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20 17: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鈺茹
研究生(外文):Yu-JuHuang
論文名稱:從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基本權檢討融合教育的師資培育制度:以國民教育為核心
論文名稱(外文):Review th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Inclusive Education from the Fundamental Right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Focus on Compulsory Education
指導教授:許育典許育典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e-Dian Hs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0
中文關鍵詞:融合教育平等權教育基本權師資培育制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合憲性審查
外文關鍵詞:Inclusive EducationEqual rightsFundamental Right of EducationTeacher Education System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Constitutional Revie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2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近年來,基於人們對於人權的重視,我國在特殊教育政策方面進行相當大的改革,從過去隔離的安置型態逐漸走向「融合教育」的模式。融合教育強調在最少限制環境等原則下,將身心障礙學生安置於普通班級之中,此種教育模式的目的旨在於縮小普通學生與身心障礙學生之間能力的差距,同時也展現出對身心障礙者的人權尊重以及貫徹教育均等、零拒絕的教育理念。雖然目前融合教育作為我國特殊教育政策施行的主軸,然而實際的教育情形卻僅是表象上的「融合」,如何真正落實融合教育以因應不同障礙類別的身心障礙學生學習上的需要是一大重要課題。其中,2017年爆發普通班級的教師因為對班上患有妥瑞氏症孩童的特殊症狀沒有全面認識,從而發生管教不當的新聞,而該學生因長期飽受霸凌之苦,最終不幸發生憾事。由此新聞的揭發,除了喚起社會對於身心障礙學生教育權利保障的意識之外,更引發筆者質疑現行的普通教師在師資培育制度的教育專業素養的培養是否足以因應學生的不同教育需求。對此,本論文認為,普通教師的師資培育制度的設計是否合於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上需求,是推展融合教育過程中最根本性的問題。
有關身心障礙者教育權益所涉及的基本權,分別是平等權與教育基本權。首先,憲法第7條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平等權保障,雖然國家採取優惠性差別待遇,試圖以積極性的保障手段以調整身心障礙者在教育所受到的不平等。然而,在實際的教育場域中,無論是普通教師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個案適性協助,抑或是建構無障礙環境的面向上,均可見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育權益仍受障礙與歧視。另一方面,憲法第21條為保障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基本權,其內涵由基本權理論所發展而出的主客觀功能面向形塑出教育基本權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保護內涵。而憲法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平等權與教育基本權的保障,並非僅透過形式上的法律規範,更重要的是對於普通教師的師資培育制度設計上面仍須進一步加以檢視與修正,方能協助身心障礙學生達到人格開展的可能性。
我國公布並實施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後,有助於維護身心障礙者教育權益的目的,只是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4號一般意見以及國際審查委員會提供予我國的結論性意見中,除了重申實行融合教育的重要性之外,更點出我國教師於師資培育階段時,未接受適當訓練,以致於無法提供身心障礙學生適切性的教育服務。雖然系爭公約已經內國法化,但並非意味著該公約可作為限制基本權的法律依據。因此,本論文著手思考修正《師資培育法》,將該公約的規定及其意見納入於修法的考量之中,並進一步提出具體的修法建議,亦即將融合教育課程強制規定於教師的師資培育課程之中。由於修法建議將間接侵害到未來師資生的學習自由,為了力求完善,本論文於最後將所提出的修法建議,進行合憲性檢驗,從形式規範面的審查乃至於實質手段面的審查進行通盤的檢驗,最後得出所提出的修法建議應屬於合憲的結論。
In recent years,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people attach importance to human rights, Taiwan has undertaken a considerable reform in special education. This reform has educational placements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gradually change from segregated educational model to “inclusive education” model.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he 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 , Inclusive education emphasizes that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should be placed in ordinary classes. The purpose of this educational model is to reduce the gap between the ability of ordinary students and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s well as to show respect for the human right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to implement a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equal education and zero rejection. Although the current inclusive education is the spindle of special education policy, the actual educational situation has not reached the real level. How to truly implement integrate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response to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2017, a news that the teacher did not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ial symptoms of children with Tourette's disease, and gave the students an inappropriate way of discipline. The student suffered from bullying for a long time and eventually happened a pity. The disclosure of this news, in addition to arous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has also led the author to question whether the current training of the general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th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is sufficient to meet the different educational needs of students.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design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issu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inclusive education.
