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10 06: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怡萱
研究生(外文):WU,YI-HSUAN
論文名稱:台中市山坡地違規案件之空間聚集性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patial Aggregation Analysis of Hillside Violations in Taichung City
指導教授:周天穎周天穎引用關係黃碧慧黃碧慧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OU,TIEN-YINGHuang,PI-HUI
口試委員:游繁結高書屏莊永忠
口試委員(外文):YU,FAN-CHIEHKAO,SHU-PINGCHUANG,YUNG-CHUNG
口試日期:2019-06-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4
中文關鍵詞:山坡地空間自相關相關分析
外文關鍵詞:HillsideSpatial AutocorrelationCorrelation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平地空間日漸飽和,坡地使用日益增加,但發展過程中未有完善配套措施,對環境造成衝擊。若能從山坡地違規案件之事後處理轉為事前預防,將山坡地違規熱區偵
測與識別視為首要工作,加派人力查緝及宣導,同時分析違規區位特性,將有助於管理工作單位參考。
本研究以台中市為例,針對2012-2017年山坡地違規案件作探討,了解山坡地違規案件之空間分布,並選取相關因子做進一步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台中市山坡地違規案件在空間上有聚集現象,且違規熱區逐年東移,太平及霧峰地區為近年違規聚集地區。在違規區位分析方面,違規案件與坡度及高程具有正相關,違規案件與人口變數呈負相關, 違規案件與產業條件及經濟情況相關度偏低,接近無相關,違規案件與道路總長度呈正相關。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plain spa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aturated, and the use of slopes is increasing. However, there are no improve supporting 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which has 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f it can be changed from post-treatment of hillside violations to prevention beforehand, th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illegal hotspots on hillsides will be regarded as the primary task.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ing the manpower inspection and analyzing the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olations will help to manage the reference of the work unit. This study takes Taichung C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violations of hillsides in 2012-2017,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iolations on hillsides, and to select relevant factors for further analysi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spatial analysis, illegal cases on the hillside of Taichung City are clustered in space, and the illegal hot spot is toward to east year by year. The Taiping and Wufeng areas are violations clustered area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nalysis of violations location, violation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lope and elevation, violations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mographic variables, violations is less relevant to industri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close to no correlation. Violation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road length.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研究假說 ....................................................................................... 4
第四節研究範圍 ....................................................................................... 5
第五節研究流程 ....................................................................................... 6
第六節研究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9
第一節山坡地相關文獻 ............................................................................ 9
第二節空間分析理論與應用 .................................................................. 19
第三節影響坡地開發因子 ......................................................................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3
第一節研究材料 ..................................................................................... 33
第二節研究方法 ..................................................................................... 37
第四章 實證分析 ......................................................................................... 40
第一節台中市山坡地違規案件概況 ....................................................... 40
第二節台中市山坡地違規案件空間自相關分析 ................................... 43
第三節台中市山坡地違規案件相關分析 ............................................... 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1
第一節研究成果 ..................................................................................... 61
第二節建議 ............................................................................................. 63
參考文獻 ......................................................................................................... 64
1. Anselin, L. (1995)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nalysis — LISA.” Geographical Analysis,27(2), 93–115.
2. Anselin, Luc. (1998)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in a Geocomputational Environment.” Geocomputation: a primer. Wiley, New York,77–94. 3. Goodchild MF (1993) “Data Models and Data Quality: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Goodchild MF, Parks BO, Steyaert LT (eds) Environmental Modeling with GIS, Oxford, New York, 94–103.
4. Maya Kumari, Kiranmay Sarma, Rich Sharma. (2019) “Using Moran's I and GIS to stud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relation to land use/cover around a thermal power plant in Singrauli district, Madhya Pradesh, India.”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1.
5. Nor Aini Salle, Shahrul Abd Zoher.(2015)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perty Buyer in Hillsid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6. Juan-juan Li,Xiang-rong Wang,XinjunWang,Wei-chun Ma,HaoZhang.(2009) “Remote sensing evalua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 and its spatial pattern of the Shanghai metropolitan area, China.” Ecological Complexity, 6, 413-420.
7. Salleh, Nor Aini, Shahrul Abd Zoher, Siti Akhtar Mahayuddin, Yuhainis Abdul.(2015)“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perty Buyer in Hillsid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170,586–595.
