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7 02: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有智
研究生(外文):WU, YU-CHIH
論文名稱:基於風險管理之山域救援機制研究 -以新北市瑞芳區登山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Mountain Rescue Mechanism Based on Risk Management- Implement with Mountain Climbing in RueiFang of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劉家驊劉家驊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OU, JIA-HUA
口試委員:劉家驊陳正鎔葉思明
口試委員(外文):LIOU, JIA-HUAChen, Zheng-RongSIH,YU-CIN
口試日期:2019-06-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醒吾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科技應用系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7
中文關鍵詞:風險管理山域搜救救援機制影響因素登山App
外文關鍵詞:risk managementmountain search and rescuerescue mechanisminfluencing factorsmountaineering App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台灣四面環海且多山,工商活動的進展快速,在長時間繁忙工作壓力下、假日休閒登山已成為國人的主要活動。就本質而言,登山健行活動具有體驗自然與運動冒險刺激的誘因,便於登山者聚結親朋好友投入,且活動內涵多元有趣,更促使許多民眾經常從事此活動。然而根據統計,國人投入登山活動發生山難與意外的事件頻傳,許多民眾對登山活動缺乏正確認知,使得登山活動正面效益大受影響。有鑑於此,如何強化登山者的行前教育認知,並規劃完整而有效的山難救援機制實為當務之急。
因此本研究分析登山者對登山風險認知程度的差異及國內山難事件發生影響因素,整體規劃山域救援機制。研究方法採取文獻調查與自編之「登山風險管理調查問卷」進行分析,並結合現有組織分工設計一個救援運作機制,最後蒐集新北市瑞芳區登山案例分析實務推展之可行性。
研究結果發現目前各類山難的發生係源由於登山者對於登山的基本認知不足、行前的登山資訊了解欠缺、登山相關的準備亦欠完備,而對於山難發生的風險認知與對應之風險管理的應變作為是相當落後的,急切需要主管部門加強宣導與制定相關的管理規範。
研究中提出對應之救援機制規畫,期能藉由風險管理的觀點來提供未來登山休閒活動一個安全管理機制。研究產出可改善對登山者之認知,對山難發生應變提供救援管理成效,並對未來登山者提供行前教育的建議,促使登山休閒活動在環境管理與活動安全推廣上,能獲得更理想的成效。


Taiwan is surrounded by the sea and mountains, the rapid progress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ctivity, under pressure for a long-time busy working, holiday leisure mountaineering has become a major activity of the people. In essence, mountaineering activities have the incentive to experience the stimulation of nature and sports, so that climbers can gather friends, and the activities are rich and interesting, which makes many people often engage in this activity. However,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re have been frequent incidents of mountain accidents and accidents in the mountaineering activities. Many people lack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mountaineering activities, which has greatly affected the positive benefits of mountaineering activities. In view of thi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limber's pre-school education cognition and plan a complete and effective mountain rescue mechanism is a top priority.
Therefor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untain climbers' awareness of mountaineering risk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mestic mountain disasters, and plans the overall mountain rescue mechanism. The research method adopts the literature survey and self-edited "Mountaineering Risk Management Questionnaire", and combines the existing organiz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o design a rescu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finally collect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actice of climbing case analysis in Ruifang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sources of various types of mountain disasters are not enough due to the lack of basic knowledge of mountain climbers,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on mountain climbing before the trip, and the preparations related to mountaineering. However, the risk perception of the mountain disaster and the response to the corresponding risk management are quite backward. It is urgent for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to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and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management norms.
In the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rescue mechanism plan was proposed, which can provide a safe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future mountaineering leisure activitie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risk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output can improve the cognition of climbers and provide rescue management results for the disasters in the mountains. Advice on providing pre-event education for future climbers will enable mountaineering and leisure activities 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vent safety promotion of risk management.
The output of this study will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climbers and provide relief management results for the disasters. Moreover,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head climber, mountaineering to promot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vent promotion, to get better results.

