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書目
林明慧(民98)。力.美.浦羅柯菲夫。桃園市:原笙國際有限公司。
蔡佳憓(民103)。普羅高菲夫鋼琴奏鳴曲中奏鳴曲式的傳承與創新。台北市:全 音樂譜出版社。
楊沛仁(民90)。音樂史與欣賞。台北市:美樂出版社。
林勝儀(譯)(民93)。作曲家別名曲解說珍藏版-浦羅高菲夫(原作者:音樂之友社)。台北市:美樂出版社。
邵義強(民89)。古典音樂400年-現代樂派樂曲賞析。台北縣:錦繡出版社。
許鐘榮(民89)。古典音樂400年-現代樂派的大師。台北縣:錦繡出版社。
白裕承、吳庶任、尹鴻智、吳家恆(譯)(民85)。偉大作曲家群像:普羅高菲夫(原作者:David Gutmann)。台北市:智庫出版社。
劉志明(民82)。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陳琳琳(譯)(民82)。現代樂派(原作者:Harold C. Schonberg)。台北市:萬象出版社。
廖皎含(譯)(民100)。鋼琴彈奏法(原作者:Boris Berman)。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張大勝(民84)。鋼琴音樂研究。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邵義強(譯)(民78)。鋼琴與鋼琴音樂(原作者:全卷執筆者一覽表)。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邵義強(譯)(民78)。鋼琴技巧的一切(原作者:全卷執筆者一覽表)。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盧昭洋(譯)(民82)。現代鋼琴踏板技巧(原作者:K. U. Schnabel)。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二、外文書目
Harlow Robinson(1987). Sergei Prokofiev: a biography. New York: Viking.
David Nice(2003). Prokofiev form Russia to the west. New York: Yal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 Taruskin(2010). Music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oseph Machlis(1979).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Music.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Aronold Whittall(1999). Musical Composi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P. Morgan(1991). Twentieth Century Music.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Paul Griffiths(2006). A Concis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三、中文期刊
李壯壯(民96)。普羅柯菲耶夫的音樂創作風格。南陽師範學院學報,4,76-77。
毛自平(民94)。普羅柯菲耶夫鋼琴奏鳴曲創作特徵淺析。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55-57。
陳千姬(民99)。鋼琴踏板之基本功能探討。藝術研究期刊,6,195-257。
四、中文論文
陳宥安(民106)。普羅高菲夫《第七號鋼琴奏鳴曲,作品八十三》之探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TNT0247021)談致伸(民105)。普羅高菲夫《鋼琴奏鳴曲作品編號83》之分析與詮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UT005248018)陳怡頻(民102)。普羅高菲夫《第六號鋼琴奏鳴曲,作品八十二》音樂語彙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THU00248007)五、樂譜
浦羅高菲夫。奏鳴曲集。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Serge Prokofieff. Four Pieces Op.4 for Piano. New York: MCA Music Publishing.
Sergei Prokofiev. Classical Symphony Op.25 in D Major. New York: Belwin Mills Publishing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