), Washington and CCTV: It's 2010, Not Nineteen Eighty-Four ,42 Case W.Res. J. Int`l L. 575.
Christopher Slobogin.(2007), Privacy At Risk: The New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and the Fourth Amendment,123.
Daniel J. Solove. (2002), CONCEPTUALIZING PRIVACY, CALIFORNIA LAW REVIEW, Vol.90:1087, 1096.
Daniel J. Solove.(2008), UNDERSTANDING PRIVACY, 18.
Edward J. Bloustein.(1964), Privacy as an aspect of human dignity. An Answer to Dean Prosser,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39, 962.
Marc Jonathan Blitz.(2004), Video Surveillance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Public Space: Fitting the Fourth Amendment to a World That Tracks Image and Identity, Texas Law Review, Volume 82, Number 6, May 1384.
Samual D. Warren & Louis D. Brandeis.(1890), The Right to Privacy, 4 HARV. L. REV. 193.
William L. Prosser.(1960), Privacy, 48 CAL. L.REV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