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eatty, S. E., & Kahle, L. R. (1991). Personal values and gift-giving behaviors: A
study across cultur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2(2), 149-157.
2. Harada, Akira. (1998). Report of Modeling the Evaluation Structure of Kansei.
University of Tsukuba, Japan.
3. SEIKADO (2013)。清課堂 錫・銀・各種金属工芸 [影音]。日本。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616MqYLiOI&t=8s
4. 王明堂 (2016)。感性工學到感性設計。全華圖書。台北縣。
5. 何明泉 (2011-a)。設計策略上課資料。
6. 何明泉 (2011-b)。設計傳達上課資料。
7. 何明泉 (2011-c)。設計傳達上課資料。
8. 余煥騰、陳適範 (1993)。金屬塑性加工學,全華圖書。
9. 李宏、邊艷紅 (2010)。中華茶道(第二冊)。吉林大学出版社。
10. 林逸珮 (2005)。金工產品的感性探討-以表達愛情的飾品為例。中華民國設
計學會2005 年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
11. 柯茗超 (1997)。材料視覺與觸覺質感意象研究。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雲林縣。
12. 翁俊杰 (2012)。竹材設計與感質創作之研究。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研究所。
台北市。
13. 張志純 (1999)。珠寶手工藝製造。財團法人徐氏基金會,台北縣。
14. 張育銘、陳鴻源、林可欣、洪子琄 (2004)。材質表面屬性與震動屬性對於觸
覺感性意象影響之探討。設計學報第10 卷第1 期。
15. 張信宏 (2016)。以視覺認知探討手工具不同類型表面處理對產品價值認知差
異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16. 張茂 (2012)。生命元素:搶救人體必需的礦物質。P220-P226,宇河文化出
93
版有限公司。
17. 淺草 (2015)。手藝與禪心-尋找傳統手工藝人之旅P190-P199,香港中華。
18. 郭麗娟 (2002)。冷鍛溶鑄展新姿。新台灣新聞週刊304 期,本土文化事業。
19. 郭志昌、施佩吟、楊圳湟、蔡毓文 (2003) 。藝之獨秀-錫藝。取自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C0418500197/mains.htm
20. 陳正茂、陳善珮 (2013)。文化觀光:臺灣文化資產(1 版 1 刷) P142,五南出
版社。
21. 陳志揚 (2004)。新境 複合媒材在錫器上的應用。碩士論文。國立台南藝術學院應用藝術研究所,台南市。
22. 程衍郡 (2014)。輕金屬的表面加工視觸覺質感意象探討-以鋁合金為例。碩
士論文,明志科技大學,台北市。
23. 黃世輝 (2010)。百年工藝文化研究「台灣工藝文化研究-台灣百年工藝研究」
期末報告書。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投縣。
24. 黃采瑄 (2010)。產品性別意象設計之研究。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25. 黃淑蘭 (2015)。在家做錫好好玩 基礎篇。台中市。
26. 趙丹綺 (2014)。玩金術2:金工創作進階,鍊丹場珠寶金工工作室。
27. 劉清陽 (2015)。Social Ballads in Period Ming-Qing Volume Two/明清社會歌謠
集下卷˙風土人情篇P110。
28. 駐米蘭台北設計中心 (1994)。歐洲餐具設計趨勢報告。
29. 蕭瓊瑞 (2014)。錫雕聖手陳萬能,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投縣。
30. 賴惠敏 (2009)。蘇州的東洋貨與市民生活(1736-179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
究所集刊第63 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1.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2009)。錫氣洋洋-陳萬能錫藝展。檢自
http://www.tyccc.gov.tw/tin/01-4.htm
32. 鍾若珩 (2014)。提升非貴重金屬工藝價值之表面質感設計策略。碩士論文,94
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33. 簡榮聰 (2011)。巧琢敬藝 - 2011 年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特展。行政院文化
委員會,台中市。
34. 蘇怡文 (2015)。產品感質設計之研究。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35. 鐘義明 (1988)。工藝鑑賞。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台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