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5 23:4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王孟潔
研究生(外文):
Wnag,Meng-Jie
論文名稱:
聽覺障礙者就業困境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
The Problems in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o Deaf People
指導教授:
嚴祥鸞
指導教授(外文):
YEN,HSIANG-LUAN
口試委員:
王雅各
、
劉弘毅
口試委員(外文):
WANG,YA-KE,KO
、
LIU,HUNG-I
口試日期:
2017-09-19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實踐大學
系所名稱:
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學門:
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
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0
中文關鍵詞:
聽覺障礙者
、
就業服務員
、
職業訓練
外文關鍵詞:
deaf people
、
job attendant
、
dvocational training
相關次數:
被引用:
4
點閱:493
評分:
下載:34
書目收藏:1
本旨將探討聽障者於就業市場中所面臨的困境有哪些,並以政府現有的政策與受訪者的實際狀況進行比對。本研究已辦結構訪談大綱,訪談聽障者與就業服務員,蒐集研究所需資料並採以質性研究方式進行分析,因此得了以下結論:
聽障者在就業中常遇到的困境有因障礙緣由而遭到排除,除了偏見外還有社會主觀的歧視,且在政府所提供的服務中,容易受到申請條件及時數的限制,因此造成權益受損。政府提供職業訓練及就業服務多年,但在每四年的調查中所得知的滿意度卻都不高,且透過受訪者的背景資料與意願中可以得知,有八成都在公家單位就業,甚至將公務員當成職業首選,由此可以質疑政府在提供職業訓練時的方向與目的是否有符合聽障者的需求,以此檢視政策的實質效益。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in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o deaf people. To compare the existing policie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The researcher uses semi-structural guidelines to interview with the deaf people and the employment attendant, to collect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and study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dilemma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employment of the deaf people is excluded because of the obstacles, in addition to prejudice, there are social subjective discrimination, and in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vulnerable to 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and the number of restrictions, resulting in equity Damaged. The Government has provided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services for many years, but the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survey conducted every four years is not high, and through the respondent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willingness to know that there are 8% employment in public units, And even the civil service as a career choice, which can question the government in the provision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the direction and purpose of whether there is a demand for deaf people, in order to view the substantive benefits of the polic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的演進 6
第二節 聽覺障礙者的定義及類型 15
第三節 探討聽覺障礙者的就業困境與就業務 20
第四節 社會偏見與歧視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38
第二節 研究問題 4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2
第四節 研究倫理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6
第一節 受訪者資料分析 46
第二節 聽覺障礙者於職場中之就業困境分析 50
第三節 聽障者及就服員對勞動市場的期許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6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研究限制 66
第二節 建議與未來方向 70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永慈(2001)。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在詮釋。社會發展季刊,95,72-84。
王文科(2013)。特殊教育導向。五南。
王國羽、呂朝賢(2004)。世界衛生組織身心障礙人口定義概念之演進:兼論我國身心障礙人口定義系統問題與未來修正方向。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8(2),193-235。
王國羽(2012)。障礙研究理論與政策應用。王國羽、林昭吟、張恆豪主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敏行。身心障礙者生涯及就業適應團體模式之探究。中區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資源中心。
白秀雄 (1981) 。〈迎接殘障福利年談殘障福利法〉。《人文學報》,第六期,195-198。
古允文、詹宜璋(1998)。台灣地區老人經濟安全與年金政策:社會排除觀點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0(2),191-225。
朱柔若(2008)。對抗社會排除:歐盟政策檢討。國家與社會,5,99-157。
江儀安(2012)。桃竹區特殊教育,19,17-23。
沈惠貞(2004)。聽覺障礙者就業所需工作技能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啟聰學校為例。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李美華(2000)。〈跨國企業組織文化與跨文化管理研究之應用與探討〉。《新聞學研究》,63,163-200。
李淑容(2007)。〈臺灣新貧現象及其因應對策〉,《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7,193-219。
李秉宏(2014)。為何台灣要加入CRPD。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
李健鴻(2009)。社會排除風險與不穩定就業風險之間:臺灣長期失業者的尋職困境。政大勞動學報,25,57-114。
吳孟珊(2007)。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對聽覺障礙者職業適應之影響。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響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秀照(2008)。臺中縣身心障礙者就業需求:排除社會障礙的就業政策探討。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1(2),149-198。
吳芝儀(2011)。以人為主體之社會科學研究倫理議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5(4),19-39。
