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01.84)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3 07: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盧姿慧
研究生(外文):Tzu-Hui Lu
論文名稱:人口變動與失業率之關係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Change and Unemployment Rate
指導教授:徐孝芳徐孝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健行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4
中文關鍵詞:人口變動失業率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
外文關鍵詞:population changeunemployment ratesocial increase ratenatural increase rat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目前全世界都面臨人口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的現象,這都將影響一國的勞動供給需求結構改變,故本研究旨在探討人口變動與失業率之關係,俾利政府官員釐定人口與失業政策之參考,實證時採用1998-2016年各縣市所提供之統計資料,檢驗各縣市人口變動的內容與失業率的關係。結果發現人口變動之自然增加率及社會增加率與失業率的關係呈現顯著負向關係。
The declining birth rate and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have become worldwide phenomena and will therefore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labor force in a country. The thesis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change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which will benefit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when making policies concerning population and unemployment problems. The research adopts the statistics from 1998 to 2016, provided by all the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aiwan,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city population change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natural increase rate as well as the social increase rate of the population change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摘要i
Abstractii
誌謝iii
目錄iv
表目錄vi
圖目錄v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程序6
第貳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失業的概述7
第二節 人口變動之概述13
第三節 假說推導29
第參章 研究設計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32
第三節 研究期間34
第四節 變數操作35
第五節 模型介紹37
第肆章 資料分析38
第一節 樣本介紹38
第二節 敘述性統計39
第三節 假說驗證暨討論4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46
第一節 研究結果46
第二節 建議48
參考文獻50
中文文獻
(1)方俊德(2015)。人口結構變遷對勞動市場之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8(1),32-38。
(2)佟新(2000)。人口社會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3)宋鎮照(1997)。社會學。臺北市:五南圖書。
(4)李美慧(2008)。女性勞動參與率、高等教育率、結婚率及女性失業率對台灣地區生育率之影響─以縱斷面VAR模式為實證研究。多國籍企業管理評論,2(2),93-110。
(5)李朝賢(1995)。台灣城鄉人口遷徙因素之探討。台灣經濟月刊,218,1-12。
(6)李誠 (2002)。激情選舉後的勞動市場問題。工商時報經營知識版,2002年12月9日。
(7)肖瑩、余沖、王曉芳、賴飛鳳、謝雅嫻(2011)。家庭背景對大學畢業生擇業觀的影響探析。中外教育研究,10,47-48。
(8)林季平(2005)。台灣的人口遷徙及勞工流動問題回顧:1980-2000。臺灣社會學刊,34,147-209。
(9)林季平、廖高禮(2011)。台灣失業勞工的遷徙及再就業:初級、回流、及連續遷徙分析。人口學刊,42,1-41。
(10)林宛儀(2017)。家庭經濟與教育文化之關係-比較城鄉的差異。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1)林穎寬、林季平(2002)。嘉義原住民勞工人力資源配置的城鄉差異及歸因。台灣社會學會91 年年會重訪東亞:全球、區域、國家、公民研討會論文集。
(12)洪文娟(2004)。台灣地區大學學雜費調漲對生育率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13)洪菁珮(2011)。人口結構轉變和台灣財政的未來。2011 年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14)范光中、許永河(2010)。台灣人口高齡化的社經衝擊。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5(3),149-168。
(15)施妤錚(2004)。地方生活品質與人口遷移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16)施添福(1999)。高中地理教師手冊。台北:龍騰文化出版社。
(17)徐震(2000)。人口問題。載於徐震、李明政、莊秀美合著,社會問題,53-76。臺北市:學富文化。
(18)陶宏麟、李嘉宏(2006)。保留工資、勞工個人特性與失業期間之關聯。經濟論文叢刊,34(3),325-353。
(19)陳小紅、張期玲(2004)。我國現行人口政策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報告。
(20)陳光銘(2005)。台灣青少年失業問題及其就業服務方案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21)陳佩修(2014)。新加坡失業問題與政府對策之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22)張芳全(2008),過量及低度高等教育與失業率之國際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3)。
