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2.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4/01 16: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簡淳宇
研究生(外文):JIAN, CHUN-YU
論文名稱:如何降低攀登中級山風險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
指導教授:曾于蓁曾于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ENG, YU-CHEN
口試委員:俞振華張世杰曾于蓁
口試委員(外文):YU, CHEN-HUACHANG, SHIH-JYETSENG, YU-CHEN
口試日期:2019-01-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事務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中文關鍵詞:山難登山風險危機管理
外文關鍵詞:mountain accidentrisk of the mountaineeringcrises manag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近年來,台灣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商業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為了調適緊張的生活壓力,國人對休閒活動的需求也逐漸增加,而登山也成為休閒活動的熱門選項之一。登山活動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專業的技術,潛藏其中之風險更是山難事故頻傳的主因,本文藉由數件山難案例來探討,並從案例中的問題來加以分析,想了解如何預防及減少登山風險的發生,以及遭遇山難事故時之危機處理的方式,得出結論並提出建議改善的方法,期望增進民眾登山活動的安全及自保能力,並使山難的發生機率能有效的降低。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進行探討,在文獻回顧方面以山難的意涵、中級山、登山風險與危機相關進行探討和分析,並以危機管理三階段模型建置研究架構,設計訪談大綱來訪問宜蘭縣消防局山難搜救小組,最終整理推導出危機前中後的應對方式。

Taiwan has turn to the industrial society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in this few decades. As the growth in living standard and the management of life stress, the demand for leisur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refore, mountaineering become one of the popular leisures.Mountaineering is not only the erudition but also the professional skill, however. The major reason of mountain accident is the hidden risk. We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rough many cas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to prevent risks and reducing accidents while mountaineering, then we provide the advisement to manage crises when facing mountain accident. We expect to enhance people’s awareness of the safety and de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mountain accident.
The study base 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depth interview. We 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of mountain accident, intermediate height mountain and risk of the mountaineering in the chapter II, then construct the three stage model of crisis management and plan the interview for the mountain rescue team of Yilan County Fire Bureau. Finally, we summarize the solution of crises.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ii
目錄 iv
圖目次 v
表目次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山難之意涵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7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訪談內容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貳章 文獻回顧 15
第一節 郊山、中級山、高山定義及特性 15
第二節 登山之風險 20
第三節 危機管理 26
第參章 宜蘭縣政府組織架構及山域搜救制度 32
第一節 宜蘭縣政府消防局組織架構、工作職掌與概況 32
第二節 宜蘭縣政府消防局山域搜救機制 38
第肆章 研究結果分析 46
第一節 危機預防的準備階段 46
第二節 危機處理的緊急應變階段 53
第三節 危機復原的檢討改進階段 5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2
第一節 結論 62
第二節 建議 66
參考文獻 68
附錄一 登山自我檢視裝備、器材及物質清點表 71
附錄二 訪談逐字稿 73

圖目次
圖1-1-2 台灣96~105年山域事故趨勢圖…………………………………………3
圖1-3-2 研究流程圖 ………………………………………………………………9
圖1-4-1 研究架構圖………………………………………………………………11
圖2-1-1 郊山、中級山、高山的區分……………………………………………15
圖2-2-4 登山風險管理程序圖……………………………………………………25
圖3-1-1 宜蘭縣政府消防局組織架構圖…………………………………………32
圖3-2-1 宜蘭縣政府消防局受理山域事故勤務派遣流程圖……………………40
圖3-2-2 宜蘭縣政府消防局山域事故搜救作業原則……………………………41

表目次
表1-1-2 各縣市消防機關96~105年山域事故救援統計資料…………………2
表1-4-2 訪談對象表……………………………………………………………12


中文部分

內政部消防署(2017)。山域意外事故人命救助機制現況及策進,消防月刊。
丘昌泰(2000)。《災難管理學》,臺北,元照出版社。
丘昌泰(2003)。「建立校園危機預防機制」,現代教育論。
丘昌泰(2013)。危機管理導論,國家文官學院。
古庭維(2015)。建構國際級之長距離中級山健行步道-花蓮嵐山山地鐵道,全國登山研討會。
余易祐(2004)。山難搜救指揮體系之研究-以2002年無明山山難事件為例,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論文。
吳宜蓁(2005)。危機傳播-公共關係與語義觀點的理論與實證,台北,五南。
李炳友(1998)。軍隊危機管理之研究-從公共事務層面探討,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和(2002)。東亞地區神山、富士山及玉山登山遊憩服務管理之比較,林業研究季刊。
林洒鋒(2008)。登山者對登山風險及危機處理的認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邱峙順(2014)。台灣山難事件原因與搜救裝備調查分析探討,中州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紫穎與平郁(1999)。登山聖經,台北,商周出版。
邵冠領(2014)。102年消防機關執行山域意外事故救援案件統計分析,消防月刊。
區忠揚(2007)。登山者特性對登山風險知覺影響之研究-以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張孝銘(2006)。登山冒險遊憩行為模式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博士論文。
張佩瑜(2005)。登山者的休閒活動動機和社會支持對登山承諾及登山行為的影響,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景森(2005)。建構台灣登山教育體系與登山安全防護網,雪霸國家公園之2005年全國登山研討會。
張廣同(2007)。影響冒險觀光參與之變項研究-以台北地區登山者為例,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淑萍(2009)。登山嚮導員授證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許惠玲(2008)。參與登山健行之高齡者其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郊山為例,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瓊瑩(2002)。從國家步道系統之建立談台灣山岳遊憩資源發展應有之向度,第六屆全國大專院校登山運動研討會。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教育學門研究生研討會論文集。
傅秀英(2010)。登山步道參與者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中市大坑登山步道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柔立(2017)。我國登山管理與山難搜救相關法律問題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新福(1992)。危機管理之研究-從組織層面來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煥德(1999)。危機管理運用之研究-以警察機關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德雄(2004)。臺灣長程遊憩山徑環境特質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琇慧(2009)。登山健行者的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對幸福感之影響-以宜蘭縣冬山鄉仁山植物園區步道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中原(2006)。危機管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鄧家駒(2000)。風險管理,台北,華泰文化出版。
鄭美華(2003)。「危機管理機制建立之研究」,通識研究集刊。
薛旭峰(2014)。中日台三方危機處理能力的比較:以2012-2013年釣魚台爭端為例,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應寧(1987)。危機管理,台北,天下出版社。
簡銘昰(2008)。臺灣歷年山難事件形成原因與風險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譚地洲(2004)。MBA教程之危機風險管理,台北,世界商業文庫。

英文部分

Blackley, A. B.(1994).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Crisis Management. AEA Technology, United Kingdom: The SRD Association,P.1-7.
Glaesser, D. (2006).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Butterworth-Heineman Publications.
Lerbinger, O. (1997). The crisis manager: Facing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owrance, W. W., Schwing R. C., & Albers W A Jr. (1980). The Nature of Risk. Yale University Press.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4013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