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按姓名筆畫排列)
(一)專書論文
司法院行政訴訟制度研究修正資料彙編(三),司法院編印,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行政法爭議研究問題(上),2000年12月,五南圖書出版。
吳庚,行政爭訟法論,101年修訂六版,元照出版。
吳庚、張文郁,行政爭訟法論,元照,2018年9月修訂九版。
李建良,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新學林,2011年11月。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2003年2月,學林出版。
李惠宗,憲法要義,2015年9月,元照出版。
林明昕,公法學的開拓線,2006年9月,元照出版。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新學林,2015年8月修訂四版。
翁岳生,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當代公法新論(上)、(下),元照,2002年7月初版。
翁岳生主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二版,五南,2018年7月。
徐瑞晃,行政訴訟法,五南圖書出版,2009年8月。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2007年1月,元照出版。
陳計男,行政訴訟法釋論,2000年,三民書局。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第八版,2013年9月。
陳敏等譯,德國行政法院法逐條釋義,司法院印行,2002年10月。
陳清秀,行政訴訟法,五版,2012年。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三民,修訂五版,2005年5月。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2008年9月修正六版,三民書局。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2011年9月,修訂七版。
彭鳳至,德國行政訴訟制度及訴訟實務之研究,行政法院印行,民國八十七年。
葉百修、吳綺雲著,張登科審查,德日行政確認訴訟之研究,司法院80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1991年,司法院印行。
葉俊榮,環境政策與法律,1993年4月,元照出版。
蔡志方,行政救濟法新論,2007年10月,元照出版。
蘇永欽等譯著,法治國家的訴訟法,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下冊,聯經出版社,2010年10月。
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八輯上冊,新學林,2014年7月。
(二)期刊論文
尤重道,行政爭訟以權利保護必要為要件,台中市地政學會會刊,2006年1月,頁1-22。
王韻如,德國威瑪憲法基本權之形成與基本權理論發展 1918-1933,成大法學第十九期,2010年6月,頁79-134。
江嘉琪,行政契約第三講:行政契約的合法要件,月旦法學教室第57期,2007年7月,頁28-38。
吳秦雯,我愛夜市,但不要在我家樓下?北高行102訴1524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57期,2014年10月,頁197-200。
吳從周,民事訴訟法第 56 條之 1 強制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與民法第828條修正前後之互動(下)-實體法與程序法對應適用之研究(一),台灣法學雜誌第203期,2012年7月,頁120-133。
吳從周,再訪婚生否認之訴-以親生父提訴權之探討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6期,2007年7月,頁71-89。
李建良,「制度性保障」理論探源-尋索卡爾‧史密特學說的大義與微言,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2004年10月,頁219-265。
李建良,行政三法實施十週年/行政訴訟實務十年掠影(二〇〇〇~二〇一〇年),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八二期,2010年7月,頁19-62。
李建良,解構行政訴訟之利害關係人,台灣法學雜誌第290期,2016年2月,頁68-82。
李建良,論基本權利之程序功能與程序基本權-德國理論的借鑑與反思,憲政時代,第29卷第4期,2004年4月,頁481-539。
李建良,論環境法上之公民訴訟,法令月刊,第五十一卷第一期,2000年1月,頁14-27。
李建良,論國際條約的內國法效力與法位階定序,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八輯上冊,2014年7月,頁175-275。
李庭熙,第三人之法律救濟—行政訴訟上之非相對人訴訟(上),植根雜誌,1991年8月,第7卷第8期,頁1-17。
李庭熙,第三人之法律救濟—行政訴訟上之非相對人訴訟(下),植根雜誌,1991年8月,第7卷第9期,頁1-11。
李惠宗,訴訟上的利害關係人,月旦法學教室第82期,2009年8月,頁22-23。
李震山,憲法意義下之「家庭權」,中正法學期刊,第十六期,2004年7月,頁61-104。
沈冠伶,2012年民事程序法發展回顧:家事事件法施行後之實務判決回顧與展望,臺大法學論叢第42卷特刊,2013年11月,999-1031。
