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5 23: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煜清
研究生(外文):LIN, YU-CHING
論文名稱:職業運動員對健康自律行為的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in Self-regulation Health Behavior of Professional Players
指導教授:呂宗烟呂宗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U, CHUNG-YEN
口試委員:呂宗烟 Meng-Chuan Tsai 蔡孟娟 Ching-Liou Tsai蔡孟娟蔡青琉
口試委員(外文):LU, CHUNG-YENTSAI, MENG-CHUANTSAI, CHING-LIOU
口試日期:2019-06-3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運動健康管理學系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4
中文關鍵詞:職業運動員職業棒球健康維護認知自律行為
外文關鍵詞:Professional PlayersProfessional BaseballCognition of Health MaintenanceSelf-regulation Behavio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4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在台灣,職業棒球運動從1989年開始進行例行賽事,球團的整體實力由球員的健康組成,唯有保持健康的狀態才能發揮最好的球技。因此本研究以選手「健康自律行為」作為研究主題,探討球員對自我健康管理的認知與現況。透過對151位現役球員的實地問卷調查後,針對「健康認知」、「健康行為」與「自律認知」進行探討。統計分析發現,球員的年齡與婚姻會影響健康維護措施、意願,呈現正向關係,而球員的收入與累積的運動傷害有顯著解釋。有關自律機制的部分,年齡越高及已婚者兩因素與自律醫療及自律復健兩因素有顯著相關。總體而言,自律機制對健康維護措施、意願具有顯著的調節解釋,但對於球員健康狀態則沒有解釋能力。
The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CPBL) had started the routine in Taiwan since 1989.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team power is the health of each player. The professional player maintains the healthy state that brings into play the best skills. Therefore,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healthy self-regulation behavior” of professional baseball players. In this study, the survey collected 151 professional baseball players which are rosters in 2019 CPBL. In data analysis, the factors “age” and “married” are significant impact for “health maintenance mode” and “health maintenance willingness”, which are positive relationship. The factor of player's income is significant impact for accumulated sports injuries. About the self-regulation mechanism, the factors “age” and “married” are significant impact for “self-regulation treatment” and “self-regulation rehabilitation”, which are positive relationship. In general, the self-regulation mechanism has significant moderator variable of health maintenance modes and willingness. However, the self-regulation mechanism is not significant impact for the player's health status.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
目錄…………………………………………………………………… I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IV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職業運動與傷害…………………………………………… 7
一、職業運動……………………………………………………… 7
二、運動傷害……………………………………………………… 10
第二節 健身項目與自律規範……………………………………… 14
一、健身項目……………………………………………………… 14
二、自律與他律…………………………………………………… 1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變項…………………………………………… 18
一、研究架構……………………………………………………… 18
二、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 1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0
第三節 問卷設計…………………………………………………… 21
第四節 抽樣與樣本………………………………………………… 21
第五節 問卷信度與效度…………………………………………… 22
一、信度…………………………………………………………… 26
二、效度…………………………………………………………… 23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24
第肆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 26
一、受測者基本資料……………………………………………… 26
二、受測者健康維護意願………………………………………… 28
三、受測者健康維護措施………………………………………… 29
四、受測者基本健康體態與健康情況……………………… 30
五、受測者健康自律行為………………………………………… 34
第二節 研究假設之檢定…………………………………………… 35
一、受球員基本資料影響………………………………………… 35
二、自律認知的影響因素………………………………………… 44
三、因自律認知產生的影響……………………………………… 46
第三節 影響健康自律行為之探討………………………………… 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假設之探討…………………………………………… 55
一、個人特質的影響……………………………………………… 55
二、健康行為與健康自律的關聯………………………………… 59
三、調節變項的驗證部分………………………………………… 60
第二節 研究結論…………………………………………………… 62
第三節 研究貢獻及限制…………………………………………… 63
一、研究貢獻……………………………………………………… 63
二、研究限制……………………………………………………… 64
參考文獻……………………………………………………………… 65
附錄:問卷…………………………………………………………… 68




圖目錄
圖1-1 本研究流程設計圖…………………………………………… 6
圖2-1 以社會學觀點區分的運動種類圖…………………………… 8
圖3-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與假說…………………………………… 18
圖5-1 本研究假設與問卷數據分析結果整理圖…………………… 56


