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古籍
1.(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持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編:《尚書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2.(漢)毛公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持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編:《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3.(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持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編:《周禮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4.(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持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編:《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5.(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持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編:《周易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6.(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持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編:《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7.(晉)郭璞注、(宋)邢昺疏、(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持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編:《爾雅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8.(漢)趙岐注、(宋)孫奭疏、(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持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編:《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9.(漢)司馬遷編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引、(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台北:宏業書局,1974年)
10.(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11.(漢)劉熙:《釋名》(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12.(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13.(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漢京文化,1985年)
二、近人論著
(一)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序)
1.于省吾:《雙劍誃殷栔駢枝續編》,收於《殷栔駢枝全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2.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3.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4.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1978 年10 月至1980年12 月)
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上冊),1983年 (下冊))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上、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
8.王力:《中國語法理論》(上冊),(台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
9.王宇信、楊升南主編:《甲骨學一百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10.朱德熙:《朱德熙文集》(一)(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11.朱師歧祥:《殷墟卜辭句法論稿─對貞卜辭句型變異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12.朱師歧祥:《殷墟甲骨文字通釋稿》(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13.朱師歧祥:《甲骨文研究─中國古文字與文化論稿》(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
14.朱師歧祥:《甲骨文字學》(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15.朱師歧祥:《圖形與文字─殷金文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
16.朱師歧祥:《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校釋》(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系語言文字研究室,2006年)
17.朱師歧祥:《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論稿》(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18.朱師歧祥:《朱歧祥學術文存》(臺北:藝文印書館,2012年)
19.朱師歧祥編撰、余風、賴秋桂、錢唯真、左家綸合編:《甲骨文詞譜》(臺北:里仁書局,2013年)
20.朱師歧祥:《釋古疑今─甲骨文、金文、陶文、簡文存疑論叢》(臺北:里仁書局,2015年)
21.朱師歧祥:《亦古亦今之學─古文字與近代學術論稿》(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22.朱鳳瀚:《商周家族型態研究》(增訂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23.宋鎮豪、段志洪主編:《甲骨文獻集成》(全四十冊),(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
24.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
25.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4年)
26.李達良:《龜版文例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1972年)
27.李旼姈:《甲骨文例研究》,(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28.李鍾淑、葛英會著;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編:《北京大學珍藏甲骨文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9.宋鎮豪:《商代社會生活與禮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30.宋鎮豪、郭富純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旅順博物館編著:《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全三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31.沈培:《殷墟甲骨卜辭語序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32.沈之瑜:《甲骨文講疏》(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33.屈萬里:《殷虛文字甲編考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年)
