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9 00: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彥緯
研究生(外文):LI YEN WEI
論文名稱:自行車休閒活動參與者之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及滿意度之研究-以萬巒社區邀扛打陣協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Leisure Motivations, Leisure Values, and Satisfaction of Cyclists - Wanluan Community YaoKangDaZheng Foundation as Example
指導教授:蔡永川蔡永川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AI YUNG CH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美和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運動與休閒系碩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8
中文關鍵詞:自行車休閒活動休閒動機休閒效益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Leisure bikingleisure motivationleisure value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2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萬巒社區邀扛打陣協會自行車休閒活動參與者休閒動機、休閒效益與滿意度之情形,以問卷量表做為研究工具,採立意取樣法進行資料調查。全部發出400份問卷,實際回收問卷386份,回收率為96.5 %。問卷回收後本研究進行資料分析將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檢定、相關分析與多元迴歸分析後,研究結果如下:
一、 萬巒社區邀扛打陣協會自行車休閒活動參與者在休閒動機各因素中,最重視的為健康體適能;在休閒效益各因素中,最重視的為社交效益;在滿意度各因素中,最重視的為放鬆層面。
二、 不同的背景變項對萬巒社區邀扛打陣協會自行車休閒活動參與者在休閒動機構面上,在不同性別、職業、最常騎乘同伴之社交需求上,有達顯著差異;在不同教育程度之健康體適能上,有達顯著差異;在不同月收入之健康體適能、社交需求、自然體驗,有達顯著差異。在休閒效益構面上,不同職業、教育程度、最常騎乘同伴之身心效益上,有達顯著差異;在不同性別、教育程度、最常騎乘同伴之社交效益上,有達顯著差異。在滿意度構面上,不同職業之社教層面上,有達顯著差異;不同教育程度之身心層面上,有達顯著差異;不同最常騎乘同伴之社教、放鬆層面上,有達顯著差異。
三、 萬巒社區邀扛打陣協會自行車休閒活動參與者休閒動機各因素與休閒效益皆呈現顯著正相關。休閒動機各因素與滿意度皆呈現正相關。休閒效益各因素與與滿意度皆呈現正相關。
四、 在迴歸的分析當中選擇之變項包括休閒動機與休閒效益6個變項,經分析後共選出「社交效益」、「身心效益」、「壓力釋放」、「社交需求」等四個因素,均達顯著水準,解釋的總變異量為67.7 %。
研究結論:休閒動機與休閒效益是可以預測自行車休閒活動參與者的滿意度。
建議一般民眾可以選擇自行車做為休閒活動,並邀請親朋好友一同參加,不僅可以提高其休閒效益,也可有較高的滿意度;而協會可以增加自行車活動安排,加入不同領域元素,並配合各年齡層安排不同距離路線;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多宣導自行車運動好處,並針對既有道路系統規畫自行車路線,營造優質自行車環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search Wanluan Community YaoKangDaZheng Foundation participants’ leisure motivations, values, and aspects of satisfaction. The study used scale questionnaires as the research tool and purposive sampling as the research method. In total 40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386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giving 96.5% retrieval rate. After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ey were analyzed by utiliz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Posterior Comparisons, Related Analysi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The results as follows:

a. Among Wanluan Community YaoKangDaZheng Foundation participants, the biggest motivation was to maintain physical fitness. They regarded social value the most, and emphasized on how relaxed they feel when it comes to aspects of satisfaction.
b. Personal background of the participants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throughout the study, which caus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ach section. For motivations, gender, occupation, and the regular riding partners influenced the social needs, while education level influenced the needs for physical fitness. Salary also determined the motivation, whether it was for physical fitness, social needs, or the experience. As for the value, occupation influenc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value, and gender influenced the social value.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regular riding partners also notably affected both above values. Regarding the aspects of satisfaction, occupation had an impact on social aspect, education level influenced physical and mental aspect, while regular riding partners affected social aspect and relaxing aspect.
c. There was a noticeabl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Wanluan Community YaoKangDaZheng Foundation participants’ leisure motivations and its values. The motivations also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aspects of satisfa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value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aspects of satisfaction as well.
d. There were 6 variables chosen from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 and the values after operat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Four main factors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nd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social value, physical and mental value, tension release, and social needs. The variability was 67.7%.

Research conclusion: Leisure motivations and values can predict biking participants’ satisfaction level. Biking is recommended to the public as a leisure activity, especially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leisure value, but also show higher satisfaction. The foundation can host more relating events, combining with diverse elements, and customizing distances and routes for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can promote more about the benefits of biking and design more biking routes, in order to create a better biking environment.