表目錄
表2-1 台灣職業運動現況簡易整理………………………………… 10
表2-2 運動選手各類體能訓練相關文獻回顧……………………… 13
表3-1 本研究問卷設計之信度檢測………………………………… 23
表3-2 Cronbach`s α 值信度指標…………………………………… 23
表4-1 本研究受測者的球隊別整理………………………………… 26
表4-2 本研究受測者的年紀與球員年資整理……………………… 27
表4-3 本研究受測者婚姻狀態及子女數整理……………………… 27
表4-4 本研究受測者的學歷狀態分布……………………………… 28
表4-5 本研究受測者的球隊與非球隊收入分布…………………… 28
表4-6 本研究受測者的健康維護意願統計………………………… 29
表4-7 本研究受測者的健康維護措施統計………………………… 30
表4-8 本研究受測者的身高體重與身體質數整理………………… 31
表4-9本研究受測者的慢性疾病傷害統計整理…………………… 31
表4-10 本研究受測者的飲酒習慣統計整理……………………… 32
表4-11 本研究受測者的吸菸習慣統計整理……………………… 32
表4-12 本研究受測者的嚼食檳榔習慣統計整理………………… 32
表4-13 本研究受測者的運動傷害統計整理……………………… 33
表4-14 本研究受測者的曾經發生運動傷害類型統計…………… 33
表4-15 本研究受測者的正在運動傷害類型統計………………… 34
表4-16 本研究受測者的健康自律行為統計……………………… 35
表4-17 球員年紀組及健康維護意願ANOVA檢定……………… 36
表4-18 球員婚姻狀態及健康維護意願ANOVA檢定…………… 37
表4-19 球員教育程度及健康維護意願ANOVA檢定…………… 37
表4-20 球員球隊收入及健康維護意願ANOVA檢定…………… 38
表4-21 球員年紀組及健康維護措施ANOVA檢定……………… 39
表4-22 球員婚姻狀態及健康維護措施ANOVA檢定…………… 39
表4-23 球員教育程度及健康維護措施ANOVA檢定…………… 40
表4-24 球員球隊收入及健康維護措施ANOVA檢定…………… 41
表4-25 球員年紀組及健康情況ANOVA檢定…………………… 42
表4-26 球員婚姻狀態及健康情況ANOVA檢定………………… 42
表4-27 球員教育程度及健康情況ANOVA檢定………………… 43
表4-28 球員球隊收入及健康情況ANOVA檢定………………… 43
表4-29 球員年紀組及健康自律行為ANOVA檢定……………… 44
表4-30 球員婚姻狀態及健康自律行為ANOVA檢定…………… 45
表4-31 球員教育程度及健康自律行為ANOVA檢定…………… 45
表4-32 球員球隊收入及健康自律行為ANOVA檢定…………… 46
表4-33 球員健康自律行為與健康維護意願廻歸檢定…………… 47
表4-34 球員健康自律行為與健康維護措施廻歸檢定…………… 48
表4-35 球員健康自律行為與健康維護措施廻歸檢定…………… 48
表4-36 球員健康自律行為與健康維護措施廻歸檢定…………… 49
表4-37 職棒球員健康自律行為與健康維護措施廻歸檢定………49
表4-38 球員特質與調節變項影響曾受運動傷害廻歸檢定………51
表4-39 球員特質與調節變項影響正受運動傷害廻歸檢定………53
表5-1 研究假設一的統計結論彙整表……………………………… 58
表5-2 研究假設二的統計結論彙整表……………………………… 58
表5-3 研究假設三的統計結論彙整表……………………………… 60
表5-4 本研究調節變項的迴歸分析與結論彙整表………………… 61


Bomsel, O., Börkey, P., Glachant, M., & Lévêque, F. (1996), “Is there room for environmental self-regulation in the mining sector?” Resources Policy, 22(1-2), pp.79-86.
Caudill, E. M., & Murphy, P. E. (2000), “Consumer online privacy: Legal and ethical issues”,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19(1), pp.7-19.
Lynch, P. D., Kent, R. J., & Srinivasan, S. S. (2001), “The global internet shopper: evidence from shopping tasks in twelve countrie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41(3), pp.15-23.
Martin, J. R. (1997), “Mindfulness: A proposed common factor”.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7, pp.291–312.
Priest, M. (1997), “The privatization of regulation: five models of self-regulation”, Ottawa L. Rev., 29, p.233.
Wood, R., & Bandura, A. (1989),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3), pp. 361-384.
王元聖、王俊傑、許夆池(2015),「大專跆拳選手運動傷害與防護之分析」,運動教練科學,40期,頁1-17。
林丁國(2013),「從日記資料析論日治時期臺日人士的體育活動」,運動文化研究, 22期,頁73-118。
林郁捷、黃俊傑(2005),棒球重量訓練之重要性。2005年度台灣運動心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1)。台北市:台灣運動心理學會。
翁小梅、林威秀(2016),「不同年齡族群之籃球運動傷害風險探討」,中華體育季刊,30卷4期,頁287-294。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2016),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下),台北市:翰蘆圖書。
張喬和(2014),跑走休閒運動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以雲林縣立仁國小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碩士論文。
陳建銘、湯文慈(2004),「上肢等速肌力相關參數在棒球投手訓練之應用」,大專體育,75期,頁61-67。
陳淑滿、葉志仙(2000),「棒球運動的心理訓練」,大專體育,50期,頁97-101。
彭菊仙(2017),「道德規範的養成是循序漸進的:從「無律」「他律」到「自律」」,未來Family雜誌(網路版)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9428
曾琮萱(2014),上肢輕阻力訓練對棒球選手等速肌力與球速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士論文。
曾意涵、林百也、黃長發(2011),「棒球運動肌力與體能訓練之探討」,中州管理與人文科學叢刊,1卷2期,頁1-12。
黃瓊瑤(2010),「從2009世運保齡球賽談運動員的心理技巧訓練--自我對話」,休閒保健期刊,3期,頁145-153。
楊亮梅、陳俊民(2016),「競技與休閒運動經歷,自覺運動能力對運動價值觀之影響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5卷1期,頁136-148。
葉志仙、李明憲、朱峰亮(2003),棒球聖經。台北市:商周出版。
葉益銘、黃士魁、林正仰(2009),「六週抗力球訓練對棒球選手核心肌群與專項運動能力之影響」,運動教練科學,16期,頁15-28。
劉雅甄(2006),「不同水準棒球員動體視力之比較」,運動教練科學,6期,頁95-104。
劉雅甄、楊賢銘(2005),「我國四級棒球國家代表隊選手動體視力特性之比較」,大專體育學刊,7卷3期,頁287-294。
劉裕安(2014),瑜伽訓練對棒球選手的柔軟度和爆發力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士論文。
蔡宇豪(2014),運動犯罪:假球與賭博的賽局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