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典文獻
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藝文志》,上海:商務印書館,1995年。
漢•公羊壽傳,漢•何休解詁,唐•徐焉疏:《春秋公羊傳註疏》,收入《十三經註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晉•干寶著,汪紹楹校注:《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晉•皇甫謐:《高士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晉•陶潛著,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晉•葛洪著,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唐•沈亞之:《沈下賢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7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薛用弱:《集異記》,收入《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唐•薛漁思著,王公偉點校:《河東記》,收入《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宋・莊綽撰,蕭魯陽點校:《雞肋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李昉:《太平御覽》,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5年。
宋•李昉等編,張國風會校:《太平廣記會校》,北京:北京燕山版社,2011年。
宋•張其賢:《洛陽搢紳舊聞記》,收入《中國野史集成》 第4冊,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宋•張鎡:《梅品》,臺北:藝文出版社,1966年。
宋•蘇轍著,俞宗憲點校:《龍川略志 龍川別志》,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元•脱脱等:《宋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66年。
元•無名氏:《硃砂擔滴水浮漚記》,收入《全元雜劇》三編第3冊,臺北:世界出版社,1963年。
元•關漢卿:《錢大尹智勘緋衣夢》,收入《全元雜劇》初編第11冊,臺北:世界出版社,1966年。
宋•周密:《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贊寧:《宋高僧傳》,北京:中華出版社,1987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刊:《明英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年。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83冊,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
明•李默:《群玉樓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七七,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據浙江圖書館藏明萬曆元年李培刻本影印。
明•沈周:《石田翁客座新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116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影印。
明•宋濂:《文憲集》,收入《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第410冊,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據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影印。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北京: 中華書局, 1964年。
明•夏玉麟、汪佃等:《(嘉靖)建寧府志》,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
明•晁瑮、明•徐火勃:《晁氏寶文堂書目 徐氏紅雨樓書目》,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明•高儒等著:《百川書志 古今書刻》,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明•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陳絳:《金罍子》,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2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陶輔撰,程毅中點校:《花影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明•商汭輯:《稗海》,臺北:大化出版社,1985年。
明•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明•張楷:〈監軍曆略〉,收入明•萬表輯:《皇明經濟文錄》,收入《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19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據嘉靖刻本影印。
明•黃瑜,《雙槐歲鈔》,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39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
明•葉盛著,魏中平點校:《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雷燮:《奇見異聞筆坡叢脞》,弘治十七年(1504)江氏宗德堂刊本。
明•雷燮:《南谷詩話》,收入張健:《珍本明詩話五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明•趙弼:《效顰集》,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明•趙弼:《效顰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246冊,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據明嘉靖二十七年趙子伯重刻本影印。
明•趙弼:《效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26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明宣德王靜刻本影印。
明•瞿佑著,喬光輝點校:《瞿佑全集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李清馥撰,徐公喜、管正平、周明華點校:《閩中理學淵源考》,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清•汪森:《粵西文載》,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4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局,1986年,據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
清•金鉷等監修,清•錢元昌等編纂:《(雍正)廣西通志》,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6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局,1983,據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
清•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清聖祖御定:《全唐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清•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清•張琦等:《(康熙)建寧府志》,收入《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誌從刊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2003年。
清•黃宗羲《明文海》,收入《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77年。
清•黃虞稷撰,瞿鳳起、潘景鄭整理:《千頃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清•萬斯同等:《明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6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影印。
清•雷杰、清•雷一鳴等修:《璜溪雷氏宗譜》,宣統二年(1910)刻本。
清•劉熙載:《藝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第127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據涵芬樓輯四部叢刊三編影印稿本影印。
二、近人專著
Stith Thompson,The folktale,NewYork: Baker & Taylor Books,2006.
