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9.141)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11 21: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月菲
研究生(外文):DEVI ANDIKO
論文名稱:現代漢語複句關聯詞「就」之偏誤分析 及教學建議——以印尼中級華語學習者為對象
論文名稱(外文):The Error Analysis and Teaching Suggestions of Chinese "Jiu" as Complex Sentences with Relative Adverb: A Case Study of Intermediate Indonesian Learners
指導教授:王季香王季香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 Ji Xiang
口試委員:方麗娜陳文豪
口試委員(外文):Fang, Li NaChen, Wen Hao
口試日期:2019-07-3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文藻外語大學
系所名稱: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8
中文關鍵詞:印尼中級華語學習者複句關聯詞偏誤分析教學建議
外文關鍵詞:Intermediate Indonesian LearnersJiuRelative adverbError AnalysisTeaching Suggestion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現代漢語「就」的使用頻率相當高。「就」是副詞,也是個連接分句之間重要的關聯詞語之一。據研究,外籍生使用「就」的偏誤率最高的是:「就」表示複句關聯詞。由於「就」在印尼語中的語法點中,無相同的語法點對應,造成印尼華語學習者的學習理解困難,加上鮮少針對印尼華語學習者複句關聯詞「就」的研究,故本研究通過問卷和深度訪談之研究方法,以85位中文系中級階段的印尼華語學習者為研究對象,探析印尼中級華語學習者學習複句關聯詞「就」之偏誤分析並提出教學建議。首先,透過問卷統計了解印尼學生使用複句關聯詞「就」之偏誤類型;繼而結合深度訪談探究偏誤原因;其次是分析印尼中級華語學習者學習複句關聯詞「就」之語法三平面偏誤;再者,據印尼中級華語學習者之學習難點提出教學排序;最後,以教學原則、方法及教案設計提供教學建議,本研究期能幫助印尼中級華語學習者正確地運用複句關聯詞「就」,並提供給印尼華語教學領域參考。
The adverb "Jiu" is frequently used. "Jiu" is an adverb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nective terms between clause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highest rate of bias for foreign learners to use "Jiu" is a complex sentence with a relative adverb. However, in the grammar points of Indonesian language, there is no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Indonesian learners to understand and there are only a few studies of "Jiu" as a relative adverb on Indonesian learners.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questionnaire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as the research method. In this study, 85 Chinese Intermediate Indonesian learners are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analyze the bias analysis of Indonesian intermediate learners who learn "Jiu" as a complex sentence. First of all, through questionnaires, we can understand the types of biases used by Indonesian students to use "Jiu" as a relative adverb in a complex sentence, and then use in-depth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bias. Secondly, analysis of the grammar three plane bias of Indonesian students learning "Jiu" of complex sentences. Thirdly, 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difficulties of Indonesian intermediate learners, the teaching sequence is proposed. Finally, teaching suggestions cover teaching principle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plan, which can help Indonesian intermediate Chinese learners to correctly use "Jiu" as a complex sentence with a relative adverb and gives reference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名詞解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複句關聯詞「就」分類之相關研究.................................7
第二節 複句關聯詞「就」之語法分析相關研究.............................12
第三節 對外漢語相關理論及教學相關研究.................................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35
第一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35
第二節 研究方法.....................................................38
第三節 研究步驟.....................................................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45
第一節 印尼華語學習者學習複句關聯詞「就」之偏誤分析....................45
第二節 印尼華語學習者學習複句關聯詞「就」之語法偏誤....................67
第三節 印尼華語學習者學習複句關聯詞「就」之教學排序....................76
第四節 印尼華語學習者學習複句關聯詞「就」之教學建議....................91
第五章 結論........................................................105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5
第二節 研究限制....................................................107
第三節 未來發展方向之建議...........................................107
參考文獻...........................................................109
附錄一:問卷調查....................................................113
附錄二:深度訪談大綱................................................127
附錄三:問卷答題 ..................................................131
附錄四:問卷之偏誤類型..............................................139
附錄五:印尼華語學習者訪談同意書.....................................173
附錄六:深度訪談逐字稿..............................................182
參考文獻
1.專書
中文
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1957級語言班編(2010)。現代漢語虛詞例釋。北京:商務印書館。
朱志平(2008)。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呂叔湘(1999)。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寶貴(2005)。HSK 語法精講與自測(初·中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曉琪(2005)。現代漢語虛詞講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邢福義(2001)。漢語複句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邢福義(主編)宋楊(著)(2016)。韓國留学生關聯詞習得考察。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何自然,冉永平(編著)(2009)。新編語用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曉芳(2013)。張斌語法思想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吳中偉(2006)。怎樣教語法——語法教學理論與實踐。上海市 : 華東師大。
范曉(1998)。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范開泰,張亞軍(2000)。現代漢語語法分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小兵,朱其智,鄧小寧(2007)。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胡明亮(2017)。漢語印尼語對比分析。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侯學超(1988)。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清華(2010)。HSK 詞彙分類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
高順全(2004)。三個平面的語法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徐子亮,吳仁甫(2008)。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臺北市:新學林。
唐雪凝(2007)。對外漢語語用的多維度研究。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孫德金(2006)。對外漢語語法及語法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昌來(2002)。二十世紀漢語語法學。太原:書海出版社。
陳昌來(2005)。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陳俊光(2008)。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編(1996)。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亞軍(2004)。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張斌(主編),張誼生(著)(2000)。現代漢語虛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斌,陳昌來(2000)。現代漢語句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張斌(2010)。現代漢語描寫與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馮志純(2010)。現代漢語用法詞典。成都:四川出版集團。
陸慶和(2006)。實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陸慶和,林齊倩,陸家駿(2017)。對外漢語詞彙教學系統性與有效性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舒兆民(2016)。華語文教學。台北:新學林。
梁鸿雁(2004)。HSK 應試語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楊玉玲(2011)。現代漢語語法問答(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鄧守信(2015)。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潘智啟,陳文獻(主編)(1995)。漢語印度尼西亞語大詞典。北京:外文出版社。
齊滬揚(2005)。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趙金銘(2004)。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建華(1999)。對外漢語教學中高級階段功能大綱。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
劉珣(2000)。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倫。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振鐸(1986)。現代漢語複句。天津市 : 天津人民出版。
鄭昭明(2009)。華語文教與學理論與應用。正中:台北縣新店市。
盧福波(2003)。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盧福波(2004)。對外漢語教學實用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盧福波(2010)。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顏寧(譯)(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原作者:Sharan B. Merriam, Elizabeth J. Tisdell)。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鍾榮富(2009)。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台北:正中書局。
蘭賓漢(2002)。漢語語法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蘭賓漢,邢向東(2006)。現代漢語(下冊)。北京:中華書局。

