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王志芳、張強春,「保險公司多元化經營對績效的影響」,重慶大學學報,第21卷,第5期,2015,第107-115頁。
2.何硯、鄭又源、劉蘭勇,「混業經營條件下金融機構多元化經營的價值鏈分析」,當代經濟管理,第36卷,第4期,2014,第81-85頁。
3.吳曉波,「進入改革開放的下半場」,中國服飾,第9期,2017,第15-17頁。
4.吳曉靈,「金融綜合經營趨勢——中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選擇」,科學決策,第9期,2004,第6-10頁。
5.宋清華、宋一程、劉金玉,「多元化能降低銀行風險嗎?——來自中國上市銀行的經驗證據」,財經理論與實踐,第37卷,2016,第9-15頁。
6.李志輝,中國銀行業的發展與變遷,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第9-29頁。
7.李建軍、汪川譯,金融改變一個國家,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第1-5頁。
8.李玲芳,金融綜合服務的績效與風險管理研究——以中國的銀行類金融控股公司為例,碩士論文,石河子大學經濟學碩士班,石河子,2016。
9.李海洪、胡金,「收入多元化、銀行風險與緩衝資本」,經濟問題,第8期,2014,第71-74頁。
10.卓宇,我國保險集團資源整合研究——基於資產負債管理的視角,博士論文,南開大學保險學博士班,天津,2009。
11.周小川,「金融改革發展及其內在邏輯」,中國金融,第19期,2015,第11-17頁。
12.林昆立、黃玉麗,「收益多角化對銀行是光明面還是黑暗面?全球實證」,管理評論,第33卷,第3期,2014,第23-51頁。
13.邱家洪,「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歷程與發展趨勢」,商業研究,第329期,2005,第84-86頁。
14.徐立婷,財務指標在多角化差異下對本國銀行績效之影響─ 縱橫平滑移轉模型之應用,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碩士班,新北,2012.15.高海霞,中國保險公司多元化經營及其模式研究,博士論文,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博士班,成都,2008。
16.張羽、李黎,「非利息收入有利於降低銀行風險嗎?——基於中國銀行業的數據」,南開經濟研究,第四期,2010,第69-91頁。
17.張克雯,「中國銀行業體制變遷歷程及改革策略探析」,畢節書院學報,第30卷,第11期,2012,第85-90頁。
18.張雅雯,多角化經營、銀行績效與破產風險-台灣銀行業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學位論文,臺北,2010。19.淩士顯、於岳梅,「保險公司多元化經營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基於財產保險公司成本費用的視角」,金融發展研究,第4期,2017,第8-15頁。
20.莊乾志,「金融發展的歷史進程、內在邏輯與中國金融展望——從美國金融改革進程看中國金融發展」,中央財經大學學報,第7期,2011,第33-38頁。
21.許傳華、張雪松,「試論我國上市證券公司綜合績效評估——基於主成分分析方法」,武漢金融,第5期,2015,第19-21頁。
22.陳崗,「論中國金融混業經營的時間安排與模式選擇」,經濟評論,第6期,2000,第81-83頁。
23.彭建剛、王舒軍、鄒克,「制度變遷、多元化行爲與經營績效——基於中國銀行業的實證研究」,財經理論與實踐,第37卷,第203期,2016,第2-8頁。
24.黃澤勇,「中國證券公司多元化經營的範圍經濟效應研究」,經濟經緯,第6期,2012,第145-149頁。
25.趙弘,「企業總體戰略的選擇:集中化、一體化還是多角化」,經濟師,第3期,2000,第149-151頁。
26.趙桂芹、吳洪,「多元化, 競爭對我國財產保險業經營績效的影響」,經濟管理,第36卷,第1期,2014,第101-109頁。
27.趙偉,「我國證券公司收入多元化的風險分析」,宏觀經濟研究,第7期,2013,第62-69頁。
28.劉秀玲、鄭鴻章,「金控公司架構與非利息收入業務對台灣銀行業經營效益與風險之影響」,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十一輯,第三期,2010,第1-31頁。
29.劉景中,「銀行集中度與台灣銀行業的獲利性及風險」,經濟論文叢刊,第36卷,第3期,2008,第327-355頁。
30.潘秀菊,企業的擴充與多角化經營策略,臺北:永然文化,2002,第15-18頁。
31.鄧敏,「中國保險業的歷史與未來一個制度變遷視角」,金融研究,第6期,2000,第97-107頁。
32.鄭群英,多元化大公司的內部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第10-11頁。
33.魯丹,多元化經營能降低銀行風險嗎?--基於中國12家商業銀行 1986-2005年資料的分析,碩士論文,復旦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班,上海,2008。
34.魏成龍、劉建莉,「我國商業銀行的多元化經營分析」,中國工業經濟,第12期,2007,第85-93頁。、二、英文部分
1.Allen. L. & Jagtiani J., The risk effects of combining banking,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activitie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vol.52, 2000, pp485-497.
2.Ansoff. H. I., 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35, issue 5,1957, pp113-124.
3.Che. X. & Liebenberg. A. P., Effects of business diversification on asset risk-taking: Evidence from the U.S.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vol.77, 2008, pp122-136.
4.Houston. J. F., Lin. C., Lin. P. & Ma. Y., Creditor Rights,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Bank Risk Tak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96, 2010, pp485-512.
5.Lepetit. L., Nys. E., Rous. P. & Tarazi. A., Bank Income Structure and Risk: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uropean Bank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vol.32, 2008, pp1452-1467.
6.Stiroh. K. J. & Rumble. A., The dark side of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U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vol.30, 2006, pp2131-2161.、三、網站資料
1.世界銀行:http://www.worldbank.org/
2.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http://www.fdcass.com/
3.中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4.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
5.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cbrc.gov.cn
6.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circ.gov.cn
7.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csrc.gov.cn/
8.國泰安CSMAR數據庫:http://us.gtadata.com
9.臺灣經濟新報TEJ:https://www.tej.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