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7 13: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宏銘
研究生(外文):Hsu,Hong-Ming
論文名稱:GPS追蹤器應用於犯罪偵查之適法性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Legality of GPS Trackers’ Utilization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指導教授:林沐謙林沐謙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Mu-Chian
口試委員:林裕順黃錫璋林沐謙
口試委員(外文):Lin,Yu-ShunHuang,Shi-ChangLin,Mu-Chian
口試日期:2019-06-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央警察大學
系所名稱:水上警察研究所
學門:軍警國防安全學門
學類:警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中文關鍵詞:偵查犯罪犯罪趨勢有罪判決隱私權刑事訴訟法
外文關鍵詞:Crime InvestigationCrime TrendsVerdict of GuiltyRight of Privacy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3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在民國104年9月30日,作出了一項震撼各界的判決,該判決將一位負責緝私的海巡士官長,以安裝GPS缺乏法律授權,觸犯竊錄罪為由,作出有罪判決。這份高度爭議的判決,最高法院亦於民國106年11月30日駁回上訴而有罪確定。
偵查犯罪的主要目的是在實現國家的刑罰權,偵查技術也經常隨著犯罪手法而改進創新,因犯罪集團日趨組織化、國際化與科技化,進而增加查緝難度,司法警察機關若仍僅以傳統跟監方式來進行犯罪偵查,顯已無法順應犯罪趨勢,故案件偵辦過程藉由科學儀器的輔助來提升案件偵辦效能,已屬當然趨勢。
目前國內對以GPS追蹤裝置作為犯罪偵查輔助工具的運用仍無具體法律規範,當此設備運用於犯罪預防或偵查時,最重要的爭點即為有無侵犯憲法所保障之隱私權?目前我國刑事訴訟法僅規範傳喚、訊問、拘提、逮捕、搜索、扣押等偵查方法,顯已不足以因應新型態之犯罪模式。
鑑於司法警察機關利用GPS追蹤裝置偵查犯罪,係屬刑事手段之一,故本研究建議將相關規範訂定於刑事訴訟法內,並採令狀主義為之,使各執法機關獲得明確法律授權,戮力達成保障民眾安全、維護社會秩序的使命。

On September 30 ast guard officer was guilty of the offence against privacy by using GPS tracker without authoriz2015, Taiwan Kaohsiung District Court made a controversial decision, declaring a coation. The appeal against the verdict was set aside by the Supreme Court on November 30 2017.
One of the primary purposes of crime investigation is to implement the nation’s power of criminal punishment. Given that the criminal syndicates develop into organized groups, engaging with crime groups from multiple countries and utilizing advancing technologies, the judiciary authorities are facing th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of crime investigations. Hence, the judiciary police should improve the investigative techniques adapting to ever-changing criminal modus operandi and crime trends, especially with the utilization and assistance of high-tech equipment and computer software.
Currently, the utilization of GPS tracking devices is not regulated by law, which invites arguments and discussion involving the individual’s privacy and the benefits of crime investigation. As of now, the government shall face and promptly deal with the issues of crime investigations while the traditional investigative methods - search, confiscation, arrest, and interrogation, fall far behind the emergent criminal modus operandi and crime trends.

