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1.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2月,初版第2刷)。
2.吳巡龍,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9月,一版)。
3.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臺北:自版,2003年4月)。
4.李惠宗,中華民國憲法概要-憲法生活之新思維(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6月,初版第一刷)。
5.李惠宗,憲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9月,五版一刷)。
6.李震山,警察行政法論:自由與秩序之折衝(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9月,初版)。
7.李震山,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篇(臺北: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
8.李震山,警察職務執行法草案之研究(臺北:內政部警政署,1999年6月)。
9.周冶平,刑法各論(臺北:三民書局,1972年4月,初版)。
10.林山田,形法各罪論(上冊)(臺北:自版,2005 年9 月,修定五版一刷)。
11.林利芝、許忠信、楊秀儀、黃國昌、張文貞、李筱苹、陳肇鴻、廖元豪、簡資修、劉宏恩、呂紹凡等人譯著,英美法導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05月,二版)。
12.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11月,初版)。
13.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9月,四版)。
14.法治斌、董保城,中華民國憲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2月)。
15.許文義,「警察預防犯罪任務之分析與探討」,收於李震山,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篇(臺北: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2年,一版)。
16.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1月,四版)。
17.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臺北:自版,1989年12月,重訂初版)。
18.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2月,三版)。
19.黃清德,科技定位追蹤監視與基本人權保障(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1月,初版一刷)。
20.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2月,二次修訂版)。
21.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重訂版)。
22.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初版)。
(二)論文期刊
1.王兆鵬,「重新定義高料技時代下的搜索」,月旦法學雜誌,第93期(2003年2月)。
2.王兆鵬,「證據排除法則的相關問題」,刑事法雜誌,第43卷第3期,(1999年6月)。
3.王宏政,「警察跟監活動與隱私權保護之研究」,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4.吳俊毅,「由一則德國聯邦法院判決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使用在刑事訴訟程序上之正當性」,法令月刊,第53卷第6期(2002年6月)。
5.吳俊毅,「由一則德國聯邦法院判決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使用在刑事訴訟程序上之正當性」,法令月刊,第53卷第6期,(2002年6月)。
6.吳信穎,「論美國法院對於使用電子追蹤設備之若干判決(上)」,司法周刊,第1167期(2004年1月)。
7.吳信穎,「論美國法院對於使用電子追蹤設備之若干判決(下)」,司法周刊,第 1168期(2004年1月)。
8.吳爾文,「警察跟監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9.吳耀宗,「刑法上之業務概念:第一講-刑法之解釋方法與業務作為阻卻犯罪成立之要素(業務上正當行為)」,月旦法學教室,第45 期(2006年6月)。
10.李茂生,「刑法秘密罪章新修條文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1999年8月)。
11.李震山,「挪動通訊保障與通訊監察天平上的法碼-釋字第六三一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8期(2007年9月)。
12.李震山,「論資料自決權」,收於氏著,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2月,三版一刷)。
13.李震山,「警察與秩序機關電子資料之蒐集」,警學叢刊第24卷第4期(1994年6月)。
14.李震山譯,「西德聯邦與各邦統一警察法標準草案」,警學叢刊第14卷第1期(1983年9月)。
15.周姵吟,「刑法妨害秘密罪意涵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16.林昶瑨,「論刑事程序之跟監行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5月)。17.林裕順,「GPS偵查之權益侵害及強制處分性質-以日本最高法院大法庭判決為中心」,月旦裁判時報,第68期,(2018年2月)。
18.林錦鴻,「警察運用監視器之法律問題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19.河村有教,「GPS偵查之權益侵害及強制處分性質-以日本最高法院大法庭判決為中心」,月旦裁判時報,第68期,(2018年2月)。
20.後滕昭,「強制處分法定主義和令狀主義」,法學教室,第245號,(2001年2月)。
21.翁岳生,「資訊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87年5月)。
22.張淑淨,「漁船監控系統」,科學發展月刊,第488期(2013年8月)。
23.曹珮怡,「論電信監察與談話監聽-以德國刑事訴訟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24.莊武能,「使用衛星定位追蹤器偵防犯罪之法律爭議探討」,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25.莊武能,「使用衛星定位追蹤器跟監之法律問題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集,第39卷第3期,(2008年11月)。
26.陳志龍,「秘密通訊自由之保障及郵件扣押合法性之商榷」,刑事法雜誌,第22卷第3期(1978年6月)。
27.陳瑞仁,「抓賄與移動式蒐證器材之使用」,日新警察半年刊,第4期(2005年1月)。
28.程明修,「國家透過公共場所的監視器對人民基本權利的干預」,法學講座,第3期(2002年3月)。
29.黃政龍,「科技偵查之研究─以公共空間行動資訊隱私權為範疇」,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30.黃政龍,「美國行動電話定位追蹤法規範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8期,(2010年4月)。
31.黃政龍,「隱私權VS科技:論警察使用GPS追蹤器偵查犯罪」,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集,第40卷第6期,(2010年5月)。