8. 高伯宗(1998)。 南投縣力行產業道路及沿線坡地災害原因分析與附件措施之探討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
9. 陳文福 (2009)。以 GIS 改善辦理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查定工作可行性之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41(1)。 63-80。
10. 陳志清 (1997)。台灣山坡地—合理管理利用之問題及對策。 台灣農業 。33(6)。1-8。
11. 陳國成(1995)。檳榔問題面面觀。 科學月刊 。26(9)。718-728。
12. 洪明瑞(1998)。台灣山坡地災害類型及產生因素之探討。 現代營建 。223。55-64。
13. 溫在弘(2010)。空間分析方法與應用。雙葉書廊。台北市。
14. 林文亮,李國忠(1999)新中橫公路沿線地質災害之研究-植被演替調查與社區社經發展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15. 李國忠,黃德銘(2001)。陳有蘭溪流域土地利用變遷與社經發展之實證分析。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研究報告 。15233(3)。157-176。
16. 曾瑞玲、柯瓊芳(2006)。都市發展與外商企業總部區位分佈模式之變遷:以臺北市美歐日商為例。 研究 臺灣(創刊號) 。109-145。
17. 黃紹東(2004)。台南市東區住宅價格之空間自我迴歸分析。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班。
18. 陳柏君(2011)。 農地使用變遷現象與農地交易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
19. 邱景升(2008)。應用多元方格網模式比較坡地計算法差異之研究。 地理學報 。51。47-63。
20. 李欣輯(2012)。坡地災害社會脆弱度指標評估與應用。 都市與計劃 。39(4)。375 – 406。
21. 謝旻修(2018)。以遙測影像資料分析植生覆蓋與台灣南部山崩發生之關聯。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論士論文。
22. 盧鏡臣(2009)。臺灣在氣候及環境變遷下之淹水風險評估──鄉鎮層級的評估。臺灣災害管理研討會。臺北市。
23. 張志新,林又青,王俞婷(2016)。坡地災害風險分級與土地調適策略擬定。 災害防救科技與管理學刊 。5(1)。
24. 何于蓁(2018)。 台灣地區 2015 年至 2017 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之空間分析及影響疫情之環境因素 。國立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廖坤榮(2009)。 山坡地管理之政府職能與角色分析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6. 廖興中(2013)。臺灣縣市政府貪腐現象之空間自相關分析。 臺灣民主季刊 。10(2)。39-72。
27. 張倫,余濤 (2014)。基于光線追蹤的尺度效應分析。 計算機工程 ,40(4)。
28. 張四明(2001)。從府際關係運作的觀點探討我國山坡地開發管制政策之執行。 行政暨政策學報 。33。77-100。
29. 張學聖(2013)。台灣農地轉用與農地交易空間關聯性之研究。建築與規劃學報 。14(2)。167–182。
30. 張文菘(2013)。 桃園地區土地利用變遷與影響因素之空間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31. 張松林,張昆(2007)空間自相關局部指標 Moran 指數和 G 係數研究。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科學 。27(3)。31-34。
32. 張耀文(2005)。 台東縣違規利用山坡地之管理與措施檢討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許智宏(2006)。 都市混合土地使用形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 以台南市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博士班。
34. 許銘峰(2008)。台灣地區都市型態特徵之比較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博士班。
35. 朱健銘(2000)。 土地利用空間型態之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林俐玲(2004)。山坡地保育與利用之探討。 國政研究報告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37. 林士傑(2000)。苗栗縣山坡地住宅社區開發保育利用問題與對策。 水土保持學報 。40 (2)。223-246 。
38. 林建元、李萬凱(2005)。國土計畫與 GIS 的運用。 國土資訊系統通訊 ,55,2-6。
39. 林立爵(2018)。 購屋負擔壓力之空間自相關分析 — 以台灣都市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40. 林美君,蘇明道 (2012)。統計區分類系統在洪災事件之人口暴露量推估。 農業工程學報 。58(3)。40–49。
41. 水土保持局(2018)。應用時空分析及關聯性分析探討山坡地違規態樣及趨勢之可行性研究。 水土 保持局研究報告 ,行政院水土保持局。
42. 翁曉玲(2007)。從水土保持觀點檢討我國坡地管理法律政策與違規處罰實務。 中原財經法學 。19。1-57。
43. 蔡政新(2012)。 水土保持於山坡地農牧用地土地管制扮演角色探討 — 以苗栗縣為例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所碩士論文。
44. 謝杉舟(2005)。屏東縣推動山坡地管理政策之成效檢討。 坡地防災學報 , 4(2),27-38。
45. 郭立昇(2009)。南投縣山坡地管理執行成效探討。 水土保持學報, 41(4),389-410。
46. 鄭旭涵(2004)。山坡地違規使用管理之結構性探討。 中華水土保持學報 。35(4)。361-373。
47. 陳慈仁(2001)。 臺北市資訊軟體業與網際網路服務業區位分佈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48. 陳政位,范宇平(2011)。臺灣山坡地違規農業使用之研究。 應用經濟論叢 ,89。
49. 黃國慶,詹士樑(2009)台北都會區土地使用/覆蓋變遷驅動力之空間近鄰效果探討。 都市與計劃 。36(4)。415-443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全文開放日期20240901,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