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5 08:4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邱暐心
研究生(外文):
Wei- Shin Chiu
論文名稱:
多媒體鄉土教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對提升四年級學童社會科學習成效之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
On Improving 4th Grade School-child’s Learning for Social Science by Applying Multimedia Regional Teaching Material into Social Learning
指導教授:
何俊青
、
謝振裕
指導教授(外文):
Chun-Ching Ho
、
Chen-Yu Hsieh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
進修部暑期課程與教學碩專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1
中文關鍵詞:
多媒體鄉土教材融入教學
、
社會學習領域
、
學習成效
、
家鄉認同
外文關鍵詞:
multimedia regional teaching material in teaching
、
social learning
、
learning efficiency
、
home identity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2
點閱:551
評分:
下載:192
書目收藏:2
多媒體鄉土教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對提升四年級學童社會科學習成效之探究
作者:邱暐心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檢驗以研究者自編之多媒體鄉土教材「新、舊麻豆,攏是寶」融入教學,是否能夠有效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的社會科學習成效及家鄉認同。
本研究以臺南市麻豆國小四年級兩班48位的學童為研究對象,實驗班24人,實施多媒體鄉土教材融入教學,控制班24人,實施講述教學,進行準實驗前後測設計,共6週,14節課。成效評估包括社會學習成效、家鄉認同和課程滿意度。研究工具有「社會科單元成就測驗、教學意見表」。研究結論如下:
一、 多媒體鄉土教學能提升學習成效,以抽象概念為最。
二、 不同能力水準非教學法對學習成效的調節變項。
三、 多媒體鄉土教學更能提升不同能力水準學生的社會成效。
四、 多媒體鄉土教學對提升中能力組的歷史概念最有效;對高能力組則是在抽象概念的學習。
五、 實驗班學生認同「多媒體鄉土教材融入教學」之課程能提升上社會課的學習動機和對家鄉的認同。
關鍵詞:多媒體鄉土教材融入教學、社會學習領域、學習成效、家鄉認同
On Improving 4th Grade School-child’s Learning for Social Science by Applying Multimedia Regional Teaching Material into Social Learning
CHIU WEI SHI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multimedia regional teaching material
New and Old Madou Both are Our Treasures, compiled by research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4th grade schoolchild’s social learning and home identity.
This study took 48 school-children from the class 2 of 4th grade at Madou Elementary
School, Tain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including 24 children from experimental class
implemented with multimedia regional teaching material and 24 children from
control class implemented with didactic teaching. The quasi-experiment pretest &
posttest were conducted over six weeks including 14 sections. The outcome
assessment includes social learning efficiency, home identity and class satisfaction.
The research tool includes unit test for social science and questionnaire of teaching
quality.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is the as follows:
1. Multimedia regional teaching material does improve learning effecicency and plays its best on the abstract concept.
2. Different ability level is not a an adjustable variable for learning efficiency.
3. Multimedia regional teaching mateiral can improve the socoial learning efficiency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bilities.
4. Multimedia regioanl teaching material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for improving historical concept of students in the groups with middle capability level and learning abstract concept for the groups with high capability level.
5.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class agree that the curriculum with multimedia regional teaching material does improv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for social class and home identity.
