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25.16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09 23: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昀錚
研究生(外文):Lin Yun Jheng
論文名稱:從缺席到揭露:《阿媽的秘密》和《蘆葦之歌》 看台籍「慰安婦」的身分與歷史形構
論文名稱(外文):From Absence to Revelation : Identity and Historical Formation on Taiwanese Comfort Women in Documentaries of “ A Secret Buried for 50 years ”and “ Song of the Reed ”
指導教授:汪俊彥汪俊彥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朱惠足楊智景
口試日期:2019-01-1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台灣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9
中文關鍵詞:慰安婦國家性別紀錄片殖民
外文關鍵詞:comfort womannationgenderdocumentarycoloniz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5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6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論文以婦援會出資拍攝的1998年《阿媽的秘密》和2015年《蘆葦之歌》兩部紀錄片,探討九○年代後慰安婦如何從隱身走到現身,而現身後如何與當代社會對話進行對話,反思從九○年代至今,慰安婦議題發展的問題與困境。

第二章重新梳理慰安婦生成的原因,從歷史背景、身體控制,重探帝國/殖民地慰安婦的歷史形象如何與當代的身分定義進行對話。第三章,先探討慰安婦沉寂在戰後五十年的原因與九○年代後鬆動情況,並以《阿媽的秘密》視為慰安婦現身的媒介,分析慰安婦現身的方式及其現身後的問題。第四章,延續第三章對慰安婦現身的討論,在經過17年後的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是如何提出慰安婦現身後走向和解的途徑,並將紀錄片提出的和解與當代討論慰安婦的路徑相互比較,企圖尋找在沒有慰安婦的慰安婦討論上,還能有什麼可能/不可能。

綜合以上研究,我們看到在九○年代後的歷史契機,讓慰安婦們從缺席到被看見,從隱身到顯身的歷程,筆者藉由重探開啟記憶現身的動能,思考經過20年後的現在,慰安婦的發聲位置如何持續運動。
I chose these two documentaries: "The Secret of Buried 50 Years" and "The Song of Reed" as research materials, because the two films were paid by the Taipei Women's Rescue Foundation. I wonder why comfort women did not appear in public places until the 1990s. Therefore, I want to find out why the comfort women have disappeared in the past 50 years and why they appeared in the 1990s.I continue with the above questions, and I would like to know how the society understands the personal and historical issues of comfort women after the 1990s.

Chaoter2:I deal with the reasons and process of how the comfort women were create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I will discuss the identity of the comfort women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national orders.

Chapter3: I want to discuss the reasons why comfort women have disappeared in the past 50 years and they have appeared in society. I use the documentary " A Secret Buried for 50 years " to understand the comfort woman’s image after the 1990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the two periods (World War II/1990s).

Chapter4:After seventeen years, the second comfort women documentary ‘’The Song of Reed’’ show the comfort women’s later years,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reconciliation with their live. I compare documentaries and social commentary, thinking that personal reconciliation can promote reconciliation among nations.

In short, I find the comfort women’s Identity and Historical Formation have different discussions at different times, which also deeply affects the discussion in our contemporary society. This problem has not been handled well in the society, so comfort women’s history has not been resolved until now. Therefore, I want to use this paper to find out the possibility of comfort women in the future.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方法1
