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鴻(2019)。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探討網格距離與竊盜案之關聯性—以台北市為例。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吳永裕(2005)。鄰避設施之廠址選擇及車輛途程問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宋佩珊(2015)。Open Data之應用-以AED為例。東海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台中市。杜逸寧、徐維澤、黃祥晉、許明楷、林鈺翔、洪健傑(2018)。結合政府開放資料集於建構開業選址決策支援系統-以店址當地消費能力與鄰近產業特性觀點。科儀新知,215(2),4-21。
李育甄(2014)。設施容量與路網距離限制條件下醫療設施區位選址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逢甲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周依潔(2008)。高齡者日常生活步道系統規劃。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碩士論文,新竹市。林宏晉(2004)。不確定因素考量下之都市鄰里公園區位選擇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論文。林建元、廖經芳、廖文祥(1990)。都市救災決策系統-設施區位模式之建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
林昭孟(2013)。GIS地理資訊系統予於刑事偵防資訊整併的應用--以台南縣市行政區劃合併之刑事偵防資訊分析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林楷亞(2017)。以GIS建置雨水下水道資料庫及淹水潛勢分析之研究--以中和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林翰琳(2016)。基於徘徊行為偵測之輕微知能障礙銀髮族協尋與圖像式導航系統之實現。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碩士論文。洪子盛(2003)。以模糊多目標規劃法求解消防站配置問題之最佳化。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洪堂堯(2017)。運用p-中心模式選擇搶修設施設置地點-以台灣電力公司雲林區營業處南區巡修科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徐佩如(2017)。探討變電所對於鄰近房價之影響 - 以臺北市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碩士論文,桃園市。張立妍(2013)。考量路網實際距離之設施區位選址研究-以舊臺中市垃圾焚化廠為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張佳芝(2015)。台中市東勢區旅遊發展潛力之研究--以應用GIS疊區之區域分析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張鎮華(2017)。演算法觀點的圖論。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陳宏洋(2018)。結合地理資訊系統與機器學習於政府開放資料的應用與挑戰。國立中興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系。台中市。
陳湧盛(2012)。應用GIS及田口方法於宜蘭縣毒化災之境況模擬-以二硫化碳為例。國立宜蘭大學綠色科技學程碩士論文,宜蘭縣。陳澄偉(2014)。政府開放資料平台應用—以高雄市加水站為例。正修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黃玉蓮(2017)。應用政府開放資料集探討捷運商圈─以臺北市捷運站為例。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應用統計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黃仲麟(2009)。大眾運輸系統最短路徑之研究。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黃富強(2013)。利用區域切割之最短路徑規劃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楊崇鑫(2014)。在道路網路上最佳設施覆蓋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論文。臺北市。楊斯涵(2019)。以人潮資料建構大台北地區之零售業與餐飲業營收總額預測模型。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劉信彣(2015)。GIS應用評估消防據點設立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產學安全與防災碩士論文。新竹市。劉致宏(2012)。基於多機器人象棋遊戲之路徑規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蔡佳如(2010)。大規模道路施工圍籬對都市消防救災能力之衝擊--以台北市南港區鐵路東延段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衛萬明、林千琪(2004)。應用動態區位模式於國民中學學校設施區位選擇之研究,都市與計畫,第31卷第2期,頁113-142。
賴冠宏(2002)。多部門廠房最適消防裝置配置系統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謝坤晉(2011)。具發電設施之垃圾焚化廠選址及車輛途程問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鍾佳欣(2004)。都市舊市緊急性避難據點之區位配置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顏梓修(2015)。公共設施之非均值需求推估模式研究-以臺中市西屯區小學為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Current, J., Min, H., & Schiling, D. (1990)."Multiobjective analysis of facility location decis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pp.295-307.
Dijkstra, E. W. (1959). A note on two problems in connexion with graphs. Numerische mathematik, 1(1), 269-271.
Daskin, M. S., (1995). Network and discrete location model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Wiley.
Flynn. J., & Ratick, S., (1988). A multi-objective hierarchical covering model for the essential air services program, Transportation Science, 22:139-147.
Hart, Peter E., Nils J. Nilsson, & Bertram Raphael., (1968). A formal basis for the heuristic determination of minimum cost path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Science and Cybernetics, 4.2: 100-107.
Hillsman, E.L., (1984).The p-median structure as a unified linear model for location-allocation analysi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16:305-318.
Hodgart, R. L., (1978). Optimizing access to public services: a review of problems, models and methods of locating central facilities,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17-48.
ReVelle, C., Bigman, D., Schilling, D., Cohon J., & Church, R., (1977). Facility location: A review of context-free and EMS models,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129-146.
Schilling, D. A., (1980). Dynamic location modeling for public-sector a multicriteria approach, Decision Science, 11: 714-726.
Toregas, C., Swain, R., ReVelle, C., & Bergmann, L., (1971). The location of emergency service facilities, Operation Research, 19:136-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