Keywords: multimedia regional teaching material in teaching, social learning, learning efficiency, home identity
目次
中文摘要 vi
Abstract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社會學習領域的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鄉土教材在社會學習領域的應用 17
第三節 多媒體在鄉土教材與社會領域的應用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5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5
第三節 研究場域及樣本 5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5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0
第六節 教學設計與執行 66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1
第八節 研究程序 7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3
第一節 「多媒體鄉土教學」對學生社會學習之成效分析 73
第二節 「多媒體鄉土教學」對不同能力水準學生社會成效影響之分析 77
第三節 「多媒體鄉土教學」後學生課程滿意度之百分比分析 82
第四節 「多媒體鄉土教學」後學生家鄉認同之百分比分析 91
第五節 學生對「多媒體鄉土教學」之回饋與建議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7
一、 中文部分 107
二、 西文部分 116
附 錄 117
附錄 1 多媒體鄉土教材—「新、舊,麻豆攏是寶」教材大綱 117
附錄 2 社會領域單元成就預試測驗雙向細目分析表 121
附錄 3 單元成就測驗校內專家教師與學生所提供之建議與修正結果 123
附錄 4 專家效度統計表 124
附錄 5 學習成效測驗I 【預試試題】 125
附錄 6 學習成效測驗I【正式試題】前測 129
附錄 7 多媒體鄉土教材融入教學教學意見調查表 133
附錄 8 多媒體鄉土教材融入教學活動設計(節錄) 137
附錄 9 學習單(節錄) 140
附錄 10 麻豆歷史文物打卡活動(節錄) 143
附錄 11 麻豆鄉土教材歷史文獻 144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Halu7261(2010,1月18日)。班都拉(Albert Bandura)-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隨意窩部落格〕。取自http://blog.xuite.net/kc6191/study/22375433-%E7%8F%AD%E6%9D%9C%EF%A4%A5%28Albert+Bandura%29+-+%E7%A4%BE%E6%9C%83%E5%AD%B8%E7%BF%92%EF%A5%81%28social+learning+theory%29
MBAlib智庫‧百科(2016)。教學媒體。取自http://wiki.mbalib.com/zh-tw/%E6%95%99%E5%AD%A6%E5%AA%92%E4%BD%93
王文景(2008)。媒體與圖像素養融入教學之通識歷史課程-以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核心課程「歷史懸案與神話解析」為例。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電子版,4,103-124。取自http://nhuir.nhu.edu.tw/bitstream/987654321/5461/1/2011020205.pdf
王志文(1999)。社子島人文聚落之變遷(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7PCCU0141010)
王姎稜(2014)。科技化教學導入國中歷史課程對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灣史《日治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單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2CHPI5396018)
王延煌(2013,6月)。國小候用主任甄試試題解析(上)。師友月刊,552,74-78。
王章娟(2003)。高中歷史教學與媒體運用(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TNU0493057)
王惠英、黃啟菱(2017)。新教改將啟動!家長和孩子準備好了嗎?107課綱究竟在改什麼?未來 Family,22,38-43。
王嬿惠、羅承浤、鮑惟豪、謝秉叡(2011)。數位動態與靜態影像之輔助學習成效比較-以英語學習為例。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8(3),343-350。
方吉正(2003)。第十章:訊息處理理論與教學應用。載於張新仁(主編),學習與教學新趨勢(頁287-306)。臺北市:心理。
伍優肇(2011)。談多媒體教材的使用及運用。物理教育學刊電子期刊,12(1),93-94。
江美純(2014)。探討多媒體融入國中國文教學之學習成效(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2MDU00611015)
余民寧(2011)。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三版)(附光碟)。臺北市:心理。
吳和堂(2016)。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五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俊憲(2005)。臺灣本土教育課程改革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TNU5332019)
吳俊憲(2009,7月)。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183,31-40。
吳美娟(2006)。鄉土教材歷史發展與課程組織之探析。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4,109-123。
吳翠珍(2009)。2009年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fubonedu.org.tw/download/2009%E5%85%A8%E5%9C%8B%E5%85%92%E7%AB%A5%E5%AA%92%E9%AB%94%E4%BD%BF%E7%94%A8%E8%A1%8C%E7%82%BA%E8%AA%BF%E6%9F%A5%E5%A0%B1%E5%91%8A-%E5%AE%8C%E6%95%B4%E5%85%A7%E5%AE%B9.pdf
李金鈴(2008)。教師多媒體教學的呈現方式對低年級學童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動植物學習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HCT5212001)
李佳蓉(2015)。提升教學成效-影片融入教學之探討與策略。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電子版,1(4),1-13。取自file:///C:/Users/ASUS/Downloads/第1卷第4期(全).pdf