摘 要 I
ABSTRACT II
致 謝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1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
1.3 研究範圍及限制 2
1.4 研究架構 3
1.5 研究方法 4
2 文獻探討 5
2.1 登山動機 5
2.2 登山類型 5
2.3 登山型態 6
2.4 登山活動發展 6
2.5 登山風險管理 7
2.6 登山風險認知 9
2.7 座標系統簡介 12
2.7.1 地圖投影 12
2.7.2 橫麥卡托投影(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 12
2.7.3 UTM 系 統 15
2.7.4 二度分帶(TM2) 16
2.7.5 大地基準(Datum) 18
2.7.6 GWS 84 座標系統 18
2.7.7 TWD 67 座標系統 19
2.7.8 TWD97 座標系統 19
2.7.9 TWD67 與 TWD97 比較 19
2.7.10 電力座標 20
2.8 登山APP介紹 25
2.8.1 登山辨識方向工具分析表 28
2.9 登山山難原因類型 30
2.10 名詞介紹 31
3 研究方法與步驟 36
3.1 研究架構與主題 36
3.1.1 研究架構 36
3.2 研究範圍與對象 38
3.2.1 研究範圍 38
3.2.2 研究對象 39
3.3 問卷設計 40
3.3.1 登山客背景基本資料分析 41
3.3.2 登山風險管理(危機處理)問卷 41
3.3.3 登山風險認知問卷 41
3.4 近年瑞芳區山域救援案件分析 43
3.5 新北市消防局山難案件處理介紹 46
3.6 瑞芳區山域救援能量現況分析 51
3.6.1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體系介紹 51
3.6.2 瑞芳區山域救援能量現況分析 52
4 研究結果分析 54
4.1 敘述分析 54
4.2 案例分析 72
4.3 專家訪談 75
4.4 山難救援機制規畫 79
4.5 小結 80
5 結論與建議 82
5.1 研究結論 82
5.2 研究建議 82
參考文獻 84
附錄 A-1
附錄A 臺中市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 A-1
附錄B 南投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 B-1
附錄C 花蓮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 (2017/09/14實施) C-1
附錄D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消防機關處理山域事故人命救助作業要點 D-1
附錄E 問卷 E-1
附錄F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登山失蹤事件標準作業之文件 F-1


一、書籍
[1]林玫君(民97),臺灣登山一百年,臺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宋明哲(民79),風險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3]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修訂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譚地洲, MBA 教程之危機風險理。台北:世界商業文庫,2004。
[5]鄭麗玉,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
[6]登山協會、邱紫穎、平郁、崔宏立譯,登山聖經(The Freedom of The Hills),商周出版,2012。
[7]登山風險認知與危機處理之研究-以鳶嘴稍來山國家步道為例,鍾逸樺 碩士論文
[8]宋明哲(2000)《風險管理》。台北市。五南出版公司。
[9]林玫君(2008)《台灣登山一百年》。臺北:玉山出版公司。
[10]許惠悰(2006)《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第二版。新北市:新文京出版公司。
[11]李嘉亮、邢正康(2011)。《完全圖解山聖經》。新北市:遠足文化公司。
[12]鄭燦堂(2007)。《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修訂 2 版)。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13]黃士俊、邱順清、鄭僥(2005)〈登山安全手冊〉。
[14]朱愛群,危機管理:解讀災難迷咒,台北市:五南,2002。
[15]段開齡(1996)《風險及保險理論之探討向傳統智慧挑戰》。中國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6]登山協會、邱紫穎、平郁、崔宏立譯,登山聖經(The Freedom of The Hills),商周出版,1999。
[17]張慧英,邱強,《危機處理聖經》,台北:天下文化,2001。
二、期刊
[18]吳夏雄民89):登山是種經驗,並不只是休閒。台灣山岳雜誌,32期,8頁。
[19]韓猗(1982)《登山實用手冊》。臺北:野外雜誌社。
[20]張宗昌、余智生、解德春(2007)。〈以「風險管理」觀點建構登山安全〉。《嶺東體育暨休閒學刊》第5 期,頁54-65。
[21]田文政(民74):我國登山運動傷害調查研究。體育學報,7輯,161-171 頁。
[22]林士翔、李銘升(2007)〈登山冒險性運動觀光參與行為模式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第4卷第 2 期,頁95-109。
[23]高振山、楊曼君(2006)〈風險管理推動實務〉《研考雙月刊》,第 30 卷 2 期,頁 25-36。
[24]呂崇銘、呂適仲、許志宏(2010)〈臺灣登山活動安全管理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第4卷4期,頁33-141。
[25]田文政(民74)我國登山運動傷害調查研究。體育學報,7輯,161-171頁。
三、會議論文集
[26]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2012〈臺灣百年登山史之編纂計畫〉載於《2012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頁159-166)。臺北: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27]徐彥暉、湯宏鈞(2012)〈戶外教育之風險管理〉載於《2012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頁67-74)。臺北:行政院農委會務局。