沈冠伶,確認身分關係存否訴訟之被告適格與訴之利益,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一百三十七次會研討紀錄,法學叢刊第251期,第63卷第3期,頁141-203。
林三欽,藥品管理事件之行政爭訟—爭訟管道之判別與當事人適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4年10月,頁145-151。
林秀雄,親生父得否提起婚生否認之訴,月旦法學教室,第 89 期,2010年2月,頁20-21 。
林秀雄,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之再造,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頁8-20。
林佳和,行政法與私法:私法形成之行政處分、合法化效力與構成要件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151期,2015年5月,頁9-11。
林明昕,一條遺失的規定:論具第三人效力之行政處分的撤銷與廢止,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4卷第2期,2015年6月,頁355-405。
林明昕,基本國策之規範效力及其對社會正義之影響,臺大法學論叢第45卷特刊,2016年11月,頁1305-1358。
林明昕,國家賠償法制之若干疑點,收錄於法治的開拓與傳承—翁岳生教授的公法世界,2009年1月,元照出版,頁349-369。
林明昕,論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訴訟參加類型之適用範圍與功能(Reexamination of the Applicable Scope and Function of the Device of Ordering an Interested Person to Intervene under Article 41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Act),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8卷第3期,2009年9月,頁73-108。
林明昕,「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作為國家賠償責任之構成要件要素,國家賠償與徵收補償、公共任務與行政組織,2007年7月,台灣行政法學會,頁67-142。
林明鏘,BOT案第三人行政爭訟之當事人適格,月旦法學教室,第130期,2013年7月,頁12-14。
林明鏘,都市計畫個案變更之利害關係人—評最高行政法院一〇三年判字第一一四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1期,2015年1月,頁5-11。
林昱梅,利害關係人之訴訟權能,月旦法學教室,第三十二期,頁30-31。
林誠二,準公同共有債權之請求—最高法院一〇四年度台上字第二一八四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第45期,2016年3月,頁9-16。
林錫堯,公法上請求權,東吳公法論叢第3期,2010年7月,頁71-85。
法治斌,論行政訴訟中訴之利益,政大法學評論第三十五期,1987年6月,頁39-70。
法治斌譯,行政訴訟當事人適格範圍之擴張:美國行政法之新發展,憲政思潮,第五十九期,1982年9月,頁60-69。
洪家殷,行政訴訟上利害關係人之判斷-最高行政法院九八年判字第三一八號判決簡評,頁265-270。
范文清,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處分・訴訟權能/最高行99裁895裁定,台灣法學雜誌,第197期,2012年4月,頁192-197。
張文貞,兩公約施行兩周年的檢討:以司法實踐為核心,思與言,第50期第4卷,2012年12月,頁7-43。
張文郁,人民行政法(公法)上之權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八期,2002年9月,頁97-102。
張文郁,民事訴訟當事人訴訟權之保障—兼評最高法院二十九年上字第二〇〇三號判例、四十一年台上字第九四號判例、五八年度台上字第三〇一五號,月旦法學雜誌,第一一七期,2005年1月,頁184-203。
張文郁,行政訴訟中團體訴訟之研究—以環境保護相關法律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一一一期,2004年7月,頁99-115。
張文郁,拒為處分之課以義務訴願,月旦法學教室,第九十三期,2010年6月,頁10-11。
張文郁,淺論行政訴訟之公益訴訟—兼評最高行政法院一〇一年判字第九八〇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二十五期,2014年2月,頁14-37。
張文郁,訴權,月旦法學教室第十七期,2004年3月,頁30-31。
張文郁,確認訴訟之補充性,月旦法學雜誌第80期,2009年6月,頁12-13。
張文郁,檢舉人不服受理檢舉之主管機關處理檢舉案件之結果,得否對之提起訴願、行政訴訟?台灣法學雜誌,第173期,2011年4月,頁101-106。
盛子龍,撤銷訴訟之訴訟權能,中原財經法學,2001年12月,頁1-46。
許志雄,制度性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八期,頁40-49。
陳啟垂,訴訟實施權與訴訟擔當,月旦法學教室第三期,2003年1月,頁38。
陳敏,課予義務訴訟之制度功能及適用可能性,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一期,1999年6月,頁159-186。
陳淑芳,反射利益與法律上利益,月旦法學教室,第7期,2003年5月,頁18-19。
陳淑芳,行政訴訟上之利害關係人,月旦法學教室第145期,2014年10月,頁9-11。
陳淑芳,行政訴訟上之獨立參加,月旦法學教室,第157期,2015年10月,頁9-11。
