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Peter M. Huber著,黃相博譯,〈在中小學與大學之受教育權〉,《世新法學》,8卷2號,2015年6月,頁385-413。
于承平,〈臺灣融合教育教師師資供需現況及問題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102期,2016年3月,頁140-160。
于承平/羅清水/林俞均/王菊生,〈我國實施融合教育政策之檢討〉,16卷2期,《教育政策論壇》,2013年5月,頁115-146。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會主編,《我國師資培育百年回顧與展望》,台北:五南,2012年5月。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台北:學富,2005年12月。
方正一∕洪志成,〈指派教師研習與學校對策間的拉扯:教師專業觀點〉,《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0期,2013年,頁97-122。
王致穎,〈關懷倫理學道德教育教育方法再融合教育下的實踐〉,《教師之友》,51卷3期,2010年12月,頁63-70。
王榆評,《國民教育階段中特殊教育的憲法建構與檢討》,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7月。何英奇,《心理與特殊教育新論》,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年5月。
何國華,〈澳洲特殊學生之融合教育〉,《嘉義大學學報》,69期,2000年,頁161-181。
克理斯提安‧史塔克(Christian Starck),呂理翔譯,〈論德國法院對基本權利之保障以及立法者之角色〉,《憲政時代》,41卷3期,2016年1月,頁457-471。
吳木昆,〈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卷1期,2009年,頁35-54。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自刊,2003年,3版。
吳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臺北:自刊,2015年,3版。
吳武典,〈臺灣特殊教育綜論(三):挑戰與展望〉,《特殊教育季刊》,132期9月,2014年9月,頁1-8。
吳武典,〈融合教育的迴響與檢討〉,《教育研究月刊》,136期,2005年8月,頁28-42。
吳信華,《憲法釋論》,台北:三民,2011年9月。
吳秦雯,<「優惠性差別待遇」概念之接受、適用與轉化—以我國與法國之「性別」作為優惠標準之比較為中心>,收於: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17年4月,頁313-383。
吳淑美,〈談融合教育的實施與困境〉,《國教世紀》,188期,1999年,頁6-11。
吳清山,《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2006年9月,2版。
吳勝如/邱進典/周圍生/陳錫輝,〈新修訂特殊教育法之特色〉,《身心障礙研究》,8卷1期,2010年3月,頁18-24。
宋峻杰,〈另一關於「受教育權」之導向思考:以日本國憲法學為引據〉,《法學新論》,1期,2008年8月,頁116-143。
李仁淼,〈平等保障與積極性優惠措施〉,《月旦法學教室》,150期,2015年4月,頁36-50。
李仁淼,〈學生的髮型自由與自我決定權〉,《月旦法學教室》,96期,2010年9月,頁6-7。
李仁淼,〈憲法與行政法--以教育法為中心:第一講-學習權之權利性質與保障內容〉,《月旦法學教室》,102期,2011年4月,頁28-40。
李秀鳳,〈淺談目前師資培育法修正方向〉,《國民教育》,39卷6期,1999年8月,頁63-80。
李建良,〈「制度性保障」理論探源:尋索卡爾‧史密特學說的大義與微言〉,收於: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 臺北:元照,2004年10月,頁219-265。
李建良,〈從憲法觀點論軍公教優惠存款的存廢問題〉,《政大法學評論》,78期,2004年4月,頁1-36。
李建良,〈論國際條約的國內法效力與法位階定序──國際條約與憲法解釋之關係的基礎課題〉,收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八輯(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4年7月,頁175-275。
李建良,〈論學術自由與大學之憲法保障: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80號解釋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文化,1999年7月,頁157-159。
李惠宗,〈罷免制度合憲性的檢討〉,《月旦法學教室》,155期,2015年9月,頁70-83。
李惠宗,《中華民國憲法概要》,台北:元照,2004年8月。
李惠宗,《案例式法學方法論》,台北:新學林,2010年9月。
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元照,2012年,6版。
李慶良,《特殊教育行政與法規》,台北:心理,2004年9月。
周志宏,〈學習權序論:教育基本法學習權規定之解析〉,收於:氏著,《教育法語教育改革》,2003年9月,頁503-535。
周志宏,《教育法與教育改革(三)》,台北:高等教育,2012年8月。
