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8e11:74e4:2207:41a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5 16: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韻如
研究生(外文):LAI, YUN-JU
論文名稱:寫作課程之個案研究:以某文創教育有限公司為例
指導教授:許惠美許惠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 HUI-MEI
口試委員:紀宗衡吳英銓許惠美
口試委員(外文):JI, ZONG-HENGWU, ING-CHYUANHSU, HUI-MEI
口試日期:2019-07-1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應用學系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應用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9
中文關鍵詞:寫作教學體制外教育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以訪談法作為主要研究方法,針對「亮語文創教育有限公司」兩位共同創辦人進行研究,研究目的在於透過個案研究的方式,對亮語文創有限公司兩位共同創辦人的教學歷程進行探究,旨在瞭解體制外寫作教師從事寫作教學之歷程及影響因素、策略及案例,以及寫作教學者應具備的能力和態度,以求提供教師進行寫作教學的相關建議。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擬以訪談法收集相關資料,歸納出教師的教學信念,及寫作教學的策略及案例。
  本研究之結論摘要如下:
一、教師選擇寫作教學的歷程及影響因素包含:求學及打工期間的成功經驗,以及教師本身「與生活結合」的理念實踐。
二、導入「自學」精神,在給予引導和學習動機之後,透過自學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內容或形態,讓孩子自行求知與探索。
三、每生人手一平板,孩子自己討論、尋找學習的切入點和角度,自發性地尋找答案,將知識轉化成自身的內蘊。
四、藉由資訊科技的輔助營造學習氣氛,透過教師的指導語、影片提供的視覺和情節,輔以音樂、音效,豐富的素材是寫作的養分。
五、錄音批改改善傳統紙筆批改曠日費時的問題,孩子必須透過聆聽才能得到教師對自己作品的講評與回饋,同時也至換了學習者的角色──化被動為主動。
六、建立一個資料庫,給教師、學生、家長三方使用者。學生及家長可透過網路檢核學習成果與回饋。
七、教師除了具備教育專業、和教材設計的能力外,須持續不斷地進修與閱讀,廣納豐富、多元的新知,轉化為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且教師自身也須透過投稿、參加文學獎,累積寫作經驗,更重要的是擁有面對犯錯的勇氣。
目錄
摘要………………………………………………………………………… i
目錄………………………………………………………………………………… ii
圖目錄……………………………………………………………………………… iii
表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寫作教學策略 4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寫作教學的相關研究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8
第二節 研究程序與時間安排 30
第三節 研究的實施 31
第四節 研究真實性與研究倫理 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36
第一節 體制外寫作教師從事寫作教學之動機 36
第二節 體制外寫作教師進行寫作教學之策略及案例 39
第三節 寫作教學者應具備的能力和態度 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8
第二節 研究限制 63
第三節 研究建議 65
參考文獻 67

圖目錄
圖 2-1-1 核心素養的滾動圓輪意象 6
圖 2-1-2 寫作教學的過程模式 8
圖 2-1-3 寫作的構思策略:思緒的產出與整合技巧 10
圖 2-1-4 寫作的構思策略:教學方式與流程 11
圖 2-1-5 自我調整學習:循環階段 12
圖 2-1-6 運用自我調整學習模式進行寫作教學:實施步驟 14
圖 2-1-7 小組合作學習於寫作教學:教學流程圖 18
圖 2-2-1 資訊科技融入語文領域繪本製作:教學步驟及流程 24
圖 2-2-2 電腦化心智圖融入童詩寫作教學:教學流程 25
圖 3-2-1 研究步驟流程圖 30
圖 3-2-2 研究時程 31
圖 4-2-1 錄音批改之步驟 43

表目錄
表 2-1-1 國語文學習表現之六:寫作 4
表 2-1-2 作家的寫作歷程 8
表 2-1-3 自我調整學習:循環階段和其次歷程 13
表 2-1-4 自我調整學習:SRSD模式的教學階段 13
表 2-1-5 六頂思考帽:功能與思考摘要 15
表 2-1-6 六頂思考帽作文教學:內容的安排 16
表 2-1-7 預測策略結合六何法之寫作教學:教學設計 21
表 2-2-1 平板─同儕互評:教學流程 26
表 3-1-1 訪談紀錄表 29
表 3-3-1 分類代碼表 33
表 4-2-1 紙筆批改與錄音批改之異同 46
李咏吟、單文經(1995)。教學原理(修訂版)。臺北:遠流。(初版一刷出版於1985年)
趙鏡中(1998)。過程模式的寫作教學。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研習資訊第15卷第1 期。
高廣孚(2000)。杜威教育思想。臺北:水牛。
何三本(2001)。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教育部(2002)。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2019年7月19日,取自:http://homepage.ntu.edu.tw/~floratien/gen_whitepaper.files/mediaequipment.pdf
連淑鈴(2003)。電腦看圖故事寫作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成效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新北:心理。
陳嘉皇、郭順利、黃俊傑、蔡玉慧、吳雅玲、侯天麗(譯)(2003)自我調整學習─教學理論與實務(原作者:D. H. Schunk & B. J. Zimmerman)。新北:心理。
曾愛玲(2004)。繪本演奏-資訊科技融入語文領域聽說讀寫之綜合運用-以國小二年級製作電子繪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唐介華(2004)。從日本的小學資訊教育來看我國目前積極推動的「資訊融入教學」。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江慧萍(2004)。國小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屏東。
