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71.15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7 09: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順發
研究生(外文):CHEN, SHUN-FA
論文名稱:不動產仲介業長期績效績優店頭經營模式研究 –以高雄市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n Effective real estate agency business model of companies which have Long-term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Kaohsiung city as a case
指導教授:黃幹忠黃幹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KAN-CHUNG
口試委員:何志宏柯伯煦
口試委員(外文):HO, CHI-HONYKO, PO-HSU
口試日期:2019-01-1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崑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不動產仲介業績效經營模式人力資源企業文化
外文關鍵詞:real estate brokerage industryperformancebusiness modelhuman resourcescorporate cult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不動產仲介業各大品牌與自創品牌業者非常的多,2018年5月1日內政部統計一共是 6331 間;各種類型都有,登記從商號、公司、加盟、直營發展的都有,代表每一間不動產仲介業的經營模式都不同。景氣好時有不動產仲介業者會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景氣不好時,也有不動產仲介業者經營得相當出色。多數業者對於業績績效的好壞,大都認為跟大環境有關,其係不能掌握的店頭外部因素;而內部的因素,大多數業者認為是店頭內部環境的好壞,如作業氣氛、品牌優劣、人數多寡等會決定業績好壞。但實質上不動產仲介業的績效績優關鍵應有頗大部分來自於經營模式,所以經營模式的研究非常重要。
本研究採用文獻歸納與深度訪談做為資料之收集方式,其研究對象則以在高雄地區營運超過十年以上之不動產仲介業者,且平均每年店業績(仲介服務費佣金)達 3000 萬以上的績優店頭。至於訪談對象之選擇,則以在獲選個案中已任職至少十年以上之高階主管,其對於該個案公司的發展歷程及內外部經營環境都相當熟悉者。
本研究根據文獻理論、研究架構、個案分析、總結討論等整理探討,將不動產仲介業的經營模式做以下結論:1.經營一家不動產仲介業公司需要很多專業與人脈,因此若未具備充分的不動產仲介相關經驗的人士要進行創業時,應該直接選擇加盟品牌。選擇加盟不動產仲介品牌,業者可以節省經營上的時間成本與會計成本。2.高專制、普專制二種制度的採用,要依照公司本身的資源與經營型態而做決定。3.不動產仲介業長期績效績優店頭的經營模式有四大關鍵成功因素:策略定位、人力資源、行銷通路、專業服務。四大關鍵成功因素中的「人力資源」因素,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人力資源」因素,包括人員召募、薪獎制度、教育訓練、領導風格、企業文化等五個項目,其中教育訓練、領導風格、企業文化這三個項目更是重要,而「企業文化」更是重中之重。研究結果以提供台灣不動產仲介業在經營上的參考,或為未來要經營不動產仲介業的選擇是加盟、自創品牌作有效的分析,使其能達到存續經營與發展。
There are numerous big brands and private brands in the real estate brokerage industry.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s statistics on May 1, 2018 showed a total of 6,331 real estate brokerage entities in various business forms, including firms, corporations, franchised operations, and chain stores. It means that every real estate brokerage store may operate in its own unique business model. There are stores closing down due to poor business even in bullish market and stores running very well even in bearish market. Most operators believe that their performance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economic environment, which is an external factor out of their control. Internal factors, on the other hand, refer to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a store, such as the business atmosphere, the brand reputation, and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most believe that these are factors that affect business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business model should be considered a critical determina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business model is essential.
In this study, literature review was performed and data collected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Subjects of study were real estate brokerage stores operating for more than 10 years in Kaohsiung and high-performing stores with an average revenue (brokerage service fees and commissions) exceeding NT$30 million per annum. Moreover, senior executives of the selected stores, who have been in service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nd are very well-versed in their company’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were selected as interviewee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framework, case analysis, and concluding discussion of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made in relation to the business models of real estate brokers: 1. Running a real estate brokerage store requires a wide range of expertise and connections. When inexperienced individuals intend to venture into the real estate brokerage industry, they should choose to join an established brand as a franchised store. Joining a real estate brokerage brand can help brokers save the time cost and accounting cost in their operation. 2. A company should determine to adopt the high commission system or salary-plus-low commission system depending on its own resources and business model. 3. The four key factors of success for high-performing real estate brokerage stores are: positioning strategy, human resources, sales channels,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In these four key factors of success, the “human resources” factor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Human resources” include five items – recruitment of employees, salary and incentive system, education and training, leadership style, and corporate culture. Of thes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leadership style, and corporate culture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s, especially the corporate culture. The research result i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f real estate brokers in Taiwan or people intending to join the real estate brokerage industry. It is an effective analysis as to the choices between franchised operation and private-brand operation for the ultimate goal of achieving sustainabl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重要名詞定義 9
第二節 不動產仲介業簡介 14
第三節 不動產仲介業的經營型態、模式與績效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8
第二節 運用質化研究法之説明 40
第三節 研究範圍、對象與變數操作型定義 41
第四節 訪談問卷大綱 44
第四章 個案訪談與文本分析 46
第一節 訪談者背景資料 46
第二節 個案訪談分析 46
第三節 總結討論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78
一、中文部分:
1.內政部地政司https://pri.land.moi.gov.tw/realestate_query/?cid=273 引用日期:2018年5月22日。