34.周鴻翔:《卜辭對貞述例》(香港:萬有圖書公司,1969年)
35.周忠兵:《卡內基博物館所藏甲骨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36.姚孝遂主編、肖丁副主編:《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37.姚孝遂、肖丁合著:《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38.姚萱:《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的初步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
39.胡厚宣主編:《甲骨文合集釋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40.洪颺主編:《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類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
41.許世瑛:《中國文法講話》(修訂本),(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5年)
42.常耀華《殷墟甲骨非王卜辭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
43.(日)島邦男著,濮茅左、顧偉良譯:《殷墟卜辭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44.孫亞冰:《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例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45.郭沫若:《卜辭通纂》,(臺北:大通書局,1976年)
46.郭沫若:《殷契粹編》,收於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編《郭沫若全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
47.張秉權:《甲骨文與甲骨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88年)
48.張玉金:《甲骨文虛詞詞典》(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49.張玉金:《甲骨文語法學》,(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
50.張玉金:《20世紀甲骨語言學》,(北京:學林出版社,2003年)
51.陳年福:《甲骨文動詞詞匯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52.陳煒湛:《甲骨文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53.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54.彭邦炯、謝濟、馬季凡:《甲骨文合集補編》(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
55.楊樹達:《積微居甲文說卜辭瑣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4年)
56.楊逢彬:《殷墟甲骨刻辭詞類研究》(廣州:花城出版社,2003年)
57.趙元任著、丁邦新譯:《中國話的語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年)
58.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59.齊航福、章秀霞:《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刻辭類纂》(北京:線裝書局,2010年)
60.齊航福:《殷墟甲骨文賓語語序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
61.鄭繼娥:《甲骨文祭祀卜辭語言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
62.劉月華、潘文娛、故韡:《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63.劉釗:《新甲骨文編》(增訂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
64.劉景農:《漢語文言語法》(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65.劉義峰:《無名組卜辭的整理與研究》(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年)
66.韓江蘇:《殷墟花東H3卜辭主人“子”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
67.魏慈德:《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研究》(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二)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乃俊廷:《甲骨卜辭中「其」字研究》(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2.王雅琴:《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形義研究》(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3.王譯然:《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4.古育安:《殷墟花東H3甲骨刻辭所見人物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5.余風:《殷墟甲骨刻辭之地名字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6.何贊勝:《武丁時期甲骨卜辭占辭研究──以師組、賓組、出組、歷組、花東H3 子組為例》(臺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7.邱湘雲:《殷墟甲骨文虛詞研究》,(臺北: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8.邱艷:《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新見文字現象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9.林宏明:《小屯南地甲骨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10.孟琳《《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詞彙研究》,(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11.姚志豪:《小屯南地甲骨句法斷代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12.梁萬基:《殷商甲骨文「于」字用法研究》,(臺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13.陳佩君:《甲骨文「又」字句研究》,(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14.陳佩君:《甲骨文軍事動詞同義詞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15.張惟捷:《商代甲骨田獵刻辭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16.張榮焜:《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字形研究》,(臺北: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17.張宇衛:《甲骨卜辭戰爭刻辭研究─以賓組、出組、歷組為例》,(臺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18.曾德宜:《甲骨文句型類比研究》,(臺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19.曾小鵬《《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詞類研究》,(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20.馮洪飛:《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虛詞初步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21.鄧統湘:《《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句型研究》,(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22.蔣玉斌:《殷墟子卜辭的整理與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23.錢唯真:《商周金文中族氏徽號的因襲與變化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24.韓春梅:《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動詞匯釋》,(瀋陽: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三)會議、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安陽工作隊:〈1991年安陽花園莊東地、南地發掘簡報〉,《考古》1993年6期