第三節、文獻回顧與探討2
第四節、各章內容概述8

第二章、慰安婦的歷史成因10
第一節、慰安婦的雛形10
第二節、慰安婦的身體管理16
第三節、如何閱讀慰安婦 21

第三章、現身:台籍慰安婦的秘密揭露27
第一節、消失的五十年27
第二節、《阿媽的秘密》作為現身31
第三節、婦援會如何影響現身38

第四章、又隱身:台籍慰安婦問題的處理42
第一節、《蘆葦之歌》作為和解43
第二節、兩部紀錄片如何與社會對話48
第三節、和解有沒有可能55

第五章、結論62

參考書目64
(一)論文
1.學位論文
丁巧如,《超越國族主義之「慰安婦」議題之反思與再現─日本「女性的戰爭與和平資料館」個案研究》,(台北: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小西將太,《台灣慰安婦歷史─析論社會想像與口述材料之間的關係》,(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李國生,《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林淑蓉,《台灣慰安婦之研究─慰安所經驗及影響》,(新竹: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游婷敬,《跨國移動、越界離散:台灣/東亞當代女性紀錄片研究》,(台北: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必要文學博士班博士論文,2013)。
楊麗芳,《慰安婦議題公共化對阿嬤生命的轉變與影響之探究》,(臺北: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鄭莉蓉,《創傷展示的策展建構與觀眾詮釋:堅強的理由─獻給台灣慰安婦阿嬤的攝影展》個案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班,2013)。
蕭智帆,《台灣歷史戰爭紀錄片中的日本記憶與認同》,(台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2.期刊論文
〈台灣慰安婦對日求償運動:過去、現在與未來〉,《文化研究報》第96期(2009.9),頁19-35。
朱惠足,〈從「戰爭的記憶」到「記憶的戰爭」:宋澤萊、陳映真與目取真俊的二戰記憶書寫〉,《文化研究》第12期(2011),頁14-44。
吳品賢,〈慰安婦的詮釋與發聲──以《阿媽的秘密》為例〉,《文化研究.報》第13期(2002.3.15)。http://in.ncu.edu.tw/csa/oldjournal/13/journal_park1998.htm。
洪素珍、呂旭亞、黃宗監,〈台籍前慰安婦戲劇治療團體在情緒創傷處理之初探〉,《台灣藝術治療學刊》1卷第2期(2009.08),頁59-77。
彭仁郁,〈進入公共空間的私密創傷:台灣「慰安婦」的見證敘事作為療癒場景〉,《文化研究》第14期(2012.6),頁139-196。
曾健民〈台灣「日本情節」的歷史諸相:一個政治經濟學的視角〉,《思想》14期,(2010.1)。
蕭阿勤,〈抗日集體記憶的民族化:臺灣一九七○的戰後世代與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臺灣史研究》第九卷第一期,(2002),頁11992-239。
(二)專書
Paula Rabinowitz著,游惠貞譯,《誰在詮釋誰》,(台北:遠流出版,2000.10.16)。
千田夏光,黃玉燕譯,《從軍慰安婦》,(臺北:傳文文化,1996)。
女書,《女人屐痕I:台灣女性文化地標》,(台北:女書,2014)。
小熊英二,《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台北:聯經出版,2015.9)。
太古渡著,陳凱雯譯,《太陽旗下的青春物語:活在日本時代的台灣人》,(台北:遠足文化,2017)。
王新學,《台日官方檔案慰安婦史料彙編》,(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台北市台灣婦女會,《聽看想:關於女人的歷史悲劇》,(台北:台北市婦女會,2001)。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慰安婦報告》,(臺北:商務印書館,1999)。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阿嬤的故事袋:老.、創傷、身心療育》,(臺北:張老師文化,2005)。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鐵盒裡的青春:台籍慰安婦的故事》,(臺北:天下文化,2005)。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賴采兒、吳慧玲、游茹棻,《沉默的傷痕:日軍慰安婦歷史影像書》,(臺北:商周,2005)。
朱德蘭,《臺籍慰安婦》,(臺北:五南,2009)。
朴裕河著,劉夏如譯,《帝國的慰安婦》,(臺北:玉山社,2017)。
江文瑜,《阿嬤的故事》,(台北:玉山社出版,1995)。
江文瑜編,曾秋美訪問‧整理,《消失中的台灣阿媽》,(台北:玉山社出版,1995.9)。
吳平成《太平洋戰爭:軍醫日記》,(台北:自立晚報,1989)。
吳玲青、蔡慧玉,《走過兩個時代的人:台籍日本兵》,(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
吳美慧、游鑑明,《走過兩個時代的台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4)。
李元貞、施寄青等《47個人人最真實的聲音》,(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1992再版)。
李展平,《前進婆羅洲:台籍戰俘監視員》,(南投:台灣文獻館,2005)。
李展平,《烽火歲.:台灣人的戰時經驗》,(南投:台灣文獻館,2005)。
李展平,《戰火紋身的監視員:台籍戰俘悲歌》,(南投:台灣文獻館,2007)。
李道明,《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台北:三民書局,2013.9)。
汪宏倫主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台北:聯經出版,2017.10二刷)。
周婉窈主編,《台籍日本兵座談會紀錄並相關資料》,(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1)。
林木材著,《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台北:遠流出版,2012.10.1)。
邱旭伶《台灣藝旦風華》,(台北:玉山社,1999)。