余珮瑩(2008)。聽覺機能障礙者就業困境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朴永馨主編(2006)。特殊教育辭典。北京:華夏。
林寶貴(1994)。聽覺障礙教育與復健。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寶貴(2006)。聽覺障礙教育理論聽覺障礙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世瑛(2000)。就業服務員隊督導員對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服務意見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林姉瑤(2003)。為聽覺障礙者推介適當的工作及服務。收錄於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主編,聽覺機能障礙者就業服務工作手冊,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13-17。
林玟吟(2008)。啟聰學校高職聽障啟聰學校高職聽障學生生涯發展之研究。台東大學學生生涯發展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邱筱萍、劉倩秀、李榮貴(2009)。聽障者在日常生活活動對行動電話使用需求與困境之初探。台灣聽力語言學會雜誌,聽力語言學會雜誌,23,1-20。
邱連枝(2012)。障礙研究理論與政策應用。王國羽、林昭吟、張恆豪主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花敬凱(1998)。自然支持:重度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新趨勢特殊教育季刊。69,8-16。
周玥岑(2009)。身心障礙就業服務員工作價值與工作家庭衝突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所碩士論文。
周亞蒨(2016)。CRPD是什麼-非障礙者與障礙者都應嘗試理解的幾件事。極憲焦點。
http://www.focusconlaw.com/what_is_cprd/(2016/6/3)
卓雅苹(2014)。從貧窮、犯罪與社會排除論少年犯罪問題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姚威州(2008)。重度聽障教師職務再設計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高明志、林宏旻(2007)。聽覺障礙者職場溝通與職務再設計。載於侯禎塘、莊素貞(主編)。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理論與實務探討。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孫健忠等(2003)。老年身心障礙者與老人福利整合規畫之研究。內政部委研究。
徐道昌(1981)。〈關於殘障福利法的幾點看法〉。《社區發展季刊》,第14期,5。
陳景徽(1993)。殘而不廢,障而不礙-臺灣勝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僱用殘障員工經驗談。就業訓練,11(1),20-21。
陳妙玫(2000)。從就業輔具之設計應用探討職務再設計對身心障礙者就業影響。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陳美智(2012)。障礙研究理論與政策應用。王國羽、林昭吟、張恆豪主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陳靜江、胡若瑩、李崇信、李基甸、林世瑛(1996)。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
陳靜江(2002)。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之社區化就業服務理念與實務:作業流程與工作表格使用手冊。行政院勞委會職業職訓局。
陳靜江、胡若瑩、李崇信、李基甸(2012)。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流程與作業表格工作手冊。臺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郭耀昌(2013)。台灣身心障礙者人權指標調查報告。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
張世雄(2001)。社會救助、新貧問題與多層次-多面向分析。社區發展季刊,95,55-71。
張榮興(2014)。聾情覓意:我所看見的聾人教育。臺北市:文鶴。
曾信壽(2010)。台灣身心障礙者支持性就業現況與政策分析-參與台中縣支持性就業方案的肢體障礙者觀點。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黃志成、王麗美(2000)。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服務-本土化的福利服務。台北:亞太。
黃志成、王淑貞、王麗美(2015)。身心障礙福利服務。台北:揚智。
黃昱得(2012)。社會工作及社會發展:行動與展望。國際社會福利協會中華民國總會代表團出席2012年世界大會報告書。
焦興鎧(2000)。勞工法論叢(一)。台北:元照出版公司,547-576。
焦興鎧(2002)。美國最高法院就業歧視判決案例舉隅。法官協會雜誌,4(2),93-124。
詹火生、古允文(2010)。社會排除與社會包容的福利政策省思。見詹火生、古允文主編,社會排除與社會包容的福利政策省思,207-224。台北:國家政策基金會。
詹火生、古允文(2010)。社會排除與社會包容的福利政策省思。見詹火生、古允文主編,社會排除與社會包容的福利政策省思,11-34。台北:國家政策基金會。
彭百崇(2000)。勞動經濟學。台北:泰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雷江華(2009)。聽覺障礙學生唇讀的認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黎育銓(2012)。聽障職業重建服務工作的反思-以北部地區支持性就業服務員為例。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鄭木恩(2004)。從美國禁止身心障礙歧視法治看我國相關法制之成效與未來之發展。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鄭淑文(2007)。紀實娛樂頻道節目全球在地化歷程探析—以Discovery在台灣的發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鄭國成(2014)。唇型為讀話之本。東華特教,52,15-16。
戴西君(1990)。〈我國殘障福利法制之研究〉。《中山社會科學季刊》,5(3),159-179。
嚴祥鸞(1998)。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書局。
嚴祥鸞(1999)。我想工作,卻找不到工作-弱勢婦女職業訓練政策的現實困境,弱勢婦女經濟安全及就業研討會實錄。台北;台北市社會局、勞工局。
嚴祥鸞(2001)。論政府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政策失調問題。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2010)。聽覺障礙者的性質。
中華經濟研究院(2007)。庇護性就業方案採個案補助之可行性研究計畫。
中華民國考選部(2013)。身心障礙特考統計資料。
安置模式理念與實務。工作表格與使用說明。台北: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3)。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中程計畫。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8)。考察美國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制度計畫。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10)。公部門身心障礙人員定額進用之研究。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人力資源調查
行政院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6)。協助尋職者就業,平衡勞動力供需。
教育部(201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教育部(2014)。特殊教育法。
勞動部(2010)。國際勞工建議書。
勞動部(2014)。2014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
勞動部(2014)。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性別統計分析。
勞動部(2016)。身心障礙者定額進用。
勞動局(2016)。即時聽打服務。
衛生署(2002)。身心障礙等級。中華民國91年2月7日行政院衛生署衛署醫字第0910014799號公告修正。
衛生福利部(2014)。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就業服務員及督導員對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服務意見之探討
2.