The basic rights involved in the educational right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re equal rights and basic rights to education. First, Article 7 of Constitution guarantees the equal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lthough the state adopts affirmative action, and tries to use positive measures to adjust the inequalitie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However, in the actual educational field, whether the teachers are suitable for the case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or the face of building a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it is obvious that the educational rights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re still subject to obstacles and discrimin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rticle 21 guarantees the basic right of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unctions developed by the theory of basic rights are shaped to shape the protection of the basic rights of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The Constitution guarantees the equal rights and basic rights of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not only through formal legal norms, but more importantly,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xamine and correct th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to assist students disabilities. From the general opinion No. 4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 concluding observ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Committee, reaffirming the importance of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education,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t our teachers did not receive appropriate training during th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so that it is not possible to provide educational services that are appropriate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lthough the Convention has been legalized in the State, it doesn’t mean that the Convention can serve as a legal basis for restricting fundamental rights. Therefore, this paper begins to think about amending the Teacher's Training Law, including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vention and its opinions into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vision of the law, and then proposing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law, and also enforcing the curriculum of the inclusive education to be stipulated in the teacher education. As the revision of the law will indirectly infringe on the freedom of study of futu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strive for perfection, this paper will conduct a constitutional test at the end of the proposed amendments.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amendments should be constitutional.
第一章 緒論1
壹、研究動機1
貳、研究目的5
參、研究方法及範圍8
肆、論文架構9
第二章 融合教育的定義、現況與法律性質11
