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部分 1.文化部(2018)。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取自https://cci.culture.tw。 2.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2010年2月3日)。 3.王宗興(2002)。自行車車架造形特徵對意象認知影響之研究。成功大學,台南市。 4.王品婷(2014)。商圈意象與消費行為之關聯以逢甲商圈為例。逢甲大學,台中市。 5.王偉晴(2015)。機場服務品質與體驗價值之關係研究。世新大學,臺北市。 6.王雅蓉(2012)。休閒效益、體驗價值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東市山海鐵馬道使用者為例。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7.台南市安平區公所(2017)。取自https://www.tnanping.gov.tw/ 8.朱慈恩(2015)。老街觀光吸引力、顧客滿意度與觀光意象之相關研究─以臺南市安平老街為例。南臺科技大學,台南市。 9.何明泉、林其祥、劉怡君(1996)。文化商品開發設計之構思。設計學報,1卷1期,1-15。 10.吳巧雲(2012)。中文視野:談「意」說「象」。香港文匯報。教育版3月16日。 11.吳佳穎(2008)。遊客對桃園縣風景區步道的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調查研究-以虎頭山風景區與拉拉山風景區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12.吳忠宏、黃宗成、邱廷亮(2004)。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旅遊動機、期望、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14卷2期,23 – 41。 13.吳承穎(2016)。遊客真實性、懷舊情感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旗山老街為例。中華科技大學,台北市。 14.吳明隆(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15.吳建祥(2016)。文創觀光對遊客之吸引力、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北門遊客中心為例。南華大學,嘉義縣。 16.吳悅禎(2013)。安平劍獅之地方文化意象與文化創意商品評估。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17.吳萬益(2005)。企業研究方法。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8.呂長賜(2006)。集集地區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南華大學,未出版,嘉義縣。 19.宋慈婷(2017)。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關係品質與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以星巴克為例。中正大學,嘉義縣。 20.李欣培(2017)。餐飲業結合文創概念對消費者行為影響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21.李建勳(2017)。以溫泉區特色設計文創商品之研究-以龜丹溫泉為例。嘉南藥理大學,台南市。 22.沈慧婷(2010)。消費者創新生活體驗對消費行為與關係品質之影響:以創意市集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23.周秀蓉(2008)。遊憩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顧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影響─以六福村主題樂園為例。明新學報,34卷2期,267 – 288。 24.周曼蓉(2015)。遊客知覺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台南市新化老街區為例遊客知覺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台南市新化老街區為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25.林美瑢(2013)。安平劍獅符號意義的轉變: 從辟邪信仰到文創產品。國立金門大學,金門縣。 26.林家騏(2018)。遊客文化觀光涉入、休閒效益、體驗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 -以蓮池潭風景區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27.林純安(2017)。以臺南意象為設計導向之文創商品魅力因子分析 -以臺南十大創意商品為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28.林朝成(1998)。安平區志。台南市:安平區公所。 29.林榮泰(2011)。序–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與研究。設計學報,16卷4期。 30.洪巧如(2016)。遊客涉入程度、 體驗價值、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為例。南華大學,嘉義縣。 31.國家發展委員會(2002)。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行政院。 32.張伯偉(2011)。東亞文學與繪畫中的騎驢與騎牛意象。石守謙、廖肇亨主編。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台北市:允晨文化。 33.張孝銘、張詠誠、徐靖玟(2008)。遊客對旅遊目的地意象、環境知覺、旅遊體驗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清境農場爲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卷3期,72 – 86。 34.張捷(2011)。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研究-以台南文化創意園區為例。崑山科技大學,台南市。 35.張萍軒(2011)。安平意像之探索及其文化創意商品設計。康寧大學,台南市。 36.張筠甄(2016)。旅遊品牌形象設計策略建構模式之創作研究-以台南安平為例。輔仁大學,新北市。 37.許芳瑜(2014)。以體驗行銷來探討遊客體驗價值對老街的重遊意願之因素-以鹿港老街為例。逢甲大學,台中市。 38.郭珮甄(2017)。大學生對文創商品消費行為之研究。嘉義大學,嘉義市。 39.陳幸汶(2016)。文化觀光吸引力、遊客旅遊動機、遊客滿意度對鹿港老街重遊意願之影響。大葉大學,彰化縣。 40.陳怡珍(2017)。創意生活產業體驗設計,遊客心流體驗、體驗價值與幸福感之研究—以郭元益糕餅博物館為例。南華大學,嘉義縣。 41.陳姿君(2018)。地方節慶行銷策略、遊客體驗價值與消費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做十六歲成年禮為例。南華大學,嘉義縣。 42.陳威羽(2002)。產品意象統合策略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43.陳盈儒(2013)。搭乘台灣好行觀光巴士的旅遊動機、體驗行銷、體驗價值、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之關係。南華大學,嘉義縣。 44.陳進偉(2016)。文創商品設計之文化意象解析與運用-以高雄市紅毛港文化園區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45.陳聖薇(譯)(2018)。流行文化操作學:你的喜好與動機,如何被廠商精準操控?從全憑感覺到產生獲利模式,解析文化產業運作的真相(原作者:金倫志)。台北市:大是文化。 46.黃妙嫻(2009)。遺產觀光遊憩涉入、場所依戀、體驗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以二崁聚落為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 47.黃沼元(2002)。臺灣的老街。新北市:遠足文化。 48.黃映瑀(2005)。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品牌形象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彰化縣。 49.黃惠芳(2010)。