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7 01: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芸薇
研究生(外文):LIN,YUN-WEI
論文名稱:王鐸臨〈蘭亭序〉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Wang Duo writing the Lantingji Xu
指導教授:林俊臣林俊臣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CHUN-CHEN
口試委員:李憲專郭芳忠
口試委員(外文):LI,HSIEN-CHUANKUO,FANG-CHUNG
口試日期:2019-06-2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明道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3
中文關鍵詞:王鐸集字聖教序蘭亭序王鐸臨帖臨古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王鐸的書風非常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因為晚明書風的變遷,夾雜著許多政治、社會、經濟等因素,書法對王鐸來說已經不單單作為書信紀錄,還是他逃亡時求溫飽的工具,將其所經歷生命際遇與精神體悟書法巧妙的結合在書法作品上。第一、歸納整理前輩們的研究成果。第二、透過王鐸的生平經歷,對王鐸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梳理,探討時代在背景對與明代刻帖興盛這一社會現象王鐸的影響。第三、整理王鐸臨蘭亭序現存作品,著重在作品中有關訊息的分類與採集,結合相關文獻和歷史圖版資料,從中尋求王鐸臨古之路與師承關係。第四、對於蘭亭序後的題跋進行簡單的解讀,以得知王鐸所臨蘭亭序作品對後世的影響。最後,在整理資料之餘,重點放在研究王鐸的臨古思想,以及如何做到「入帖」。結合自己的練習王鐸所臨的「蘭亭序」後,對王鐸也有更深認識。
本文共分六個章節,第一章前言,說明探討動機、目的、方法;第二章對王鐸的生平、時代、背景進行了解;第三章對王鐸臨帖〈蘭亭序〉進行溯「古」探源;第四章,先介紹王鐸所臨的〈蘭亭序〉作品,再進行比較分析;第五章,王鐸受到傳統的影響後,創造出屬於自我的風格;第六章;結論。

Wang-Duo's calligraphy style manifests the decease era of Ming Dynasty. Under the turbulence of politics, economics, and other social factors, Wang's calligraphy not only made his communication records, but also advanced his survival over exile. Wang's life experience and spiritual epiphanies neatly emerged in his calligraphy works. In this thesis, firstly all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es were summarized. Secondly, on account of Wang's life history, in his very time background of Ming Dynasty, social phenomena were discussed. Thirdly, Wang's works were sorted, focusing on categorization and adoption. Along with literature review and history files, these provide a scope of Wang's skill-learning and the influence from his mentors. Fourthly, Wang's inscriptions were briefly analyzed, and his impacts to later generations were narrated. Lastly, I put efforts on Wang's shadowing thoughts and how to make 〈Into the situation of the ancient calligraphy.〈 After practicing Wang's Lantingji-Xu, I gained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Wang-Duo.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foreword, explaining the motives, purposes,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to understand Wang-Duo's life, the times, the background; the third chapter tracing the source of Wang-Duo's imitation of Lantingji Xu; the fourth The fourth chapter introduces Wang-Duo's Lantingji Xu and then conducts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he fifth chapter, In the fifth chapter, after Wang-Duo was influenced by tradition, and he created a style that belongs to himself; Chapter Six is make a summary of this article.