目次
摘要 I
英文摘要 VII
目次 V
表次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自行車之相關研究 8
第二節 休閒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 17
第三節 休閒效益理論與相關研究 26
第四節 滿意度理論與相關研究 32
第五節 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及滿意度之關係 3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2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實施 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5
第四節 研究步驟 61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3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樣本背景結構特性分析 65
第二節 自行車休閒活動參與者之休閒動機、休閒效益與滿意度之現況 68
第三節 不同的背景變項對自行車休閒活動參與者的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及
滿意度之差異 74
第四節 自行車休閒活動參與者休閒動機、休閒效益與滿意度相關情形 96
第五節 自行車休閒活動參與者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對滿意度預測情形 9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2
第一節 結論 102
第二節 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9
附錄一 預試問卷 119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23
王雅蓉 (2012)。休閒效益、體驗價值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東市山海鐵馬道使用者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交通部統計處 (2018)。107年自行車使用狀況調查摘要分析。台北市:交通部。
交通部觀光局 (2008)。觀光客倍增計畫。取自https://admin.taiwan.net.tw/upload/contentFile/auser/b/doublep/double.htm?no=120
江依芳 (2004)。生態旅遊服務品質, 滿意度及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 以日月潭步道生態之旅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江雯晴、畢璐鑾、郭正德 (2011)。臺北市樂齡游泳者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休閒阻礙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2),116-132。
吳宗瓊 (2007)。鄉村社區生態旅遊發展模式探討。鄉村旅遊研究,1(1),29-57。
吳明恭 (2005)。探討遊客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及滿意度分析-以2006世界糖果文化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吳柏勳 (2011)。鳥松環湖自行車道騎乘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吳國銑、洪佑賢 (2012)。台中縣東豐自行車綠廊、后豐鐵馬道自行車騎乘者參與情況、參與動機、滿意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知識學報,9,64-74。
吳繼帆 (2010)。2010安麗盃世界女子花式撞球公開賽現場觀眾涉入程度、參與滿意度與球迷忠誠度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呂金達 (2014)。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休閒活動之休閒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城鄉社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佳容 (2017)。路跑參與者休閒效益、流暢體驗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李佳容 (2018)。登山健行活動者人格特質、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李奎 (2015)。前沿:科学发展最高点。廣東省:汕头大学出版社。
李姿青 (2017)。遊客休閒體驗、休閒調適及休閒效益之相關研究-以南元農場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李晉豪、劉照金 (2011)。單車族休閒動機、休閒環境及休閒阻礙對休閒滿意度的影響。雲科大體育,13,81-89。
李詩怡、蘇維杉 (2005)。社區休閒發展策略之探討。雲科大體育,8,99-103。
杜政榮、唐先梅、林高永 (2006)。家庭生態休閒。國立空中大學。
沈德鈞 (2018)。遊客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VILLA景觀農舍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周妏軒 (2015)。探討夜市消費者之休閒動機與夜市期望對滿意度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子揚 (2008)。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佩穎 (2000)。義工參與動機、工作特性、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表演藝術團體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惠忠 (2003)。台灣單車風情畫。台北市:上旗文化。
侯堂盛、楊孟華 (2016)。大學生的不同背景變項對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3(3),1-17。
洪佑賢 (2011)。台中縣東豐自行車綠廊、后豐鐵馬道自行車騎乘者參與動機、滿意度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洪國峻 (2015)。影響單車休閒參與者滿意度與行為意圖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屏東縣。
徐存香 (2016)。家庭露營者露營體驗行為及休閒效益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徐瑋函 (2016)。音樂對體型雕塑者的休閒動機, 休閒涉入, 休閒效益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涂育睿 (2014)。后豐鐵馬道遊客休閒動機、參與體驗與行為意圖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高俊雄 (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
高曉光、蔡蘇南 (2009)。探討自行車休閒運動之價值。休閒保健期刊,1,61-68。
康文萍 (2012)。大鵬灣環灣自行車道騎乘者之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促進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張永昌 (2010)。旅遊動機、精熟度對旅遊目的地環境屬性偏好之影響-以日月潭 [4+2]輪族群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張守恒 (2017)。書法活動在銀髮族的參與境況與休閒效益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台北市。
張忠興 (2004)。都市永續自行車道可行性探討-以台北市捷運芝山至北投站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市。
張治文 (2006)。冒險性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及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六龜鄉荖濃溪泛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俊德 (2010)。國小排球選手休閒動機、休閒涉入對休閒效益的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春興 (1988)。知之歷程與教之歷程: 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心理學報,21,17-38。
張春興 (199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 (2000)。心理學思想的流變。台北市:臺灣東華。
張清源 (2013)。休閒農場遊憩動機、休閒效益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觀光旅遊研究學刊,8(2),1-18。
