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19: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品燁
研究生(外文):LEE,PIN-YE
論文名稱:幻想夢境 —李品燁的複合媒材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Fantasy Dreamland”- The Discussion of Mixed Media Creation by Pin Ye Lee
指導教授:黃智陽黃智陽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ANG,ZHI-YANG
口試委員:聶慧雲熊宜敬
口試委員(外文):NIE,HUI-YUNXIONG,YI-JING
口試日期:2019-07-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4
中文關鍵詞:超現實主義佛洛伊德榮格
外文關鍵詞:DreamSurrealismSigmund FreudCarl Gustav Ju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7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時間都在睡眠中渡過,每一個人,每一個晚上至少有三到六個夢,多半人醒來後會忘記夢境內容,當然也有人對於夢境會有印象。對於有印象的夢境,稱之為清醒夢,清醒夢是在睡眠中,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做夢者甚至可以控制夢。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形容思想和願望的化身,是通往心靈潛意識的捷徑,他認為藝術非常接近潛意識,創作亦幫助人們去表達內心與夢中的情緒,許多藝術家透過創作表達自我的幻想夢境。 《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 這本歷久彌新的奇幻兒童文學,不分年齡遊戲在文字想像中,和做白日夢的女孩進入夢境裡顛倒的世界,佛洛伊德認為藝術家與白日夢患者有相似之處,藝術品是童年時代曾做過遊戲的繼續與替代物,藝術家未被滿足的願望得到了實現,藝術作品如同白日夢一般,是潛意識的願望獲得了一種假象的滿足,但是藝術創作並非是藝術家無意識的行為,而是一種無意識的本能慾望。 本研究的創作理念,來自於夢境中清醒夢時帶來的情感,充滿戲劇性的幻想,延伸出創作理念,運用不同媒材表現描寫人事物,轉化為藝術作品。
During one’s life time, one-third of which were in sleep, and each person at least had 3~6 dreams in average every night. Normally, people forgot what their dreams were about when they woke up, and of course, some might had recollection of some dreams. A Lucid Dream is a dream during which the dreamer is aware that they are dreaming, and the dreamer might even gain some amount of control over the dream. Sigmund Freud states that thought and wishes is the path to unconscious, and artistic creations are close to unconscious. People expressed emotion within their heart-felt and dream through creation works; also, many artists expressed their fantastical dream through artistic creations.
Like the classic fantastical children-literature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which lead people in all ages to immerse in the imaginary articles and travel in the upside-down dreamland with the daydreaming girl; Freud also consider artists are similar to the daydreamer. By being the substitutes of the unfinished games in their childhood, art pieces full-fill artists’ unfulfilled wishes and turn into delusional satisfaction to the unconscious just like daydreaming itself. However, artistic creations are not created by artists unconsciously, but derive by unconscious instinct. The creation concept of this study was derived from the emotion arose from the lucid dream. The creation concept was brought out by the dramatic fantasy; by using the mixed media creation to express and describe people, events and things, and turn it into artistic works.

謝辭………………………………………………………………………………………I
摘要………………………………………………………………………………………II
Abstract…………………………………………………………………………III
目次………………………………………………………………………………………IV
圖次 …………………………………………………………………………………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方法…………………………………………………………3

第二章 創作學理探討 …………………………………………………4
第一節 理論與背景探討 …………………………………………4
第二節 後期印象主義與超現實主義………………………8
第三節 夢的心理層面意涵………………………………………12

第三章 夢境創作理念 …………………………………………………22
第一節 杏仁核引發概念……………………………………………23
第二節 海馬迴的層次…………………………………………………27


第四章 夢境創作解 ………………………………………………………32
作品一 記錄……………………………………………………………………33
作品二 靜境……………………………………………………………………35
作品三 鏡境……………………………………………………………………38
作品四 愚花夢 ………………………………………………………………40
作品五 好窩我們 桔……………………………………………………43
作品六 好窩我們 薑……………………………………………………46
作品七 清醒夢一……………………………………………………………49
作品八 清醒夢二……………………………………………………………51
作品九 甦醒……………………………………………………………………54
作品十 遺失的渡渡鳥…………………………………………………56
作品十一 奇異鳥 ……………………………………………………………58
作品十二 儀式 ………………………………………………………………61
作品十三 Wu …………………………………………………………………63
作品十四 Lee ………………………………………………………………65
作品十五 Su………………………………………………………………………67

第五章 結論………………………………………………………………………69

參考書目…………………………………………………………………………………72
網路資料…………………………………………………………………………………74


參考書目
(一)專書
Carl Gustav Jung Carl Gustav / 龔卓軍 譯《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視覺藝術中的象徵主義》(臺北市:立緒出版社,2013年)
James A. Hall, M.D. / 廖婉如 譯 《 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和解析》(臺北市:心靈工坊,2006年)
Lewis Carroll / 張華 譯 《挖開兔子洞-深入解讀愛麗絲漫遊奇境》(臺北市:遠流,2010年)
Sigmund Freud / 呂俊、高申春、侯向群 譯《現代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文集2 夢的解析》(臺北市: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
Sigmund Freud / 孫名之 譯《夢的解析-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新北市:左岸心靈 ,2006年)
Suzi Gablik / 頂幼榕 譯 《Magritte-馬格利特 》(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9年)
向京《這個世界會好嗎?》(中國北京:中國今日美術館出版有限公司 ,2011年)
《我看到了幸福》(中國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年 )
米爾頓・艾瑞克森,史德奈・羅森《催眠之聲伴隨著你》(Miltion H. Erickson, Sidney Rosen)臺北市:生命潛能出版社2016 )
佐藤義英《禪的修行生活》(高雄縣:佛光文藝叢書,1993年),232頁
何政廣 《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Salvador Dali》(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6年)
吳光遠 《讀懂榮格 》(臺北市:海鷗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2010年)
阿爾佛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 吳書榆 譯《The Science of Living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臺北市:經濟新潮社,2015年)
聖約翰St. John《新約聖經-啟示錄》 (21.1)
羅成典《西洋現代藝術大師與美學理論》(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

(二) 學位論文
王秀絨〈原型藝術治療之理念〉(台中市:東海大學社工系,2001年)
王蓮曄〈超現實主義-出入於夢境、 無意識與現實的幻覺意象〉(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美術學系,2001年)
王蓮曄〈蘇拉吉(pierre Soulages)繪畫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94年) 林志宏〈恐懼記憶形成與消除的細胞機轉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基礎醫學,2002年)
劉又華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經驗研究:現象學心理觀點〉(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2013年)
顏君妮 〈梵谷的書信與繪畫世界的建構 〉(新北市: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國語言學系,2013)
蘇麗琴〈非邏輯性具象圖像在西洋繪畫上之視覺創意表現〉【以具超現實意象作品為探討】(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2002年)
(三)期刊論文
《牛頓特集四-人體的奧秘 》(臺北市:牛頓雜誌社,1984年)
林清玄《遠山 無限 林壽宇 存在與變化》(臺北市:時報雜誌1984年220期 )
黃光男〈書畫藝術學刊第四期2008年六月〉【黃光男- 透視水墨教育化教育】(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2008年)
陸雅青〈藝術治療中塗鴉現象之探討與應用〉(臺北市:現代美術學報,2010)

(四) 網路資料
《Salvador Dali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網址:https://www.brainpickings.org/2011/11/15/salvador-dali-alice-in-wonderland-1969/ (Maecenas Press & Random House,1969年 ) (2019.02.16)

Hans J. Eysenck《人格的緯度1947 》
網址: zh.wikipedia.org人格調查表 (Eysenck Personality Inventory,EPI )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