〔美〕韋勒克、〔美〕華倫撰,王夢鷗、許國衡譯:《文學論──文學方法研究論》,臺北:志文出版社,1992 年。
丁乃通編著,鄭建成、李倞、商孟可、白丁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年。
大連圖書參考部編:《明清小說序跋選》,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年。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修訂版)》,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朱一玄:《聊齋志異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
伍丹科:《明代土地制度和賦役制度的發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
金榮華:《六朝志怪小說情節單元索引(甲編)》,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4年。
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年。
建甌縣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建甌縣分卷》,建甌:建甌縣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1992年。
胡適:《胡適文存二集》,上海:上海書局,1989年。
侯忠義、劉世林:《中國文言小說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郭培貴:《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涂秀虹:《明代建陽書坊之小說刊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
陳文新:《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益源:《元明中篇傳奇小說研究》,香港:學峰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陳益源:《古代小說述論》,北京:線裝書局,1999年。
陳益源:《剪燈新話與傳奇漫錄之比較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陳國軍:《明代志怪傳奇小說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陳國軍:《明代志怪傳奇小說敘錄》,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
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
黃霖、韓同文:《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修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董崇:《文學創作的理論與教學》,臺北:書林出版社,1997年。
程毅中、薛洪勣:《古體小說鈔・明代卷》,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程樹德撰,程俊英、蔣見元點校:《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喬光輝:《明代「剪燈」系列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雷耀久:《建甌市房道鎮璜溪雷氏簡史》,建甌:福建省建甌市檔案館,1993年。
詹宣猷等修,蔡振堅等纂:《建甌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29年,據民國十八年鉛印本影印。
趙興勤:《理學思潮與世情小說》,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鄭振鐸著,吳曉玲整理:《西諦書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寧稼雨:《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82年。
薛洪勣、王汝梅:《稀見珍本明清傳奇小說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
薛洪勣:《傳奇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錢仲聯等:《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三、期刊論文
〔日〕岩田百郎:〈「剪燈新話」の冥婚譚〉,《日本文學論究》第30期(1971年3月),頁135~140
〔日〕大塚秀高著,謝碧霞譯:〈明代後期文言小說刊行概況(上)〉,收入臺灣學生書局:《中國書目季刊》第19卷第2期(1985年9月),頁60-75。
王長順:〈論〈細侯〉對中國古代殺子母題的承繼與超越〉,《咸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1期(2013年1月),頁108-112。
石麟:〈唐宋傳奇與明清小說〉,《明清小說研究》2008年第3期,頁256-265。
李尾咕:〈熊大木刻書考略〉,《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3卷第3期(2015年5月),頁88-92。
何萃:〈「文備眾體」:明清文人小說的文體特徵〉,《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頁132-139。
侯美珍:〈明代鄉會試《詩經》義出題的考察〉,《國文學報》第55期,2014年6月),頁131-164。
郭英德:〈悬置名著──明清小说史思辨录〉,《文學評論》1999年第2期,頁61-66。
涂秀虹:〈論明代建陽刊小說的地域特徵及其生成原因〉,《文學遺產》第5期(2010年),頁96-97。
陳大康:〈論小說史上的兩百年空白〉,《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6期,頁52-57。
陳大康:〈論元明中篇傳奇小說〉,《文學遺產》1998年第3期,頁49-64。
陳文新、樂雲:〈論明代傳奇小說的三種主要類型及其文化品格〉,《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8期,頁58-64。
陳益源、陳靈心:〈明代稀見小說《奇見異聞筆坡叢脞》初探〉,《明清小說研究》2019年第2期,頁4-26。
陳國軍:〈明代小說家雷燮事跡初探〉,《文學遺產》2012第2期,頁146-149。
陳國軍:〈明代中篇傳奇小說格局的構成——以《鍾情麗集》為考察中心〉,《海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頁159-164。
陳慶浩:〈瞿佑和剪燈新話〉,《漢學研究》第6卷第1期(1988年6月),頁199-211。
張金芝、王紀平、呂娜:〈魏晉志怪小說中的人狐之戀〉,《浙江旅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頁66-69。
黃東陽:〈天理、人欲衝突的再思考──解讀《歡喜冤家》對女性情欲的理解與安置.〉,《成大中文學報》第16期(2007年4月),頁103-130。
葉楚炎:〈論明清小說中「指腹為婚」的情節模式〉,《明清小說研究》2010年第3期,頁47-64。
程國賦:〈中國古代文學史研究中文化學方法論〉,《嶺南師範學院學報》第40卷第1期(2019年2月),頁51-65。
程毅中:〈唐人小說中的「詩筆」與「詩文小說」的興衰〉,《文學遺產》2007年第 6 期,頁 61-66。
喬光輝:〈九十年代瞿佑及《剪燈新話》研究綜述〉,《古典文學知識》2000年第3期,頁67-74。
蔡亞平、程國賦:〈論明清時期讀者與通俗小說評點的關係〉,《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頁131-138。
蔡惠茹:〈福建建安雷氏科舉家族的興衰及其原因〉,《國文天地》33卷第11期(2018年4月),頁17-22。
劉洋:〈明前期理學家的異端之辨和儒學傳播〉,《新亞論叢》第17期(2016年12月),頁205-219。
薛洪勣:〈明清文言小說的發展歷程〉,《社會科學戰線》1990年第2期,頁254。
盧增夫:〈鄧茂七之亂史料傳承考辨〉,《明代研究》第14期(2010年6月),頁45-66。
羅寧〈記錄見聞:中國文言小說寫作的原則和方法〉,《文藝理論研究》2018年第5期,頁118-131。
顧希佳:〈中韓「烈不烈女」傳說比較研究〉,《民間文化論壇》2005年第5期,頁45-50。
四、學位論文
張毓玲:《明代的歲貢生員》,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張艷:《宋前「桃源體」小說研究》,重慶:西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0年。
杜寶瑩:《論元明中篇傳奇小說的藝術特色及其文化內涵》,天津:天津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劉青霞:《元明中篇傳奇小說人物形象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