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書籍
國防部,《中華民國102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台北: 國防部,102年3月) 。
鄒道勻 《網路社群媒體的發展與影響-以突尼西亞、埃及民主革命為例》(桃園: 國防大學,100年11月)
國防部《國軍政治作戰要綱》(台北:國防部政治作戰局中華民國98年1月6日) 。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新論》(桃園:國防大學 中華民國97年12月)。
蘇恆宗等《群眾戰的原理與運用》(桃園:國防大學 中華民國97年12月)。
祈國棟,《群眾戰》(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民國65年7月)。
國防部總政治部《群眾戰》(台北:總政治部 中華民國52年4月)。
黎朋著、吳旭初、杜師業譯,《群眾心理學》(台北:文供社,1953年)。
國防部《組織戰》(政治作戰學校編印,民國89年9月)。
王振寰、瞿海源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二版),(台北:,巨流2003年)。
蕭新煌、顧忠華編,《台灣社會運動再出發》(台北:巨流,2010)。
二、國外書籍
P. B. Harton, and C. C. Hunt, Sociology, Taiwan Reprinted, 1968
三、學術期刊
胡光夏、陳竹梅《社群媒體與軍事公共關係》(台北:復興崗學報 中華民國101年12月,102期) 。
何明修,《網路革命浪潮中的台灣社會運動》(手稿,2013-1)。
何明修,《公民運動與公民不服從:兩條晚近台灣社會運動的路線》(新社會政策雙月刊30期,2013-2,頁19-22)。
李明炫,《Web 2.0下的社會運動:以樂生保留運動為例》(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朱光弘,《網路直播下的抗爭運動 以野草莓運動為例》(玄奘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施偉仁,《從公民運動初探審議式民主意涵的公共政策》(行政試訊,第19期,頁3-102006)。
胡凱焜,《從科技及權力變遷角度再探網絡社會發展─由Web2.0崛起談起》(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四、網路資料
《2013重要大事回顧:洪仲丘事件總整》(2014年02月02日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4051/)
孫慶餘《時論-台灣新公民運動時代的來臨》(2013年08月09日)
匡文波《網路傳播中的國際輿論鬥爭》(中華傳媒學術網),參閱網址:〈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4196〉。
李政峰《輿論戰與軟權力》(王崑義部落格),參閱網址:〈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article.php?pbgid=22448&entryid=574523〉
Tim O''Reilly(2006),〈Web 2.0 Compact Definition: Trying Again〉。
2014年1月30日,取自:http://radar.oreilly.com/2006/12/web-20-compact-definition-tryi.html
林之晨(2010),〈Web 3.0 有什麼不同?〉。2014年3月15日,取自:http://mrjamie.cc/2010/08/24/web3-vs-web2/
林之晨(2009),〈Web 3.0 到底是什麼?〉。2014年3月18日,取自:http://mrjamie.cc/2009/12/11/web-3-0/
林宗勳(2008),〈Web 3.0〉。2014 年3 月15 日,取自: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0&cat=30&id=0000098676_BLE7FF7WU36L2O27KMRRZ&c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