壹、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論」與「教育無目的論」的對立11
一、教育目的論11
二、教育無目的論13
三、我國融合教育的本質:兼採「個人本位論」與「教育無目的論」14
貳、融合教育的發展與現況17
一、融合教育於美國與加拿大的發展17
二、融合教育於我國的發展26
參、我國現行融合教育所面臨的困境33
一、未真正融合重度、極重度障礙學生34
二、專業團隊支援網絡的欠缺37
三、普通教師及特殊教師缺乏特殊教育的專業知能40
四、小結 48
第三章 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與我國融合教育師資培育法制51
壹、《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內國法化與權利內涵51
一、國際條約於我國屬於法律位階52
二、國際條約如何於主權國家內發生內國效力54
三、《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在我國融合教育的權利保障57
四、小結62
貳、與融合教育相關的師資制度法制62
一、師資培育法制度上的演進62
二、師資職前培育67
三、教師資格考試73
第四章 融合教育所涉及的基本權與憲法建構77
壹、融合教育所涉及的基本權態樣77
貳、融合教育涉及身心障礙學生平等權:憲法第7條78
一、平等權的審查基準80
二、平等權應體現於融合教育:優惠性差別待遇落實的可能性86
參、融合教育涉及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基本權:憲法第21條93
一、教育基本權的內涵與憲法依據95
二、教育基本權的保障範圍99
三、身心障礙學生主觀權利功能的保護法益100
四、身心障礙學生客觀法功能的保護法益107
第五章 普通教師的師資培育制度合憲性檢驗:將融合教育課程強制規定於師資培育課程中111
壹、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基本權與普通教師師資培育的關聯性111
貳、融合教育課程強制規定於師資培育課程中可能侵害到師資生的學習自由113
一、學習自由的憲法依據114
二、師資生學習自由的保障內涵115
三、師資生學習自由與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基本權的衝突116
參、從形式規範面審查:法律保留原則的檢驗117
肆、從實質手段面審查:公益目的與比例原則的檢驗118
一、公益目的的檢驗118
二、比例原則的檢驗120
第六章 結論127
參考文獻131
一、中文文獻131
二、外文文獻140
三、網路文獻141
附錄一:國民小學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對照表145
附錄二:中等學校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對照表 147
索引149
一、中文文獻
Peter M. Huber著,黃相博譯,〈在中小學與大學之受教育權〉,《世新法學》,8卷2號,2015年6月,頁385-413。
于承平,〈臺灣融合教育教師師資供需現況及問題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102期,2016年3月,頁140-160。
于承平/羅清水/林俞均/王菊生,〈我國實施融合教育政策之檢討〉,16卷2期,《教育政策論壇》,2013年5月,頁115-146。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會主編,《我國師資培育百年回顧與展望》,台北:五南,2012年5月。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台北:學富,2005年12月。
方正一∕洪志成,〈指派教師研習與學校對策間的拉扯:教師專業觀點〉,《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0期,2013年,頁97-122。
王致穎,〈關懷倫理學道德教育教育方法再融合教育下的實踐〉,《教師之友》,51卷3期,2010年12月,頁63-70。
王榆評,《國民教育階段中特殊教育的憲法建構與檢討》,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7月。
何英奇,《心理與特殊教育新論》,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年5月。
何國華,〈澳洲特殊學生之融合教育〉,《嘉義大學學報》,69期,2000年,頁161-181。
克理斯提安‧史塔克(Christian Starck),呂理翔譯,〈論德國法院對基本權利之保障以及立法者之角色〉,《憲政時代》,41卷3期,2016年1月,頁457-471。
吳木昆,〈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卷1期,2009年,頁35-54。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自刊,2003年,3版。
吳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臺北:自刊,2015年,3版。
吳武典,〈臺灣特殊教育綜論(三):挑戰與展望〉,《特殊教育季刊》,132期9月,2014年9月,頁1-8。
吳武典,〈融合教育的迴響與檢討〉,《教育研究月刊》,136期,2005年8月,頁28-42。
吳信華,《憲法釋論》,台北:三民,2011年9月。
吳秦雯,<「優惠性差別待遇」概念之接受、適用與轉化—以我國與法國之「性別」作為優惠標準之比較為中心>,收於: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17年4月,頁313-383。
吳淑美,〈談融合教育的實施與困境〉,《國教世紀》,188期,1999年,頁6-11。
吳清山,《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2006年9月,2版。
吳勝如/邱進典/周圍生/陳錫輝,〈新修訂特殊教育法之特色〉,《身心障礙研究》,8卷1期,2010年3月,頁18-24。
宋峻杰,〈另一關於「受教育權」之導向思考:以日本國憲法學為引據〉,《法學新論》,1期,2008年8月,頁116-143。
李仁淼,〈平等保障與積極性優惠措施〉,《月旦法學教室》,150期,2015年4月,頁36-50。