李宗薇(2000)。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的評析及應用:以師院社會科教材教法為例(博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8NTNU0331026)
李淑菁(2015,8月)。找回課堂專注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電子報,4(5),178-181。取自 file:///C:/Users/ASUS/Downloads/w178-181.pdf
辛武震(2010)。運用Big6技能於國小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熱、資源與環保」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9NTNT5212024)
宋岳霖(2016)。電子教科書融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地理科教學之學習成效評估-以「中國南部區域」單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4NCUE5136005)
何培夫(1989,8月)。中小學如何實施鄉土教學。師友月刊,266,37。
何琦瑜、賓靜蓀、張靜文(2012,4月)。國中生學習力大調查:搶救「無動力世代」。親子天下,33,136-143。
呂嘉凌(2012)。資訊融入國中歷史科教學之研究-以高雄市道明中學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0KYIT0396011)
佐藤學口述;何琦瑜、賓靜蓀採訪;賓靜蓀整理(2012,4月)。〔學習奇蹟〕∕教育大師佐藤學: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學習。親子天下,33,176-179。
邱上真(2003)。第三章:Bandura社會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載於張新仁(主編),學習與教學新趨勢(頁53-80)。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初梅(2010)。台灣鄉土教育思潮中的「日本」:鄉土教材及教科書如何詮釋「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灣學誌電子期刊,2,107-125。
林佳漢(2016)。互動式PowerPoint遊戲化課程設計-以台灣史「史前時代」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5NTPT0787001)
林東龍(2016)。Social Cognition社會認知。未出版的講義,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高雄市。取自https://wp.kmu.edu.tw/donglong/files/2016/08/社會認知:瞭解社會世界.ppt
林珊如(2006)。臺灣國中與國小鄉土教育教師資訊需求與搜尋行為調查報告。圖書館資訊學刊,4(2),9-76。
林倖妃、鄧凱元(2013)。當學習的主人:學生,自主學習才快樂〔2013年教育特刊〕,天下雜誌,213-21。
林惠真(2015)。九年一貫創新課程:教與學—九年一貫課程的現況與前瞻電子書。臺北市:桂冠圖書。doi:edsarl.P20160517242
林聖欽(2004)。九年一貫課程教師的鄉土資源調查方法。地理研究,41,79-98。
林寶山(1990)。教學論:教學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周淑卿(2000)。中小學鄉土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刊,3(3),91-102。
周淑卿、章五奇(2016)。從實驗教材到官方課程──小學社會科板橋模式教材與改編本教科書的發展。教科書研究。9(1),37-70。
周舜欽(2013,1月30日)。「學習金字塔」的誤解〔Face book〕。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5%91%A8%E8%88%9C%E6%AC%BD/%E5%AD%B8%E7%BF%92%E9%87%91%E5%AD%97%E5%A1%94%E7%9A%84%E8%AA%A4%E8%A7%A3/529131517108544
周蓮清(1997)。我國國小社會科之形成、發展與所面臨的問題。社會科教育研究,2,209-224。
洪玉華(2010)。國中生對歷史科多媒體教材學習感受及看法之個案研究-以世界史《希臘、羅馬古文明》單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9NTNU5332019)
洪筱婷(2016)。影視教材在臺灣史教學的運用:以紀錄片《牽阮的手》為中心(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5NTNU5493006)
洪慧霖(2012)。電影《被出賣的台灣》對台灣民主運動的再現(1945-1990)─兼論教科書敘述威權體制的意涵(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0NTNU5493020)
凃金堂(2015)。SPSS與量化研究(二版)。臺北市:五南。
屏東縣社會領域輔導團(2012)。屏東縣國小社會領域97課綱宣導—國小社會領域課綱微調後課程意識與課程轉化。未出版的演講稿。取自http://ceag.ptc.edu.tw/~xo_society/modules/tad_uploader/index.php?of_cat_sn=6
紐文英(2013)。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馬岳琳(2008,9月)。〔環境〕/王小棣:拍電視劇是一種社會運動。天下雜誌電子報,406。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282
秦葆琦(1994,5月)。臺灣歷史中的鄉土教材。師友月刊,323,8-12。
秦葆琦(2007)。社會領域四年級之鄉土教材研究。載於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編),十年教改的回顧與展望(頁175-226)。臺北市: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高橋政史著;劉格安譯(2017)。圖解 紙一枚思考整理數:改變人生的14種表格。臺北市:今周刊。
陳之華(2008)。沒有資優班:珍惜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新北市:國家圖書出版。
陳玉玲(1998)。論鄉土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143-164。
陳光勳(2012)。數學暨資訊教育之精進。國民教育,52(3),1-14。
陳孟寬(2008)。資訊融入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鄉土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KNU5036077)
陳孟寬、陳明彥、陳麗鈞、黃鴻松(2009)。高雄縣數位鄉土補充教材融入四年級社會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高雄縣國小社會領域國教輔導團行動研究專業增能成果。未出版的報告。取自http://teacher.ks.edu.tw/resule_file_3/98/11.pdf