紀實娛樂頻道節目全球在地化歷程探析—以Discovery在台灣的發展為例
3.
聽覺障礙者就業所需工作社會技能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啟聰學校為例
4.
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對聽覺障礙者職業適應之影響
5.
聽覺機能障礙者就業困境之研究
6.
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家庭衝突之研究
7.
重度聽障教師職務再設計之個案研究
8.
台灣身心障礙者支持性就業現況與政策分析-參與台中縣支持性就業方案的肢體障礙者觀點
9.
從就業輔具之設計應用探討職務再設計對身心障礙者就業影響
10.
聽障職業重建服務工作的反思-以北部地區支持性就業服務員為例
11.
從美國禁止身心障礙歧視法制看我國相關法制之成效與未來之發展
12.
從貧窮、犯罪與社會排除論少年犯罪問題之研究
13.
聽覺障礙者就業歷程和困境調適之個案研究
14.
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就業困境因應措施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
1.
王國羽、呂朝賢(2004)。世界衛生組織身心障礙人口定義概念之演進:兼論我國身心障礙人口定義系統問題與未來修正方向。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8(2),193-235。
2.
白秀雄 (1981) 。〈迎接殘障福利年談殘障福利法〉。《人文學報》,第六期,195-198。
3.
古允文、詹宜璋(1998)。台灣地區老人經濟安全與年金政策:社會排除觀點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0(2),191-225。
4.
李淑容(2007)。〈臺灣新貧現象及其因應對策〉,《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7,193-219。
5.
李健鴻(2009)。社會排除風險與不穩定就業風險之間:臺灣長期失業者的尋職困境。政大勞動學報,25,57-114。
6.
吳秀照(2008)。臺中縣身心障礙者就業需求:排除社會障礙的就業政策探討。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1(2),149-198。
7.
吳芝儀(2011)。以人為主體之社會科學研究倫理議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5(4),19-39。
8.
花敬凱(1998)。自然支持:重度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新趨勢特殊教育季刊。69,8-16。
9.
徐道昌(1981)。〈關於殘障福利法的幾點看法〉。《社區發展季刊》,第14期,5。
10.
張世雄(2001)。社會救助、新貧問題與多層次-多面向分析。社區發展季刊,95,55-71。
11.
焦興鎧(2002)。美國最高法院就業歧視判決案例舉隅。法官協會雜誌,4(2),93-124。
12.
鄭國成(2014)。唇型為讀話之本。東華特教,52,15-16。
13.
戴西君(1990)。〈我國殘障福利法制之研究〉。《中山社會科學季刊》,5(3),159-179。
1.
探討身心障礙就業困境之研究-以高雄地區聽覺障礙者就業為例
2.
從職業重建人員觀點探討高雄市聽覺障礙者的就業困境
3.
聽障者就業障礙之研究
4.
手舞心聲:聽覺障礙者工作經驗之敘說探究
5.
聽覺障礙者就業歷程和困境調適之個案研究
6.
聽覺障礙教師的教職工作歷程之探究
7.
臺灣聾人就業歷程之研究
8.
聽覺機能障礙者就業困境之研究
9.
聽覺障礙者就業障礙問題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10.
聽覺障礙者就業歷程與需求探究
11.
聽覺障礙者創業歷程之敘說探究
12.
運用行動載具於聽覺障礙中學生學習地理閱讀之行動研究
13.
新移民女性社會參與和家庭支持經驗之探討
14.
就讀特教系聽覺障礙學生大學生活之探究
15.
聽覺障礙者工作適應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