2.內政部地政司https://pri.land.moi.gov.tw/realestate_query/iamqry_20.asp引用日期:2018 年5月1日
3.方至民(2000),企業競爭優勢,前程企業。
4.王中仁(1998),消費者對房屋仲介業之委託售屋服務品質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5.王吉松(2010),房屋仲介地方性品牌與全國性品牌優劣性探討-以大台南不動產為例,南台科技大學商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6.王金滿(2013),臺灣不動產經紀業經營績效之研究,佛光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7.王柏崎(2008),網際網路應用對房屋仲介業行銷活動及經營績效之影響-以台北市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
8.王琮珀(2008),房屋仲介行業擴展模式之研究,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9.王禎群(2010),房屋仲介業經營模式之探討,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0.朱南玉(1995)不動產仲介公司店址區位選擇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年1月)行業標準分類。
12.余建明(2011),房仲業加盟店經營方式、員工凝聚力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大台南地區加盟店為例,南台科技大學商管專業學院商業及管理學門碩士論文。
13.吳佳昇(2003),房屋仲介業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相關性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14.呂沛穎、謝錦堂(2007),台灣房屋仲介產業競爭分析(2007 物業管理防災國際學術研討會)。
15.李玉平(2002),薪獎制度與績效─台灣房屋仲介業的實證研究,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16.李同榮(2012)良心房仲的告白:李同榮的房產趨勢關鍵報告,出版社:經濟日報。
17.李春長、林書正(1999),自營體系房屋仲介業之經營困境:以屏東市房屋仲介業為例,台灣土地金融季刊,頁36。
18.李偉豪(2004),從主觀的品牌權益探討品牌延伸-以我國電子資訊自創品牌廠商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9.李墾典(2004),消費者使用不動產銷售網站認知與態度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20.沈姵君(2005),組織結構、員工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房屋仲介業從業人員為例,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碩士論文。
21.周文賢(1999),行銷管理-市場分析與策略規劃,台北:智勝文化事業出版。
22.周王美文(2001),房屋仲介業之創新商品研發與經營成效個案研究-以信義房屋『成屋履約保證制度』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周兒坤(1998),房屋仲介業客戶服務系統之建立,大業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頁3-25。
24.周兒坤(1999),房屋仲介業客戶服務系統之建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25.周杰儒(1999),消費對房屋仲介公司仲介服務之認知與態度,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6.周俊吉(1997),不動產仲介-不動產經營管理,李鴻毅主編,中國地政研究所195-223。
27.林川鼎(2000),房地產仲介入門,台灣廣廈出版社。
28.林沅霆(2007),探討不動產經紀業失敗之詮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9.林裕得(2008),雙基因平衡企業系統:Google 演進中經營模式結構之探索性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0.徐永昌(2000),企業願景、企業文化、員工生涯發展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台灣製造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1.張博閔(2008),演進中經營模式之紮根研究:後深次微米時代TSMC與UMC之比較分析,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2.梨堅(1989),自創品牌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2(2),19-25。
33.莊博閔(2008) ,房仲加盟店經營要素之探討,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55~56。
34.莊博閔(2009 ),房仲加盟店經營要素之探討,銘傳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35.許晉杰(2015),不動產業的加盟與自創品牌型態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比較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灣產業策略發展博士班博士論文。
36.陳志文(2016),企業文化與永續發展策略關聯性之研究-以中華電信公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高階產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37.陳奉瑤、張倩儀(2015),不動產經營管理,智勝文化事業出版。
38.陳俐茹、林明潭、陳建謀(2015)房屋仲介公司加盟體制儲備幹部制度研究,不動產管理專案發展論壇第九屆物業管理研究成果發表會,4-5。
39.陳盈中(2018),企業文化、企業制度變革與組織型態建立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以大軒化工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商業及管理學門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40.陳經國(2012),房仲業經營策略之探討-以某公司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41.陳詵豪,孫盈哲(1989),從經濟學的觀點看自創品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34期,31-35。
42.彭建文(2003)不動產仲介經營型態差異對經營績效之影響,台灣土地研究,第六卷,第二期,61-78。
43.彭鳳明(1995),企業文化訓練對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影響,靜宜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4.曾泰源(1991),不動產居間契約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頁5。
45.程良君(2012),房屋仲介商業模式及行銷通路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46.童鈺熹(2007),房屋仲介業不同連鎖體系在教育訓練系統上之差異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1-19。
47.黃宏原(2004),台灣房屋仲介網站服務功能之分析,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8.黃炯發(2002),〈台灣房屋仲介業之經營策略研究分析〉,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49.楊良堅(2008),領導風格與員工留任意願之研究分析-以信義房屋為研究對象,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50.經濟部商業司編(1996),連鎖店經營管理實務。
51.葉誌螢(2014),房屋仲介公司區位選擇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52.翟鎮辰(2009),論當代房屋仲介的腳色與功能,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53.劉芳瑜(1988),台灣房地產仲介運作之現況,人與地月刊,第57期,頁21。
54.劉皆德(2002),地主國特性、事業策略對品牌化策略與國際行銷績效之影響,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55.蔣佳娜(2009),電子商務對實體店面之影響─以高雄市房屋仲介業為例,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碩士論文。
56.鄭正鈐(1995),台商投資大陸房地產仲介業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57.謝桂蘭(2008),開放原始碼平台型初創公司演進中經營模式結構之探索性研究:以Canonical 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Bossidy, L., &Charan, R. (2002). Execution: 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 New York: Crown Business.
2.Hill, C. W. L., & Jones, G. R. (2006).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Houghton Mifflin.
3.Magretta, J., & Stone, N. (2002). What management is: how it works and why it's everyone's business. New York: Free Press.
4.Morris, M., Schindehutte, M., & Allen, J. (2005).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8 (6), pp. 26-735.
5.Shafer, S., Smith, H., & Linder, J. (2005). The power of business models. Business horizons, 48 (3), pp. 199-207.
6.Tapscott, D. (2001). Rethinking strategy in a networked world (or why Michael Porteris wrong about the Internet). Strategy Business, 24.
7.Winter, S., &Szulanski, G. (2001). Replication as strategy. Organization Science, 12 (6), pp. 730.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4012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