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04: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博駿
研究生(外文):Bo-Jun Zheng
論文名稱:磁助力發電機最佳化設計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the Optimized Design Analysis of the Magnetic Assisted Generator
指導教授:陳長仁
指導教授(外文):Chang-ren Chen
口試委員:吳展維周煥銘
口試委員(外文):Chan-Wei WuHuann-Ming Chan
口試日期:2019-07-0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崑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機械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5
中文關鍵詞:磁助力發電機軸向發電機田口式品質設計方法望大最佳化參數設計
外文關鍵詞:Magnetic Assisted Generatoraxial generatorTaguchi design methodnominal-the-most big Optimized parameter desig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研發之磁助力發電機為軸向磁場發電機之其中一種類,因磁助力發電機當磁力線切割導線時,其線圈產生之磁場幫助轉子吸入及推出,故此技術專利發明人將其稱為磁助力發電機。
本研究係分析磁助力發電機之最佳化設計,本研究方法引用田口式品質設計方法,使用實驗室現有之材料與設備作為本研究之磁助力發電機設計製造與實驗參數,本研究選擇田口式品質設計方法中望大最佳化參數設計,選擇八種設計參數:磁鐵種類、線圈與磁鐵距離、磁助力數量、銅線粗細、線圈匣數、電容、電容串聯數量、橋式整流器,最後再以測試結果選擇最佳化設計參數。
本研究使用電子負載器、轉速計、示波器,測試磁助力發電機之產出電壓(V)、轉速(RPM)以及交流電波形。本研究方法使用直流馬達直接驅動磁助力發電機,在轉速約1500rpm狀態下測試磁助力發電機,使用電子負載器量測磁助力發電機之產出電壓並且以示波器紀錄以及分析磁助力發電機產出電力之狀況。最後再以望大最佳化結果做為最佳化設計參數結果,並以此結果再進行實驗測試以及分析。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Magnetic Assisted Generator which is a type of axial generator. When the Magnetic Assisted Generator magnetics enter and leave the coils, the magnetics induced by the coils to help the generator rotor suck and push respectively. We name this invention of the technology the Magnetic Assisted Generator.
This study analyzes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Magnetic Assisted Generator. This research method refers to Taguchi design method, by using existing materials and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Magnetic Assisted Generator. The study use parameter design for nominal-the-most big of the Taguchi Method. This study chooses eight design parameters: Types of magnet, Distances between coil and magnet, Quantity of Magnetic Assisted of coils, Copper wire diameters, Copper wire winding number in coil, Capacitors, Number of capacitors in series, Rridge rectifier. Finally, use the test results to select the best design parameters.
This study uses an Electronic loader, Tachometer and Oscilloscope, to measure test Magnetic Assisted Generator generated voltages, Rotating speeds and AC wave types. This study use DC motor drive Magnetic Assisted Generator to control the rotation speed, 1500 rpm. Measuring the output voltage of Magnetic Assisted Generator using an electronic loader. The oscilloscope is used to record and analyze the power state generated by the magnetic assist generator.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are used as the best design parameters.