邱淑雯《出外:台日跨國女性的離返經驗》,(台北:聯經出版,2013.9)。
邱貴芬,《看見台灣:台灣新紀錄片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1)。
洪桂己編纂《日本在華暴行錄:民國十七.至三十四.1928-1945》,(台北:國史館,191996.10)。
高俊宏,《小說:台籍日本兵張正光與我》,(台北:遠足文化,2015.6)。
婦女救援基金會,《勇士與彩虹》,(台北:婦女救援基金會,2017)。
張子涇,《再見海南島:台籍日本兵張子涇太平洋終戰回憶錄》,(台北:遠足文化,2017)。
張美鳳紀錄、李素.主編,《宜蘭女聲:阿媽的故事(行業篇)》,(宜蘭:宜蘭縣史館,2015)。
張美鳳紀錄、李素.主編,《宜蘭女聲:阿媽的故事(童養媳、養女)》,(宜蘭:宜蘭縣史館,2015)。
郭力昕,《真實的叩問: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台北:麥田出版,2014.4)。
陳光興《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台北:行人出版社,2006.10)。
湯熙勇、陳怡如,《台北市台籍日本兵訪查專輯》,(台北:台北文獻委員會,2001)。
華勒瑞著,黃煜文譯,《當帝國回到家:戰後日本的遣返與重整》,(台北:遠足文化,2018)。
楊翠《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台北:時報文化,1993)。
劉大項,《無盡的冬日:慰安婦尋求正義的漫長旅程》,(台北:智庫文化,2002)。
潘國正,《天皇陛下的赤子─新竹人、日本兵、戰爭經驗》,(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7)。
鄭麗玲採訪撰述,《台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台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7)。
蕭阿勤《回歸現實:台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2007.6)。
蕭富隆,《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南投:台灣文獻館,2006)。
諫山春樹等著,日本文教基金會編譯,《秘話:台灣軍與大東亞戰爭》,(台北:文英堂,2002)。
賴淑娟、張美鳳,《宜蘭女聲:阿媽的故事(教育篇),(宜蘭:宜蘭縣縣史館,2014)。
濱崎紘一著,邱振瑞譯,《我啊!一個台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台北:圓神出版,2001.5)。
謝永光,《日軍慰安婦內幕》,(台灣:聯亞,1995)。
蘇碩斌等,《終戰那一天:台灣戰爭世代的故事》,(台北:衛城出版,2017)。
(三)影像
吳秀菁,《蘆葦之歌》紀錄片,(臺北:婦女救援基金會,2015)。
楊家雲,《阿媽的秘密:台籍慰安婦的故事》紀錄片,(臺北:婦女救援基金會,1998)。

(四)期刊評論
丁果,〈歷史,不應該被扭曲的─談日本殖民地與慰安婦問題〉,《歷史.刊》,第101期,(2001.6),頁118-123。
王浩威主持,〈生命、韌性─慰安婦影像展座談會〉,《當代》,99:217,(2005.9),頁112-127。
王清峰,〈台灣慰安婦的苦難與平反〉,《講義》,31:3:11994,(2002.6),頁70-73。
古學億,〈慰安婦招募:國際女性人權特展紀實〉,《婦研縱橫》第100期(2014.4),頁1993-1997。
吳明,〈慰安婦〉,《日本文摘》第138期,(1997.7),頁50-51。
李昂,台灣日報座談會紀錄,〈慰安婦風波是真相之爭?還是政治鬥爭?〉,收錄於前衛編輯部編,《台灣論風暴》(臺北:前衛,2001),頁248-263。
汪睿祥,〈台籍慰安婦的悲苦人生〉,《商業周刊》第509期,(1997.8.25-08.31),頁49-50。
汪睿祥,〈用骨董字畫拒絕日本人的二度傷害〉,《商業周刊》第509期,(1997.8.25-08.31),頁46-49。
周昭翡,〈阿嬤集合:台籍慰安婦的身影與傷痕。黃子明X王墨林〉,《印刻文學生活》4:12:60(2008.08),頁202-211。
林金源,〈兩岸鬩牆,慰安婦慘上加慘〉,《遠望雜誌》第329期(2016.2),頁29-30。
胡台麗,〈誰愛慰安婦?〉,《聯合文學》12:12:156.(1997.10),頁11。
秦鳳棲,〈從收看「春婦傳」到採訪「慰安婦」〉,《新聞鏡周刊》第476期,(1997.12.22-12.28),頁54-58。
康淑華,〈從創傷到復原:陪伴前臺籍慰安婦二十.的啟發〉,《婦研縱橫》第97期(2012.10),頁12-15。
陳世昌,〈從慰安婦與欠餉欠債看日本如何面對「戰債」〉,《歷史.刊》第112期,(1997.05),頁100-105。
陳美華,〈「自願」作為政治修辭-課綱微調的慰安婦爭議〉,《台灣社會學會通訊》第1994期(2015.11),頁38-40。
陳淑美,〈還給阿嬤一個公道──台籍慰安婦走出悲情〉,《光華》第24期12.,(1999),120-129頁。
劉蓮弟,〈誰來為台籍慰安婦阿嬤請命〉,《海峽評論》第144期(2002.12),頁64-64。
鄭海麟,〈從「慰安婦」看日本軍國主義的罪惡本質〉,《海峽談論》第280期(2014.4),頁44-47。
顏子為,〈慰安婦阿嬤的傷痕〉,《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50期(2010.6),頁96-99。
(五)網路資料
《慰安婦與女性人權虛擬博物館》,http://www.womandpeace.org.tw/index.html。
《安妮與阿嬤相遇:看見女孩的力量》,https://www.twrf.org.tw/2018annexama/index.php。
《阿嬤家─和平女性人權博物館》,https://www.twrf.org.tw/amamuseum/。
《婦女救援基金會》,https://www.twrf.org.tw/tc/index.php。
〈婦援會:去做慰安婦是為求生,絕非「自願」二字可簡化〉,《ETtoday》,(2015.8.4),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804/544762.htm。
〈台聯立委賴振昌:有什麼證據證明慰安婦百分百都是被迫〉,《ETtoday新聞》,(2014.4.18),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40418/347678.htm。
〈藍營投稿CNN:台灣成為第一個稱慰安婦是自願的國家〉,《ETtoday》,(2015.8.6),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806/545746.htm。