摘要…………………………………………………………………………i
目錄……………………………………………………………………iii
圖目錄……………………………………………………………………v
第壹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1
第一項 研究動機.……………………………1
第二項 研究目的………………………………2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架構………………………4
第一項 研究範圍……………………………4
第二項 研究架構……………………………4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成果………………………7
第一項 研究方法……………………………7
第二項 研究成果……………………………8
第貳章 使用GPS追蹤裝置之案例探討…………………………………11
第一節 我國案例……………………………………………………………………………11
第一項 毀損及妨害秘密罪………………………………………………11
第二項 侵入住宅及妨害秘密罪……………………………………14
第三項 違反風紀案……………………………………………………………18
第四項 漁船走私毒品案……………………………………………………21
第二節 美國案例……………………………………………………………………………23
第一項 United States v. McIver案……………………………………23
第二項 United States v. Knotts案……………………………………24
第三項 United States v. Karo案…………………………………………27
第三節 德、日兩國案例………………………………………………………………………………31
第一項 德國紅軍黨案…………………………………………………………………………31
第二項 日本偵辦共同竊盜犯罪案…………………………………………………35
第參章 GPS追蹤裝置適用法令探討…………………………………………………………38
第一節 我國法律研析……………………………………………………………………………………38
第一項 侵犯隱私權疑慮…………………………………………………………………………40
第二項 妨害秘密罪……………………………………………………………………………………45
第三項 侵入住宅罪……………………………………………………………………………………50
第四項 搜索之規定……………………………………………………………………………………53
第五項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56
第六項 警察職權行使法…………………………………………………………………………58
第二節 美國法律規範及實務……………………………………………………………………60
第一項 聯邦憲法增補條款……………………………………………………………………60
第二項 聯邦刑事訴訟規則……………………………………………………………………62
第三項 法院實務見解………………………………………………………………………………64
第三節 德國法律規範……………………………………………………………………………………67
第一項 刑事訴訟法……………………………………………………………………………………67
第二項 聯邦與各邦統一警察法標準草案與各邦警察法…………69
第四節 小結………………………………………………………………………………………………………73
第肆章 適法性研析………………………………………………………………………………………76
第一節 陸上適法性見解……………………………………………………………………………76
第二節 海上適法性見解……………………………………………………………………………8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83
第一節 結論……………………………………………………………………………………………………83
第二節 建議……………………………………………………………………………………………………88
參考書目………………………………………………………………………………………………………………90

圖目錄
圖1 本論文研究流程……………………………………………………………………………………9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1.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2月,初版第2刷)。
2.吳巡龍,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9月,一版)。
3.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臺北:自版,2003年4月)。
4.李惠宗,中華民國憲法概要-憲法生活之新思維(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6月,初版第一刷)。
5.李惠宗,憲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9月,五版一刷)。
6.李震山,警察行政法論:自由與秩序之折衝(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9月,初版)。
7.李震山,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篇(臺北: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
8.李震山,警察職務執行法草案之研究(臺北:內政部警政署,1999年6月)。
9.周冶平,刑法各論(臺北:三民書局,1972年4月,初版)。
10.林山田,形法各罪論(上冊)(臺北:自版,2005 年9 月,修定五版一刷)。
11.林利芝、許忠信、楊秀儀、黃國昌、張文貞、李筱苹、陳肇鴻、廖元豪、簡資修、劉宏恩、呂紹凡等人譯著,英美法導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05月,二版)。
12.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11月,初版)。
13.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9月,四版)。
14.法治斌、董保城,中華民國憲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2月)。
15.許文義,「警察預防犯罪任務之分析與探討」,收於李震山,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篇(臺北: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2年,一版)。
16.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1月,四版)。
17.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臺北:自版,1989年12月,重訂初版)。
18.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2月,三版)。
19.黃清德,科技定位追蹤監視與基本人權保障(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1月,初版一刷)。
20.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2月,二次修訂版)。
21.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重訂版)。
22.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初版)。

