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統計處(2013) 。101年底我國老人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概況。
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7230。
中央健保局(2005)。我國長期照護體系。取自http://www.nhi.gov.tw/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2017)。榮民安養與養護。取自
http://www.oldpeople.org.tw/ugC_Care_Detail.asp?hidCareID=18
台灣長期照護協會(2012)。機構品質監測指標。取自http://www.mobisnet.com.tw/core/news/news_info.php?cntType=1&Id=113
內政部統計處(2013) 。100 年底我國老人長期照顧及養機構概況」。
取自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6042
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2013) 。取自http://mohwlaw.mohw.gov.tw/Chi/FLAW/FLAWDAT01.asp?lsid=FL002545
行政院長照政策專區(2017)。取自
ttps://1966.gov.tw/LTC/cp-3981-38770-201.html
行政院(2014)。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101年至104年中程計畫。取自
http://www.mohw.gov.tw/cht/DONAHC/DM1.aspx?f_list_no=581
統計處(1991-2017) 。人口統計資料。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天下雜誌編輯部(2011)-04-19All rights reserved。338期。
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0167
富比世(2015)。的評論提出12 大特質。
取自https://news.cnyes.com/news/id/426122。
DISC簡單性向測驗人格特質性向測驗。取自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glossary/view/183
RobinM.Akert著;余伯泉、陳舜文、危芷芬、李茂興等譯(2015)。社會心理學。揚智文化,125-288。
Steinar Kvale 著;陳育含譯(2010)。訪談研究法。台北:韋伯
王淑貞(2014)。長期照護發展與護理走向的連動-交錯、互動與輔成。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王潔媛(2013)。長期照顧機構服務品質與發展趨勢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41,12-16。
王亞德2015。專權領導、尚嚴領導對組織信任影響之研究。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2(2),30-45。
方慈霞(2011)。領導風格、工作動機對工作投入之影響-以組織公平為調節變項。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阮玉梅、高淑芬、李怡娟、賈淑麗、李明德、陳敏雄(2004)。長期照護概論
(二版) 。台北:華杏
呂思齊、周式瀅、林淑慧、黃智(2015)。領導者與部屬關係之後果分析:主管信任之中介分析。勞資關係論叢,2(17),1-13。
吳宗祐(2008)。主管威權領導與部屬的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信任的中介歷 程與情緒智力的調節效果。本土心理學研究,30,3-63。
吳宗仁、李秀如、林明禎、侯念祖、張智雅、黃曉薇、曾薔霓、劉弘毅等合著(2016)。社會福利概論,212-294。台北市:洪葉文化。
吳正雄、李坤城、崔自強、陳志偉(2012)。國際觀光旅館主管領導風格之差異與經營績效關聯性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16,57-71。
吳孟修(2011)。基層主管安全衛生教育訓練需求分析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碩士論文,高雄。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淑瓊(2004)。從「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之執行看 我國社區式長期照護體系之建構。社區發展季刊,106,88-96。
吳顯政(2005) 。重建會組織文化、領導行為與員工工作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江亮演(2007)。社會福利導論。台北市:洪葉文化。
李明政主篇(2014)。多元文化社會工作。台北市:松慧,20-32,45-127。
李世代(2010)。長期照護的發展與推動。台灣醫界雜誌,53(1),44-50。
李世代(2011)。長期照護服務法(Long-Term Care Service Act)。法規資源引介 (Code Resource Pathfinder) ,110 ,1-21。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編印。
李世代(2011)。長期照護之界定與操作推動。護理導航(Leadership Nursing)雜誌,13(1),2-13。
李世代(2012)。長期照護之界定與操作推動。護理導航雜誌,13(1),2-13。
李世代(2016)。長期照護的發展與推動。台灣競爭力論壇。取自
http://李世代(2017)。www.tcf.tw/2016-06-21/
李世代(2017)。我國小型長期照顧機構經營困境及策略之研究。社會發展研究學刊,20,61-81。
李炳賢(2005)。中階主管的人格特質、領導風格及情緒智力與工作績效關聯之研究-以汽車零件製造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碩士論文,臺南。李欽漢(2011)。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機構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民營老人安養機構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市政暨環境規劃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李華輝(2001),軍事院校校長領導風格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碩士論文,臺北。李鴻文、陳芬儀(2009)。人格特質與任務績效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品度股份有限公司),4(4),225-236。