〈課綱去中,慰安婦歷史恐遭淡化〉,《中時電子報》,(2018.8.15),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19925000637-260118。
〈台首座慰安婦像立台南,判蔡看到〉,《中時電子報》,(2018.8.15),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19925000137-260309。
〈慰安婦銅像落成,南市府:國民黨一手促成〉,《聯合新聞網》,(2018.8.15),https://udn.com/news/story/9239/331019970。
〈台灣首座慰安婦像設置台南,日媒:國民黨參與〉,《蘋果日報》,(2018.8.14),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19924/1410462/。
婦女救援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針對日人藤井實彥腳踢「慰安婦」銅像事件之回應〉,《苦勞網》,(2018.9.11),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141994。
劉夏如,〈夭折的蘆葦─被消音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們(上)〉,《想想》論壇,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427
劉夏如,〈夭折的蘆葦─被消音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們(下)〉,《想想》論壇,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461
陳慶德,〈他們的慰安婦,我們的性奴隸〉,《國際評論》,(2017.10.30)。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9219964
〈2015.08.15文茜的世界周報/《阿媽的秘密》台籍慰安婦 深藏50.的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zVRbQDBYo&list=PLGoTnptq917HeMvflKm26cK8jO_cAK9Mw
〈2015.08.15文茜的世界周報/《蘆葦之歌》紀錄加害國與受害者的特殊情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CHQ5uEcis&list=PLGoTnptq917HeMvflKm26cK8jO_cAK9Mw&index=2
〈2015.08.23【台灣演義】慰安婦 Taiwan Hist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PL4kRrY9k&index=3&list=PLGoTnptq917HeMvflKm26cK8jO_cAK9Mw
〈20121224華視新聞雜誌_前台籍慰安婦專題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5kdPmBYrHw&list=PLGoTnptq917HeMvflKm26cK8jO_cAK9Mw&index=5
〈News98【今晚亮菁菁】訪問導演吳秀菁談紀錄片『蘆葦之歌』 @2015.08.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NSB9SoBXI
〈傷癒的光影 - 吳秀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2q1998ndBiU0
〈蔻蔻早餐2015019930-蔻蔻's VIP-康淑華-不控訴只圓夢 《蘆葦之歌》記錄慰安婦療癒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GOE6DPps8
〈中央廣播電台1050729台灣APP:勇敢讓生命發光!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KIPFrVjw
〈Song of the Reed 蘆葦之歌〉演講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10fpHKbNXk。
〈台南設立慰安婦銅像,日方要求國民黨「妥善處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JQH5ailNQ。
〈白人「慰安婦」珍奧赫恩的證詞,「我原諒,但我永不忘記」〉,《香港O1》,(2016.12.12),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1993%E5%9C%8B%E9%9A%9B/59177/%E7%99%BD%E4%BA%BA-%E6%1996%B0%E5%AE%89%E5%A9%A6-%E7%8F%8D%E5%A5%A7%E8%B5%AB%E6%1992%A9%E7%9A%1995%E8%AD%89%E8%A9%9E-%E6%1999%91%E5%8E%9F%E8%AB%92-%E4%BD%1997%E6%B0%B8%E4%B8%8D%E5%BF%98%E8%A8%98。
〈他們的慰安婦,我們的性奴隸〉,《關鍵評論》,(2017.10.31),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9219964。
〈婦女救援基金會對於慰安婦議題與課綱微調中增加「被迫」論述一事聲明文〉,《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facebook,2014年4月18日,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ahma/posts/%E5%A9%A6%E5%A5%B3%E6%95%91%E6%8F%B4%E5%9F%BA%E9%1998%91%E6%9C%1994%E5%B0%8D%E6%96%BC%E6%1996%B0%E5%AE%89%E5%A9%A6%E8%AD%B0%E9%A1%8C%E6%96%BC%E8%AA%B2%E7%B6%B1%E5%BE%AE%E8%AA%BF%E4%B8%AD%E5%A2%9E%E5%8A%A0%E8%A2%AB%E8%BF%AB%E8%AB%96%E8%BF%B0%E4%B8%80%E4%BA%8B%E8%1992%B2%E6%98%8E%E6%96%1998-%E9%97%9C%E6%96%BC%E6%98%A19927%E6%97%A5%E5%8F%B0%E8%1992%AF%E7%AB%8B%E5%A7%94%E8%B3%B4%E6%8C%AF%E6%98%8C%E8%B3%AA%E7%96%91%E7%BC%BA%E4%B9%8F%E8%AD%89%E6%93%9A%E8%AD%89%E6%98%8E%E6%89%80%E6%9C%89%E6%1996%B0%E5%AE%89%E5%A9%A6%E9%1994%BD%E6%98%AF%E8%A2%AB%E8%BF%AB%E5%9B%A0%E8%80%8C%E5%8F%8D%E5%B0%8D%E9%AB%98%E4%B8%AD%E8%AA%B2%E7%B6%B1%E5%BE%AE%E8%AA%BF%E5%B0%1998%E6%1996%B0%E5%AE%89%E5%A9%A6%E8%AB%96%E8%BF%B0%E5%A2%9E%E5%8A%A0/425499010920511/。


