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3 04: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嘉欣
研究生(外文):JiaxinHuang
論文名稱:日本唐詩選本研究——以李攀龍《唐詩選》相關選本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Selection and Critique of Tang Poetry in Japan: A Study on Anthologies Related to Li Panlong’s Tang Shi Xuan
指導教授:陳美朱陳美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ei-Chu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1
中文關鍵詞:《唐詩選》篠崎小竹森槐南目加田誠吉川幸次郎
外文關鍵詞:Tang Shi XuanShinozaki ShochikuMori KainanMekata MakotoYoshikawa Kojiro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舊本題明李攀龍所編之《唐詩選》,自江戶時代始風靡日本,影響深遠,歷久不衰。值得注意的是,學界亦不乏反對、批評李選之聲。本論文以與《唐詩選》相關的日本唐詩選本為研究對象,並選擇篠崎小竹《唐詩遺》、森槐南《唐詩選評釋》、目加田誠新釋《唐詩選》、吉川幸次郎《新唐詩選》與《新唐詩選續篇》為具體切入點,考察日人如何新編唐詩選本或重新詮釋《唐詩選》,以之回應李選,並引導初學入門。透過對諸家選評內容的細讀、爬梳,呈現其具體樣貌、異同之處,同時藉此一窺日人對唐詩的接受情況。全文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為「緒論」,旨在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選題,回顧前人研究成果,並介紹本文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章節安排以及預期貢獻。
第二章至第五章為本論文的主體,分別對上述四家選本進行探研。除了分析諸家對李攀龍《唐詩選》的評價、選評緣由而外,各章另有如下要點:
第二章考察篠崎小竹《唐詩遺》如何取法清人沈德潛、陳培脈合選之《唐詩別裁集》初刻本,修正《唐詩選》「方隅有閾,變化不足」之失,同時呈現篠崎氏此選之「崇杜」傾向。
第三章透過爬梳森槐南《唐詩選評釋》的詩評內容,探析森氏有別於李攀龍〈唐詩選序〉的詩體觀,並進一步歸納此書之說詩要點。
第四章主要觀察目加田誠新釋《唐詩選》的說詩風格,彰顯其有別於前人的「平易」特色,同時一窺目加田氏「重情」之說詩旨趣。
第五章勾勒吉川幸次郎《新唐詩選》及其《續篇》所形塑的詩人形象,以及比較吉川氏選本有別於「舊選」即李攀龍《唐詩選》的「新」意所在。
第六章為「結論」,除了概述本文的研究心得,也提出後續研究的議題,期能作為日後努力的方向。
Tang Shi Xuan[唐詩選], which is thought to be compiled by Li Panlong[李攀龍], has been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since Edo Period in Japan. Meanwhile, Li’s anthology[選本] has also attracted negative criticism from scholar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explores the anthologies related to Tang Shi Xuan, which were compiled by Japanese scholar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By case studies, this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works: Shinozaki Shochiku[篠崎小竹]’s Tang Shi Yi[唐詩遺], Mori Kainan[森槐南]’s Tang Shi Xuan Ping Shi[唐詩選評釋], Mekata Makoto[目加田誠]’s (Xin Shi) Tang Shi Xuan[(新釋)唐詩選], Yoshikawa Kojiro[吉川幸次郎]’s Xin Tang Shi Xuan[新唐詩選] and Xin Tang Shi Xuan Xu Pian[新唐詩選續篇], discusses some key issues, for instance, what are Japanese scholars’ views towards Li’s Tang Shi Xuan,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ove anthologies,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works, and how did Japanese promote classical poetry education through anthologies? In addition, investigating the reception of Tang Poetry in Japan is also a main aim of this stud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論文選題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重點評述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11
一、研究對象11
二、研究方法12
第四節 章節安排與預期貢獻14
一、章節安排15
二、預期貢獻16

第二章 篠崎小竹《唐詩遺》探研19
前 言19
第一節 篠崎小竹對《唐詩選》與《唐詩別裁集》之評價21
一、對李攀龍《唐詩選》之評價21
二、對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之評價23
三、李、沈二家與篠崎小竹「唐宋詩觀」之異同26
第二節 《唐詩遺》之內容架構29
一、體例內容概介29
二、分體選詩33
三、四唐輕重35
四、詩家排名36
第三節 《唐詩遺》之分體「拾遺」38
一、古體38
二、近體39
第四節 《唐詩遺》之「崇杜」傾向49
結 語55

第三章 森槐南《唐詩選評釋》探研59
前 言59
第一節 森槐南對李攀龍《唐詩選》之評價61
一、對《唐詩選》之批評61
二、以《唐詩選》為評釋底本之緣由65
第二節 《唐詩選評釋》對李攀龍〈唐詩選序〉之回應68
一、五言古詩68
二、七言古詩74
三、五、七言絕句80