周祝瑛,〈台灣地區師資培育政策之檢討與展望〉,《中等教育》,60卷3期,2009年9月,頁8-20。
林玉體,《幼兒教育思想》,台北:五南,2001年。
林秀珍,<J. Dewey教育無目的論的辨明與詮釋>,《教育研究期刊》,49卷3期,2003年9月,頁93-111。
林明鏘,〈比例原則之功能與危機〉,《月旦法學雜誌》,231期,2014年8月,頁65-79。
林俐瑩/吳憲,〈由林生祥拒絕領獎事件探究優惠性差別待遇與族群歧視之關係(上)〉,《萬國法律》,191期,2013年10月,頁58-75。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我國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卷1期,2007年3月,頁57-80。
林寶貴,〈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安置與輔導〉,收於:氏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2000年,頁291-330。
林寶貴,《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2000年3月,4版。
法治斌,〈司法審查中之平等權—建構雙重基準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1990年,6卷1期,頁35-50。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元照,2005年10月,3版。
邱宏達,《現代國際法》,台北:三民書局,修訂二版,2006年11月。
邱椽茵,《學齡前融合教育班級師生及同儕互動之研究-以臺北縣一所公立幼稚園教師經驗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邱維誠/林瑋如/葉佩真,〈台灣師資培育制度丕變〉,《教育研究月刊》,103期,2002年11月,頁5-10。
姜皇池,《國際公法導論》,台北:新學林,2013年2月,3版。
洪榮照,〈我國特殊教育師資培育之探討〉,《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 特殊教育叢書》,2011年1月。
洪禎璟/傅秀媚,〈從融合教育理念談巡迴輔導意涵之初探〉,載於: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第八屆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學術研討會暨實務交流研習會論文集》,2009年9月,頁193-194。
洪儷瑜,〈資源教室方案與臺灣的融合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82期,2008年,頁45-68。
洪儷瑜,〈邁向融合教育之路─回顧特殊教育法立法三十年〉,《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2014年11月,頁21-32。
洪儷瑜,《英國的融合教育》,台北:學富文化,2001年8月。
胡致芬,〈重度障礙兒童學前教育方案〉,《國小特殊教育》,22期,1997年,頁25-30。
唐榮昌,〈改革中的省思—談融合教育的困境與突破〉,《雲嘉特教》,6期,2007年,頁4-7。
孫迺翊,<無障礙/可及性、合理調整與平等不歧視原則: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檢視我國憲法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平等原則內涵>,《臺大法學論叢》,45卷S期,2016年11月,頁1163-1228。
孫迺翊/許崇賓/黃俊杰,《論軍公教優惠存款之相關爭議》,台北:元照,2016年7月。
孫迺翊/廖福特主編,《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台北:台灣新世紀,2017年12月,頁18。
涂予尹,〈我國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措施的評析:從Kymlicka的自由多元文化主義觀演出發〉,《中研院法學期刊》,10期,2010年3月,頁301-354。
高雅曼/謝佩妤,<從憲法平等權論教育平等>,《學校行政》,60期,2009年3月,頁169-184。
張世雪,《特殊教育導論: 探究特殊需求學習者》,台北:五南,2017年8月。
張恒豪,〈特殊教育與障礙社會學一個理論的反省〉,《教育與社會研究》,13期,2007年6月,頁71-94。
張美華/簡瑞良,<人本心理學在融合教育班級經營的運用>,頁56。原載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編,《特殊教育叢書》,2009年10月,頁55-70。
張意如/張乃悅/張香如,〈級任教師在鑑定與評量的角色及功能〉收於:氏編,《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台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2007年2月,頁61-72。
張嘉尹,〈違憲審查中之基本權客觀功能〉,《月旦法學雜誌》,185期,2010年10月,頁17-38。
張嘉原,〈我國中小學教師證照制度與問題分析〉,《學校行政》,49期,2007年5月,頁211-227。
張德銳/丁一顧,〈我國師資培育制度的回顧與前瞻〉,《研習資訊》,22卷6期,2005年12月,頁30-36。
教育部,《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充分就學、適性發展》,台北:教育部,1995年。