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 …………………………………………………………………2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一、研究範圍 …………………………………………………………………3
二、研究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4
一、蒐集資料 …………………………………………………………………4
二、圖像建立檔案 ……………………………………………………………4
三、比較分析 …………………………………………………………………4
第四節 文獻探討…………………………………………………………………6
一、專書 ………………………………………………………………………6
二、期刊論文 …………………………………………………………………9
三、學位論文 …………………………………………………………………11
第二章 王鐸的書學資源……………………………………………………………13
第一節 所處的時代背景…………………………………………………………13
一、政治環境 …………………………………………………………………13
二、文化氛圍 …………………………………………………………………14
第二節 生平概述…………………………………………………………………14
一、誕生在變遷的晚明社會下 ………………………………………………15
二、涉政的開始與當時的交友 ………………………………………………17
三、政治內鬥下的最後的清流 ………………………………………………19
四、流離失所銳氣漸失 ………………………………………………………23
五、王朝隕落與降仕清廷………………………………………………………23
六、降清後消極的貳臣生活……………………………………………………29
第三章 學書歷程與臨古〈蘭亭序〉探源…………………………………………32
第一節 紹承前賢…………………………………………………………………32
一、鍾繇 ………………………………………………………………………34
二、二王 ………………………………………………………………………34
三、張旭與懷素 ………………………………………………………………36
四、顏真卿和柳公權 …………………………………………………………37
五、米芾 ………………………………………………………………………38
第二節 對於臨帖的自我要求……………………………………………………39
一、對臨和背臨 ………………………………………………………………40
二、仿書 ………………………………………………………………………41
三、意臨 ………………………………………………………………………42
四、其他臨帖法 ………………………………………………………………43
第三節 臨古蘭亭序探源…………………………………………………………45
一、眼中之「古」 ……………………………………………………………46
二、崇古觀念 …………………………………………………………………49
第四節 〈蘭亭序〉自身價值與王鐸的推崇……………………………………54
一、〈蘭亭序〉自身價值 ……………………………………………………55
二、王鐸對〈蘭亭序〉的推崇…………………………………………………57
第四章 王鐸臨〈蘭亭序〉與其他臨摹本之比較…………………………………63
第一節 王鐸臨〈蘭亭序〉探析…………………………………………………64
一、臨〈蘭亭序並律詩冊〉與其他臨摹本之比較 …………………………66
二、臨〈定武蘭亭卷〉與其他臨摹本之比較…………………………………74
三、臨〈褚遂良蘭亭序卷〉與其他臨摹本之比較……………………………81
四、臨〈臨薛紹彭摹蘭亭卷〉與其他臨摹本之比較…………………………88
第二節 王鐸臨〈蘭亭序〉風格特色探析………………………………………90
一、臨〈蘭亭序〉書風變化……………………………………………………91
二、臨〈蘭亭序〉是否受到〈聖教序〉的影響 ……………………………99
三、臨〈蘭亭序〉是否受到其他書家影響……………………………………110
第五章、創作觀與後世的影響 …………………………………………………114
第一節 從「古」到「新」的創作觀……………………………………………114
一、〈王孟津書唐人詩〉創作分析 …………………………………………114
二、〈枯蘭複花賦〉創作分析 ……………………………………………124
第二節 對「新」的創造與研究難題…………………………………………132
一、比較王鐸臨〈蘭亭序〉四件與〈枯蘭複花賦〉書寫風格變化 ……133
二、從情勢分析視角看其〈蘭亭序〉四件臨書 …………………………134
第三節 對後世的影響…………………………………………………………141
第六章 結論………………………………………………………………………143
參考書目 …………………………………………………………………………146
附錄圖表…………………………………………………………………………150

參考書目
一、一般書籍
1.蔡崇名,《書法之教學研究》,臺北市:華正書局,1984年
2.蔣演,《學術的年輪》,北京市: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李凱,〈書法叢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4.劉正成編,《中國書法全集62,王鐸一・二》,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
5.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北京:中國書店,1983年。
6.王德威,《現代抒情傳統四論》,台灣:上承文化有險公司,2004年11月出版第三刷
7.白謙慎《傅山的世界》,三聯書店,2006年4月
8.明,王鐸《擬山園選集》,順治十年王鏞、王瓏刻本。
9.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灣商務印書館,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2007年。
10.清‧錢謙益《牧齋有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1.《現代書法論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97年。
12.《歷代書法論文選(上、下)》臺北:華正書局,1997年。
13.陳振濂,《歷代書法欣賞》,臺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出版部,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一版二刷
14.馬宗霍《書林紀事》,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15.馬宗霍《書林藻鑑上、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16.陳振濂《書法美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
17.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臺北市:雄獅美術,2000 年。
18.朱光潛,《談美》,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6年7月。