四、七言律詩85
第三節 《唐詩選評釋》之說詩要點90
一、捕捉關鍵字句,說解詩意91
二、勾勒章法結構,以示詩法94
三、合觀互參,評析異同高下96
結 語100

第四章 目加田誠新釋《唐詩選》探研103
前 言103
第一節 目加田誠對李攀龍《唐詩選》之評價105
第二節 新釋《唐詩選》之「平易」特色109
一、強調「平易」之緣由109
二、體例語言之「平易」112
三、說解詩意,別有異趣115
四、賞評詩作,要言不繁118
五、引導閱讀為主,指導創作為次122
第三節 新釋《唐詩選》「重情」之說詩旨趣125
結 語133

第五章 吉川幸次郎《新唐詩選》與《新唐詩選續篇》探研135
前 言135
第一節 《新唐詩選》與《新唐詩選續篇》概介137
一、選詩概介138
二、說詩概介140
第二節 《新唐詩選》與《新唐詩選續篇》形塑之詩人形象143
一、《新唐詩選》形塑之杜甫、李白、王維形象143
二、《新唐詩選續篇》形塑之白居易、韓愈形象152
第三節 《新唐詩選》與《新唐詩選續篇》之「新」意157
一、選錄體例159
二、選錄傾向162
結 語166

第六章 結論169

參考文獻177
一、原典文獻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年。
〔唐〕李白:《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96年。
〔唐〕王維:《輞川集》,收錄於曹中孚標點:《王維全集(附孟浩然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
〔宋〕洪邁:《容齋五筆》,收錄於《文津閣四庫全書》子部第281冊,北京:商務印書館,據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影印,2005年。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收錄於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宋〕劉克莊:《後村詩話》,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77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6年。
〔宋〕于濟原選,〔宋〕蔡正孫增輯:《精刊唐宋千家聯珠詩格》,日本南北朝刊本,日本國立公文圖書館藏本。
〔宋〕周弼編,〔清〕高士奇輯註:《三體唐詩》,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29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年。
〔元〕方回選評,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明〕高棅:《唐詩品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汪宗尼本影印,1988年。
〔明〕高棅:《唐詩正聲》,日本享保14年帝城書坊藏版,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本。
〔明〕何景明:《大復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20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年。
〔明〕胡應麟原著,王國安校補:《詩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明〕胡震亨原著,周本淳校點:《唐音癸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明〕李攀龍:《古今詩刪》,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32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年。
〔明〕李攀龍選,〔明〕蔣一葵箋釋:《唐詩選》,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09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1997年。
〔明〕李攀龍編,〔明〕凌宏憲輯:《李于鱗唐詩廣選》,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34冊,濟南:齊魯書社,據北京圖書分館藏明刻本朱墨套印本影印,2001年。
〔明〕李攀龍選,〔明〕袁宏道校:《新刻李袁二先生精選唐詩訓解》,明萬曆46年居仁堂余獻可刻本,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本。
〔明〕李攀龍編選,〔日〕服部南郭考訂:《唐詩選》,日本慶應3年嵩山房刊本,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
〔明〕陸時雍:《詩鏡總論》,收錄於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明〕唐汝詢:《唐詩解》,清順治16年万笈堂刊本,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本。
〔明〕屠隆:《白榆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35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明萬曆龔堯惠刻本影印,2002年。
〔明〕王夫之評選,王學太校點:《唐詩評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收錄於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中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明〕許學夷原著,杜維沫校點:《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
〔明〕周珽輯:《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25冊,濟南:齊魯書社,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8年刻本影印,2001年。
〔明〕周珽輯:《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二),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26冊,濟南:齊魯書社,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8年刻本影印,2001年。