金桐、吳怡芬、馮家齊、周旻瑄 (1999)。老人長期照護機構設立標準及護理之家設置標準之比較。社區發展季刊,87,254-263。
余昕庭、江亮演、吳鄭善明、賴盟舜(2016)。平衡計分卡建構長期照顧機構經營指標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53,334-351
林明禛(2011)。社會服務品質建構與提升-以老人日間照顧為例。台灣健康照顧學刊,11, 23-44。
林思伶(2004)。析論僕人式領導(Servant - Leadership)的概念發展與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6,39-57。
林勝義(2013)。社會工作概論(五版)。臺北:五南。
林櫻蘭( 2017)領導者人格特質與領導美學實踐關係之研究: 以台灣庭園景觀工程專業為例。高應科大體育期刊,4,10-13頁。
姜占魁(1993)。組織行為與行政管理。台北:曉園。
邱啟潤(2014)。長期照護的本質與理想是什麼。高醫醫訊月刊「長期照護」專刊,11(33),5-11。
胡幼慧(2002)。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馬立德、葉俊廷、劉以慧、蔡涵如(2014)。中階主管的領導型態對於領導效能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馬立德、葉俊廷、劉以慧(2017)。我國小型長期照顧機構經營困境及策略之研究。社會發展研究學刊,20,61-81。
威廉•莫爾頓•馬斯頓(2018)。常人之情緒:DISC理論原型。台北:
電子工業。
陳向明(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筱華、劉柏妤(2012)。內部行銷、組織承諾、工作投入、及工作滿意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台灣老人服務機構為例。行銷評論期刊,9(3),277-302。
陳建文、白佳原、曾馨慧、陳威全(2016)。長期照護機構服務品質與住民滿意度和再使用意願之研究。健康管理學刊,1(14),29-44。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懿文(2014)。女性壽險經理人的人格特質與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逢甲大學金融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徐秀如(2013)。流行焦慮與人格特質關係之探討。蘭陽學報,12,10-12。
徐淑華、葉弼雯(2010)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苗栗地區國小教師為例。台灣首府大學學報,1(7),12-18頁。
葉昭宏(2012)。公立老人安養機構經營管理之探討。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社研所碩士論文,臺北。
莊秀美2008)。長期照顧機構服務變遷發展之研究。臺北:松慧。
莊佩茹(2009)。員工個人屬性與沉默行為之影響:威權領導的調節作用。元智大學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黃阿惠(2010) 。長期照護機構護理主管的領導風格與護理人員工作滿足之關性探討。亞洲大學健康管理學系長期照護組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黃正平(2008)。臨床老年精神醫學。臺北:合記。
黃源協(2005)。社區長期照顧體系的建構。國家政策季刊,4(4),41-68。
黃源協(2013)。社會工作管理(第三版)。臺北:雙葉。
黃源協、陳伶珠、童伊迪(2004)。個案管理與照顧管理。臺北:雙葉。
鈕文英(201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二版)。台北市:雙葉。
莊佩茹(2009)。員工個人屬性與沉默行為之影響:威權領導的調節作用。元智
大學領導研究所,桃園市。
許士軍(2007)。管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許佩蓉、張俊喜、林靜宜、林壽惠、李世代(2006)。台灣老年醫學雜誌,1(4),4-6。
蔡培村(1980)。國中校長領導型式教師人格特質與學校組織氣氛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蔡惠雅、張玉龍、詹火生(2015)。視角的轉變—從服務使用者觀點看我國老人日
間照顧服務品質。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5(2),1-46。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
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藍毓莉、王家芬、陳建智、王美慧(2016)。員工離職實證性研究-探討人格特質與工作特性之關聯性。客滿意學刊,2(13),133-155。
鄧泰亦(2016)。主管領導風格對設計研發人員創新績效之影響–以S公司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所碩士論文,台中。蘇毓敏、黃娟娟(2017)。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關係-以台中市為例。高應科大體育學刊,16,77-89。
劉金山(2006)。從長期照顧政策發展趨勢論人力培育規劃之方向,社區發展季刊
142,8-10。
劉淑娟、葉淑娟、葉淑鳳、徐慧娟、廖彥琦、周世珍、蕭伃伶、謝佳容、謝
嫣娉、毛慧芬、胡月娟等(2008)。長期照護。臺北市:華杏。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鄭家麟(2007)。領導風格與領導效能之研究,國立中山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簡春安、周平儀(2016)修訂版。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Barbbie、E.著;李美華、孔明祥、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Maxwell, J.A.著;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市:心理。
Aplander, G. G. (1990). Relationship betreen Commitment to Hospital Goals and Job.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m, 15(4), 51-62.