(二)論文期刊
1.王兆鵬,「重新定義高料技時代下的搜索」,月旦法學雜誌,第93期(2003年2月)。
2.王兆鵬,「證據排除法則的相關問題」,刑事法雜誌,第43卷第3期,(1999年6月)。
3.王宏政,「警察跟監活動與隱私權保護之研究」,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4.吳俊毅,「由一則德國聯邦法院判決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使用在刑事訴訟程序上之正當性」,法令月刊,第53卷第6期(2002年6月)。
5.吳俊毅,「由一則德國聯邦法院判決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使用在刑事訴訟程序上之正當性」,法令月刊,第53卷第6期,(2002年6月)。
6.吳信穎,「論美國法院對於使用電子追蹤設備之若干判決(上)」,司法周刊,第1167期(2004年1月)。
7.吳信穎,「論美國法院對於使用電子追蹤設備之若干判決(下)」,司法周刊,第 1168期(2004年1月)。
8.吳爾文,「警察跟監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9.吳耀宗,「刑法上之業務概念:第一講-刑法之解釋方法與業務作為阻卻犯罪成立之要素(業務上正當行為)」,月旦法學教室,第45 期(2006年6月)。
10.李茂生,「刑法秘密罪章新修條文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1999年8月)。
11.李震山,「挪動通訊保障與通訊監察天平上的法碼-釋字第六三一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8期(2007年9月)。
12.李震山,「論資料自決權」,收於氏著,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2月,三版一刷)。
13.李震山,「警察與秩序機關電子資料之蒐集」,警學叢刊第24卷第4期(1994年6月)。
14.李震山譯,「西德聯邦與各邦統一警察法標準草案」,警學叢刊第14卷第1期(1983年9月)。
15.周姵吟,「刑法妨害秘密罪意涵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16.林昶瑨,「論刑事程序之跟監行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5月)。
17.林裕順,「GPS偵查之權益侵害及強制處分性質-以日本最高法院大法庭判決為中心」,月旦裁判時報,第68期,(2018年2月)。
18.林錦鴻,「警察運用監視器之法律問題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19.河村有教,「GPS偵查之權益侵害及強制處分性質-以日本最高法院大法庭判決為中心」,月旦裁判時報,第68期,(2018年2月)。
20.後滕昭,「強制處分法定主義和令狀主義」,法學教室,第245號,(2001年2月)。
21.翁岳生,「資訊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87年5月)。
22.張淑淨,「漁船監控系統」,科學發展月刊,第488期(2013年8月)。
23.曹珮怡,「論電信監察與談話監聽-以德國刑事訴訟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24.莊武能,「使用衛星定位追蹤器偵防犯罪之法律爭議探討」,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25.莊武能,「使用衛星定位追蹤器跟監之法律問題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集,第39卷第3期,(2008年11月)。
26.陳志龍,「秘密通訊自由之保障及郵件扣押合法性之商榷」,刑事法雜誌,第22卷第3期(1978年6月)。
27.陳瑞仁,「抓賄與移動式蒐證器材之使用」,日新警察半年刊,第4期(2005年1月)。
28.程明修,「國家透過公共場所的監視器對人民基本權利的干預」,法學講座,第3期(2002年3月)。
29.黃政龍,「科技偵查之研究─以公共空間行動資訊隱私權為範疇」,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
30.黃政龍,「美國行動電話定位追蹤法規範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8期,(2010年4月)。
31.黃政龍,「隱私權VS科技:論警察使用GPS追蹤器偵查犯罪」,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集,第40卷第6期,(2010年5月)。
32.黃昭元,「無指紋則無身分證?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收於「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9月,初版)。
33.黃清德,「位置資料蒐集與基本人權保障-以警察利用衛星定位系統GPS蒐集資料為探討中心」,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專學報,第4卷第5期,(2009年4月)。
34.黃清德,「警察利用衛星定位系統跟監追蹤與基本人權保障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8期,(2010年4月),頁149-153。
35.黃清德,「警察利用衛星定位系統跟監追蹤與基本人權保障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8期,(2010年4月)。
36.黃鈺雯,「個人資料蒐集於刑事偵查之爭議」,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37.會議綜述,「科技犯罪偵查的法律問題」,月旦裁判時報,第68期,(2018年2月)。
38.楊雲驊,「證據使用禁止在個案上的判斷過程-以電話分機聆聽案為例」,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3卷第2期(2002年2月)。
39.詹鎮榮,「秘密通訊自由」,法學講座,第21期(2003年9月)。
40.廖韋傑,「以GPS追蹤裝置偵查犯罪之法律問題研究」,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6月)。
41.蔡聖偉,「妨害秘密罪章的新紀元(下)」,月旦法學雜誌,第71 期(2001年3月)。
42.蔡達智,「公權力利用衛星科技對隱私權的影響-以美國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3月)。
43.蔡達智,「由美國判例法論電子偵查與隱私權的關係-以衛星偵查方式為例」,政大法學評論,第78期,(2004年4月)。
44.蔡碧玉,「從偷拍事件談隱私權保護之刑事立法」,法令月刊,第49卷第4期(1998年4月)。
45.蔡墩銘,「通訊監察與證據排除」,刑事法雜誌,第39卷第1期(1995年2月)。
46.蔡緯遠,「無故侵入住宅之研究─以高科技搜索為核心」,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1月)。
47.蕭文生,「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法」,收於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臺北:司法周刊雜誌社,2000年1月)。