(六)報紙資料
〈兩百餘名韓籍慰安婦搭日潛艇處雷喪生〉,《中國時報》,(1991.12.10)。
〈曾是傷心小站,如今野草蔓蔓〉,《中國時報》,(1992.1.15)。
〈太陽旗下毒如火,異域魂銷淚成河〉,《中國時報》,(1992.1.15)。
〈彌補戰爭傷害、日本心存雙重標準〉,《中國時報》,(1992.1.19)。
〈南韓隊日本強徵慰安婦事件展開調查〉,《中國時報》,(1992.1.19)。
〈近千名「戰地看護」盼協助政府向日索取工資〉,《中國時報》,(1992.1.20)。
〈日軍強徵慰安婦、中國婦女也遭殃〉,《中國時報》,(1992.2.8)。
〈「慰安婦」實際數,內政部決擴大查訪〉,《中國時報》,(1992.2.22)。
〈從醫救人做「看護」,她們不是慰安婦〉,《中國時報》,(1992.2.29)。
〈「看護婦」絕非「慰安婦」〉,《中國時報》,(1992.3.2)。
〈「慰安婦」制度是日軍暴行的象徵〉,《中國時報》,(1992.3.2)。
詹昭全〈應保護慰安婦隱私權〉,《中國時報》,(1992.3.7)。
〈國家有失照護職責〉,《中國時報》,(1992.3.7)。
〈台籍慰安婦,至少有70人〉,《中國時報》,(1992.3.7)。
〈青史圖文存血證,慰安婦女豈虛無〉,《中國時報》,(1992.3.11)。
〈內政著手調查台籍慰安婦具體事證〉,《中國時報》,(1992.3.11)。
〈血淚斑斑慰安婦,鐵案昭昭留見證〉,《中國時報》,(1992.3.12)。
〈隨軍慰安婦流離苦,如花生命似轉蓬〉,《中國時報》,(1992.3.13)。
〈日本在國內也設置慰安所〉,《中國時報》,(1992.4.22)。
〈台灣慰安婦照片曝光〉,《中國時報》,(1992.5.21)。
〈上海慰安婦,淪落「海乃家」〉,《中國時報》,(1992.5.27)。
〈坦承曾綁架少女充當慰安婦〉,《中國時報》,(1992.6.3)。
〈台籍慰安婦遍尋無著落〉,《中國時報》,(1992.6.3)。
〈一名韓籍慰安婦,在台落地生根〉,《中國時報》,(1992.6.23)。
〈我要討公道!台籍慰安婦的真實告白〉,《中國時報》,(1992.7.6)。
〈台籍慰安婦至少180至225人以上〉,《中國時報》,(1992.7.6)。
〈台籍慰安婦,終於有三人露面〉,《中國時報》,(1992.7.6)。
〈台籍慰安婦,悲慘世界〉,《中國時報》,(1992.7.6)。
〈自幼耳聞日軍暴行,伊東秀子深感痛心〉,《中國時報》,(1992.7.6)。
〈日本政府公布慰安婦調查資料〉,《中國時報》,(1992.7.7)。
〈日防衛廳刪除部分慰安婦報告?!〉,《中國時報》,(1992.7.8)。
〈黑布條遮臉。三慰安婦出面指控日軍暴行〉,《中國時報》,(1992.8.15)。
〈日史料中證據顯示:曾在台徵用少女至大陸為慰安婦〉,《中國時報》,(1992.11.20)。
〈全球慰安婦聽證會,首度在日舉行〉,《中國時報》,(1992.12.10)。
〈日軍魔爪噬弱者,澳籍慰安婦泣血告白〉,《中國時報》,(1992.12.14)。
〈日本同意教科書詳載慰安婦史實〉,《中國時報》,(1993.5.13)。
〈台灣地區慰安婦,至少766人〉,《中國時報》,(1993.8.6)。
〈台灣慰安婦企盼關愛的眼神〉,《中國時報》,(1994.9.19)。
洪金珠〈台灣真的沒有慰安婦〉,《中國時報》,(1994.12.14)。
〈南韓婦女奔走聲討,撼動聯合國〉,《中國時報》,(1995.1.6)。
〈活著,是為了控訴〉,《中國時報》,(1995.1.6)。
洪金珠〈亞洲婦女大團結,清算日軍罪刑〉,《中國時報》,(1995.1.6)。
〈一個南韓受害婦女的悲切證言〉,《中國時報》,(1995.1.6)。
〈亞洲慰安婦的沉痛的怒吼〉,《中國時報》,(1996.1.3)。
〈慰安婦血淚控訴:我不要錢,我要日本道歉〉,《中國時報》,(1996.8.14)。
〈日相向慰安婦致歉,有所保留〉,《中國時報》,(1996.8.15)。
〈不要憐憫補償,要求正式謝罪〉,《中國時報》,(1996.8.17)。
〈日本不國賠,死也不甘願〉,《中國時報》,(1996.8.17)。
〈老病慰安婦,好想趕快領錢〉,《中國時報》,(1996.10.6)。
〈希望台籍慰安婦接受補償〉,《中國時報》,(1996.10.6)。
〈布農女悲情一生,慰安婦孤獨向晚〉,《中國時報》,(1996.10.7)。
〈10名本土慰安婦心還在痛〉,《中國時報》,(1997.4.24)。
〈她們要日本的國賠和公開道歉〉,《中國時報》,(1997.4.24)。
〈五峰鄉哪來慰安所、慰安婦!〉,《中國時報》,(1997.4.25)。
〈接受撫慰金?台籍慰安婦左右難為〉,《中國時報》,(1997.5.5)。
社論〈對慰安婦的雙重羞辱〉,《中國時報》,(1997.8.6)。
〈又12原住民慰安婦,挺身訴訟〉,《中國時報》,(1997.8.16)。
〈義助慰安婦,李敖拋磚引玉〉,《中國時報》,(1997.8.24)。
〈4慰安婦勇敢站出來〉,《中國時報》,(1997.8.24)。
〈台籍慰安婦,勇敢站出來了〉,《中國時報》,(1997.8.24)。
許介麟〈從慰安婦事件省思國家犯罪問題〉,《中國時報》,(1997.8.30)。
〈韓籍慰安婦重返傷心地?〉,《中國時報》,(1997.8.31)。
〈謝水森曾目擊公文,為史實印證〉,《中國時報》,(1997.8.31)。
曾昭文〈政府吝於照顧慰安婦,連南韓都不如〉,《中國時報》,(1997.8.31)。
高大鵬〈誰來安慰慰安婦?有感於李敖先生古董義賣會〉,《中國時報》,(1997.8.31)。
〈忍痛再回首,慰安婦等待正義〉,《中國時報》,(1998.8.19)。
〈韓籍慰安婦,風城留殘夢〉,《中國時報》,(1998.8.23)。
〈白色冥婚,悼亂世戀情〉,《中國時報》,(1998.8.23)。
〈韓女悲泣聲,迴盪朝鮮亭〉,《中國時報》,(1998.8.23)。
〈裝上自殺牙套,神風隊光榮留影〉,《中國時報》,(1998.8.23)。
〈阿嬤的秘密,令人鼻酸〉,《中國時報》,(1998.9.18)。
〈阿嬤的秘密,血淚斑斑〉,《中國時報》,(1998.9.20)。
〈台籍慰安婦日律師團訪台〉,《中國時報》,(1998.12.15)。
〈日律師團為台籍慰安婦爭公道〉,《中國時報》,(1998.12.17)。
〈五國慰安婦關懷團體聚會台北〉,《中國時報》,(1999.1.11)。
〈九名台籍慰安婦將赴日遞訴狀〉,《中國時報》,(1999.7.7)。
〈五萬字訴狀書字字血淚〉,《中國時報》,(1999.7.7)。
〈朱德蘭追究史實籲日方反省錯誤〉,《中國時報》,(1999.7.9)。
〈辜家:慰安所資料絕非事實〉,《中國時報》,(1999.7.9)。
〈慰安婦遭性虐待,慘絕人寰〉,《中國時報》,(1999.7.9)。
