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方世杰、林素真、林麗娟、陳建智(2009)。以期望理論觀點探討部落格互動行為與滿足。資訊社會研究,16,33-35。王淑慧(2006)。需求之相關理論與評估方式。2017年5月30日取自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大林分院,教育部教學研發組,網址https://goo.gl/wPDJev。
王聖元(2008)。高雄縣特殊教育輔導團運作及其團員壓力因應與專業知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毛曉夫 (2008)。來源國形象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以ELM模式為理論基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江惠瑩(2012)。花蓮縣特教輔導團組織運作與發展現況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市:五南。
吳世陽(2012)。服務創新、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S 資訊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呂明、陳紅雯(1992)。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李建霖(2010)。學習滿意度衡量尺度、構面之理論與相關實證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3,108-115。林佑璐(2006)。家長對兒童課後照顧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國小低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新北市。林振春(1995)。臺灣地區成人教育需求內涵之分析。社會教育學刊,24,105-122。宜蘭縣政府教育處(2014)。宜蘭縣特殊教育輔導團設置暨作業要點。宜蘭縣:宜蘭特殊教育輔導團。
周聰佑、許嘉倫(2008)。產品創新對顧客忠誠度影響之探討。朝陽商管評論,7(1),1-26。
施台珠(2006)。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秦于絜(2007)。國民教育輔導團成員專業知能發展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秦夢群(2013)。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臺北市:五南。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2014)。桃園市104學年度特教輔導團遴選實施計畫。桃園市:桃園特殊教育輔導團。
徐達海(2006)。桃園縣國民教育教學輔導團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7)。105學年度各縣市特教身障班別班級數統計。2017年5月30日取自http://bit.ly/2vTSC1u
許秋儂(2008)。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與其家長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陳啟勳(2000)。需求層次論。載於劉真(主編),教育大辭書(460-461頁)。臺北市:文景。
陳麗麗(2013)。臺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服務品質與教師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張怡諄(2014)。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國民教育輔導團的教學領導知覺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2)。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慧君(2011)。臺中市國民中小學教師對特殊教育輔導團服務內容知覺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張德銳等(2008)。國民教育輔導團人才培育課程之初步規劃。高熏芳(主持人),課程改革與教學輔導-重建失落的環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
游美雯(2006)。彰化縣國小教師對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到校服務學習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游秋樺(2008)。高雄市國中教師對國教輔導團服務的知覺及其運用情形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黃冠鳳(2007)。臺北縣國小數學領域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運作與功能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4)。新北市104學年度特教輔導團遴選實施計畫。新北市:新北特殊教育輔導團
楊茂壽(1988)。台灣省縣市國民教育輔導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臺中市政府(2012)。臺中市特殊教育輔導團實施要點。臺中市:臺中特殊教育輔導團。
蓋浙生(1994)。教育經濟學。臺北市:三民。
鄭鼎耀(2002)。國民小學英語教學輔導團功能與組織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英語教學輔導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魯名凱(2012)。南投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對國教輔導團提供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劉清揚(2006)。綜合活動輔導團專業功能之研究─以南部某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賴登農(2011)。國小教師對數學領域輔導團「教學輔導」學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謝金城(2005)。對於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再造之建議。北縣教育,53,57-61。魏明堂(2002)。高職教師對國中生職業試探與輔導活動實施工作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臺北市。羅元宏(2008)。新竹縣終身學習發展趨勢分析(校內專題研究計畫,編號:MUST-97整合-6-4)。新竹縣,明新科技大學。
二、英文文獻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2001).Consumer behavior(9th ed.)Fort Worth, TX: Harcourt, Inc.
Knowles, M. S. (198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From pedagogy to andragogy (revised and updated).Englewood Cliffs: Cambridge Adult Education.
Martin, C. L.(1988). 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45(4), 196-209.
Maslow, A. H. (1987).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3rd ed.).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Scissons, E. H.(1982).Typology of needs assessment definitions in adult education.Adult Education,33(1),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