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王學政(1997)。中式糕點製作入門,百通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王增興(2016)。老麵麵糰商品化,烘焙工業,186,52-54。3.江崎修(1998)。麵包製作技術圖解,萬里機構製作部。
4.吳文琪(2008)。紀念品與觀光地區的關係-以蘭嶼為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5.吳佩霓(2014)。應用情感加值於文創包裝設計之研究-以雲林十大伴手禮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6.吳昆侖,林鴻崇,孫靖玲,余燕姍(2012)。中式麵食實作,廣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7.李梅仙(1995)。麵食五大類,耀昇文化出版社。
8.李敬思(2006)。天然酵母在烘焙的應用,烘焙工業,130,63-66。9.周清源(2000)。中式傳統穀類食品的演進與發展史,烘焙工業,18,20-22。
10.林雅涵(2014)。KANO模式應用於伴手禮品質改善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11.林葦宣,吳昆崙,曾國書(2011)。甘藷粉取代部分麵粉對蒸餃皮品質之影響,餐旅暨家政學刊,第七卷,(1),81-105。12.林致信(2002)。中式傳統穀類食品資料庫及其查詢系統建立之研究,高雄餐旅學報,(5) ,77-91。13.施坤河(2003)。天然酵母製作老麵於麵包上的應用,烘焙工業,112,52-57。
14.張守文(1994)。中國傳統糕點分類。烘焙工業,55,46-49。
15.曾素芬,徐永鑫(2014)。烘焙學。華格那企業有限公司。
16.黃士禮,劉發勇(2016)。烘焙學。華格那企業有限公司。
17.黃湞鈺、宋文杰、徐永鑫(2008)。添加澱粉液化酵素對麵糰及吐司品質之影響,餐旅暨家政學刊,376-377。18.楊景雍(1999)。油炸過程食品熱傳與質傳的探討,高雄餐旅學報,(2),123-132 。19.詹侑憲(2013)。東豐綠色走廊與后豐鐵馬道的地方文化紀念品設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20.歐少梅(2003)。食品感官品評學及實習,華格納企業有限公司。
21.盧訓(2016)。烘焙學。華格那企業有限公司。
22.顏小如(2014)。消費者旅遊紀念品的選擇偏好對伴手禮認同感影響之研究-以雲林縣十大伴手禮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23.蘇崇文、陳翠瑤(2005)。脆性點心食品質地指標之建立,餐旅暨家政學刊,第2卷,(3),411-424。二、外文部分
1.Belk, R. W., (1988). Possessions and the extended self.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5 (Sep), 139-68.
2.Farkas, B. E .,(1994).Modeling Immersion Frying as a Moving Bondary Problem,Ph.D.dissertation,U.C,Davis.
3.Gordon, B., (1986). The souvenir: Messenger of the extraordinary.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20(3), 135–14
4.Murray, J. M.,Delahunty,C.M.,& Baxter,I.A.,(2001).Descriptive sensory analysis:past,present and furure,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34, 461-471.
5.Singh, R. P.,(1995).Heat and mass transfers in Foods during deep-fatfrying.Food Technology.April,134-137.
三、網路部分
1.百年傳奇(2017)。百年傳奇官方網站,取自: http://www.tw100years.com/
2.交通部觀光局(2013)。2013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arket.aspx?no=133
3.李淑惠(2010)。記憶中的好禮,Watch‧Taiwan 發現幸福在地好味道。取自http://www.nmth.gov.tw/Portals/0/epaper/epaper100104/coverstory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