李仁淼,〈學生的髮型自由與自我決定權〉,《月旦法學教室》,96期,2010年9月,頁6-7。
李仁淼,〈憲法與行政法--以教育法為中心:第一講-學習權之權利性質與保障內容〉,《月旦法學教室》,102期,2011年4月,頁28-40。
李秀鳳,〈淺談目前師資培育法修正方向〉,《國民教育》,39卷6期,1999年8月,頁63-80。
李建良,〈「制度性保障」理論探源:尋索卡爾‧史密特學說的大義與微言〉,收於: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 臺北:元照,2004年10月,頁219-265。
李建良,〈從憲法觀點論軍公教優惠存款的存廢問題〉,《政大法學評論》,78期,2004年4月,頁1-36。
李建良,〈論國際條約的國內法效力與法位階定序──國際條約與憲法解釋之關係的基礎課題〉,收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八輯(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4年7月,頁175-275。
李建良,〈論學術自由與大學之憲法保障: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80號解釋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文化,1999年7月,頁157-159。
李惠宗,〈罷免制度合憲性的檢討〉,《月旦法學教室》,155期,2015年9月,頁70-83。
李惠宗,《中華民國憲法概要》,台北:元照,2004年8月。
李惠宗,《案例式法學方法論》,台北:新學林,2010年9月。
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元照,2012年,6版。
李慶良,《特殊教育行政與法規》,台北:心理,2004年9月。
周志宏,〈學習權序論:教育基本法學習權規定之解析〉,收於:氏著,《教育法語教育改革》,2003年9月,頁503-535。
周志宏,《教育法與教育改革(三)》,台北:高等教育,2012年8月。
周祝瑛,〈台灣地區師資培育政策之檢討與展望〉,《中等教育》,60卷3期,2009年9月,頁8-20。
林玉體,《幼兒教育思想》,台北:五南,2001年。
林秀珍,<J. Dewey教育無目的論的辨明與詮釋>,《教育研究期刊》,49卷3期,2003年9月,頁93-111。
林明鏘,〈比例原則之功能與危機〉,《月旦法學雜誌》,231期,2014年8月,頁65-79。
林俐瑩/吳憲,〈由林生祥拒絕領獎事件探究優惠性差別待遇與族群歧視之關係(上)〉,《萬國法律》,191期,2013年10月,頁58-75。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我國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卷1期,2007年3月,頁57-80。
林寶貴,〈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安置與輔導〉,收於:氏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2000年,頁291-330。
林寶貴,《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2000年3月,4版。
法治斌,〈司法審查中之平等權—建構雙重基準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1990年,6卷1期,頁35-50。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元照,2005年10月,3版。
邱宏達,《現代國際法》,台北:三民書局,修訂二版,2006年11月。
邱椽茵,《學齡前融合教育班級師生及同儕互動之研究-以臺北縣一所公立幼稚園教師經驗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邱維誠/林瑋如/葉佩真,〈台灣師資培育制度丕變〉,《教育研究月刊》,103期,2002年11月,頁5-10。
姜皇池,《國際公法導論》,台北:新學林,2013年2月,3版。
洪榮照,〈我國特殊教育師資培育之探討〉,《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 特殊教育叢書》,2011年1月。
洪禎璟/傅秀媚,〈從融合教育理念談巡迴輔導意涵之初探〉,載於: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第八屆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學術研討會暨實務交流研習會論文集》,2009年9月,頁193-194。
洪儷瑜,〈資源教室方案與臺灣的融合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82期,2008年,頁45-68。
洪儷瑜,〈邁向融合教育之路─回顧特殊教育法立法三十年〉,《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2014年11月,頁21-32。
洪儷瑜,《英國的融合教育》,台北:學富文化,2001年8月。
胡致芬,〈重度障礙兒童學前教育方案〉,《國小特殊教育》,22期,1997年,頁25-30。
唐榮昌,〈改革中的省思—談融合教育的困境與突破〉,《雲嘉特教》,6期,2007年,頁4-7。
孫迺翊,<無障礙/可及性、合理調整與平等不歧視原則: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檢視我國憲法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平等原則內涵>,《臺大法學論叢》,45卷S期,2016年11月,頁1163-1228。
孫迺翊/許崇賓/黃俊杰,《論軍公教優惠存款之相關爭議》,台北:元照,2016年7月。
孫迺翊/廖福特主編,《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台北:台灣新世紀,2017年12月,頁18。
涂予尹,〈我國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措施的評析:從Kymlicka的自由多元文化主義觀演出發〉,《中研院法學期刊》,10期,2010年3月,頁301-354。