陳淑芳,私法形成之行政處分及其救濟,憲政時代第39期第1卷,2013年7月,頁1-31。
陳清秀,行政訴訟之當事人適格問題,東吳法學論叢第七期,2014年7月,頁48-112。
陳愛娥,「訴訟權能」與「訴訟利益」,律師雜誌,第254期,2000年11月,頁64-77。
程明修,行政訴訟之被告機關,法學講座第二十六期,2004年3月,頁98-104。
黃國昌,否認子女之訴與確認親子關係之訴,月旦法學教室,第33期,2005,頁20-21。
黃國昌,訴訟主體論:第三講 當事人適格,月旦法學教室,第六八期,頁66-76。
黃國昌,論命拒絕共同起訴人強制追加為原告之程序機制:由實證觀點出發之考察與分析(Reexamination of the Involuntary Plaintiff Device: An Empirical Analysis),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8卷第4期,2009年12月,頁67-132。
黃舒芃,婚姻之「制度性保障」所為何來?—評釋字第六九六號解釋,月旦裁判時報,第二十四期,2013年12月,頁5-13。
詹鎮榮,論經濟行政法上之競爭者訴訟,政大法學評論,第132期,2013年4月,頁261-336。
廖福特,限縮權利主體及範疇/最高行103年8月份第1次庭長決議,台灣法學雜誌第271期,2015年5月,頁135-137。
廖福特,司法審判於兩公約人權保障思維所面臨之挑戰—行政法院適用兩公約之檢視,法學叢刊,第二三四期,2014年4月,頁1-42。
劉如慧,歐洲法對於德國行政法的影響-以個人權利保護之訴訟權能為例(Impact of European Law on Germany Administrative Law-Standing on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Rights as an Example),成大法學第17期,2009年6月,頁1-44。
劉初枝,當事人適格之研究,輔仁法學第13期,1994年6月,頁15-42。
劉初枝,權利保護必要—訴訟法之一基本概念,法學叢刊,第一五二期,1987年1月,頁40-49。
劉建宏,行政訴訟法上之必要訴訟參加,華岡法粹,第50期,2011年,頁111-144。
劉建宏,共同訴訟與訴訟參加之關係,法學講座第19期,2003年7月,頁24-34。
劉建宏,課予義務訴訟之訴權要件,月旦法學教室第155期,2015年8月,頁9-11。
劉建宏,我國行政訴訟法上訴訟參加制度類型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84期,2002年5月,頁136-141。
劉建宏,訴訟參加制度在我國行政訴訟法上之適用─普通參加與輔助參加,行政訴訴訟制度相關論文彙編第7輯,司法院印行,99年9月,頁185-239。
劉建宏,課予義務訴訟與訴訟參加,法學講座,第四期,2002年4月,頁105-116。
蔡維音,論家庭之制度保障—評釋字第五〇二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63期,2000年8月,頁138-143。
蕭文生,應經第三人書面同意始生效力之行政契約—評最高行政法院九六年判字一九一八及九八年判字一四六六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期,2010年4月,頁46-51。
駱永家,輔助參加與告知訴訟,法學叢刊,第130期,1988年4月,頁35-44。
蘇永欽,檢舉人就公平會未為處分的函覆得否提起訴願,公平交易季刊,第五卷第四期,1997年,頁1-28。
(三)學術論文
呂緯武,行政訴訟原告適格之研究—以美國法之比較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8月。陳柏霖,論行政訴訟之「公法上權利」—從德國法與歐盟法影響下觀察,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蕭允強,制度性保障之研究—理論之回顧與展望,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月。二、英文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參考判決(按年份排列)
Tennessee Electric Power Co v. 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306 U.S. 118(1937).
Perkins v Lukens Steel Co.,310 U.S. 113(1940).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n v. Sanders Bros. Radio Station, 309 U.S. 470(1940).
State of Oklahoma v. U.S. Civil Service Commission,330 U.S. 127(1947).
Baker v. Carr, 369 U.S. 186(1962).
Hardin v. Kentucky Utilities Co. ,390 U.S. 1(1968).
Flast v. Cohen, 392 U.S. 83(1968).
Data Processing Serv. v. Camp, 397 U.S. 150(1970).
Linda R.S. v. Richard D., 410 U.S. 614(1973).
Warth v. Seldin, 422 U.S. 490(1975).
Simon v. Eastern Kentucky Welfare Right Organization, 426 U.S. 26(1976).
Arlington Heights v. Metropolitan Housing Corp. ,429 U.S. 252(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