莊玉芬,〈國內專業團隊服務於學校系統之現況〉,《物理治療》,2004年,29卷5期,頁324-331。
莊國榮,《行政法》,臺北:元照,2014年,2版。
許志雄,《人權論:現代與近代的交會》,台北:元照,2016年1月。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2008年9月,4版。
許育典,〈大學生的基本權保障與限制:以學習自由為核心〉,《教育政策論壇》,20卷1期,2017年2月,頁107-138。
許育典,〈在學關係下教育行政的法律監督--以中小學生為核心〉,《特殊教育集刊》,53輯2期,2007年6月,頁73-101。
許育典,〈當教師工作權遇到學生自我實現權〉,《月旦法學雜誌》,211期,2011年12月,頁71-87。
許育典,〈當新聞自由遇到隱私權—一個公益與私益的衝突難題〉,《月旦法學雜誌》,244期,2015年9月,頁81-95。
許育典,〈學習自由VS. 學習權/受教育權一從學術自由評大法官釋字第563 號解釋〉,《成大法學》,7 期,2004年,頁45-88。
許育典,《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元照,2013年6月,2版。
許育典,《教育行政法》,臺北:元照,2016年11月。
許育典,《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五南,2013年6月,2版。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6年4月,7版。
許育典/黃憶潔,〈從憲法探討原住民族教育的落實-以義務教育階段為核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43期,2014年8月,頁1-51。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2期,2002年12月,頁72-80。
許宗力,<論法律保留原則>,《法與國家權力》,臺北:元照,1999年10月,頁158-162。
許宗力主編,《追尋社會國: 社會正義之理論與制度實踐》,台北:臺大出版中心,2018年1月。
陳怡凱,〈國際人權公約之內國效力-以公民與政治權公約暨經濟社會文化權公約施行法為例〉,收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主編,《台灣法學新課題(八)》,2010年10月,頁27-68。
陳怡凱,〈國際法於我國內國法院之實踐〉,《司法新聲》,104期,2012年11月,頁28-43。
陳建銘,〈談中小學實施教師評鑑〉,《師友月刊》,551期,2013年5月,頁9-14。
陳家榆/黃榮真,〈宜花地區國小資源班教師實施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大綱之現況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8期,2016年7月,頁199-228。
陳清秀,〈比較法之功能及其與行政法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253期,2016年6月,頁69-90。
陳舜芬/丁志仁/洪儷瑜,《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制度的檢討》,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年12月。
陳愛娥,〈對憲法平等權規定的檢討:由檢視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出發〉,收於:湯德宗/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2007年,頁225-260。
陳慈陽,《憲法學》,台北:元照,2005年11月。
陳新民,<平等權的憲法意義>,收於:氏編,《憲法基本權利之理論(上)》,1996年1月,頁499-501。
彭孟堯,《教育哲學》,台北:學富文化,2003年10月。
彭德富/張真堯,〈論視障者的按摩工作權及政府輔導政策:以釋字第649 號解釋為中心〉,《止善》,14期,2013年6月,頁63-87。
曾伊那,《法制教育在師資培育的檢討與建構:從教育基本權出發》,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曾喜城,<教師應該是專業嗎?>,《師友月刊》, 241期,1987年,頁30-31。
曾媖婷/劉明松,〈學前身心障礙學生輔導制度實施現況與未來之探討:以台中縣為例〉,《台東特教》,23期,2006年6月,頁12-16。
湯德宗,<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一九八八至一九八九會期重要判決評述>,《美國月刊》,1989年9月,4卷5期,頁329。
鈕文英,《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年2月,2版。
鈕文英,《融合教育的理念與作法(上)──理念、現況與做法篇》,高雄復文圖書,2006年3月。
黃己娥/王天苗,〈智障學生家長決定子女教育安置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卷5期,1999年6月,頁85-106。
黃玉幸,〈教師研習多軌前行〉,《師友月刊》,570期,2014年10月,頁52-56。
黃志成/王麗美/王淑楨/高嘉慧,《特殊教育概論》,台北:揚智,2013年8月。