高雅曼/謝佩妤,<從憲法平等權論教育平等>,《學校行政》,60期,2009年3月,頁169-184。
張世雪,《特殊教育導論: 探究特殊需求學習者》,台北:五南,2017年8月。
張恒豪,〈特殊教育與障礙社會學一個理論的反省〉,《教育與社會研究》,13期,2007年6月,頁71-94。
張美華/簡瑞良,<人本心理學在融合教育班級經營的運用>,頁56。原載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編,《特殊教育叢書》,2009年10月,頁55-70。
張意如/張乃悅/張香如,〈級任教師在鑑定與評量的角色及功能〉收於:氏編,《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台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2007年2月,頁61-72。
張嘉尹,〈違憲審查中之基本權客觀功能〉,《月旦法學雜誌》,185期,2010年10月,頁17-38。
張嘉原,〈我國中小學教師證照制度與問題分析〉,《學校行政》,49期,2007年5月,頁211-227。
張德銳/丁一顧,〈我國師資培育制度的回顧與前瞻〉,《研習資訊》,22卷6期,2005年12月,頁30-36。
教育部,《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充分就學、適性發展》,台北:教育部,1995年。
莊玉芬,〈國內專業團隊服務於學校系統之現況〉,《物理治療》,2004年,29卷5期,頁324-331。
莊國榮,《行政法》,臺北:元照,2014年,2版。
許志雄,《人權論:現代與近代的交會》,台北:元照,2016年1月。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2008年9月,4版。
許育典,〈大學生的基本權保障與限制:以學習自由為核心〉,《教育政策論壇》,20卷1期,2017年2月,頁107-138。
許育典,〈在學關係下教育行政的法律監督--以中小學生為核心〉,《特殊教育集刊》,53輯2期,2007年6月,頁73-101。
許育典,〈當教師工作權遇到學生自我實現權〉,《月旦法學雜誌》,211期,2011年12月,頁71-87。
許育典,〈當新聞自由遇到隱私權—一個公益與私益的衝突難題〉,《月旦法學雜誌》,244期,2015年9月,頁81-95。
許育典,〈學習自由VS. 學習權/受教育權一從學術自由評大法官釋字第563 號解釋〉,《成大法學》,7 期,2004年,頁45-88。
許育典,《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元照,2013年6月,2版。
許育典,《教育行政法》,臺北:元照,2016年11月。
許育典,《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五南,2013年6月,2版。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6年4月,7版。
許育典/黃憶潔,〈從憲法探討原住民族教育的落實-以義務教育階段為核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43期,2014年8月,頁1-51。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2期,2002年12月,頁72-80。
許宗力,<論法律保留原則>,《法與國家權力》,臺北:元照,1999年10月,頁158-162。
許宗力主編,《追尋社會國: 社會正義之理論與制度實踐》,台北:臺大出版中心,2018年1月。
陳怡凱,〈國際人權公約之內國效力-以公民與政治權公約暨經濟社會文化權公約施行法為例〉,收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主編,《台灣法學新課題(八)》,2010年10月,頁27-68。
陳怡凱,〈國際法於我國內國法院之實踐〉,《司法新聲》,104期,2012年11月,頁28-43。
陳建銘,〈談中小學實施教師評鑑〉,《師友月刊》,551期,2013年5月,頁9-14。
陳家榆/黃榮真,〈宜花地區國小資源班教師實施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大綱之現況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8期,2016年7月,頁199-228。
陳清秀,〈比較法之功能及其與行政法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253期,2016年6月,頁69-90。
陳舜芬/丁志仁/洪儷瑜,《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制度的檢討》,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年12月。
陳愛娥,〈對憲法平等權規定的檢討:由檢視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出發〉,收於:湯德宗/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2007年,頁225-260。
陳慈陽,《憲法學》,台北:元照,2005年11月。
陳新民,<平等權的憲法意義>,收於:氏編,《憲法基本權利之理論(上)》,1996年1月,頁499-501。
彭孟堯,《教育哲學》,台北:學富文化,2003年10月。
彭德富/張真堯,〈論視障者的按摩工作權及政府輔導政策:以釋字第649 號解釋為中心〉,《止善》,14期,2013年6月,頁63-87。
曾伊那,《法制教育在師資培育的檢討與建構:從教育基本權出發》,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曾喜城,<教師應該是專業嗎?>,《師友月刊》, 241期,1987年,頁30-31。
曾媖婷/劉明松,〈學前身心障礙學生輔導制度實施現況與未來之探討:以台中縣為例〉,《台東特教》,23期,2006年6月,頁12-16。
湯德宗,<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一九八八至一九八九會期重要判決評述>,《美國月刊》,1989年9月,4卷5期,頁329。
鈕文英,《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年2月,2版。