陳建和(2014)。鄉土教材融入國小特教班社會領域教學之研究-以台北市某國小特教班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2UT005204001)
陳添球(2004)。鄉土教學素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模式。花蓮師院學報,18,159-190。
陳登武(2009)。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 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心。歷史教育,14,233-264。
陳新轉(2002,8月)。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能力表徵」課程轉化模式。教育研究月刊,100,86-100。
張正杰、蔡玉茹、羅綸新(2015)。多媒體教材組合模式對唐詩學習成效之影響。教育科技與學習電子版,3(1),71-92。取自file:///C:/Users/ASUS/Downloads/20150515104123793.pdf
張保隆、謝寶媛(2006)。學術論文寫作APA規範。臺北市:華泰文化。
張健芳(2015,12月)。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烤披薩有時,小日子。44,46。
張淑芳、曾榮華、黃蕾琇(2010)國小四年級新移民子女對社會領域教科書本土知識閱讀理解之試探性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2,85-107。
張國恩(2008,3月23日)。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取自http://enjoy.phy.ntnu.edu.tw/mod/resource/view.php?id=12389
張培菁(2014)。行動載具應用於國小學校本位課程對鄉土知識學習成效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2NTNT0212006)
張雅媚(2014)。影片教學對學生的社會領域學習動機、態度及成效之影響―以國小五年級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2NKNU5331001)
郭至和(2002)。誰抓得住我—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和定位。花蓮師院學報,14,1-24。
郭金水(2012)。社會與區域取向的永續發展教育之道。國民教育,52(6),5-19。
郭金水(2015)。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專業成長與創新教學研究。國教輔導,55(3),8-28。
郭怡君(2016)。國中自然科影片融入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學習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4TKU05620027)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取自http://ici.nutn.edu.tw/%E8%AA%B2%E7%A8%8B%E6%A8%99%E6%BA%96.htm
教育部法規(2003)。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直轄市縣(市)推動國民中小學本土教育要點。取自教育部法規內容外部版: file:///C:/Users/ASUS/Downloads/EG%20(4).pdf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取自http://teach.eje.edu.tw/data/files/class_rules/society.pdf
教育部教育Wiki(2014)。基模(Schema)。取自https://pedia.cloud.edu.tw/home/index
許芳菊(2013)。自立自強新典範:老師,突破困境找活水〔2013教育特刊〕。天下雜誌,177-189。
康軒文教集團(2016)。社會科教材服務:課程計畫。取自https://945enet.com.tw/Main/ElementarySchool.asp?U_SL=E&U_BC=SO&U_CCG=A&U_CC=03
康軒出版社教科書編纂委員會編(2016)。國民小學社會四上課本。臺北市:康軒出版事業。
康軒出版社教科書編纂委員會編(2017)。國民小學社會四下課本。臺北市:康軒出版事業。
莊瓊瑩(2016)。影片融入教學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4NYPI5396009)
曾忻萍(2016)。以多媒體教學融入國中八年級自然科實驗課程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4CYCU5331026)
曾素玉(2013)。鄉土史地補充教材融入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南港區為例 (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0TMTC5205014)
游政男(2014)。教師指導學生自編鄉土教材之過程與結果之探索。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2,67-90。
黃郁涵(2008)。人權教育電影課程對國小學童批判思考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TTTC576112)
黃淑玲(2012)。學生學習成效為本的課程設計。未出版的報告。取自 http://www.excellent.pu.edu.tw/uploaded/bj/1011/1010426.pdf
黃博仁(2001,2月)。社會科教些什麼。國教世紀,194,5-12。
黃博仁(2005,5月)。全球教育。國教世紀,214,13-20。
黃雅惠(2005)。鄉土教材融入社會課本之研究-以三重區國小四年級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TMTC0205012)
傅晨萍(2012)。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地理科之教學成效之研究-以「水文」與「生態特徵與環境問題」單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1NCUE5392005)
彭煥勝(2014,2月)。教與學:一個歷史的考察。教育研究月刊,238,5-19。
彭靖惠(2017,5月17日)。〔要聞〕/教科書比空白筆記本便宜–學者:陽春價只能買陽春麵!取自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467551
彭漣漪(2017,4月)。人物專訪:台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好老師造就的百億企業家。未來Family,22,24-27。
楊乃冬(2016)。加強記憶的三大效果。ELTRLab:英語教學研究室。取自ttp://eltrlab.fll.ntu.edu.tw/survey/Strategy/memroy_st2.htm
楊思偉(2004)。本土化與全球化課題之實踐—以日本社會科課程為例分析、流變、重塑與再現。論文發表於2004新竹師院社會科教育系多元視角下的全球與地方研討會,新竹市。
楊恩慈(2015)。社會領域教科書中的「歷史」困境-以國小台灣史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8),49-52。