黃宗菁,《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基本權的憲法保障─以台南啟聰學校性侵案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年2 月。黃俊峰,<論幸福臺灣與教育的意義及目的>,《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卷11期,2013年,頁51-55。
黃昭元,〈平等權審查標準的問題:兼論比例原則在平等權審查上的適用可能〉,《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37卷4期,頁253-284。
黃柏雅,《從聽障生自我實現探討啟聰教育教師的資格》,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7月。黃富廷,《輔助性科技的人文意涵》,台北:心理出版社,2007年9月。
黃源河/陳瑋婷,〈談融合教育思潮下的特殊教育師資培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卷3期,頁147-152。
黃筠方,〈淺談融合教育下普通教師與特教教師的合作關係與模式〉,《東華特教》,44期,2010年12月,頁14-19。
楊巧玲,〈教育基本法有關人民學習權及受教權規定之評析〉,《教育政策論壇》,4卷2期,2001年8月,頁1-24。
楊洲松,〈修正「師資培育法」的檢視〉,《社會文化學報》,16期,2003年6月,頁23-39。
葉重新,《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2017年,4版。
董保城,《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元照,1997年5月。
詹棟樑,《現代教育哲學》,台北:五南,1991年3月。
廖元豪,〈非視障者比視障者更值得保護?:精細、嚴謹,但欠缺權力敏感度的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123期,2009年,頁187-193。
劉宥均,《論大陸配偶在臺之工作權》,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1月。劉博允,《台灣與美國融合教育政策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劉顏,〈論教育價值觀的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湖北第二師範學報》,26卷12期,2009年12月,頁105-106。
潘奕陵,《國小啟聰教育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1月。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台北:正典,2001年10月。
鄭津妃,〈普通班中障礙學生的同儕關係:融合予隔離的差異觀〉,《特殊教育季刊》,120期,2011年9月,頁19-26。
黎軍/宋亞峰,<社會本位論與個人本位論教育目的之再審視>,《教育理論與實踐》,37卷10期,2017年,頁3-6。
盧台華,〈從個別差異、課程調整與區分性教學的理念談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設計與實施〉,《特殊教育季刊》,119期,2011年6月,頁1-6。
鍾秉正,〈從社會法觀點看教育券相關措施--以社會促進為學理基礎〉,《月旦法學雜誌》, 2009年8月,171期,頁183-200。
鍾建何/林靜萍,〈臺灣與日本中等學校體育師資培育及任用制度之比較〉,《中華體育季刊》,31卷3期,2017年9月,頁189-197。
簡成熙,《教育哲學:理念、專題與實務》,台北:高等教育,2004年10月。
蘇燕華/王天苗,〈融合教育的理想與挑戰國小普通班教師的經驗〉,《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4期,2003年,頁39-62。
二、外文文獻
Dewey, John: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1959.
Gutierrez, Kris D./ Rogoff, Barbara: Cultural ways of learning: Individual traits or repertoires of practic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2(5), 2003, p. 19-25.
Hallahan, Daniel / Kauffman, James: Exceptional Childre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Boston: Allyn & Bacon, 1994.
Hartmer, Michael/ Detmer, Hubert (Hrsg.): Hochschulrecht: Ein Handbuch für die Praxis, 2. Aufl., Heidelberg 2004.
Shannon, Robert H.: ONE MILLION CHILDREN: A national study of Canadian Children with Emotional and Learning Disorders, Toronto: Leonard Crainford, 1971, p.122-124.
Kumar, Akhilesh: Normalization: Guiding Principle of Equal Opportunities in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India, European Academic Research, 1(5), 2013, p. 667-676.