何淑貞(2005)。從具象到抽象——國小一年級看圖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關永馨、齊隆鯤(2006)。大學生生涯成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中部某大學為例。教育科學期刊6卷2期,頁91-107。
何佳樺(2007)。台中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鄭梅英(2007)。應用自我調整策略發展(SRSD)提升學習障礙學生之寫作能力。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 特殊教育叢書9602(電子書)。2019年7月取自:http://www.ntcu.edu.tw/spc/aspc/6_ebook/pdf/9602/12.pdf
李玉玲(2007)。戴著帽子來寫作-「六頂思考帽」在國小作文教學的運用。教師之友48卷5期,頁94-101。
葉至誠、葉立誠(2007)。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二版)。臺北:商鼎。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 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蔡銘津(2008)。寫作的構思策略及其在寫作教學上的應用。樹德人文社會電子學報,5(1)。
謝英玲(2009)。繪本引導式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奕佐(2009)。資訊科技融入之教學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慧玉(譯)(2010)。6頂思考帽:增進思考成效的6種魔法(原作者:Edward de Bono)。臺北:臉譜。
何貞慧(2011)。六頂思考帽在國小五年級寫作教學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臺北市。
張玉瑛(2011)。運用心智圖在國小寫作教學的實務探討。台灣教育667期 ,頁50-53。
洪靖雅(2011)。電腦化心智圖應用於寫作教學對國小五年級新住民子女寫作態度與寫作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蘇怡文、高振耀(2012)。心像的魔法—心智圖與創造寫作。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 101年度,頁87-102。
張立雯(2013)。應用電子繪本提升學童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故事續寫教學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佳珈(2013)。電腦化心智圖融入童詩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寫作成就、寫作態度與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2019年6月14日,取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93/pta_2558_5536793_14183.pdf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總綱。臺北:教育部。
蘇玲玉(2014)。運用多媒體電子書對國小學生日記寫作之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鍾瑞珠(2014)。電子書融入一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范雅萍(2014)。運用資訊回饋進行寫作教學成效之探討-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
李政賢(譯)(2014)。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2版)(原作者:Catherine Marshall & Gretchen B. Rossman)。臺北:五南。
賴阿福(2014)。資訊科技融入創新教學之教學策略與模式。國教新知61卷4期,頁28-45。
洪詠善、范信賢(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林惠真(2015)。如何讓孩子喜歡作文?──國小作文教學之探究。苗栗:桂冠。
許佩玲(2015)。Moodle線上同儕評量可信嗎?。亞東學報35期,頁63-76。
林志隆、翁薏晴(2015)。澎湖縣國小低年級教師運用電子繪本融入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1卷3期,頁183-213。
蔡青橋(2016)。國小高年級學生寫作表現與寫作創意相關指標之研究。資優教育季刊,第 139 期,頁 23-32 。
陳明瑩(2016)。運用同儕互評及引導策略於平板電腦對國小學生寫作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鄧宗聖(2016)。共創加值、探究與關係:創作取向的文創教育。台灣教育 701期,頁14-21。
曾雅芳(2017)。資訊科技融入國小二年級提早寫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科技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17)。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臺北:教育部。
楊秀如(2017)。一位國小女性生涯發展歷程與調適之自我敘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余舒蓉(2018)。十二年國教課綱轉化與實踐之個案研究:以前導學校為例。雙溪教育論壇,7期,頁113 - 133。
張慶勳(2018)。核心素養從根深固柢開始:以道德經治人事天為啟發。學校行政 115期,頁1-8。
洪詠善(2018)。素養導向教學的界定、轉化與實踐。臺北:教育部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臺北:教育部。
呂宜庭(2018)。三人行必有我師-小組合作學習於寫作教學之實踐。中等教育69卷1期,頁182-193。
教育部(2018)。面向未來的能力:素養導向教學教戰手冊。臺北:教育部。
郭隆興、張紹勳、蔡佩樺、郭純岑(2019)。中文寫作教學策略對創造力成效之統合分析。華語文教學研究16卷2期,頁103-137。
康淑惠(2019)。運用自我調整學習模式進行國小國語文寫作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卷3期,頁278-28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