教育部體育署 (2015)。105至110年全民運動推展中程計畫。取自https://www.sa.gov.tw/wSite/public/Data/f1448262854502.pdf
教育部體育署 (2016)。國民中小學自行車教學手冊。取自https://www.sa.gov.tw/wSite/ct?xItem=15094&ctNode=2322&mp=11
梁祐謙 (2017)。籃球運動的休閒動機、休閒阻礙和休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梁業隆 (2010)。2009高雄世運會撞球賽現場觀眾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許金全 (2016)。麥寮鄉施厝社區自行車道使用者滿意度及休閒效益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環球科技大學,雲林縣。
許哲瑋 (2013)。研究阿里山森林鐵路旅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神木線與沼平線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台南市。
郭芯怡 (2015)。中高齡登山者休閒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陳中雲 (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心冕、王婉卉、廖崇佑、高尉庭 (譯)(2016)。國家地理精工系列:經典自行車。台北市:大石國際文化。(Roberto Gurian,2016)
陳玉梅 (2014)。高雄市柴山登山步道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冠曲 (2007)。遊客遊憩體驗、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溪頭森林遊樂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陳品君 (2016)。露營活動的休閒動機、涉入程度對體驗價值與休閒效益之探討-以裝備支出為干擾變數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炳盛 (2007)。萬物簡史。新北市:源樺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祐禎 (2012)。吉普車隊參與者之人際關係、休閒滿意度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陳淑娟 (2016)。休閒自行車參與者行為意圖與滿意度之研究。島嶼觀光研究, 9(4),23-44。
陸洛、高旭繁 (2012)。心理學。台北市:洪葉文化。
曾光華 (2007)。服務業行銷: 品質提昇與價值創造。新北市:前程文化。
黃任閔、柳立偉、呂謙、謝淑瑛 (2014)。自行事騎乘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臺中科大體育學刊,10,55-79。
黃長發、簡彩完 (2014)。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態度、休閒效益及幸福感之研究-以臺北市地區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1(2),43-55。
黃瑞珠 (2015)。石門山登山健行者之休閒動機、休閒涉入、遊憩衝突、調適行為與地方依戀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鈺評 (2010)。兩岸遊客旅遊動機, 旅遊意象, 遊客滿意度與目的地忠誠度之研究-日月潭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臺北市。
黃慶輝 (2015)。撞球參與者參與動機、價值認知及運動表現對休閒滿意度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屏東縣。
黃瓊瑤 (2013)。澄清湖自行車道騎乘者運動承諾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騰逸 (2017)。青灣仙人掌公園旅遊動機、觀光意象、休閒效益及再遊意願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
楊鎮榮 (2014)。臺北市中正河濱公園運動設施使用者對滿意度及休閒效益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溫世頌 (2007)。心理學導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萬巒鄉公所 (2018)。地理環境。取自https://www.pthg.gov.tw/TownWlt/cp.aspx?n=CFBA8B180B88FF3C&s=30951EC00190F152
萬巒鄉邀扛打陣協會 (2014)。屏東縣萬巒鄉邀扛打陣體育協會章程。屏東縣:萬巒鄉邀扛打陣體育協會
葉重新 (2010)。心理與教育測驗。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葉家璠 (2016)。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遊客休閒動機、體驗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鄒化鶯 (2014)。滑雪旅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廖明豐 (2003)。探討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廖俊忠 (2017)。精靈寶可夢GO 玩家的參與動機、社會支持、持續涉入於休閒效益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廖晉迪 (2000)。自行車起源與演進過程。自行車工業雙月刊,98,41-43。
廖彩鸞 (2010)。自行車休閒活動之體驗價值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廖淑靜 (2011)。自行車休閒者休閒動機, 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埔里自行車道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廖淑靜 (2011)。自行車休閒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埔里自行車道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維基百科 (2018)。腳踏車。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8%A1%8C%E8%BB%8A
蔡大雅 (2009)。新紀元周刊第98期。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13/n2361681.htm
蔡宇翔 (2016)。休閒動機、休閒涉入、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東台灣慢速壘球運動參與者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蔡佳蓉 (2010)。臺中市居民對騎乘自行車之休閒動機, 休閒阻礙與休閒促進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蔡旻熹 (2009)。自行車道遊憩環境屬性及遊客休閒滿意度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蔡玴昕 (2018)。華山1914親子遊客休閒動機、體驗價值與忠誠度之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鄭淑芬 (2018)。台南市新移民子女休閒參與、人格特質及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台南市。
鄭硯青 (2010)。遊客特性.景點意象與遊憩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自行車道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謝秀婷 (2015)。新北市國小教師休閒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簡于恬 (2015)。馬拉松賽會參與者休閒效益、賽會滿意度與再參與意願之研究─以2014東海岸馬拉松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闕山晴 (2002)。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西式速食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北市。
顏月珠 (1988)。戶外遊憩研究統計方法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2),3-23。
羅明葵 (2001)。持續參與社區舞蹈班婦女在休閒滿意、自覺運動利益與社區意識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譚興華 (2013)。桃園縣自行車騎乘者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2), 179-211.