〈慰安婦事件調查報告出爐〉,《中國時報》,(1999.7.9)。
〈慰安婦檔案出爐,台灣四大家族是幫凶?〉,《中國時報》,(1999.7.9)。
〈朱德蘭爆內幕,為討公道〉,《中國時報》,(1999.7.9)。
〈辜家反彈,發表聲明澄清〉,《中國時報》,(1999.7.9)。
〈無直接證據顯示四大家族介入慰安所〉,《中國時報》,(1999.7.10)。
〈「台灣慰安婦報告」出版,十餘位阿嬤血淚控訴〉,《中國時報》,(1999.7.10)。
〈朱德蘭主動更正:四大家族介入慰安所無直接證據〉,《中國時報》,(1999.7.10)。
〈公布史料,辜振甫將出自傳〉,《中國時報》,(1999.7.10)。
〈五慰安婦阿媽,將赴日討公道〉,《中國時報》,(1999.7.10)。
〈慰安婦爭尊嚴,萬人聲援〉,《中國時報》,(1999.7.11)。
邱恬琳〈聲援活動側寫:社會應還她公道〉,《中國時報》,(1999.7.11)。
〈赴日討公道,慰安婦阿媽心意堅定〉,《中國時報》,(1999.7.13)。
〈打贏歷史性官司,律師團有信心〉,《中國時報》,(1999.7.13)。
〈台灣阿媽狀告日本政府〉,《中國時報》,(1999.7.15)。
〈立委聲援慰安婦〉,《中國時報》,(1999.7.15)。
〈阿媽訴哀悲,日記者噙淚〉,《中國時報》,(1999.7.15)。
〈九名前台籍慰安婦,東京法院告訴求償〉,《中國時報》,(1999.7.14)。
〈吳德其,悲情慰安婦的「聽」證人〉,《中國時報》,(1999.7.28)。
〈慰安婦紀念館選定中正區〉,《中國時報》,(1999.8.5)。
〈慰安婦的歷史,東森完整呈現〉,《聯合報》,(1999.9.10)。
〈慰安婦赴日控訴討公道〉,《聯合報》,(1999.11.2)。
〈台籍慰安婦向日求償案,東京地院首度開庭〉,《聯合報》,(1999.11.3)。
〈日教科書將刪改從軍慰安婦字眼〉,《聯合報》,(1999.11.11)。
〈慰安婦控訴,日議員聲援〉,《聯合報》,(2000.4.14)。
〈百餘立委聯名,替慰安婦討公道〉,《聯合報》,(2000.5.26)。
〈慰安婦討公道,東京12.半世紀審判〉,《聯合報》,(2000.9.17)。
〈呂秀蓮將為國家及人權會催生〉,《聯合報》,(2000.9.19)。
〈15名慰安婦在美興訟〉,《聯合報》,(2000.9.20)。
〈慰安婦的願望〉,《聯合報》,(2000.12.6)。
〈東京大審:三台籍慰安婦,指證日軍罪刑〉,《聯合報》,(2000.12.10)。
〈慰安婦遺憾:日政府不認錯〉,《聯合報》,(2000.12.13)。
〈阿嬤的人權,政府民眾漠視〉,《聯合報》,(2000.12.13)。
〈民間法庭東京大審,判已故日皇裕仁有罪〉,《聯合報》,(2000.12.13)。
〈台灣論扭曲慰安婦史實,群情激憤〉,《聯合報》,(2001.2.22)。
〈蔡焜燦以「前日本人」自居〉,《聯合報》,(2001.2.22)。
〈哈日迷思,不容曲解歷史〉,《聯合報》,(2001.2.22)。
〈各界撻伐,許文龍、蔡焜燦未回應〉,《聯合報》,(2001.2.22)。
〈慰安婦存在事實,小林自始即否認〉,《聯合報》,(2001.2.22)。
王清峰〈日軍誘騙強迫慰安婦罪刑,史實昭然〉,《聯合報》,(2001.2.22)。
〈親民黨嚴厲撻伐許文龍〉,《聯合報》,(2001.2.23)。
〈八旬阿嬤痛罵慰安婦自願說污辱人〉,《聯合報》,(2001.2.24)。
〈白團日籍教官親口承認確有慰安婦〉,《聯合報》,(2001.2.24)。
〈高市議員發起驅逐台灣論〉,《聯合報》,(2001.2.24)。
〈婦女團體批政府漠視婦權〉,《聯合報》,(2001.2.24)。
〈三管道向日本討公道〉,《聯合報》,(2001.2.25)。
〈小林善紀:慰安婦出人頭地非許文龍所言〉,《聯合報》,(2001.2.25)。
〈婦女團體要求還原真相〉,《聯合報》,(2001.2.25)。
〈國策顧問金美齡:沒聽到許文龍說出人頭地〉,《聯合報》,(2001.2.25)。
夏珍〈台灣主體意識,不應植基戀日情結〉,《聯合報》,(2001.2.25)。
〈台灣論,北京各界很感冒〉,《聯合報》,(2001.2.25)。
〈許文龍說分明,引爆更大的反彈〉,《聯合報》,(2001.2.26)。
〈反核四與慰安婦──政治心靈與智慧的試煉〉,《聯合報》,(2001.2.26)。
〈日軍哄騙為安,阿嬤憶往,不堪回首〉,《聯合報》,(2001.2.26)。
〈呂秀蓮:慰安婦非自願,許應一時失言〉,《聯合報》,(2001.2.26)。
〈新黨立委焚台灣論〉,《聯合報》,(2001.2.26)。
〈婦援會失望:許扭曲歷史太無知〉,《聯合報》,(2001.2.26)。
〈女立委憤怒:慰安婦被賣說荒謬〉,《聯合報》,(2001.2.26)。
〈台灣民主不勞小林隔海評論〉,《聯合報》,(2001.2.26)。
〈許文龍:這事太無聊,政治炒作沒必要〉,《聯合報》,(2001.2.26)。
〈憤怒網友,灌爆網站〉,《聯合報》,(2001.2.26)。
何聖飛〈真誠悔罪是民族上升的動力〉,《聯合報》,(2001.2.26)。
楊永明〈台日交往,應重知日,而非親日〉,《聯合報》,(2001.2.26)。
陳德潛〈日軍強召慰安婦,事實不容狡辯〉,《聯合報》,(2001.2.26)。
鄭秀娟〈反對台灣論,還有其他方式〉,《聯合報》,(2001.2.26)。
〈朝野立委要求許文龍自行請辭資政〉,《聯合報》,(2001.2.27)。
〈許文龍澄清非其授權發表〉,《聯合報》,(2001.2.27)。
〈掃到「台」風,總統府無奈〉,《聯合報》,(2001.2.27)。
〈拚了老命也要討回公道〉,《聯合報》,(2001.2.27)。
〈阿嬤氣得失眠:絕不原諒許文龍〉,《聯合報》,(2001.2.27)。
〈謝長廷:慰安婦受迫害,毋庸置疑〉,《聯合報》,(2001.2.27)。
〈連戰:沉痛史實,不容遺忘扭曲〉,《聯合報》,(2001.2.27)。
〈王清峰:許何時變得如此關心雛妓〉,《聯合報》,(2001.2.27)。
〈傳許文龍請辭資政,公司不知情〉,《聯合報》,(2001.2.27)。
〈史料說話:日殖民政府騙誘慰安婦〉,《聯合報》,(2001.2.27)。
〈48個案,僅3位知道將從事慰安〉,《聯合報》,(2001.2.27)。
〈日官方報告:多數慰安婦非自願〉,《聯合報》,(2001.2.27)。
〈抗議行動也可以從容不迫〉,《聯合報》,(2001.2.27)。
〈媒體炒熱,台灣論大賣〉,《聯合報》,(2001.2.27)。
〈慰安婦爭議,許文龍:深感歉意〉,《聯合報》,(2001.2.27)。
〈10位慰安婦,決公開向許蔡討公道〉,《聯合報》,(2001.2.28)。
〈張揆:查禁台灣論於法無據〉,《聯合報》,(2001.2.28)。
小林伊織〈小林善紀說法,非日本主流價值〉,《聯合報》,(2001.2.28)。
良民〈歷史宿命,老一輩台灣人的無奈〉,《聯合報》,(2001.2.28)。
江河清〈政治高高掛,歷史真相被犧牲〉,《聯合報》,(2001.2.28)。
李文肇〈別讓慰安婦事件變成仇日大拜拜〉,《聯合報》,(2001.2.28)。
黃偉峰〈權力本質與道德的衝突〉,《聯合報》,(2001.3.1)。
〈日粉飾二戰惡行,南韓召使抗議〉,《聯合報》,(2001.3.1)。