楊淑美(2016)。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 以提升國小學生對社區鄉土認同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4THU01331002)
楊馥甄(2014)。鄉土教學課程融入國中社會領域教學研究─以五條港文化園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2CJU00019019)
廖羽晨(2012)。國中生影視教學課程設計與實踐─以《愛在波蘭戰火時》為例。歷史教育,44,87-130。
廖婉茜 (2016)。多媒體教學模式運用於國中地理科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苗栗縣某國中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4YDU00396040)
趙秀琴(2011)。數位遊戲式學習對國中學生歷史科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9CCU00331041)
董秀蘭(2016)。社會領域:一個培養現代公民素養與核心能力的關鍵領域。教育脈動,5,01-12。
蔡昀臻(2015)。台北市北投區某醫院(公司)員工及家屬對室內空氣品質概念認知探討(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3NPUS561501)
蔡啟達(2012)。圖解教學原理與設計。臺北市:五南。
劉家豪(2015)。運用探究式全景導覽系統於國小鄉土教學〔摘要〕(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3NTNU5395008)
劉盛年(2011)。經由閱讀電影提升學生說話能力的行動研究-以「看電影,學說話」教學方案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9NTPTC611030)
瑪格麗特·格雷德勒著;吳幸宜譯(2010)。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鄭力維(2013)。多媒體教學融入國小四年級社會科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1SHU05676019)
鄭任汶(2012,8月)。在地情感、濃烈鄉愁:歐財榮捍衛屬於安平的歷史文化資產。臺南市刊:悠活臺南,5,14-15。
鄭亞盈、林麗芳(2016,6月)。〔自由評論〕/淺談電影在國小生命教育課程上的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6),236-238。
鄭福源(1990,8月)。鄉土教材與教學。師友月刊,278,49。
鄭桂華(2006)。如何編製一份良好的試題。取自http://r.search.yahoo.com/_ylt=AwrsAXYkCoJYCZwAC5qX2At.;_ylu=X3oDMTBydTdmYjgyBHNlYwNzcgRwb3MDMQRjb2xvA3R3MQR2dGlkAw--/RV=2/RE=1484946085/RO=10/RU=http%3a%2f%2fwww.csjh.tn.edu.tw%2fupload%2f%25A6p%25A6%25F3%25BDs%25BBs%25A4%40%25A5%25F7%25A8%257D%25A6n%25AA%25BA%25B8%25D5%25C3D.doc/RK=0/RS=qYlQ4bFZ8OMzZ8GfSyOXE4wD5Gs-
鄧天德(2000)。九年一貫課程與鄉土教育。課程與教學,3(3),17-30。
蕭美緣(2016)。數位學習對國小社會科學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104THMU1396038)
賴清德(2012年,6月)。喚醒城市蓄積的能量:臺南將是引領臺灣前進的耀眼新都。臺南市刊:悠活臺南,3,6-9。
鍾昌宏、王國華(2015)。別被影片綁架了-逆向的翻轉教室課程設計。中等教育季刊,66(2) ,69-87。
鍾明娟(2009)。資訊融入國中地理科教學之學習成效-以「人口」與「第一級產業」單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8NTCTC205001)
謝素君(2007)。社會學習領域鄉土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幸福國小三年級「家鄉的生活」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HCT5212030)
薛清江(2010,12月)。多媒體融入的通識課程設計與教學──以「哲學與人生」課程為例。南台通識電子報。取自 http://faculty.stust.edu.tw/~ccfu/622GEP/GEP03/gep0321/gep0321_03.pdf
簡淑貞(1989)。學前兒童社會能力與其同儕團體社會地位之研究。台東師院學報電子版,2,209-277。取自http://w1.dorise.info/dOwNLoAd/declare.php?pid=014219890000020209
蘇美惠(2008)。資訊媒體融入社會領域鄉土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NTNT5204033)
二、西文部分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of Georgia University. (201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merging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teaching ,and technology. Retrieved From http://epltt.coe.uga.edu/index.php?title=Information_processing
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2017). Can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Help Student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tsu.edu/fsi/learning/infoprocessing.aspx
Merriam-Webster - Official Site.(Eds.). (2017). social studi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social+studies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2017). What Is Social Studies? Retrieved From Annenberg Learner: http://www.learner.org/workshops/socialstudies/pdf/session8/8.WhatIsSocialStudies.pdf
WikiTeamWork 社區中心.(2016)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Retrieved From http://zh.wikiteamwork.wikia.com/wiki/Information_Processing_Theory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的評析及應用:以師院社會科教材教法為例
2.
