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
(1)高惠瓊(1999)。商店戶外招牌視覺構成分業田野觀察的分析與建議。台中商專學報,31,頁339-353。
(2)李新富(2002)。中國傳統店舖招幌、商業標記之相關文獻評述及初步探討。設計研究,2,頁217-240。
(3)李新富(2004)。現代商店招牌的類型及現況。設計印象,12,頁59。
(4)楊宏(2004)。試論魏碑楷書的字體特徵。中州學刊 -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6,頁194-196。
(5)高惠瓊(2004)。商店招牌意象建構與分析方法之研究。台中技術學院學報,5,頁231-255。
(6)張建青(2015)。淺述魏碑書體的發展演變。品牌:理論月刊 – Brand,3,頁140-140。
(7)張小麗、慕德春(2017)。魏碑的特點及臨習方法的探析。美術教育研究 - Art Education Research,4,頁31。
碩博士論文
(1)張耀仁(1986)。廣告招牌影響街道觀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2)黃芷婷(2009)。台中市廣告招牌形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3)林弘盛(2016)。北碑美學書法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專書
(1)包世臣(1986)。藝舟雙楫(第四版)。台北:臺灣商務。
(2)康有為(1986)。廣藝舟雙楫(第七版)。台北:臺灣商務發行。
(3)廖新田(1992)。清代碑學書法研究。台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4)熊秉明(1999)。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台北:雄獅美術。
(5)郭永琰(2007)。北魏鄭文公碑解析。北京:中國書店。
(6)李鑫華(2009)。北魏張猛龍碑解析。北京:中國書店。
(7)胡家璇譯,Lynch, K.著(2014)。城市的意象。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孫寶文編(2017)。趙之謙書齊民要術八屏。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9)城市字海策展團隊(2017)。城市字海–香港城市景觀研究。香港: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10)陳濬人(2018)。香港北魏真書。載於Graphic社編輯部、葉忠宜(編),Typography 字誌:Issue 04 手寫字的魅力(pp.36-39),台北:臉譜出版。
(11)陳濬人、徐巧詩(2018)。香港北魏真書。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12)郭斯恆(2018)。霓虹黯色:香港街道視覺文化記錄。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網頁
(1)劉鵬萬(2007),淺議榜書,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hanyu/1700238.html,瀏覽日期:2019/2/15
(2)譚智恒(2014),溝通的建築:香港霓虹招牌的視覺語言,http://www.neonsigns.hk/ ,瀏覽日期:2019/3/13
(3)王世國(2014),康有為尊碑抑帖也有過錯, http://news.ifeng.com/a/20141109/42426496_0.shtml,瀏覽日期:2019/3/20
(4)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Monotype(2015),TypeMeet #003: 本地薑 Locally yours,http://typemeet003.eventbrite.hk/,瀏覽日期:2019/4/6
(5)懷舊堂主(2015),懷舊香港,http://kfwong2013.blogspot.com,瀏覽日期:2019/4/7
(6)香港電台(2017),設計日常:字在設計,http://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everydaydesign/episode/459233,瀏覽日期:2019/4/11
(7)陳幼堅、又一山人(2017),好香港 好香港,http://www.veryhkveryhk.com,瀏覽日期:2019/4/13
影片
(1)徐壽懿、陳濬人、許瀚文(2015年5月29日)。TypeMeet #003。香港:香港理工大學。
(2)馮家鍵監製、卓健欽編導(2017年10月1日)。設計日常:字在設計。香港:香港電台。
(3)陳濬人、徐巧詩(2018年11月3日)。招牌.北魏.文字風景。香港:香港理工大學。
媒體報導
(1)香港發展局(2010年7月14日)。立法會十三題:危險及棄置招牌清拆事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https://www.devb.gov.hk/tc/publications_and_press_releases/press/index_id_6129.html,瀏覽日期:2019/1/5
(2)陳嘉文(2014年6月15日)。通識導賞﹕金漆招牌變質了。明報。https://www.e123.hk/ElderlyPro/details/329158/74,瀏覽日期:2019/1/1
(3)香港歷史博物館(2016年4月27日)。從香港的交通發展史看中西文化的融合_香港歷史博物館。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cross-kla-studies/gs-primary/teacher-edu-program/museum_learning.html,瀏覽日期:2019/2/15
(4)鄒靖儀(2017年3月15日)。文化直擊:欣賞招牌景觀 認識本地歷史。明報。https://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s/20170315/HK-gfh1_er_r.htm,瀏覽日期:2019/1/5
(5)香港發展局(2018年5月16日)。立法會十六題:監管違例招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https://www.devb.gov.hk/tc/sdev/press/index_id_9951.html,瀏覽日期:2019/1/5
(6)何兆彬(2018年8月13日)。設計尋根:香港北魏重生。信報。https://lj.hkej.com/lj2017/artculture/article/id/1914652/設計尋根:香港北魏重生,瀏覽日期:201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