Baker,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3), 785-804.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 (1982).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ur. Dubuque, Iowa: Wm. 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s.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20-33.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3). 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5(3), 219-228.
Biddle, S., & Mutrie, N. (1991). Psychology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London, Springer-Verlag London Ltd.
Bright, J. (2000). A history of Israel. Louisville, Commonwealth of Kentuc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Cordes, K. A., & Ibrahim, H. M. (1999). Applications in recreation and leisure: for today and the future (No. Ed. 2). Maidenhead, U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Europe.
Deci, E.,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Berlin, Germany: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Driver, B. L., Brown, P. J., Peterson, G. L., & Bruns, D. (1991). The benefits-based approach (BBA) to leisure policy analysis and service delivery: What is it and why is it needed. In Leisure Benefits Application Workshop, US Forest Service. Estes Park, Colorado.
Dumazedier, J. (1974). Sociology of leisure. Amsterdam, Netherlands: Elsevier.
Geen, R. G., Beatty, W. W., & Arkin, R. M. (1984). Human motivation: Physiological, behavioral, and social approaches. Boston,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Gnoth, J. (1997). Tourism motivation and expectation form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2), 283-304.
Guinn, B. (1995). The importance of leisure satisfaction on the aging leisure repertoire. Journal of Wellness Perspectives, 12, 42-51.
Haggard, L. M., & Williams, D. W. (1991). Self-identity benefits of leisure. Benefits of leisure, 103-120.
Heintzman, P., & Mannel, R. C. (2003). Spiritual functions of leisure and spiritual well-being:Coping with time pressure. Leisure Science, 25, 207-230.
Howard, J. A., &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so-Ahola, S. E. (1982). Toward a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tourism motivation: A rejoinder.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9(2), 256-262.
Kelly, P. (1990). Guessing: No substitute for systematic learning of lexis. System, 18(2), 199-207.
Kotler, P. (1984). Marketing essentials. Upper Saddle River, State of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Kotler, P. (1999), Marketing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State of New Jersey: Pentice-Hall.
Mannell, R. C., & Stynes, D. J. (1991). A retrospective: The benefits of leisure. Benefits of leisure, 16, 461-473.
McClelland, D. C., Atkinson, J. W., Clark, R. A., & Lowell, E. L. (1953). The achievement motive. East Norwalk, Connecticut: Appleton-Century-Crofts.
Miller, J. A. (1977). Studying satisfaction, modifying models, eliciting expectations, posing problems, and making meaningful measurements.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72-91.
Moller, N. C., Ostergaard, L., Gade, J. R., Nielsen, J. L., & Andersen, L. B. (2011). Special Section:Breast Cancer Screening. Preventive Medicine Volume, 53(3), 172-177.
Mook, D. G. (1987). Motivation: The organization of action. New York, New York: WW Norton.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83). Motivation and Work Behavior (3rd ed.). New York, New York: McGraw-Hill.
Recours, R. A., Souville, M., & Griffet, J. (2004). Expressed motives for informal and club/association-based sports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6(1), 1-22.
Schiffman, L., & Kanuk, L. L. (2004),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State of New Jersey: Pentice-Hall.
Schunk, D. H. (1996).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 State of New Jersey: Pentice-Hall.
Solomon, M. R.(1991). Consumer Behavior: Buying, Having, and Being, Boston,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 Allyn and Bacon.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Wankel, L. M., & Berger, B. G. (1990).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2(2), 167-182.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
 
1. 白賓山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休閒滿意度及參與意圖之研究
2. 自行車休閒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埔里自行車道為例
3. 籃球運動選手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自我效能之研究--以屏東縣高中職為例
4. 國中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私立美和中學國中部為例
5. 自行車騎乘者參與動機、滿意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新竹十七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為例
6. 山難搜救風險知覺、專業能力與自我效能之研究—以屏東縣消防人員為例
7. 露營者對營地設施、活動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 以陽光綠地水世界露營區為例
8. 屏東市國民運動中心羽球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
9. 水肺潛水參與者參與動機、阻礙因素及滿意度之研究-以恆春地區為例
10. 少子化現象對國中教師工作壓力於工作倦怠感影響之研究-以屏東縣某國中為例
11. 探索桌上遊戲對精神科日間病房病友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
12. 實習學生之實習認知、實習資訊來源、實習自我效能及實習傾向-以新加坡實習為例
13. 屏東縣國中生畢業旅行之導遊專業職能、旅遊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
14. 長照機構中無婚女性住民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探討
15. 自行車騎乘者之休閒動機、滿意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屏東縣恆春鎮環城自行車道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