19.柯小剛,《新術與筆法:虞世南隨筆論注及書畫講稿》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六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20.丘新巧,《姿勢的詩學》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六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21.王政松《突兀巖巒氣-王鐸》,臺北:倦勤齋藝術有限公司,2008年。
22.白謙慎,《白謙慎書法論文選》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次印刷
23.潘運告,《明代書論》,湖南省: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4.韓玉濤,《中國書學》,臺北市 : 五南出版社,中華民國82年,初版
25.傅申,葛鴻楨譯,《海外書跡研究》,北京:故宮出版社,2013年四月第一次印刷
26.邱振中,《書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1月第四次印刷
27.馬欽忠,《書法與文化型態》,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必一次印刷。
28.邱振中,《書法:從現象出法》,廣西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一次出版第一次印刷
29.王玉花,《書聖王羲之》,臺北:莊嚴出版社,中華民國80年4月
30.張升,《王鐸年譜》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1.黃仁宇,《萬歷十五年》,台灣:台灣食貨出版社,2015年11月10日增訂二版68刷
32.陳一梅,《宋人關於〈蘭亭序〉的收藏與研究》,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1年3月2月第一版幣億次印刷
33.喬志強,《中國古代書論解讀》,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12月第五次印刷
34.黃思源,《王鐸書法全集一~五》,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日﹞東京國立博物館、每日新聞社、NHK、NHKプロモーション,《書聖王羲之》,東京:東京國立博物館、每日新聞社、NHK、NHKプロモーション,2013年1月22日
﹝日﹞村上三島:《王鐸の書法》,東京:二玄社,1980年11月15日。
﹝日﹞伊藤松濤:《王鐸字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
〔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堯譯,《視覺思維》,四川:四川出版集團,2005年8月第二版
〔德〕阿多諾著,王柯平譯,《美學理論》,四川:四川人民出版集團,1998年10月第一版
二、期刊論文
(1) 薛龍春,〈古今的融合與隔閡:論王鐸的古帖臨摹〉,(《中國書法》10期,2011)
(2)薛龍春,〈應酬與表演:有關王鐸創作情境的一項研究〉
(3)張升,〈王鐸著述考〉,(《河南圖書館學刊》,第22卷第1期2002年1月)。
(4)扈耕田,〈王鐸詩歌初探〉,(《洛陽大學學報》,第20卷第1期2005年3月)。
(5)孟明,〈漲墨法之我見〉,《宿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0卷第3期(2007年6月)。
(6)黃一鳴,〈王鐸書法的扭曲變形與變調〉,臺北:《傳統‧現代國際書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5月。
(7)張金梁,《論董其昌臨書四境界》,(《中國書法》,第三期,2016)
(8) 王桂霞、張福旺,〈生命的歡娛與悲傷——解讀《蘭亭集序》表達的生命意識〉,( 《語文天地 》,2007年13期)
(9)李風暴,〈王鐸臨帖方法考論〉,(《書法》第六期,2012年6月)
(10)楊豪良、姚慶良,〈王羲之、米芾、王鐸行書比較及其啟示〉,(《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8期,2009年2月)
(11)蔡耀慶,〈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王鐸書《臨顏真卿帖》〉檢視筆記〉,(《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第 48 期 2013年12月)
(12)胡秋萍,〈書不驚人死不休——《王鐸臨王羲之》賞臨〉,(《青少年書法-青年版》, 2011年第四期, 28~30頁)
(13)白林坡,『後王』之『王』 —明末王鐸的書法世界與當代『王鐸熱』,(《榮寶齋》,2015年6月刊)
(14)薛龍春,〈王鐸與〈蘭亭序〉《聖教序》〉,(《中國書畫》,2012年第07期)
(15)薛龍春,《崇古觀念與王鐸書作中的奇字》,(《藝術學研究》第一卷(南京:南京人學出版社,2007)
(16) 沈款, 〈以古邁俗:王鐸的繪畫觀念及其山水畫創作》,(《中國書畫》,北京: 2008年 ,54~61頁)
(17) 顏曉軍,〈書風直追魏晉兩軸見證明清——王鐸晚年作品《行書詩軸》與《贈敷五文語軸》〉,(《老年教育(書畫藝術)》 ,2013年06期 )
(18)呂有者,〈董其昌與書畫鑑藏〉,(《東方收藏》,2013年第五期,88~90頁)
(19)葉梅,〈從《萬歲通天帖》看『右軍真跡』在明代的定義與流傳〉,(《中國書法》,2017年九月總131期,67~71頁)
三、碩博士論文
(1)蘇仁彥,《王鐸書法研究》,新竹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2)陳欽中,《中國書法論文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72年6月
(3)簡月娟,《中國近現代書法美學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中華民國93年5月
(4)劉松雪,〈王鐸臨古之作及研究〉,曲阜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03月
(5)何來勝,〈〈蘭亭序〉及書法文化意義〉,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博士論文,2015年
(6)耿敏霞,〈「師古化新」—王鐸「汲古」創新的啟示〉,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4年
(7)李吾銘〈米芾、趙孟頫、王鐸書法比較研究〉,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9月
(8)戴斌,〈董其昌王鐸書法師古之比較〉,南京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10年5月
四、網路資料
(1)互動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7%8E%8B%E9%93%8E%5B%E5%8E%86%E5%8F%B2%E4%BA%BA%E7%89%A9%5D
(2)書法空間http://www.9610.com/
(3)中文百科在線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5305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