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書目
1.張婷婷譯(2016)。岡田尊司著。《人際過敏症》。台北市:時報出版。頁28、58、133。
2.許邏灣譯(1999)。Shaun McNiff著。《藝術治療》。新北市:新路出版。頁20、21。
3.林仁惠譯(2013)。鈴木真奈美著。《不用勉強自己,就能吸引幸運來敲門》。台北市:方智出版社。頁94、95。
4.李建詮譯(2015)。澀谷昌三著。《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台北市:漫遊者文化。頁30。
5.楊韶剛(2001)。《尋找存在的真諦》。台北市:貓頭鷹出版。頁26、78、83。
6.游恆山譯(2007)。Timothy J. Trull著。《臨床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頁44、45。
7.李洪偉、吳迪(2011)。《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台北市:宇河文化出版。頁229。
8. 一沙(2016)。《OPEN MIND! 房樹人繪畫心理學》。台北市:橡樹林文化,城邦文化出版,頁251。
9.康耀南(2014)。《實畫實說》。台北市:樂果文化出版。頁6。
10.弓海旺、盛欣合譯(1988)。齊藤勇主編。《人際關係心理學》。台北市:五洲出版社。頁231。
二、英文書目
1. Baseman, G. (2013). “Gary Baseman : The Door Is Always Open”. New York: Skira Rizzoli Publications, Inc. p. 11.
2. May, R., Angel, E., & Ellenberger, H. F. (1958). Existence: A new dimension in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New York: Basic Books. p. 62.
三、期刊論文
1.陳威廷(2015)。《借夢談生:從漫夢至遊夢 陳威廷創作論述》。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頁9。2.王櫻芬(2007)。《Kidult(成人孩童化)圖像風格應用於視覺人物造型設計之創作研究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8。3.許晶晶(2016)。《從台灣對奈良美智作品的「既定印象」論其藝術風格與崛起的時代背景關係及影響》。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頁35。四、網路資料
1.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資訊網(2014)。馬丹個展「舞台」將在艾米李藝廊展出。資料來源:http://www.cafa.com.cn/c/?t=235973(2017年4月15日)
2.藝術私塾(2016)。日本現今著名的現代藝術家—奈良美智。資料來源:https://kknews.cc/zh-tw/culture/llevae.html(2017年4月15日)
3.台北當代藝術館 Gary Baseman (2014)。《歡迎來我家—蓋瑞貝斯曼個展》。資料來源:http://www.mocataipei.org.tw/index.php/2012-01-
12-03-36-46/upcoming-exhibitions/1173-2014-05-23-10-59-57#1(2016年5月10日)
4.非池中藝術網(2016)。不一樣的旅行藝術家凝視日常風景。資料來源:http://artemperor.tw/focus/1264(2017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