(三)司法資料
1.司法院釋字第293號大法官陳瑞堂、張承韜、劉鐵錚不同意見書。
2.司法院釋字第535號大法官解釋理由書。
3.司法院釋字第585號。
4.司法院釋字第585號大法官解釋理由書。
5.司法院釋字第603號。
6.司法院釋字第631號大法官解釋理由書。
7.司法院釋字第689號。
8.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104年度偵字第21180號不起訴處分書。
9.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5年易字第110號刑事判決。
10.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6年度上訴字第646號刑事判決。
11.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8年度上訴字第1812號刑事判決。
12.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0年度重上更(三)字第13號刑事判決。
13.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1年度上更(二)字第102號刑事判決。
14.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4年度上訴字第46號刑事判決。
15.臺灣最高法院54年台上字第2217號刑事判決。
16.臺灣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2972號刑事判例。
17.臺灣最高法院84年度台非字第442號刑事判決。
18.臺灣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4789號刑事判決。
19.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5年度上易字第604號刑事判決。
20.臺灣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788號刑事判決。
21.監察院2002年10月16日(91)院台司字第0912601797號函。

(四)網路資料
1.e2 壹凸新聞首頁,「福發12號印度洋失聯,漁業署請模里西斯政府協助」,http://news.e2.com.tw/utf-8/2014-3/ 5913628.htm,查訪日期:2015年10月24日。
2.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VMS系統簡介,https://www.ofdc.org.tw/webs/List.aspx?main=27,查訪日期:105年09月01日。
3.自由時報電子新聞,「〈北部〉越界遭日扣押 蘇澳漁船繳罰獲釋」,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5439,查訪日期:2015年10月24日。
4.侵入他人住宅,「無故」就能成罪,葉雪鵬,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檢察署-法律時事漫談http://www.ntc.moj.gov.tw/ct.asp?xItem=185568&ctNode=19810&mp=017,查訪日期:105年09月07日。
5.節省公帑、社會正義、漁業發展漁船航程資訊系統,http://proj.ncku.edu.tw/magazine/pdf/243CHF/p38.pdf,查訪日期:105年09月01日。
6.臺灣時報,「正財利漁船失火,五船員失蹤」,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383071,查訪日期:2015年10月24日。
7.擅自侵犯私人空間違法,曾鴻文,國語日報社網站-少年法律,http://www.mdnkids.com.tw/law/detail.asp?sn=1122,查訪日期:105年09月07日。
8.檢方逾越司法者解釋法條範圍,違反罪刑法定主義,http://www.follaw.tw/f01/01case/7005/,查訪日期:105年09月07日。
9.聯合報,「偵防車號小抄,藥頭隨身帶」,2007年9月10日C2版。
10.簡煥宗個人Facebook,查訪日期:2019年2月1日
11.蘋果日報,「檢察官林達:GPS立法怠惰 打造毒販人權大國?」,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315/1533577,查訪日期:2019年3月1日。
12.蘋果日報,「驚!最高法院首度表態 用GPS辦案違法」,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201/1251502,查訪日期:2019年3月1日。

二、外文部分
網路資料
1.United States v. McIver,186 F.3d 1119-24 (1999).
2.United States v. Knotts,460 U.S.276(1982).
3.United States v. Karo,104 S.C.t 3296(1984).
4.Justia US Supreme Court Center,http://supreme.justia.com/index.html,查訪日期:2018年1月15日。
5.2017年3月15日日本最高法院大法庭判決http://www.courts.go.jp/app/hanrei_jp/detail2?id=86600,查訪日期:2018年3月2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