Nirje, Bengt: The normalization principle and its human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Changing patterns in residential services for the mentally retarded , 1(2), 1969, p. 179-195.
Reichenbach, Peter: Art 3. Abs.3 S.2 GG als Grundrecht auf Chancengleichheit - Über den Anspruch behinderter Schülerinnen und Schüler auf Unterricht in der Regelschule, RdJB 2001, S. 53-64.
Rux, Johannes: Kein Handlungsbedarf oder Anlass für eine bildungspolitische Revolution? - Zur innerstaatlichen Umsetzung der Behindertenrechtskonvention der Vereinten Nationen, RdJB 2009, S. 220-228.
Schnorr, Roberta F.: Peter? He comes and goes,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 15(4), 1990, p. 231-240.
Thomas Böhm, Regelschulbesuch Behinderter und aktive Teilnahmefähigkeit, SchuR 2009, S. 7 ff.
Thomas, Steven B./ Rapport, Mary Jane K.: 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 Understand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ourt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2(2), 1998, p. 66-78.
Wu, Wu-Tien: Inclusive education in Taiwan,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40(4), 2007, p. 76-96.
三、網路文獻
〈104學年度一般學校身心障礙類安置班別學生統計-高中職〉,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https://www.set.edu.tw/Stastic_WEB/sta2/default.asp,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5月10日。
〈5歲腦麻兒求學遭拒 單親媽投訴媒體〉,壹電視,2013年,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me/local/10688879,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7月12日。
〈Eaton v. Brant Board of Education〉,http://www.thecharterrules.ca/index.php?main=concepts&concept=8&sub=case,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8月29日。
〈台南市國民教育階段在家教育身心障礙學巡迴輔導計畫〉,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特幼教育科,2015年9月22日,http://boe.tn.edu.tw/boe/wSite/ct?xItem=5527&ctNode=421&mp=20,最後瀏覽日:2018年11月24日。
〈成大課程查詢〉,國立成功大學,http://course-query.acad.ncku.edu.tw/qry/,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12月17日。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衛生福利部, https://crpd.sfaa.gov.tw/BulletinCtrl?func=getBulletin&p=b_2&c=C&bulletinId=56,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11月27日。
〈訂定「台南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設置要點」〉,台南市政府網站,http://law01.tainan.gov.tw/glrsnewsout/NewsContent.aspx?id=740,最後瀏覽日:2018年7月12日。
〈家長控師長帶頭霸凌妥瑞氏兒 人本:教育人員「心裡面別只有官位」〉,上報,2018月27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8880,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12月14日。
〈師資專業素養指引公布 課程自主空間加大〉,教育部電子報,2018年7月25日,https://epaper.edu.tw/topical.aspx?period_num=826&topical_sn=1042&page=1,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9月12日。
〈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對照表實施要點〉,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https://depart.moe.edu.tw/ed2600/News.aspx?n=A441B5D8D12FC242&sms=DED4954864BD81E1,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10月24日。
〈特殊教育年鑑〉,教育部,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32/pta_5462_5530687_23799.pdf,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8月27日。
〈特殊教育體系相關問題暨修法議題之探討〉,e能網,http://www.enable.org.tw/res/detail05.php?id=40,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5月10日。
〈淺談專業團隊服務模式〉,教師手札,2011年1月7日,https://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883,最後瀏覽日:2018年5月10日。
〈資源班的性質與實施〉,身心障礙者服務網,http://disable.yam.org.tw/life/688,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6月29日。
李宜蓁,〈認識妥瑞氏症〉,《親子天下雜誌》,2011年1月1日,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0017-%E8%AA%8D%E8%AD%98%E5%A6%A5%E7%91%9E%E6%B0%8F%E7%97%87/,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12月14日。
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大學部課程架構表),http://www.sped.nutn.edu.tw/contents/prog/prog.asp?menuID=81,最後瀏覽日:2018年7月8日。
諶淑婷,〈營造優質教育環境 保障特教生學習權益〉,《國語日報》,2011年12月30日,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987,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