[28]陳永龍(2001)〈環境倫理、登山安全與入山管制,兼論登山教育與建構本土的登山學〉。載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論文集》(頁 23-26)。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9]劉明全、高俊雄、鄭憲成(2003) 〈高山登山風險認知與休閒教育關係之研究〉。載於《第七屆全國大專校院登山運動研討會論文集》(頁 57-58)。臺北:大專登山聯盟。
[30]歐雙磐、侯錦雄、林志純,(2005),登山者遊憩專門化程度與登山者類型探討,第九屆全國大專登山研討會,台北:文化大學。
[31]鄭安睎,〈近年來臺灣國內所發生「山難」之發生成因探討(1997~2005),〉《2005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論文集》苗栗: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2005。
[32]徐秉正 2007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山域事故救援處置科技e化),155–167頁。
[33]蔡志展,2018登山研討會-開放科技輔助登山報備計畫, 135-152頁
[34]呂崇銘;呂適仲;許志宏 2010 臺灣登山活動安全管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33-141頁。
[35]朱盈虹、鄭辰仰、林詠章 應用APP定位系統於山難防治之研究。(2015登山研討會.90~100頁)
四、學位論文
[36]陳俊維(2016)大專學生登山安全教育風險知覺之探討—以大專校院學生登山團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台中市
[37]邱峙順(2014)台灣山難事件原因與搜救裝備調查分析探討,碩士論文,中州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研究所,彰化縣
[38]林洒鋒 (2008) -登山者對風險及危機處理的認知研究 http://paperupload.nttu.edu.tw/download.php?sn=968
[39]邱峙順 (2014) 臺灣山難事件原因與搜救裝備調查分析探討,中州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彰化縣
[40]余易祐(2004)(山難搜救指揮體系之研究-以 2002 年無明山山難事件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台中市。
[41]簡銘昰(2007)臺灣歷年山難事件形成原因與風險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96/碩士/商業及管理學門/企業管理學類
[42]簡銘昰(2008)臺灣歷年山難事件形成原因與風險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桃園市。
[43]林忠杉(2006)(太魯閣國家公園協力關係之研究-以山難救助事件為例)。
[44]4林洒鋒(2008)登山者對登山風險及危機處理的認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45]余易祐(2004)山難搜救指揮體系之研究-以 2002 年無明山難事件為例。
[46]林忠杉(2006)(太魯閣國家公園協力關係之研究-以山難救助事件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47]蔡孟烜(2017)( 登山迷路解決方案雛型系統:GPS 地圖技術之應用)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桃園市。
五、電子資源
[48]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檢索日期2018年4月10日) http://www.alpineclub.org.tw/front/bin/home.phtml
[49]健行筆記(檢索日期2018年3月8日)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574
[50]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消防機關處理山域事故人命救助作業要點,內政部消防署(檢索日期2018年5月2日) https://law.nfa.gov.tw/MOBILE/law.aspx?LSID=FL035049
[51] QR Code 技術之探討 - 中央印製廠 (檢索日期2018年6月5日) https://www.cepp.gov.tw/TheFiles/publication/b08b4862-d6b5-4380-bae3-2cfcfc7050aa.pdf
[52]登山安全基礎手機衛星定位輔助教學(檢索日期2018年5月8日) https://sites.google.com/view/mobilegpshiking
[53]新北市消防統計年報-新北市政府消防局(檢索日期2018年3月5日) https://www.fire.ntpc.gov.tw/home.jsp?id=c8fca816ba301f00
[54]維基百科→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 (檢索日期2018年3月5日)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nsverse_Mercator_projection
[55]健行筆記 登山健行安全 (檢索日期2018年3月5日)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special&act=list&id=2
[56]登山補給站-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檢索日期2018年4月7日) https://www.keepon.com.tw/
[57]上河文化 (檢索日期2018年4月1日) http://www.sunriver.com.tw/grid_taipower.htm http://www.sunriver.com.tw/grid_tm2.htm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4082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