32.黃昭元,「無指紋則無身分證?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收於「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9月,初版)。
33.黃清德,「位置資料蒐集與基本人權保障-以警察利用衛星定位系統GPS蒐集資料為探討中心」,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專學報,第4卷第5期,(2009年4月)。
34.黃清德,「警察利用衛星定位系統跟監追蹤與基本人權保障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8期,(2010年4月),頁149-153。
35.黃清德,「警察利用衛星定位系統跟監追蹤與基本人權保障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8期,(2010年4月)。
36.黃鈺雯,「個人資料蒐集於刑事偵查之爭議」,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37.會議綜述,「科技犯罪偵查的法律問題」,月旦裁判時報,第68期,(2018年2月)。
38.楊雲驊,「證據使用禁止在個案上的判斷過程-以電話分機聆聽案為例」,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3卷第2期(2002年2月)。
39.詹鎮榮,「秘密通訊自由」,法學講座,第21期(2003年9月)。
40.廖韋傑,「以GPS追蹤裝置偵查犯罪之法律問題研究」,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6月)。41.蔡聖偉,「妨害秘密罪章的新紀元(下)」,月旦法學雜誌,第71 期(2001年3月)。
42.蔡達智,「公權力利用衛星科技對隱私權的影響-以美國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3月)。43.蔡達智,「由美國判例法論電子偵查與隱私權的關係-以衛星偵查方式為例」,政大法學評論,第78期,(2004年4月)。
44.蔡碧玉,「從偷拍事件談隱私權保護之刑事立法」,法令月刊,第49卷第4期(1998年4月)。
45.蔡墩銘,「通訊監察與證據排除」,刑事法雜誌,第39卷第1期(1995年2月)。
46.蔡緯遠,「無故侵入住宅之研究─以高科技搜索為核心」,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1月)。47.蕭文生,「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法」,收於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臺北:司法周刊雜誌社,2000年1月)。
(三)司法資料
1.司法院釋字第293號大法官陳瑞堂、張承韜、劉鐵錚不同意見書。
2.司法院釋字第535號大法官解釋理由書。
3.司法院釋字第585號。
4.司法院釋字第585號大法官解釋理由書。
5.司法院釋字第603號。
6.司法院釋字第631號大法官解釋理由書。
7.司法院釋字第689號。
8.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104年度偵字第21180號不起訴處分書。
9.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5年易字第110號刑事判決。
10.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6年度上訴字第646號刑事判決。
11.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8年度上訴字第1812號刑事判決。
12.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0年度重上更(三)字第13號刑事判決。
13.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1年度上更(二)字第102號刑事判決。
14.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4年度上訴字第46號刑事判決。
15.臺灣最高法院54年台上字第2217號刑事判決。
16.臺灣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2972號刑事判例。
17.臺灣最高法院84年度台非字第442號刑事判決。
18.臺灣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4789號刑事判決。
19.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5年度上易字第604號刑事判決。
20.臺灣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788號刑事判決。
21.監察院2002年10月16日(91)院台司字第0912601797號函。
(四)網路資料
1.e2 壹凸新聞首頁,「福發12號印度洋失聯,漁業署請模里西斯政府協助」,http://news.e2.com.tw/utf-8/2014-3/ 5913628.htm,查訪日期:2015年10月24日。
2.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VMS系統簡介,https://www.ofdc.org.tw/webs/List.aspx?main=27,查訪日期:105年09月01日。
3.自由時報電子新聞,「〈北部〉越界遭日扣押 蘇澳漁船繳罰獲釋」,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5439,查訪日期:2015年10月24日。
4.侵入他人住宅,「無故」就能成罪,葉雪鵬,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檢察署-法律時事漫談http://www.ntc.moj.gov.tw/ct.asp?xItem=185568&ctNode=19810&mp=017,查訪日期:105年09月07日。
5.節省公帑、社會正義、漁業發展漁船航程資訊系統,http://proj.ncku.edu.tw/magazine/pdf/243CHF/p38.pdf,查訪日期:105年09月01日。
6.臺灣時報,「正財利漁船失火,五船員失蹤」,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383071,查訪日期:2015年10月24日。
7.擅自侵犯私人空間違法,曾鴻文,國語日報社網站-少年法律,http://www.mdnkids.com.tw/law/detail.asp?sn=1122,查訪日期:105年09月07日。
8.檢方逾越司法者解釋法條範圍,違反罪刑法定主義,http://www.follaw.tw/f01/01case/7005/,查訪日期:105年09月07日。
9.聯合報,「偵防車號小抄,藥頭隨身帶」,2007年9月10日C2版。
10.簡煥宗個人Facebook,查訪日期:2019年2月1日
11.蘋果日報,「檢察官林達:GPS立法怠惰 打造毒販人權大國?」,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315/1533577,查訪日期:2019年3月1日。
12.蘋果日報,「驚!最高法院首度表態 用GPS辦案違法」,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201/1251502,查訪日期:2019年3月1日。
二、外文部分
網路資料
1.United States v. McIver,186 F.3d 1119-24 (1999).
2.United States v. Knotts,460 U.S.276(1982).
3.United States v. Karo,104 S.C.t 3296(1984).
4.Justia US Supreme Court Center,http://supreme.justia.com/index.html,查訪日期:2018年1月15日。
5.2017年3月15日日本最高法院大法庭判決http://www.courts.go.jp/app/hanrei_jp/detail2?id=86600,查訪日期:2018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