2.方述鑫:〈論「非王卜辭」〉,《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頁120-201
3.方稚松:〈釋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中的瓚、祼及相關諸字〉,《中原文物》2007年第1期,頁83-87
4.王蘊智:〈釋甲骨文 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頁76-79
5.王蘊智、趙偉:〈《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摹本》勘誤〉,《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3月
6.王譯然:〈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于〞字用法考察〉,《濱州職業學院學報》2011年5月,頁70-73
7.左家綸:〈花東甲骨賓語移位句的語用考察〉,《第十八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16年),頁137-152
8.朱楨:〈〝殷人尚白〞問題試證〉,《殷都學刊》1995年第3期,頁6-16
9.朱鳳瀚:〈論祭〉,《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頁87-94
10.朱鳳瀚:〈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中的人際關係再探討〉,《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三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2年),頁55-78
11.朱師歧祥:〈花園莊東地甲骨與小屯南地甲骨比較〉,《靜宜人文學報》2005年12月,頁23-30
12.朱師歧祥:〈〈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選釋與初步研究〉讀後〉,《中國文字》新廿六期,2000年,頁115-130
13.朱師歧祥:〈論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的公豬和母豬〉,收入《朱歧祥學術文存》,(臺北:藝文印書館,2012年12月),頁79-86
14.朱師歧祥〈「易日」考〉,收入《朱歧祥學術文存》,(臺北:藝文印書館,2012年),頁43-50
15.李宗焜:〈論殷墟甲骨文的否定詞「妹」〉,《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六本第四分,1995年,頁1129-1147。收入《甲骨文獻集成》第十八冊,(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頁506-51016.李學勤:〈魯方彝與西周商賈〉,《當代學者自選文庫─李學勤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頁302-308
17.李學勤:〈從兩條《花東》卜辭看殷禮〉,《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頁1-2
18.李學勤:〈關於花園莊東地卜辭的所謂”丁”的一點看法〉,《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5期,頁40-42
19.沈之瑜、濮茅左:〈卜辭的辭式與辭序〉,《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20.沈培:〈關於殷墟甲骨文中所謂〝于字式〞被動句〉,《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2》,(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頁15-64
21.沈建華:〈卜辭中的建築─公宮與館〉,宋鎮豪主編《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一輯)(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頁161-166
22.何樹環:〈釋「五丰臣」〉,《第十三屆全國暨海峽兩岸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頁189-196
23.宋鎮豪:〈從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禮〉,《中國歷史文物》2006年第1期,頁10-18
24.孟琳:〈《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終〞字小議〉,(巢湖學院學報,2005年第7卷第5期),頁143-144
25.林澐:〈花東子卜辭所見人物研究〉,《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一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頁13-34
26.姚孝遂:〈甲骨刻辭狩獵考〉,《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頁34-66
27.姜寶昌:〈殷墟甲骨刻辭句法研究〉,原載於《殷都學刊》(成都:巴蜀書社,1990年第3期),頁21-29
28.姚萱:〈花東甲骨”多丰臣”與相關問題〉,《史林》2010年第6期,頁38-44
29.洪颺:〈《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釋文》校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8年5月,頁15-20
30.胡雲鳳:〈甲、金文"廼"字用法研究〉,《中國文字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年
31.唐鈺明:〈ㄓ、又考辨〉,《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頁401-407
32.孫亞冰:〈由一例合文談到卜辭中的” 叀吉”〉,宋鎮豪主編、劉源副主編:《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頁143-165
33.高嶋謙一:〈否定詞的詞法〉,《安徽大學漢語言文字研究叢書‧高嶋謙一卷》,(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年),頁146-163
34.時兵:〈說花東卜辭中的”厚”〉,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8.1.
35.時兵:〈論《村中南》319中的〝釁〞與〝 〞祭〉,《漢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2月),頁59-64
36.郭青萍、郭勝強:〈卜辭句法結構研究芻議〉,《殷都學刊》1986年第3期,頁27-33
37.郭振祿:〈小屯南地甲骨綜論〉,《考古學報》1997年第1期,頁23-56
38.陳煒湛:〈甲骨文異字同形例〉,《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頁227-250。收入氏著《甲骨文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頁20-34
39.陳劍:〈說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的“丁”─附釋“速”〉,(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年4期),頁51-63。收入氏著《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頁81-98