〔清〕陳廷敬:《杜律詩話》,日本正德3年白松堂刊本,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
〔清〕黃生:《杜詩說》,一木堂刊本,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
〔清〕黃叔燦:《唐詩箋註》,松筠書屋藏板,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本。
〔清〕李因培:《唐詩觀瀾集》,清乾隆24年江蘇學署藏版,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本。
〔清〕冒春榮:《葚原詩說》,收錄於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浦起龍原著,王志庚校點:《讀杜心解》,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清〕乾隆御定,冉苒校點:《唐宋詩醇》上冊,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7年。
〔清〕錢謙益:《杜工部集箋註》,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4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收錄於丁福保輯,原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校點:《清詩話》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康熙56年初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藏本。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北京:中華書局,據乾隆28年教忠堂重訂本影印,1975年。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收錄於丁福保輯,原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校點:《清詩話》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清乾隆36年尚絅堂藏版,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本。
〔清〕田同之:《西圃詩話》,收錄於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王士禛編,〔清〕聞人倓箋:《古詩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王士禛等著:《師友詩傳錄》,收錄於丁福保輯,原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校點:《清詩話》上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王士禛:《師友詩傳續錄》,收錄於丁福保輯,原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校點:《清詩話》上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王士禛選,黃香石評,吳退庵、胡甘亭集註:《唐賢三昧集箋註》,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清〕王士禛原著,張宗柟纂集,夏閎校點:《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清〕吳喬:《圍爐詩話》,收錄於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楊倫原著,原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標點:《杜詩鏡銓》上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清〕永瑢、〔清〕紀昀等撰:《欽定四庫全書總目》(集部一),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總目第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年。
〔清〕永瑢、〔清〕紀昀等撰:《欽定四庫全書總目》(集部二),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總目第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年。
〔清〕俞樾:《湖樓筆談》,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16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清光緒25年刻春在堂全書本影印,2002年。
〔清〕張廷玉等奉敕修:《明史》,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5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年。
〔清〕趙翼:《甌北詩話》,收錄於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日〕貝原益軒:《格物餘話》,版本不明,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
〔日〕大典顯常:《唐詩集註》,日本安永3年平安林文軒刊本,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
〔日〕大典顯常:《唐詩解頤》,版本不明,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
〔日〕荻生徂徠:《徂來先生答問書》下,收錄於〔日〕島田虔次編輯:《荻生徂徠全集》第1卷學問論集,東京:みすず書房,1973年。
〔日〕東條琴臺:《先哲叢談續編》,東京:千鍾房,1884年,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
〔日〕服部南郭辯,〔日〕林元圭錄:《唐詩選國字解》,日本寬政3年江戶嵩山房刊本,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
〔日〕服部南郭辯,〔日〕林元圭錄,〔日〕日野龍夫校註:《唐詩選國字解》第1卷,東京:平凡社,1982年。
〔日〕戶崎淡園:《箋註唐詩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日本東京富山房「漢文大系」第2卷影印,1978年。
〔日〕紀友則、〔日〕紀貫之、〔日〕凡河内躬恒、〔日〕壬生忠岑等奉勅撰,張蓉蓓譯:《古今和歌集》,臺北:致良出版社,2002年。