Bass,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urns,Jame M.(1978).Leadership.NY:Harper & ROW.
Blake, R.R., & Mouton, J.S. (1964).The managerial grid- key orientations for achieving production through people. Houston: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BI大師-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 BIACT,(2009) OnBecomingaLeader. Basic Books (AZ),p15-57.
Blake, R.R., Mouton, J.S., & Tapper, M. (1981).Grid approaches for managerial leadership in nursing.St. Louis: Mosby.
Bryant,N.,& Stone,R.(2008).The role of state policy in developing the long-term-care workforce.The American Society on Aging, 32(3), 71-76.
Bryman,A.(1992).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Bryman,A.(1992).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London:Sage Publications.
Brown, S.P. (1996). 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Job Involvement.Sychological Bulletin, 120,235-249.
Clinebell. S., &Shadwick,. (2005).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zation context on employees attitudes; An examination of working in main offices versus branch offices. 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 11(2),89-100.
Fiedler,F.E.(1974).The contingency model-new directions for leadership
utilization.Journal of Contemporary Business,71.
House, R.J. and Aditya, R.M. (1997),The social scientific study of leadership: Quo vadis .Journal ofManagement, 23(3), 409-423.
Kuhnert,Karl W, & Lewis, Philip, (1987) Transactional and transformactional leadership: A constructive/developmental analysi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648-657.
Kane,R.L. & Kane,R.A.(1998).Assessing older persons: Measures、Meaning、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e.
Kadushin ,A. (1992). Supervision in Social Work.(3rh) Edi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Kuhnert,Karl W, & Lewis, Philip, (1987) Transactional and transform actional leadership: A constructive/developmental analysi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648-657.
Lewin,K., Lippit,R.& White,R.K.(1953). Patterns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experimentally created, social culture.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0,402-410.
Lincoln,Y.S. &Guba,(1985)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ly Hills, CA:Suge.
Marston,W.M.(1928).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Dominance, Inducement, Submission, and Compliance.New York:Harper Brothers Publishers.
OECD (2005a).Ensuring quality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The OECD Policy Briefs,p.1-7 .OECD Publishing.
Parry, K. (2000),Does leadership help the Bottom Line, New Zealand Management, 47,38-41.
Robbins, S. P. & Judge, T.2007),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2th ed.), NewJersey: Prentice Hall.
Risser,N.L.(1975).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es and nursing care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 Nursing Research, 24 (1), 45-51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 behavior(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Hall.
Stogdill,R.M.(1978). Handbook of Leadership.New York: Free Press.
Yukl,G.(1998)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al.Upper Saddle River, 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