〈「煙花三.」凸顯慰安婦生命史〉,《聯合報》,(2001.3.2)。
〈總統府:慰安婦是歷史悲劇〉,《聯合報》,(2001.3.2)。
〈中更批判台灣論、許文龍〉,《聯合報》,(2001.3.2)。
〈日人權團體促小林修正台灣論內容〉,《聯合報》,(2001.3.2)。
林言〈慰安婦阿嬤如何對待失言者〉,《聯合報》,(2001.3.3)。
〈台灣論掀波,統獨情緒發酵〉,《聯合報》,(2001.3.5)。
〈小林入境禁令,最快本周在議〉,《聯合報》,(2001.3.5)。
〈慰安婦事件失焦,婦援會遺憾〉,《聯合報》,(2001.3.5)。
〈從軍看護婦向日索討補償〉,《聯合報》,(2001.3.5)。
〈阿嬤看護婦:勿與慰安婦混為一談〉,《聯合報》,(2001.3.5)。
〈羅福助:台灣論部分內容不恰當〉,《聯合報》,(2001.3.5)。
〈我駐日本代表處向小林善紀提出抗議〉,《聯合報》,(2001.3.17)。
〈金美齡:沒時間、熱情替慰安婦求償〉,《聯合報》(2001.3.17)。
白靈〈關於慰安婦的美學說法〉,《聯合報》,(2001.3.18)。
王清峰〈慰安婦悲慘遭遇,應向日討回公道〉,《聯合報》,(2001.3.18)。
〈日本竄改歷史,學界連署抗議〉,《聯合報》,(2001.3.26)。
〈沒必要「作賤自己的歷史」日本極右勢力抬頭〉,《聯合報》,(2001.3.26)。
〈韓國軍伕、慰安婦求償,東京地院駁回〉,《聯合報》,(2001.3.27)。
〈廣島高院駁回,韓籍慰安婦求償〉,《聯合報》,(2001.3.30)。
〈日右翼新編歷史教科書全通過,中共南韓譴責〉,《聯合報》,(2001.4.4)。
〈日教科書檢定,右傾團體制定之會上下其手〉,《聯合報》,(2001.4.9)。
〈停權半.薪資捐出‧羅福助捐助慰安婦90萬〉,《聯合報》,(2001.4.14)。
〈台灣慰安婦:不要嗟來食,要日本道歉〉,《聯合報》,(2001.4.30)。
〈阿桃阿嬤,勇敢控訴〉,《聯合報》,(2001.4.30)。
〈慰安婦在美興訟,華府與日同調〉,《聯合報》,(2001.5.15)。
〈日本亞洲女性基金會發放撫金,阿嬤怎麼收〉,《聯合報》,(2001.10.19)。
〈曾因「慰安婦」論備受爭議,小林善紀推出「第二波台灣論」〉,《聯合報》,(2001.12.12)。
〈日本撫慰金,台韓慰安婦堅決拒領〉,《聯合報》,(2002.4.29)。
〈慰安婦求償,椰子阿嬤遠征北韓〉,《聯合報》,(2002.5.1)。
〈慰安婦求償,北韓態度激憤〉,《聯合報》,(2002.5.8)。
〈大一沙龍,見證慰安所滄桑、破敗〉,《聯合報》,(2002.8.26)。
〈爭權益,慰安婦阿嬤赴日聆判〉,《聯合報》,(2002.10.15)。
〈慰安婦官司,台籍阿嬤被訴〉,《聯合報》,(2002.10.16)。
〈外交部將助慰安婦向日求償〉,《聯合報》,(2002.10.17)。
〈在日敗訴,慰安婦阿嬤返國泣訴〉,《聯合報》,(2002.10.19)。
〈慰安婦案駁回,律師團斥日方無血無淚〉,《聯合報》,(2002.10.20)。
〈慰安婦關懷展,給阿嬤溫暖〉,《聯合報》,(2002.10.25)。
〈三名慰安婦阿嬤附日抗議〉,《聯合報》,(2003.8.8)。
〈日否認官方設「慰安所」被推翻〉,《聯合報》,(2003.12.11)。
〈台灣慰安婦求償,日法院駁回上訴〉,《聯合報》,(2004.2.10)。
〈二審敗訴,台籍慰安婦怒吼〉,《聯合報》,(2004.2.12)。
〈台灣慰安婦,在漢城討公道〉,《聯合報》,(2004.8.12)。
〈日亞洲婦女基金會,後.解散〉,《聯合報》,(2005.1.25)。
〈……影像為證〉,《聯合報》,(2005.8.9)。
葉毓蘭〈別讓慰安婦悲劇重演〉,《聯合報》,(2005.8.15)。
〈慰安婦阿嬤要求正式道歉〉,《聯合報》,(2005.8.16)。
〈侵華戰爭,日本兵日記寫實〉,《聯合報》,(2005.9.9)。
〈慰安所遺址,婦團推動保存〉,《聯合報》,(2005.10.13)。
〈慰安婦披婚紗「.輕穿多好……」〉,《聯合報》,(2006.4.19)。
周京元、賴采兒〈爭取正義,台灣阿嬤要等100.?〉,《聯合報》,(2006.8.9)。
〈慰安婦阿嬤凋零,大學生接手討公道〉,《聯合報》,(2006.8.10)。
〈「殤」慰安婦,向全球發聲〉,《聯合報》,(2006.12.1)。(找原文)
〈指慰安婦沒被強迫,台韓抗議安倍談話〉,《聯合報》,(2007.3.4)。
〈慰安婦實況,安倍再調查〉,《聯合報》,(2007.3.9)。
〈安倍再指:強徵慰安婦沒證據〉,《聯合報》,(2007.3.17)。
〈慰安婦阿嬤要日本為罪行道歉〉,《聯合報》,(2007.3.22)。
〈慰安婦辛酸,安倍道歉〉,《聯合報》,(2007.3.27)。
〈東京大審判文件,記錄強徵慰安婦〉,《聯合報》,(2007.4.17)。
〈日本政府承認,強徵慰安婦〉,《聯合報》,(2007.4.21)。
〈台灣阿嬤:政府何時才出面?〉,《聯合報》,(2007.6.28)。
〈美督促日本向慰安婦道歉〉,《聯合報》,(2007.6.28)。
〈日右派太囂張,惹火老美〉,《聯合報》,(2007.6.28)。
〈1995歲嬤,洗衣養大鄰家孫〉,《聯合報》,(2007.7.2)。
〈強徵慰安婦,美眾院要日道歉〉,《聯合報》,(2007.8.1)。
〈慰安婦泰雅阿嬤,高秋蘭去世〉,《聯合報》,(2007.11.19)。
〈歐洲議會促日為慰安婦道歉〉,《聯合報》,(2007.12.15)。
〈紅柿阿嬤辭世,我已不恨日本人〉,《聯合報》,(2008.2.26)。
葉毓蘭〈慰安婦決議文,不信正義喚不回〉,《聯合報》,(2008.11.17)。
〈阿嬤虛擬博物館,線上開幕〉,《聯合報》,(2009.1.14)。
〈慰安婦秀妹嬤,圓夢扮空姐〉,《聯合報》,(2009.7.30)。
〈1993歲嬤圓郵差夢,「最快樂的一天」〉,《聯合報》,(2010.7.15)。
〈記憶拼圖,慰安婦籲日道歉〉,《聯合報》,(2010.8.12)。
〈風燭殘.,盧滿妹只盼日人道歉〉,《聯合報》,(2011.1.3)。
〈慰安婆腿斷,邱鏡淳探望〉,《聯合報》(2011.2.25)。
〈阿嬤開麥拉,拍下心愛警帽〉,《聯合報》,(2011.8.5)。
〈還慰安婦清白,阿媽等一句道歉〉,《聯合報》,(2011.8.11)。
〈沒等到道歉,1997歲慰安婦病逝〉,《聯合報》,(2011.8.22)。
辛德蘭〈帶著戰爭創傷到天國的慰安婦〉,《聯合報》,(2011.8.25)。
〈竹縣最後慰安婦31日告別式〉,《聯合報》,(2011.8.30)。
〈首位控日軍暴行慰安婦,抱憾辭世〉,《聯合報》,(2011.9.4)。
〈「還阿嬤尊嚴」婦團籲日道歉〉,《聯合報》,(2012.8.16)。
馬家輝〈她們當然都是性奴隸!〉,《聯合報》,(2012.12.21)。
〈一張張照片,看慰安婦阿嬤的世界〉,《聯合報》,(2013.7.25)。
〈慰安婦嬤穿白紗,「像鮮花清新」,《聯合報》,(2013.9.29)。
〈教育部長蔣偉寧定調:課綱微調,合憲、合法、合程序〉,《聯合報》,(2014.2.7)。
〈加「殖民」不對嗎?加「被迫」不對嗎?〉,《聯合報》,(2014.2.7)。
康淑華〈慰安婦的悲歌,教科書豈能一行字〉,《聯合報》,(2014.4.21)。
朱德蘭〈慰安婦非被迫?別傷害台灣阿嬤〉,《聯合報》(2015.8.5)。