〔日〕賴山陽:《山陽遺稿》,日本明治12年刊本,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本。
〔日〕千葉芸閣:《唐詩選掌故》,日本寬政5年江戶嵩山房刊本,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
〔日〕清少納言原著,林文月譯:《枕草子》,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2年。
〔日〕山本北山:《孝經樓詩話》,收錄於〔日〕池田四郎次郎編:《日本詩話叢書》第2卷,東京:龍吟社,1997年。
〔日〕篠崎小竹:《南豊集》,自筆寫本,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藏本。
〔日〕篠崎小竹:《唐詩遺》,梅花屋藏板,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
〔日〕篠崎小竹:《小竹齋詩鈔》,日本昭和12年梅邨寫本,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

二、近人論著
蔡毅:《日本漢詩論稿》,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蔡瑜:《高棅詩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0年。
陳岸峰:《沈德潛詩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1年。
陳伯海主編:《唐詩彙評》上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伯海:《唐詩學引論》,上海:知識出版社,1988年。
陳國球:《明代復古派唐詩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美朱:《明清唐詩選本之杜詩選評比較》,臺北:學生書局,2015年。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臺北:學海出版社,1988年。
賀嚴:《清代唐詩選本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李慶:《日本漢學史》第1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李慶:《日本漢學史》第3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劉芳亮:《日本江戶漢詩對明代詩歌的接受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3年。
魯迅:《魯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馬歌東:《日本漢詩溯源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莫礪鋒:《杜甫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孫立:《日本詩話中的中國古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孫琴安:《唐詩選本提要》,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
王力:《詩詞格律》,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
蕭麗華:《王維——道心禪悅一詩佛》,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肖瑞峰:《日本漢詩發展史》第1卷,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年。
許建崑:《李攀龍文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嚴紹璗:《中日古代文學關係史稿》,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年。
楊文雄:《詩佛王維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葉嘉瑩:《杜甫〈秋興八首〉集說》,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查清華:《明代唐詩接受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張伯偉:《東亞漢籍研究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年。
張伯偉:《中國古典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哲俊:《吉川幸次郎研究》,收錄於嚴紹璗主編:《北京大學20世紀國際中國學研究文庫》,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章培恆、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史》上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章培恆、王靖宇主編:《中國文學評點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等主編:《唐代文學研究》第3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鄒雲湖:《中國選本批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
〔日〕村上哲見:《漢詩と日本人》,東京:講談社,1994年。
〔日〕德富蘇峰:《第一人物隨錄》,東京:民友社,1926年,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
〔日〕渡邊年應:《復古思想と寬政異學の禁——封建秩序の崩壊過程に於ける葛藤——》,收錄於《國民精神文化研究》第30冊,東京:國民精神文化研究所,1937年,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
〔日〕干河岸貫一編:《續先哲百家傳》,大阪:青木嵩山堂,1910年,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
〔日〕岡本撫山:《浪華人物誌》,東京:風俗繪卷圖畫刊行會,1920年,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
〔日〕關森勝夫,陸堅合著:《日本俳句與中國詩歌——關於松尾芭蕉文學比較研究》,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