40.陳劍:〈甲骨金文「」字補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頁99-106
41.陳劍:〈甲骨文舊釋〝眢〞和〝〞的兩個字及金文〝 〞字新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頁177-233
42.陳昭容:〈關於「甲骨文被動式」研究的檢討〉,《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5月,頁101-128
43.陳佩君:〈「 」字釋讀〉,《第二十四屆全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年5月,頁413-424
44.張政烺:〈釋〉,《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頁133-140
45.張玉金:〈關於殷墟甲骨文中有無被動句式的問題〉,《殷都學刊》2006年第3期,頁1-7
46.張玉金:〈釋甲骨文中的〝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頁36-40
47.張永山:〈也談花東卜辭中的"丁"〉,《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1月,頁19-22
48.梁銀峰:〈甲骨文形容詞研究〉,《重慶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頁80-87(轉94頁)
49.章秀霞:〈花東田獵卜辭的初步整理與研究〉,《殷都學刊》2007年第1期,頁26-32
50.章秀霞:〈花東卜辭行款走向與卜兆組合式的整理和研究〉,王宇信、宋鎮豪、徐義華主編《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頁174-192
51.章秀霞:〈從花東甲骨看殷商甲骨時期甲骨占卜中的若干問題〉,《中州學刊》2010年第6期,頁171-174
52.章秀霞:〈花東類卜辭的結構格式〉,《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五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頁129-153
53.黃錫全:〈甲骨文「ㄓ」字試探〉,《古文字研究》第六輯,1981年
54.黃天樹:〈花園莊東地甲骨中所見的若干新資料〉,《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頁57-60
55.黃天樹、方稚松:〈甲骨綴合九例〉,中國文字學會、河北大學漢字研究中心編:《漢字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頁324-330
56.黃天樹:〈《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中所見虛詞的搭配和對舉〉,《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57.黃天樹:〈再談甲骨卜辭介詞”在””于”的搭配和對舉〉,《漢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2月),頁32-38
58.喻遂生:〈甲骨文"往"語法研究〉,《歷史語言學研究》第七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11月),頁32-44
59.董蓮池:〈甲骨文中的于字被動式探索〉,《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4、5期合刊,1998年,頁71-73
60.葛英會:〈讀殷墟花園莊甲骨卜辭〉,《殷都學刊》2000年第1期,頁8-13
61.賈燕子:〈甲骨文單祭祀動詞句型定量研究〉,《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頁100-107
62.裘錫圭:〈說弜〉,《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頁121-125。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15-19
63.裘錫圭:〈釋「求」〉,《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頁195-206。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274-284
64.裘錫圭:〈甲骨中的見與視〉,《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1998年,頁1-5。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444-448
65.裘錫圭:〈關於商代的宗族組織與貴族和平民兩個階級的初步研究〉,收於《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重印版),頁296-342
66.裘錫圭:〈釋厄〉,原發表於《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頁125-133。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449-460
67.裘錫圭:〈說甲骨卜辭中”戠”字的一種用法〉,《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160-167
68.裘錫圭:〈卜辭”異”字和詩、書裡的”式”字〉,《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212-229
69.裘錫圭:〈釋 〉,原載《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頁25-35。收於《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552-565
70.裘錫圭:〈釋"衍"、"侃"〉,收於《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378-386
71.楊逢彬:〈關於殷墟甲骨刻辭的形容詞〉,《古漢語研究》2001年第1期,頁63-69
72.齊航福:〈《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釋文》求疵〉,《中州學刊》,2006年3月,頁251-254
73.趙誠:〈諸帚探索〉,《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頁99-106
74.趙誠:〈甲骨文虛詞探索〉,《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頁277-302
75.劉釗:〈卜辭所見殷代的軍事活動〉,《古文字研究》第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頁67-139
76.劉一曼:〈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坑的發現及主要收穫〉,《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頁203-220
77.劉一曼、曹定雲:〈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選釋與初步研究〉,《考古學報》1999年第3期
78.劉一曼、曹定雲:〈殷墟花東H3卜辭中的馬─兼論商代馬匹的使用〉,《殷都學刊》2004年第1期,頁6-13
79.蕭良瓊:〈卜辭文例與卜辭的整理與研究〉,原載於《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80.謝濟:〈甲骨文分期斷代的標準問題─與林澐先生商榷〉,《殷都學刊》2007年第1期,頁33-35
81.魏慈德:〈從非王卜辭與王卜辭的關係看卜辭中「賈」的用法〉,《東華漢學》第14期,2011年,頁1-2082.羅慧君:〈論「歲妣庚牡又鬯」中「又」字的用法〉,《花園莊東地甲骨論叢》,(臺北:聖環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頁307-331
83.羅慧君:〈甲文「往」字構形及其句例探論〉,《東海中文學報》2009年7月,頁11-3684.羅立方:〈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考釋三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頁46-48
(四)網路資源
1.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發行「漢字構形資料庫」2.7版
2.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資訊科學研究所「小學堂」資料庫網站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
3.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
4.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