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仲凱(2008)。跑走活動及健康生活形態在健康體適能促進之研究- 以嘉義市育
人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方進隆(1997)。體適能推展策略與未來研究方向。中華體育,12(3),70-77。方進隆(1993)。健康體能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漢文書局。
石井藤吉郎(1990)。跳繩教室。臺北市:聯廣圖書公司發行。
何寶成、蔡忠昌(2007)。熱身運動對於運動表現的影響。大專體育,91,165-173頁。
祁業榮、莊恆澤、張又文(2004)。籃球熱身緩和運動對生理與傷害的影響。中華
體育,18(2),102-106 頁。
吳義弘(2006)。跳繩訓練頻率差異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林玉瓊、林正常、王順正(1995)。十分鐘走路熱身運動對全反應時間不同分段
時間值之影響。體育學報,20,293-304。
林正常(2006)。運動生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正常(1993)。運動科學與訓練。台北縣:銀河文化。
林正常(譯)(1983)。運動生理學。台北:健行。
林貴福、盧淑雲(1998)。認識健康體能。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信甫、莊泰源(2003)。跑步經濟性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探討。中華體育,17(3),53-60。
林裕川(2003)。不同型式的跳躍訓練探討對垂直跳爆發力與落地衝擊力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桃園市。
李相如(2008)。胖人跳繩,雙腳起落。人民網一生命時報。民國97年12月15日取
自http://shaping.people.com.cn/BIG5/7014082.html。
李鳳珠(2011)。四十週跳繩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身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明翰(2008)。跑走訓練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台南縣公誠國小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宣正(1999)。NBA 體能訓練法。台北市:科正股份有限公司。
陳志文 (2003)。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以跳繩為對象 。未出版碩士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志文 (2003)。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以跳繩為對象。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聰毅、杜春治(2001)。伸展運動在運動健身的意義。大專體育,57,83-87 頁。陳國維 (2010)。動態伸展之生理效益及應用。第五期。(2010.12),89-101。
陳相榮(譯)(1988)。運動生理學。台北:精華。
陳威男(2010)。心肺耐力訓練對國小學童體適能與學業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明木(2007)。跳繩運動訓練對國小學童心肺適能及爆發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翁美玲(2010)。跳繩與慢跑運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適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翁耀明(2009)。研究八週集中式與分散式中強度跑走訓練,對國小肥胖學童體格發
展及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運標(1998)。淺談慢跑運動。一般論述,37,83-86。
黃文俊(1999)。步行運動與兒童健康體適能。中華體育,13(2),108-114。黃正一、段子才(2010)。肌肉伸展在運動訓練中的應用研究綜述。大專體
育,110,50-55。
黃永任(1998)。運動、體適能與疾病預防。國民體育季刊,26(2),5-13。黃文俊(2002)。十大死因與健康體適能。中華體育,16(2),8-13。黃永任(1998)。運動、體適能與疾病預防。國民體育季刊,26(2),5-13。黃文俊(2002)。十大死因與健康體適能。中華體育,16(2),8-13。許月娥(2004)。跑走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郭世傑、王正松(2001)。慢跑者和無規律運動者心血管疾病盛行率之比較研
究。台中技術學院學報,2,25-44。
劉燦宏(2001)。萬芳醫院健康論談。『小時候胖不是胖』? -談學童肥胖。臺北
市:萬芳醫院。
劉炳宏(2008)。不同運動方式對國小過重學童健康體適能及生活適應之影響。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楊雅嵐(2011)。跳繩介入對四年級學童身體健康指標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廖介佑(2004)。跳繩運動對國小羽球選手在基本體能上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廖嘉信(2014)。休閒運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適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嘉義縣。
蔡平賢(2010)。以田徑場標示法進行速度控制之跑步訓練對小學生之心肺適能的
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蔡明松、鍾志明(1996)。熱身運動(Waring-up)對運動能力表現的影響。大專體
育,27,83-87 頁。
賴秋香(2010)。12 分鐘跑走訓練對國中生健康體適能及身體自我概念
影響之研究~以彰化縣某國中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
學,彰化縣。
樊正治(1985)。近三十年來我國民俗體育活動發展。教育資料集刊,10,225-262。學習加油站(2003)。跳繩的由來。2009 年5月7日,取自
林正常、吳柏翰、鄭景峰、林政東、劉立宇、林明儒、吳忠芳(譯)(2001)運
動訓練法。臺北市:藝軒。(Bompa, T.O.)
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E8%B7%B3%E7%B9%A9
北京體育學院體育衛生教研組(1976):運動生理衛生常識問答,北京:人民體
育出版社。
運動生理學網站(2000)。各種體適能檢測制度探討。2016年07月11日,取自
http://www.epsport.idv.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79
臺北市立體育場(1991)。臺北市立民俗體育。臺北市:體育場編制。
臺灣省教育廳(1991)。國民中小學民俗體育運動教材。臺中縣:臺灣省政府教
育。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9)。民國101年8月28日,取自
http://www.ncpfs.gov.tw/library/library-1.aspx?No=38。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1)。國民中小學民俗體育運動教材。台中:台灣省政府教
育廳。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1991).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Testingand Prescriptio(4th ed). Batimore: Williams and Wilkins.
Buddy,L. (2003).Jump rope training.Champaign,IL:Human Kinetic.
Brancazio,P.J. (1984).Sport science:Physical Laws and Optimum Performance. 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
Bishop, D. (2003). Warm Up I-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the effects of passive warm
up on exercise performance. Sports Medicine, 33(6), 439-454.
Hoeger,W.W.K.& Hoeger,S.A.(2001).Fitness and Wellness(5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Masterson, G. L. (1993). Effects of weighted rope jump training on power
performance tests in collegians.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7 (2), 108-114.
Paffen barger, R. S., Kampert, J. B., Lee, I. M., Hyde, R. T., Leung, R.W., & Wang, Q. L. (1994). Chronic disease in former activity and other lifeway pattern influencing longevity.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6, 857-865.
Rowland, T. W. (1990). Exercise and children’s health. Champaign, IL:
HumanKinetics.
Savage, M. P., Petratis, M. M., Thomson, W. H., Berg, K., Smith, J. L., & Sady, S. P.
(1986). Exercise training effects on serum lipids of prepubescent boys and adult
men.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8, 197-204.
Wilfey, D. E. & Brownell, K. D. (1994). Physical activing and diet in weight loss, In
R. K. Dishman, Advances in Exercise Adherence, 361-394. Champaign, IL:
HumanKinetics.
Wallace,J.P.(2003).Exercise in hypertension:Aclinical review.Soprts
Medicine,33,585-598.
Woods, K., Bishop, P., &Jones, E. (2007). Warm-up and stretch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muschlar injury. Sport Medicine, 37 , 1089-1099.
Whittle, R. C. (1998). The effects of heavy ropes and plyometrics on selected physical
parameters in female athletes. Applied Research in Coaching and Athletics.13,
6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