〔日〕關儀一郎、〔日〕關儀直編:《近世漢學者著書目錄大成》下,收錄於嚴靈峯編輯:《書目類編》第22冊,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日本東京東洋圖書刊行會1941年排印本影印,1978年。
〔日〕和漢比較文學會編:《近世文学と漢文学》,收錄於《和漢比較文学叢書》第7卷,東京:汲古書院,1988年。
〔日〕合山林太郎:《幕末.明治期における日本漢詩文の研究》,大阪:和泉書院,2014年。
〔日〕黑川洋一:《杜詩とともに》,東京:創文社,1982年。
〔日〕吉川幸次郎、〔日〕三好達治:《新唐詩選》,東京:岩波書店,1952年。
〔日〕吉川幸次郎、〔日〕桑原武夫:《新唐詩選續篇》,東京:岩波書店,1954年。
〔日〕吉川幸次郎:《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卷中國通說篇,東京:筑摩書房,1968年。
〔日〕吉川幸次郎:《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5卷元篇下・明篇,東京:筑摩書房,1969年。
〔日〕吉川幸次郎:《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7卷日本篇上,東京:筑摩書房,1969年。
〔日〕吉川幸次郎原著,章培恆等譯:《中國詩史》,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6年。
〔日〕加藤周一主編:《世界大百科事典》第12冊,東京:平凡社,1991年。
〔日〕簡野道明:《唐詩選詳說》,東京:明治書院,1929年,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
〔日〕礪波護、〔日〕藤井讓治編:《京大東洋学の百年》,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6年。
〔日〕目加田誠博士古稀紀念中國文學論集編輯委員會編集:《中國文學論集:目加田誠博士古稀記念》,東京:龍溪書舍,1974年。
〔日〕目加田誠釋註:《唐詩三百首》3卷,東京:平凡社,2009、1996、2009年。
〔日〕目加田誠新釋:《唐詩選》,收錄於《新釈漢文大系》第19卷,東京:明治書院,2011年。
〔日〕木崎愛吉:《篠崎小竹》,大阪:玉樹安造,1924年,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
〔日〕平野彥次郎:《唐詩選研究》,東京:明德出版社,1974年。
〔日〕前野直彬註解:《唐詩選》上下冊,東京:岩波書店,1975年。
〔日〕清水茂原著,蔡毅譯:《清水茂漢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日〕入谷仙介:《近代文学としての明治漢詩》,東京:研文出版,1989年。
〔日〕三浦葉:《明治漢文學史》,東京:汲古書院,1998年。
〔日〕森槐南原著,〔日〕松岡秀明校訂:《杜詩講義》第4冊,東京:平凡社,1993年。
〔日〕森槐南原著,〔日〕神田喜一郎編:《森槐南遺稿 中國詩學概說》,京都:臨川書店,1982年。
〔日〕森槐南:《唐詩選評釋》,東京:新進堂,1892-1896年,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
〔日〕森槐南原著,〔日〕豐田穰校訂:《唐詩選評釋》,東京:富山房,1938-1939年,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
〔日〕森槐南原著,江俠菴譯述:《唐詩選評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日〕森瀨壽三:《唐詩新攷》,大阪:關西大學出版部,1998年。
〔日〕斯文會編:《支那学研究》第2編,東京:斯文會,1932年。
〔日〕松尾芭蕉原著,鄭清茂譯註:《芭蕉百句》,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日〕松下忠原著,范建明譯:《江戶時代的詩風詩論:兼論明清三大詩論及其影響》,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年。
〔日〕下定雅弘原著,李寅生譯:《白樂天的世界》,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年。
〔日〕小西甚一原著,鄭清茂譯:《日本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日〕有木大輔:《唐詩選版本研究》,東京:好文出版,2013年。
〔日〕豬口篤志編:《日本漢詩》上冊,收錄於《新釈漢文大系》第45卷,東京:明治書院,2000年。

三、期刊論文
陳岸峰:〈《唐詩別裁集》與《古今詩刪》中「唐詩選」的比較研究〉,載《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2001年12月,頁399-416。
陳美朱:〈論明清詩話對唐七古的正變之爭〉,載《中國文化月刊》第232期,1999年07月,頁41-63。
范建明:〈關於《唐詩別裁集》的修訂及其理由——「重訂本」與「初刻本」的比較〉,載《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25期,2012年12月,頁57-74。
葛曉音:〈初盛唐七言歌行的發展——兼論歌行的形成及其與七古的分野〉,載《文化遺產》1997年第5期,1997年09月,頁47-61。
葛曉音:〈從五排的鋪陳節奏看杜甫長律的轉型〉,載《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2015年07月,頁1-12。
顧春芳:〈重新考訂李攀龍《唐詩選》的意義〉,載《人文学論集》第35集,2017年03月,頁37-49。
蔣寅:〈舊題李攀龍《唐詩選》在日本的流傳和影響——日本接受中國文學的一個側面〉,載《國學研究》第12卷,2003年12月,頁363-386。
金生奎:〈李攀龍唐詩選本考論〉,載《文獻季刊》2012年第3期,2012年07月,頁177-191。
連清吉:〈吉川幸次郎的中國文學研究方法論〉,載《政大中文學報》第16期,2011年12頁,頁111-136。
劉芳亮:〈《唐詩選》在日本的流行及其原因再論〉,載《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34卷第3期,2011年05月,頁120-126。
錢志熙:〈論初盛唐時期古體詩體制的發展〉,載《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2011年09月,頁62-75。
王琨:〈森槐南《杜詩講義》的特色〉,載《東亞漢學研究》創刊號,2011年06月,頁322-332。
王人恩:〈日本森槐南《補春天》傳奇考論〉,載《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0卷第3期,2003年05月,頁62-66。
王運熙:〈總集與選本〉,載《古典文學知識》2004年05期,2004年09月,頁75-81。