〈小桃阿嬤勉學生「替我完成學業」〉,《聯合報》,(2015.8.12)。
〈戰後七十.,安倍「道歉、反省」〉,《聯合報》,(2015.8.15)。
〈馬:盼日續正式史實〉,《聯合報》,(2015.8.15)。
〈「被.光抓傷的背」悼慰安婦的痛〉,《聯合報》,(2015.8.15)。
〈國際推正名「強制性性奴隸」〉,《聯合報》,(2015.8.15)。
〈李登輝:感激日將哥哥奉祀靖國神社〉,《聯合報》,(2015.8.15)。
〈馬總統、吳秀菁,哭著談慰安婦的痛〉,《聯合報》,(2015.8.17)。
〈「不是妳的錯」療癒了阿嬤〉,《聯合報》,(2015.8.17)。
〈「壓傷的蘆葦」堅毅不折斷〉,《聯合報》,(2015.8.17)。
〈蓋軍事博物館,留下歷史真相〉,《聯合報》,(2015.8.17)。
〈慰安婦的傷痛:紀錄片心碎一地〉,《聯合報》,(2015.8.17)。
葉毓蘭〈淚唱菅芒花,堅韌走出悲情〉,《聯合報》,(2015.8.18)。
黎建南〈報告李前總統:日人承認慰安婦是性奴〉,《聯合報》,(2015.8.21)。
羅青〈他們硬要說我們是自願的:慰安婦紀錄片觀後〉,《聯合報》,(2015.9.9)。
〈日本小兵,傳記憶二戰〉,《聯合報》,(2015.9.24)。
王正方〈日本朋友怎麼看慰安婦〉,《聯合報》,(2015.10.15)。
〈南京慰安所舊址陳列館開放〉,《聯合報》,(2015.12.2)。
劉順達,〈台灣慰安婦,馬政府記得?〉,《聯合報》,(2015.12.27)。
〈日韓慰安婦談判,卡在50.前的264億元〉,《聯合報》,(2015.12.28)。
〈台灣慰安婦,何時等到道歉〉,《聯合報》,(2015.12.29)。
〈小桃阿嬤將可拿到南女證書〉,《聯合報》,(2015.12.29)。
〈少女向拆否,考驗和解決心〉,《聯合報》,(2015.12.29)。
〈由政府出錢,日本大讓步〉,《聯合報》,(2015.12.29)。
〈美在檯面下施壓……〉,《聯合報》,(2015.12.29)。
〈慰安婦問題我要求道歉與賠償,林永樂:日初步了解我訴求〉,《聯合報》,(2015.12.30)。
〈日韓達協議,美給予肯定〉,《聯合報》,(2015.12.30)。
〈南韓慰安婦:協定草率〉,《聯合報》,(2015.12.30)。
〈荷蘭慰安婦也要日道歉〉,《聯合報》,(2015.12.30)。
〈這次,日能言行如一〉,《聯合報》,(2015.12.30)。
〈慰安婦賠償:韓國能,台灣不能?〉,《聯合報》,(2015.12.30)。
孫揚明〈台慰安婦問題,自己人搞砸的〉,《聯合報》,(2015.12.31)。
〈日韓歷史協議,韓國阿嬤:我們沒同意〉,《聯合報》,(2016.1.4)。
石之瑜〈台灣,為何假道歉也得不到〉,《聯合報》,(2016.1.6)。
劉順達〈台灣,向韓國無盡的抗議看齊〉,《聯合報》,(2016.1.6)。
魏世昌〈社慰安婦少女像吧!〉,《聯合報》,(2016.1.6)。
〈1.與我慰安婦協商?日否認〉,《聯合報》,(2016.1.6)。
〈慰安婦人權,政府不能妥協〉,《聯合報》,(2016.1.6)。
〈胡志強:日本能賴就賴〉,《聯合報》,(2016.1.6)。
〈「慰安婦白皮書」南韓依計畫出版〉,《聯合報》,(2016.1.6)。
〈不接受施捨性補助,日該深切反省歷史〉,《聯合報》,(2016.1.6)。
〈王清峰:日應公布史料〉,《聯合報》,(2016.1.6)。

〈戀日情結下的台日不對等關係〉,《聯合報》,(2016.1.7)。
辛翠玲〈缺席的正義,誰為慰安婦發聲〉,《聯合報》,(2016.1.15)。
〈小桃阿嬤等嘸道歉……繼續討公道〉,《聯合報》,(2016.1.15)。
〈馬下周致祭,「必為她討回正義」〉,《聯合報》,(2016.1.15)。
〈稱慰安婦「職業妓女」,日議員道歉〉,《聯合報》,(2016.1.15)。
黃光國〈誰給小桃阿嬤一個道歉?〉,《聯合報》,(2016.1.16)。
陳鵬仁〈什麼大和魂,這是大和騙〉,《聯合報》,(2016.1.16)。
〈小桃阿嬤追思會,歌聲憶勇敢〉,《聯合報》,(2016.2.22)。
〈曾是日軍慰安所,上海「海乃家」拆遷暫停〉,《聯合報》,(2016.2.24)。
〈台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揭牌〉,《聯合報》,(2016.3.9)。
〈「慰安婦有些可能是自願」林全道歉〉,《聯合報》,(2016.6.4)。
〈日在韓成立慰安婦基金會遭抗議〉,《聯合報》,(2016.7.29)。
〈二戰結束71.,安倍仍不提加害責任〉,《聯合報》,(2016.8.16)。
〈扮慰安婦雕像,抗議日為道歉〉,《聯合報》,(2016.8.16)。
〈撤不撤少女雕像,南韓政府頭痛〉,《聯合報》,(2016.8.25)。
〈只給錢是一種侮辱〉,《聯合報》,(2016.8.25)。
〈大陸首座慰安婦博物館落成〉,(2016.10.23)。
康淑華〈保存慰安婦故事,世代平權無暴力〉,《聯合報》,(2016.11.29)。
〈日軍慰安婦影片首曝光〉,《聯合報》,(2017.7.11)。
〈婦援會1人1信,促日正式慰安婦〉,《聯合報》,(2017.8.14)。
〈南韓光復節,向慰安婦致敬〉,《聯合報》,(2017.8.14)。
〈陸慰安婦紀錄片夯,網文來亂〉,《聯合報》,(2017.8.18)。
〈慰安婦協議調查,揭韓日秘密交易〉,《聯合報》,(2017.12.28)。
〈南韓若企圖改協議,日政府「絕不接受」〉,《聯合報》,(2017.12.28)。
〈文在寅:韓日慰安婦協議有重大瑕疵〉,《聯合報》,(2017.12.29)。
陳永峰〈文化高於政治,日韓慰安婦不會終結〉,《聯合報》,(2017.12.30)。
陳永峰〈把歷史當戲,日本戰後南終結〉,《聯合報》,(2017.12.30)。
〈提慰安婦,文在寅要求日道歉〉,《聯合報》,(2018.1.11)。
〈阿嬤家博物館,細訴溫柔的力量〉,《聯合報》,(2018.2.27)。
〈利濟巷慰安所,倖存者指認日軍暴行〉,《聯合報》,(2018.7.25)。
〈12.國教社會領剛,納轉型正義議題〉,《聯合報》,(2018.8.14)。
〈中研院士:下一代史觀絕對會改變〉,《聯合報》,(2018.8.14)。
〈藍委質疑把日本史觀變台灣史觀〉,《聯合報》,(2018.8.14)。
〈學者:歷史課綱史觀,恐被日本主導〉,《聯合報》,(2018.8.15)。
〈全台首座慰安婦銅像揭幕〉,《聯合報》,(2018.8.15)。
蔡惠萍〈慰安婦的正義,政府沉默以對?〉,《聯合報》,(2018.8.15)。
韓靜〈慰安婦立銅像,戳破媚日心態〉,《聯合報》,(2018.8.15)。
〈我首座慰安婦像台南揭幕〉,《聯合報》,(2018.8.15)。
〈慰安婦在正義的空窗〉,《聯合報》,(2018.8.16)。
〈外交部:慰安婦立像,政府未參與〉,《聯合報》,(2018.8.16)。
〈日要求藍「妥善處理」慰安婦銅像〉,《聯合報》,(2018.8.17)。
吳銘軾〈要天皇光榮退位,向慰安婦獻花吧〉,《聯合報》,(2018.8.19)。
〈黃煌雄:慰安婦是日本殖民統治戲的悲哀〉,《聯合報》,(2018.8.24)。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