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澤程(2015)。探討大量客製之生產自動化成效-以手機製造商之測試自動化為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所。
【2】黃郁涵(2018)。工業生產線數據分析平台之自動化測試與實作案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3】陳美玉(2018)。台灣護具廠商製程自動化個案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4】賴俊隆(2005)。工業自動化廠商專案風險評估因素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5】鄭淵明(2017)。雙龍門器壓無斷定位之機電整合與監視系統研究。高苑科技大學機械自動化工程研究所。
【6】黃士銘(2012)。可程式控制器於工業儀表上之設計與應用。義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班。【7】邱銘賢(2011)。工業無人搬運系統的設計與實作。龍華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
【8】李昱霖(2017)。一種伸縮矩形桌之機構設計。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機械系機電整合碩士班。【9】王若凡(2010)。小型工具機之結構與機構設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10】羅尊(2018)。基於機電整合實現自動化應用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11】林揚祥(2012)。可程式控制器程式設計技術的發展與驗證。遠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12】宓芳頡(2014)。可程式控制遠端通訊與監控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班。【13】陳國青(2016)。應用可程式邏輯控制器建置工業4.0之智能化平台。逢甲大學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14】Siemense伺服系統型錄。
【15】東莞創威達傳動科技有限公司。
【16】Panasonic HG-S1010接觸式位移傳感器使用手冊。
【17】THK滾珠導螺桿技術資料。
【18】科技大觀園。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gTm.htm
【19】 吳向宸、林榖欽、李浩榕、李振發(2012)。機電整合應用與實習。新文京出版社。
【20】DIGITIMES企劃(2017)。養成工業4.0的DNA 實現客製化全程服務。
【21】王寶香,柳 成(2013),機械設計與機械製造的技術分析。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22】魏兵,楊文堤(2011)。機械設計基礎。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3】張磊,王冠五(2011)。機械設計概述。冶金工業出版社。
【24】建強科技有限公司。
【25】AUTODESK官方網站。
【26】Siemense官方網站。
【27】每日頭條。博途(TIA Portal)簡介。
【28】每日頭條。伺服驅動器工作原理。
【29】OMRON。電源供應器技術指南。
【30】PROFIBUS & PROFINET International(PI). PROFINET – The backbone for Industrie 4.0, November, 23th, 2015 URL
【31】Drury, Bill. Control Techniques Drives and Controls Handbook 2nd.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09
【32】Palmer; Shenoi, Sujeet (編).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III. Third IFIP WG 11. 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anover, New Hampshire: Springer: 87. 23–25 March 2009
【33】SolidWorks公司概況-英文版-2011年4月30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