鈕文英,《融合教育的理念與作法(上)──理念、現況與做法篇》,高雄復文圖書,2006年3月。
黃己娥/王天苗,〈智障學生家長決定子女教育安置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卷5期,1999年6月,頁85-106。
黃玉幸,〈教師研習多軌前行〉,《師友月刊》,570期,2014年10月,頁52-56。
黃志成/王麗美/王淑楨/高嘉慧,《特殊教育概論》,台北:揚智,2013年8月。
黃宗菁,《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基本權的憲法保障─以台南啟聰學校性侵案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年2 月。
黃俊峰,<論幸福臺灣與教育的意義及目的>,《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卷11期,2013年,頁51-55。
黃昭元,〈平等權審查標準的問題:兼論比例原則在平等權審查上的適用可能〉,《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37卷4期,頁253-284。
黃柏雅,《從聽障生自我實現探討啟聰教育教師的資格》,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7月。
黃富廷,《輔助性科技的人文意涵》,台北:心理出版社,2007年9月。
黃源河/陳瑋婷,〈談融合教育思潮下的特殊教育師資培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卷3期,頁147-152。
黃筠方,〈淺談融合教育下普通教師與特教教師的合作關係與模式〉,《東華特教》,44期,2010年12月,頁14-19。
楊巧玲,〈教育基本法有關人民學習權及受教權規定之評析〉,《教育政策論壇》,4卷2期,2001年8月,頁1-24。
楊洲松,〈修正「師資培育法」的檢視〉,《社會文化學報》,16期,2003年6月,頁23-39。
葉重新,《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2017年,4版。
董保城,《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元照,1997年5月。
詹棟樑,《現代教育哲學》,台北:五南,1991年3月。
廖元豪,〈非視障者比視障者更值得保護?:精細、嚴謹,但欠缺權力敏感度的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123期,2009年,頁187-193。
劉宥均,《論大陸配偶在臺之工作權》,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1月。
劉博允,《台灣與美國融合教育政策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
劉顏,〈論教育價值觀的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湖北第二師範學報》,26卷12期,2009年12月,頁105-106。
潘奕陵,《國小啟聰教育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1月。
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台北:正典,2001年10月。
鄭津妃,〈普通班中障礙學生的同儕關係:融合予隔離的差異觀〉,《特殊教育季刊》,120期,2011年9月,頁19-26。
黎軍/宋亞峰,<社會本位論與個人本位論教育目的之再審視>,《教育理論與實踐》,37卷10期,2017年,頁3-6。
盧台華,〈從個別差異、課程調整與區分性教學的理念談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設計與實施〉,《特殊教育季刊》,119期,2011年6月,頁1-6。
鍾秉正,〈從社會法觀點看教育券相關措施--以社會促進為學理基礎〉,《月旦法學雜誌》, 2009年8月,171期,頁183-200。
鍾建何/林靜萍,〈臺灣與日本中等學校體育師資培育及任用制度之比較〉,《中華體育季刊》,31卷3期,2017年9月,頁189-197。
簡成熙,《教育哲學:理念、專題與實務》,台北:高等教育,2004年10月。
蘇燕華/王天苗,〈融合教育的理想與挑戰國小普通班教師的經驗〉,《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4期,2003年,頁39-62。

二、外文文獻
Dewey, John: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1959.
Gutierrez, Kris D./ Rogoff, Barbara: Cultural ways of learning: Individual traits or repertoires of practic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2(5), 2003, p. 19-25.
Hallahan, Daniel / Kauffman, James: Exceptional Childre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Boston: Allyn & Bacon, 1994.
Hartmer, Michael/ Detmer, Hubert (Hrsg.): Hochschulrecht: Ein Handbuch für die Praxis, 2. Aufl., Heidelberg 2004.
Shannon, Robert H.: ONE MILLION CHILDREN: A national study of Canadian Children with Emotional and Learning Disorders, Toronto: Leonard Crainford, 1971, p.122-124.
Kumar, Akhilesh: Normalization: Guiding Principle of Equal Opportunities in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India, European Academic Research, 1(5), 2013, p. 667-676.