臺南市國小教師對安平文化觀光發展之研究。臺南大學,台南市。 50.黃微珊(2017)。高雄市旗津老街遊客觀光吸引力、體驗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屏東大學,屏東縣。 51.黃碧慧(2018)。文化慶典觀光吸引力、旅遊動機及其體驗價值之相關研究─以鹿耳門天后宮文化季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52.楊士弘(2014)。文化資產的文創商品設計行銷與消費者購買行為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53.楊至聖(2013)。文化創意商品形象與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安平劍獅為例。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54.葉家璠(2016)。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遊客休閒動機、體驗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屏東大學,屏東縣。 55.詹又臻(2014)。觀光景點遊客之旅遊動機、目的地意象、飲食意象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淡水市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56.寧李伃容(2009)。劍獅形塑安平聚落之視覺意象。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57.廖文義(2013)。景點意象及情緒體驗影響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淡水老街旅遊為例。世新大學,臺北市。 58.漢寶德(2014)。文化與文創。台北市:聯經。 59.劉大和(2002)。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台北市:魔豆創意。 60.劉新圓(2009年5月13日)。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取自https://www.npf.org.tw/2/5867。 61.蔡宜蒨(2015年6月29日)。從英美以及韓國文創來看,台灣還只是停留在「以文化做生意?」。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943。 62.蔡玴昕(2018)。華山1914親子遊客休閒動機、體驗價值與忠誠度之探究。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63.蔡郁崇(2010年10月)。從地方文化產業到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經濟性的政策建構。「2010文化的軌跡:文化治理的挑戰與創新」博碩士生學術論文研討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64.鄭自隆(2017)。文創:行銷與管理(第二版)。台北市:五南。 65.賴怡璇(2015)。「方法-目的鏈」模式於文創商品消費者研究之應用。中正大學,嘉義縣。 66.閻建政、阮濰超 (2016)。文化創意商品智慧財產之保護與管理。設計學報21卷3期。 67.戴辰芳(2017)。台灣傳統藍染結合文創商品之開發研究 -以三峽老街為例。亞洲大學,台中市。 68.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南華大學,嘉義縣。 69.鍾振芳(2015)。遊客對古蹟的真實性知覺、懷舊情感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西螺老街為例。南華大學,嘉義縣。 70.鍾惠美(2016)。高雄市美濃區文化創意產業與觀光休閒發展現況之探討─以原鄉緣紙傘文化村為例。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71.簡明輝(2014)。消費者行為(第三版)。新北市:新文京。 72.顏順敏(2011)。商圈意象與顧客價值之重遊意願研究—以鹿港老街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二、英文部分 1.Baker ,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3), 785-804 2.Castro, C . B. Armario, E. M., & Ruiz , D . M. (2007). The influence of market heterogene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destination image and tourist future behavior. Tourism Management, 28(1), 175-187. 3.Cronin, J.J., Brady, M.K., and Hult, G.T.M.,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quality, value,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on consumer behavioral intentions in service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76, No.2, 2000, pp.193-218. 4.Dodds, W. , Monroe, K. , & Grewal , D. (1991) . Effects of price, brand 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 ’s product evaluation, Journal of Market ing Research, 28(3) , 307-319. 5.Dodds, W.B. , and K. B. Monroe. (1984) . “The effect of brand and price information on subject product evaluations. ”advance in consumer research 12 pp.85-90. 6.Guest , Lester , P.(1995). Customer Loyalty: How to earn it , how to keep it. New York:Simmon and Schuster. 7.Holbrook , M . B. (1996). “Customer Value: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 Advance in consumer research , 23(1) , 138-142. 8.Kotler. P. & Keller, K. L.(2005). Marketing Management(12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9.Kozak, M. (2001) .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destinations across two nationalities, Tourism Management , 22, 391-401 10.Mathwick, C. , Malhotra , N.K., &Rigdon , E.(2001). Experiential value: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atalog and internet shopping environment. Journal of Retailing , 77, 39-56. 11.Raymond Williams(1985) , Keywords:A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London:Fontana. 87-93. 12.Schiffman, L. G. & Kanuk, L.L. (2006). Consumer Behavior (9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3.Sheth, J.N., Newman, B. I. & Gross, B. L. (1991), Why We Buy What We Buy: The Theory of Conswmption Valu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2(2), 159-171. 14.Throsby, D. (2001). Economics and cul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