(23)張春蘭、張雅雯(2004)。用時間地圖分析近十年台灣人口的空間變遷。第一屆地名學術研討會。
(24)張翰璧、張晉芬(2013)。全球化效果的侷限:臺灣民眾對接納跨國移民的態度。臺灣社會學刊,52,131-167。
(25)國立編譯館(1985)。人口教育選修教材。臺北市:黎明文化。
(26)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7年至154年。臺北市:國發會。
(27)游本詮(2013)。我國高等教育擴張對失業率影響之探討。國立臺北大學財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8)詹火生(2012)。高學歷高失業問題之政策分析。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9)詹依蓉、林玉惠(2013)。以小波理論分析女性薪資對生育率之影響─臺灣地區為例。南開學報,10(2),53-63。
(30)詹盛如、黃庭玫(2016)。台灣高等教育研究現況分析。評鑑雙月刊,60,32-35。
(31)塗玉卉(2013)。失業率與台灣總體經濟因素的關係。真理大學經濟系財經碩士班碩士論文。
(32)董丹輝(2015)。社會資本視角下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大學生就業分析。電子製作,2,290。
(33)楊維英(2013)。家庭背景對大學生工作搜尋途徑的影響。新西部,18,127-128。
(34)楊靜利(2011)。婚姻與家庭。收錄於蕭新煌主編,台灣全志。住民志,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35)樓玉梅、范瑟珍(2010)。我國人口變動趨勢之影響分析及政策探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36)樓玉梅、趙偉慈、范瑟珍(2010)。人力規劃研究報告-影響人口結構變動因素之分析。行政院經濟建議委員會人力規劃處。
(37)蔡友月(2009)。達悟族的精神失序:現代性、變遷與受苦的社會根源。台北:聯經出版社。
(38)蔡宏進、廖正宏(1987)。人口學。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39)潘孝侃(2010)。論家庭背景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現代商貿工業,11,169-182。
(40)劉念華、劉小蘭(1995) 。台北都會區遷入人口特性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0,197-223。
(41)劉清宇(2015)。家庭背景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探析。科教導刊,11,159-160。
(42)劉靖國(2003)。高等教育市場化趨勢之探討-教育社會學觀點的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28,45-56。
(43)謝明瑞(2010)。台灣人口老化與住宅政策。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44)謝發達(2004)。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問題及對策。花蓮師範學院舉辦之「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究討論會論文集。
(45)謝銘雄(2015)。少子化衝擊下製造業薪資決定對人才招募之影響。玄奘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6)薛立敏、曾喜鵬、陳雅君(2002)。區域人口遷入台北都會區地點選擇之實證研究。住宅學報,11(2),159-178。
(47)薛承泰(2003)。台灣地區婚姻的變遷與社會衝擊。國家政策論壇,2016年8月20日。
(48)薛承泰(2003)。台灣地區人口特質與趨勢: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幾個啟示。國家政策季刊,3 (4),3-22。
(49)韓樹蓉、劉江平、顧興華(2008)。家庭背景對大學生就業影響。社科縱橫,23(5),147-148。
(50)蘇進棻(2007)。台灣高等教育發展與未來挑戰。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4(1),125-132。
英文文獻
(51) Becker, G. S.(1964),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2) Borsch-Supan, A. (2004), “Global Aging: Issues, Answers, More Questions,” Michigan Retirement Research Center Working Paper.
(53) Freedman, R. (1995), “Asia’s recent fertility decline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demographic change,” Asia-Pacific Population Research Reports, 1, 1-27.
(54) Fukuda, K. (2012). “Population Growth and Local Public Finance in Japanese Cities,” Applied Economics, 44, 1941-1949.
(55) Becker, G. S. (1991), A Treatise on the Famil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6) Hill, R. C., W. E. Griffiths & G. G. Judge (2001), Undergraduate. Econometric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57) Hondroyiannis, G. & E. Papapetrou (2002),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Greece,”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15(2), 221-242.
(58) Kettunen, J. (1997), "Education and unemployment duration,”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16(2), 163-170.
(59) Murthi, M. (2002), “Fertility Change in Asia and Africa,” World Development, 30(10), 1769-1778.
(60) Occhino, F. (2008), “Optimal Fiscal Policy When Migration is Feasible”, The B.E. Journal of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8, 1-19.
(61) Ochsen, C. (2010), “ Crime and labor market policy in Europ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30, 52-6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