印尼文
Waridah, E(2018)。拼寫印尼語(Pedoman Umum Ejaan Bahasa Indonesia)。萬隆: Ruangkata。
Busri, H, dkk(2018)印尼語言學(Linguistik Indonesia)。瑪郎: Madani Media。

2.期刊
呂文華(2002)。對外漢語教材語法項目排序的原則及策略。世界漢語教學,4(62):
86-95。
高霞(2004)。英語國家學生副詞「就」的偏誤分析。楚雄師範學院學報,19(2):
103-107。
楊松寧和金穎男(2016)。漢語「就」的語義結構分析。大慶師範學學報院,36(2):
98-104。
鄧根芹,李秀雲(2006)。限定副詞「就」的句法、語義分析。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9(5):79-83。
謝蓓(2006)對複句分類研究的回顧與思考。重慶科技學院學報,6(19):119-121。

3.學位論文
林艷飛(2016)。「要不是A,就B」的偏誤分級及教學策略——以印尼學生優利聯
學生為考察對象(碩士論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
文學院(2011)。高等HSK作文中複句使用研究及教學對策(碩士論文)。沈陽師範大學,中國。
胡珍珍(2015)。日本留學生習得現代漢語「就」的研究(碩士論文)。遼寧師範大
學,中國。
翁玉珠(2016)。漢語「就」的語義演變與教學語法分析(碩士論)。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許娟(2003)。副詞「就」的語法化歷程及其語義研究(碩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中國
張美(2011)。印度尼西亞學生習得漢語帶關聯詞語的句子偏誤分析(碩士論文)。
湖南師範大學,中國。
馮詩夢(2016)。關聯副詞「就」使用條件及虛化歷程研究——以「既然···就···」為
例(碩士論文)。暨南大學,中國。
黃聖雅(2019)。華語副詞「就」之偏誤分析與教學建議——以美籍中級學習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


4.網絡資料
陸慶和(2013)。從「就」看高頻多義詞的系統教學,漢語教學(第九屆國際漢語教
學研討會論文選),468-476。2018年5月12日。取自:http://www.shihan.org.cn/seminar_theses/101176。
教學方法及策略小技巧。高雄:教育部高東屏區域教學資源中心。2019年5月18日。取自:http://teloa.ktp.nsysu.edu.tw/files/11-1032-11372-1.php。
Nearpod。2019年1月10日。取自:https://nearpod.com/
IllustAC免費矢量剪貼畫。2019年5月19日。取自:https://ac-illust.com/tw/
PICaboo。2019年5月19日。取自:http://pic-aboo.com/
BelajarBahasa.ID(2017)。Kodelokus Cipta Aplikasi。2019年5月30日。取自:
https://m.belajarbahasa.id/artikel/dokumen/371-kalimat-simpleks-kompleks-majemuk-dan-majemuk-kompleks-2017-06-06-03-2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