目錄
頁碼
誌謝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x
符號說明 xii
一、 緒論 13
1.1 論文架構 13
1.2 核心技術介紹 14
1.2.1 冷次定律原理圖 14
1.2.2 磁助力原理圖 15
1.3 國內外文獻回顧 16
1.4 研究動機與目的 17
二、 實驗基礎理論 18
2.1 實驗設計之電路圖 18
2.2 研究選用之電子元件介紹 19
2.3 基本電學公式 20
2.3.1 歐姆定律 20
2.3.2 電功率 20
2.3.3 串聯電容電壓計算公式 20
2.4 田口式品質設計方法 21
2.4.1 田口式品質設計方法介紹 21
2.4.2 L18直交表 21
2.4.3 望大、望目、望小公式 22
2.4.4 回應表 24
三、 實驗設備與流程規劃 25
3.1 實驗設備 25
3.1.1 製造設備 25
3.1.2 測試設備 29
3.2 發電機實驗平台建置 34
3.2.1 磁助力發電機轉子設計與製造 34
3.2.2 發電機之圈設計與製造 36
3.2.3. 實驗平台設計與製造 38
3.3 實驗流程 41
3.3.1實驗流程圖 41
3.3.1 L18直交表與八項參數選擇 41
四、 實驗結果與分析 45
4.1 測試結果與分析 45
4.1.1 L1測試結果與分析 45
4.1.2 L2測試結果與分析 48
4.1.3 L3測試結果與分析 51
4.1.4 L4測試結果與分析 54
4.1.5 L5測試結果與分析 57
4.1.6 L6測試結果與分析 60
4.1.7 L7測試結果與分析 63
4.1.8 L8測試結果與分析 66
4.1.9 L9測試結果與分析 69
4.1.10 L10測試結果與分析 72
4.1.11 L11測試結果與分析 75
4.1.12 L12測試結果與分析 78
4.1.13 L13測試結果與分析 81
4.1.14 L14測試結果與分析 83
4.1.15 L15測試結果與分析 86
4.1.16 L16測試結果與分析 89
4.1.17 L17測試結果與分析 92
4.1.18 L18測試結果與分析 95
4.2 實驗結果回應表 99
4.3 最佳化結果之負載測試 100
五、 結論與未來展望 102
5.1 結論 102
5.2 未來展望 103
參考文獻 104


參考文獻
[1]鈕亦啓,"單向電容式感應電動機之設計實例與全盤量測的分析研究(Ⅱ)",碩士論文,明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2012年7月。
[2]林文智,"無鐵芯軸向通磁式永磁同步發電機之設計與實現",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2016年7月。
[3]王冠傑,"軸向磁通式永磁風力同步發電機之最佳化設計與實現",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2011年7月。
[4]陳柏徵,"矽鋼片的鐵損特性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研究所,2000年。
[5]賴福得,"無刷馬達續動發電機之充電系統",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班,2018年7月。
[6]古皓仁,"永磁螺旋式轉子發電機研製",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班,2015年10月。
[7]劉恆源、彭顗榕,"多重磁能無限能源生成機",專利公報,專利證書號:M548390,2017年9月
[8]陳長仁、蔡源禎、林慶全、王俊超、陳文昌,"磁助力發電機",專利公報,專利證書號:M564862,2018年八月。
[9]馬碩晟,"應用於機車發電機之外轉子式永磁磁通切換發電機設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班,2015年7月。
[10]曾詠禎,”非接觸式電力傳輸系統之田口法優化”,碩士論文,逢甲大學,2015年7月。
[11]陳福成,”實驗設計與統計”,講義教材,崑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
[12]張明毅,”田口方法簡介”,講義教材,國立宜蘭大學生機系,2003年10月24日。
[13]黃智揚,”多供應電壓之可重組切換電容式直流降壓穩壓器設計與實作”,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工程系,2016年10月。
[14]台灣青年氣候聯盟,”COP大事件-《京都議定書》與《巴黎協定》,http://twycc.org.tw/cop%E5%A4%A7%E4%BA%8B%E4%BB%B6%EF%BC%8D%E3%80%8A%E4%BA%AC%E9%83%BD%E8%AD%B0%E5%AE%9A%E6%9B%B8%E3%80%8B%E8%88%87%E3%80%8A%E5%B7%B4%E9%BB%8E%E5%8D%94%E5%AE%9A%E3%80%8B/
[15]中華民國外交部,”參與國際組織-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 https://www.mofa.gov.tw/igo/cp.aspx?n=5BCEFD9636EDFFE4
[16]行政院,”能源政策專案報告”,2018年5月。
[17]“德國發起的工業4.0(Industry4.0),從起源到未來,到台灣的生產力4.0”,https://benevo.pixnet.net/blog/post/48351000-%E5%B7%A5%E6%A5%AD4.0-%E7%94%9F%E7%94%A2%E5%8A%9B4.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