教師多媒體教學的呈現方式對低年級學童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動植物學習為例
3.
高中歷史教學與媒體運用
4.
國中生對歷史科多媒體教材學習感受及看法之個案研究-以世界史《希臘、羅馬古文明》單元為例
5.
資訊媒體融入社會領域鄉土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
6.
人權教育電影課程對國小學童批判思考影響之研究
7.
社子島人文聚落之變遷
8.
數位遊戲式學習對國中學生歷史科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9.
經由閱讀電影提升學生說話能力的行動研究-以「看電影,學說話」教學方案為例
10.
影片教學對學生的社會領域學習動機、態度及成效之影響―以國小五年級為例
11.
臺灣本土教育課程改革之研究
12.
鄉土教材融入社會課本之研究-以三重區國小四年級為例
13.
行動載具應用於國小學校本位課程對鄉土知識學習成效之影響
14.
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地理科之教學成效之研究-以「水文」與「生態特徵與環境問題」單元為例
15.
資訊融入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鄉土教學之行動研究
1.
王文景(2008)。媒體與圖像素養融入教學之通識歷史課程-以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核心課程「歷史懸案與神話解析」為例。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電子版,4,103-124。取自http://nhuir.nhu.edu.tw/bitstream/987654321/5461/1/2011020205.pdf
2.
吳俊憲(2009,7月)。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183,31-40。
3.
吳美娟(2006)。鄉土教材歷史發展與課程組織之探析。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4,109-123。
4.
李淑菁(2015,8月)。找回課堂專注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電子報,4(5),178-181。取自 file:///C:/Users/ASUS/Downloads/w178-181.pdf
5.
周淑卿(2000)。中小學鄉土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刊,3(3),91-102。
6.
周淑卿、章五奇(2016)。從實驗教材到官方課程──小學社會科板橋模式教材與改編本教科書的發展。教科書研究。9(1),37-70。
7.
周蓮清(1997)。我國國小社會科之形成、發展與所面臨的問題。社會科教育研究,2,209-224。
8.
秦葆琦(1994,5月)。臺灣歷史中的鄉土教材。師友月刊,323,8-12。
9.
陳玉玲(1998)。論鄉土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143-164。
10.
陳添球(2004)。鄉土教學素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模式。花蓮師院學報,18,159-190。
11.
陳登武(2009)。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 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心。歷史教育,14,233-264。
12.
陳新轉(2002,8月)。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能力表徵」課程轉化模式。教育研究月刊,100,86-100。
13.
張正杰、蔡玉茹、羅綸新(2015)。多媒體教材組合模式對唐詩學習成效之影響。教育科技與學習電子版,3(1),71-92。取自file:///C:/Users/ASUS/Downloads/20150515104123793.pdf
14.
張淑芳、曾榮華、黃蕾琇(2010)國小四年級新移民子女對社會領域教科書本土知識閱讀理解之試探性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2,85-107。
15.
郭至和(2002)。誰抓得住我—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和定位。花蓮師院學報,14,1-24。
1.
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文化資本 社會支持對運動社團學習成效之研究
2.
性向測驗、興趣測驗與升學進路之相關研究—以臺東縣離島國中為例
3.
多媒體融入於國小課程之學習成效─以社會科為例
4.
兩種概念構圖策略對國中生生物學習成效之研究
5.
運用心智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社會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
6.
在社會領域實施擴增實境輔助教學,探討學生使用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7.
PaGamO網站之使用對社會科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影響因素之研究
8.
澎湖縣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
9.
伴手禮沙其瑪產製技術報告 - 以百年傳奇喬朵絲為例
10.
數位遊戲對國小高年級不同人格特質學生社會科之學習研究
11.
桃園市國小特教教師對特教輔導團服務需求與滿意度調查研究
12.
替換式數學教學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整數運算之學習成效
13.
國小教師情緒勞務之個案研究
14.
教材介面型態對程式設計學習成效的影響
15.
體適能教育模式對布農族中學生健康體適能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