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林佩錡,2015,「臺北市民眾對長期照護政策認知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衛生福利部,2016,「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
3.蔡啟源,2000,「我國長期照顧服務之檢視」,社區發展季刊,129期:418。
4.黃志忠,2016,「台灣長期照顧政策及照顧服務人力發展之探討」,2016年兩岸社會福利研討會。
5.黃惠璣,2015,「長期照顧緒論」,長期照顧,台北:文京出版有限公司,二版:1~26。
6.劉金山,2013,「從長期照顧政策發展趨勢論人力培育規劃之方向」,社區發展季刊,146期:304。
7.邱啟潤,2014年,「長期照護的本質與理想是什麼?」,高醫醫訊月刊,第33卷11期:7。
8.鄒孟婷,2009年,「長期照護簡介」,馬偕院訊;2009年02月(299期)。
9.戴玉慈、羅美芳,1996,「功能評估-長期照護服務的重要依據」,護理雜誌,43(1):71~76。
10.戴玉慈、羅美芳,1996,「身體功能評估的概念與量表」,護理雜誌,43(2):63-68。
11.陳局韋,2013,「台北市老人福利機構因應長期照顧政策變遷的組織行動策略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12.余俊明,2017,「長照黎明起,後山日先照--我國長期照顧政策下偏鄉地區醫院功能之研究–以臺北榮民總醫院鳳林分院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13.許建民、彭美蓮,2010,「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之政策認知、政策態度與政策滿意度研究─以苗栗縣國小學生家長為例」。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10(4):1-24。
14.內政部,2010,我國長期照顧服務內涵、成本及調整機制分析計畫。
15.內政部戶政司,2018,107年第15週內政統計通報。
16.陳韋儒,2009,「泰雅族社區居民對於生態社區認知與環境態度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後山原住民社區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17.黃慧貞(譯),1994,「認知過程的原理-補救與特殊教育上的運用」﹙原作者:Sabatino, David A.﹚,台北:心理出版社。
18.張春興、楊國樞,2001,「心理學」,台北:三民出版社。
19.張瑋婷、朱芳瑩、游志興,2018,「影響家庭照顧者預立醫療指示之因素」,長期照護雜誌,22卷3期:259~274。
20.李淑貞,2018,「日本介護保險輔具給付及支付制度與借鏡」,長期照護雜誌,22卷2期:85-100。
21.黃怡詔、張庭瑜,2019,「長照2.0服務據點規劃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管理與系統,26卷2期:241-269。
22.衛生福利部,2014,長期照顧保險。
23.許志民、莊培凱、李奕瑩、鄭丹婷、謝瓊華、陳立奇,2019,「以價值為基礎之職能治療照護」,北市醫學雜誌,16卷2期:107-116。
24.林俐伶、林秋菊,2019,「在逆境中堅強-運用復原力概念於照顧者負荷」,護理雜誌,66卷3期:100-105。
25.王子安、張倩瑜、林貴貞、高瑞琪,2015,「英國以PFI模式推動長期照護經驗對台灣未來發展之啟示」,中華技術,106期:106-113。
26.池文海、王慈穗,2005,「臺北市民眾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防疫措施認知之探討」。顧客滿意學刊,第1卷,第1期:85-116。
27.李世代,2010,「“長期照護”的發展與推動」,臺灣醫界,53卷1期:44-50。
28.張雅惠、郭慈安,2015,「醫護人員對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認知之研究」,長期照護雜誌,19卷2期:187-202。
29.蔡宗益、李荔芳、林庭光、蕭伊祐,2019,「簡述臺灣長期照護現況與挑戰」,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會雜誌,14卷1期:44-50。
30.朱麗蓉、游如玉,2017,「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於社區推動之實務與課題-以臺南YMCA為例」,長期照護雜誌,21卷3期:225-231。
31.楊依靜、孫念慈、陳宇晴、許珮蓉、曾曉雯、蔡碧藍,2019,「有你真好~變形金剛輕巧移位機」,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7卷1期:505-517。
32.蘇裕國,2016,「外籍勞工來源對長期照護的影響與對策」,長期照護雜誌,20卷3期:237-244。
33.施孟涵、張雅琦、吳明根,2011,「臺灣地區長期照顧服務政策現階段推動方向之研究」,臺灣老人保健學刊,7卷1期:72-83。
34.傅立葉,2009,「社會福利的財政基礎VI-對政府推動長期照護保險的看法」,新社會政策,4期:31-34。
35.鄭文輝、鄭清霞,2005,「我國實施長期照護保險之可行性評估」,國家政策季刊,4卷4期:69-92。
36.吳淑瓊、江東亮,1995,「台灣地區長期照護的問題與對策」,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4卷3期:246-255。
37.吳淑瓊、徐慧娟、莊媖智、張明正,1996,「功能評估在估計台灣社區老人長期照護需要之應用」,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5卷6期:533-545
二、英文部分
1.Katz S, Ford AB, Moskowitz RW, et al: Studies of illness in the aged. The index of ADL: a standardized measure of bi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 JAMA 1963; 185: 914-9.
三、網路資料部分
1.高金盆,2014,「長期照護需求及情境介紹」,http://wwwfs.vghks.gov.tw/001/VghksUploadFiles/vhyk/code_upload/NewsInfo/file1_35_5504729.pdf,查詢日期2019年1月27日。
2.呂寶靜,2016,「長期照顧的意涵,長照講堂:長期照顧理念與發展」,https://www.slideshare.net/ROC-MOHW/20161013-67383466,查詢日期2019年1月27日。
3.陳晶瑩,2005,「長期照護的概念」,https://market.cloud.edu.tw/api/download /100136/36664536/pdf,查詢日期2019年1月27日。
4.李世代,2016,「長期照護理念、發展與倫理」,http://www.tma.tw/TakeCare201606/files/L1-S1-05%E9%95%B7%E6%9C%9F%E7 %85%A7%E8%AD%B7%E7%99%BC%E5%B1%95%E3%80%81%E7%90%86%E5%BF%B5%E8%88%87%E5%80%AB%E7%90%86(%E6%9D%8E%E4%B8%96%E4%BB%A3)(20160724).pdf,查詢日期2019年2月2日。
5.行政院新聞傳播處,「長照2.0,照顧的長路上更安心」,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dd4675bb-b78d-4bd8-8be5-e3d6a6558d8d,查詢日期2019年2月1日。
6.苗栗縣長期照護管理中心,2017,http://longcare.miaoli.gov.tw/longcare/normalSingle.php?forewordTypeID=0&frontTitleMenuID=4995,查詢日期2019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