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3)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3 07: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鄒琬婷
研究生(外文):Wan-Ting Tsou
論文名稱: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使用行動載具融入教學之意願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Intentional Research of Preschool Educators Using Mobile Devices into Teaching
指導教授:謝昆霖謝昆霖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n-Lin Hs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進修部環境經濟資管碩專(假日)
學門:環境保護學門
學類:其他環境保護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9
中文關鍵詞:教保服務人員行動載具創新接受度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外文關鍵詞:Preschool educatorsmobile devicesinnovativenessUTAU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行動載具對於教育上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透過行動載具增加課程的多樣性,藉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成效。本研究旨在探討臺東縣公立、私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使用行動載具融入教學之意願現況,瞭解不同的人口統計變項對於使用行動載具融入教學之差異。以105學年度服務於臺東縣合格立案之公、私立幼兒園現任編制內之教保服務人員為母群體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出460份問卷,扣除無效問卷,有效回收問卷為375份,回收率為81.5%。
所得資料則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臺東縣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有高度意願使用行動載具融入教學;(二)臺東縣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在年齡、服務年資、任職區域、職務類別、接觸行動載具時間等人口統計變項中是有部分存在差異的;(三)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有利條件對使用意願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有利條件、使用意願對使用行為皆有顯著正向影響。最後,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後續研究及當地教育處、各學校機關之參考使用。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行動載具之類型與教學應用之現況 7
一、行動載具之類型與特性 7
二、使用行動載具於教學現場中之相關研究 10
第二節 教師創新接受度與行動學習之相關研究 12
一、創新接受度之相關理論 12
二、行動學習之相關研究 13
三、創新接受度應用於行動學習之相關研究 15
第三節 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及其相關研究 16
一、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之相關理論 16
二、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之相關研究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3
第四章 資料整理與實證結果分析 35
第一節 行動載具融入教學之現況分析 35
一、教保服務人員個人基本資料分析 35
二、使用行動載具教學之現況資料分析 39
第二節 各變項之整體現況分析 42
一、績效期望 42
二、努力期望 43
三、社會影響 43
四、有利條件 44
五、使用意願 45
六、使用行為 46
第三節 各變項間差異分析與驗證假說 46
一、基本背景變項 47
二、各變項間之積差相關分析 58
三、各變項間之多元迴歸分析 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3
第一節 結論 63
第二節 建議 65
參考文獻 67
中文文獻 67
外文文獻 69
附錄一 預試問卷 71
附錄二 正式問卷 74
中文文獻
朱嘉慧(2007)。行動遊戲對於國小自然科學合作學習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資訊傳播工程學系,臺北市。
宋曜廷、張國恩、于文正(2006)。行動載具在博物館學習的應用:促進「人-機-境」互動的設計。博物館學季刊,20(1),18。
李合正(2012)。臺南市國小教師對互動式電子白板之使用意願與現況。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李岱容(2016)。以創新與科技接受度探討完全中學教師應用行動學習之現況與需求。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臺北市。
呂少君(2014)。Show出學習力~「行動載具」在教學上之應用。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新竹縣。
吳明隆(2014)。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啓豪(2015)。臺南市幼兒園教保人員採用平板電腦進行輔助教學之意願研究。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研究所,臺南市。
吳昶成(2015)。行動學習數位教材編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臺北市。
凃金堂(2011)。SPSS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邱凡芮(2006)。行動載具輔助教學觀察課程之發展與評鑑。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林綺美(2007)。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行動學習接受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彰化市。
林永淯(2011)。平板電腦於學習型閱讀上之接受意願探討-以南台科技大學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臺南市。
林俊穎(2014)。高雄市國小教師使用行動載具教學之接受度。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臺東縣。
孫培珍、許禎哲(2014)。國中科技教師使用行動教學資訊載之接受程度研究。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7),45-66。
陳嘉彌(1997)。接受創新程度的理論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31,36-48。
郭俐伶(2014)。高雄市國小教師使用智慧型手機於教育之現況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郭璟儀(2014)。大臺北地區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與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在職專班,新北市。
黃莘丰(2015)。「行動學習載具」教學創新推廣歷程之研究-以新北市某私立小學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新北市。
黃秀麗(2016)。新北率先首推親師生平臺溝通零距離學習搜Easy。2016年2月9日,取自:http://www.idn.com.tw/。
曾鈺羢(2015)。臺灣三星建置「smart School」教育部樂見民間參與數位教育。2015年9月22日,取自:http://eradio.ner.gov.tw/。
游美惠(2013)。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對幼兒使用平板電腦及融入教學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彭家信(2004)。行動裝置整合WebGIS之客戶端功能架構及系統發展。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工程學系,臺南市。
楊啟明(2014)。行動學習與數位閱讀。教師天地,193,12。
楊伶雯(2015)。遠傳攜手南市教育局打造4G戶外教育行動學習平臺。2015年9月24日,取自:http://www.cnyes.com/。
蔡俊廷(2015)。運用行動學習載具融入問題導向學習進行數學單元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教育部(2015)。行動雲端無所不在「高中職行動學習推動計畫」期末成果發表會。2015年6月24日,取自:http://www.edu.tw/Default.aspx。
戴錦雲(2016)。教師採用行動載具教學意願之因素探討。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新竹市。

外文文獻
Brabazon, T.(2007).Mobile learning: the iPodifcation of universi-ties. Nebula, 4(1), 19-30.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Models”, ManagementScience, 25(1), 982-1003.
Fishbein, M., & Ajzen, I.(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Boston: Addison-Wesley.
Rogers, E. M.(1983).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3rd ed.).New York: Free Press.
Roschelle, J., & Pea, R.(2002).A walk on the WILD side: How wireless handhelds may change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1(1), 145-168.
Venkatesh, V., Morris, M. G., Davis, G. B., & Davis, F. D.(200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 MIS Quarterly, 27, 425-478.
Park, Y.(2011). A Pedagogical Framework for Mobile Learning:Categorizing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of Mobile Technologies into Four Type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12(2). 8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