Nirje, Bengt: The normalization principle and its human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Changing patterns in residential services for the mentally retarded , 1(2), 1969, p. 179-195.
Reichenbach, Peter: Art 3. Abs.3 S.2 GG als Grundrecht auf Chancengleichheit - Über den Anspruch behinderter Schülerinnen und Schüler auf Unterricht in der Regelschule, RdJB 2001, S. 53-64.
Rux, Johannes: Kein Handlungsbedarf oder Anlass für eine bildungspolitische Revolution? - Zur innerstaatlichen Umsetzung der Behindertenrechtskonvention der Vereinten Nationen, RdJB 2009, S. 220-228.
Schnorr, Roberta F.: Peter? He comes and goes,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 15(4), 1990, p. 231-240.
Thomas Böhm, Regelschulbesuch Behinderter und aktive Teilnahmefähigkeit, SchuR 2009, S. 7 ff.
Thomas, Steven B./ Rapport, Mary Jane K.: 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 Understand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ourt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2(2), 1998, p. 66-78.
Wu, Wu-Tien: Inclusive education in Taiwan,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40(4), 2007, p. 76-96.

三、網路文獻
〈104學年度一般學校身心障礙類安置班別學生統計-高中職〉,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https://www.set.edu.tw/Stastic_WEB/sta2/default.asp,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5月10日。
〈5歲腦麻兒求學遭拒 單親媽投訴媒體〉,壹電視,2013年,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me/local/10688879,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7月12日。
〈Eaton v. Brant Board of Education〉,http://www.thecharterrules.ca/index.php?main=concepts&concept=8&sub=case,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8月29日。
〈台南市國民教育階段在家教育身心障礙學巡迴輔導計畫〉,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特幼教育科,2015年9月22日,http://boe.tn.edu.tw/boe/wSite/ct?xItem=5527&ctNode=421&mp=20,最後瀏覽日:2018年11月24日。
〈成大課程查詢〉,國立成功大學,http://course-query.acad.ncku.edu.tw/qry/,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12月17日。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衛生福利部, https://crpd.sfaa.gov.tw/BulletinCtrl?func=getBulletin&p=b_2&c=C&bulletinId=56,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11月27日。
〈訂定「台南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設置要點」〉,台南市政府網站,http://law01.tainan.gov.tw/glrsnewsout/NewsContent.aspx?id=740,最後瀏覽日:2018年7月12日。
〈家長控師長帶頭霸凌妥瑞氏兒 人本:教育人員「心裡面別只有官位」〉,上報,2018月27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8880,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12月14日。
〈師資專業素養指引公布 課程自主空間加大〉,教育部電子報,2018年7月25日,https://epaper.edu.tw/topical.aspx?period_num=826&topical_sn=1042&page=1,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9月12日。
〈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對照表實施要點〉,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https://depart.moe.edu.tw/ed2600/News.aspx?n=A441B5D8D12FC242&sms=DED4954864BD81E1,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10月24日。
〈特殊教育年鑑〉,教育部,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32/pta_5462_5530687_23799.pdf,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8月27日。
〈特殊教育體系相關問題暨修法議題之探討〉,e能網,http://www.enable.org.tw/res/detail05.php?id=40,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5月10日。
〈淺談專業團隊服務模式〉,教師手札,2011年1月7日,https://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883,最後瀏覽日:2018年5月10日。
〈資源班的性質與實施〉,身心障礙者服務網,http://disable.yam.org.tw/life/688,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6月29日。
李宜蓁,〈認識妥瑞氏症〉,《親子天下雜誌》,2011年1月1日,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0017-%E8%AA%8D%E8%AD%98%E5%A6%A5%E7%91%9E%E6%B0%8F%E7%97%87/,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12月14日。
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大學部課程架構表),http://www.sped.nutn.edu.tw/contents/prog/prog.asp?menuID=81,最後瀏覽日:2018年7月8日。
諶淑婷,〈營造優質教育環境 保障特教生學習權益〉,《國語日報》,2011年12月30日,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987,最後瀏覽日期:2018年8月7日。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9010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