解國旺:〈論李攀龍《古今詩刪》的詩學取向〉,載《天中學刊》第22卷第1期,2007年02月,頁65-67。
許建崑:〈李攀龍「古今詩刪」與相關「唐詩選」各版本的比較〉,載《東海中文學報》第6期,1986年05月,頁104-108。
殷祝勝:〈舊題李攀龍《唐詩選》真偽問題再考辨〉,載《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0卷第1期,2013年01月,頁119-123。
張健:〈蔡正孫考論——以《唐宋千家聯珠詩格》為中心〉,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2004年03月,頁60-70。
張俐盈:〈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李白詩歌選評研究〉,載《漢學研究》第32卷第4期,2014年12月,頁229-258。
張小鋼:〈『唐詩選畫本』考 : 詩題と画題について〉,載《金城学院大学論集(人文科学編)》第11卷第1號,2014年09月,頁81-94。
〔日〕長谷部剛:〈森槐南《古詩平仄論》及其實踐,並論槐南對龐德《國泰集》的影響——森槐南札記二則:以《古詩平仄論》及《國泰集》為例〉,載《中國文學學報》第7期,2016年12月,頁169-181。
〔日〕崗村繁:〈目加田誠先生の思い出〉,載《中国文学論集》第23號(目加田誠先生追悼號),1994年12月,頁6-10。
〔日〕高橋繁樹:〈目加田誠先生の晩年の研究と文学〉,載《中国文学論集》第23號(目加田誠先生追悼號),1994年12月,頁14-18。
〔日〕橫田滋:〈吉川幸次郎・三好達治著「新唐詩選」〉,載《東洋史研究》第12卷第2號,1952年12月,頁179-181。
〔日〕淺川哲也:〈服部南郭『唐詩選国字解』とその異本——近世口語体資料としての再検討——〉(國語學會2003年度秋季大會研究發表會發表要旨),載《國語學》第 55卷第2號,2004年04月,頁 128。
〔日〕淺川哲也:〈『唐詩選講釈』と『唐詩選広解』の指定表現について:近世口語体資料としての再評価〉(日本語學會2004年度秋季大會研究發表會發表要旨),載《日本語の研究》第1卷第2號,2005年04月,頁134。
〔日〕日野龍夫:〈『唐詩選』と近世後期詩壇——都市の繁華と古文辞派の詩風——〉,載《文学》第39卷第3號,1971年03月,頁275-285。
〔日〕森瀨壽三:〈李攀竜「唐詩選」藍本考——偽書の可能性はどれほどあるか〉,載《關西大學文學論集》第43卷第2號,1993年12月,頁53-72。
〔日〕松浦章:〈江戸時代唐船齎來の『唐詩選』とその再版本〉,載《或問》第31號,2017年06月,頁1-14。
〔日〕藤田あゆみ:〈近世語資料としての『唐詩選国字解』:「ている」「てある」「ておる」「てござる」の用法をめぐって〉,載《山梨英和短期大学紀要》第10號,1976年10月,頁77-100。
〔日〕興膳宏:〈吉川幸次郎博士略年譜〉,載《東方學》第74輯,1987年07月,頁169-171。
〔日〕竹村則行:〈袁枚論詩絕句與賴山陽論詩絕句〉,載《中國典籍與文化》1992年02期,1992年07月,頁111-122。
〔日〕住吉朋彥:〈旧刊『聯珠詩格』版本考〉,載《斯道文庫論集》2008年第43輯,2009年02月,頁215-263。
〔日〕佐藤進:〈釈大典『唐詩解頤』の特殊な訓読について:徂徠の詩読解を受け継ぐもの〉,載《日本漢文学研究》第11號,2016年03月,頁75-106。

四、學位論文
畢偉玉:《李攀龍唐詩選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05月。
杜治國:《確立詩歌的正典——李攀龍詩論、選本及創作研究》,香港: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05月。
李曉燕:《《唐詩選國字解》的中日語言文化比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在日本》,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日本語言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04月。
孟偉:《吉川幸次郎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九州:長崎大學大學院,生產科學研究科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09月。
〔日〕松下忠:《江戸時代の詩風及び詩論の研究》,東京: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博士學位論文,1962年03月。

五、網路資料
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http://big5.oversea.cnki.net/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D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ndltd.ncl.edu.tw/
CiNii Articles:https://ci.nii.ac.jp/
科学研究費助成事業データベース:https://kaken.nii.ac.jp/ja/
明治書院:http://www.meijishoin.co.jp/
全國漢籍データベース:http://www.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
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http://www.library.pref.osaka.jp/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http://www.ndl.go.jp/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https://www.digital.archives.go.jp/
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古典籍総合データベース:http://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
日本の古本店:https://www.kosho.or.jp/
岩波書店:https://www.iwanami.co.jp/
伊紀國屋書店:https://www.kinokuniya.co.jp/
みすず書房:https://www.msz.co.jp/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https://projects.iq.harvard.edu/yenchinglib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