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26.226)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3 10: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玟淇
研究生(外文):Wen-ChiChen
論文名稱:臺南城市博物館–以府都的建築、教育與人文為主題的城市策展
論文名稱(外文):The Tainan City Museum–The Curation of Architecture,Education,And Culture In The Old Tainan City
指導教授:宋立文宋立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wen Su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學系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4
中文關鍵詞:臺南教育史城市博物館後博物館策展
外文關鍵詞:Tainaneducation historyurban museumpost-museumcur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8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博物館的成立蒐藏及展示,是重要的教育場所,從過去的文化典藏能展示國力,轉而成為歷史事件的紀錄載體,當人們到達了異地時,透過遊逛在地的博物館便能夠快速地了解當地的文化或是過往變遷,而現今博物館的場所意涵更加深遠,開始傳達了教育理念,在博物館中學習,成了教育的新場所。然而,當歷史的教育不單只是文本的閱讀時,必須實地體會,透過自身的接觸,將城市的變遷盡收眼底,更能體會出場所的年代故事。

而當今的展示場所多為博物館或美術館,但該如何將教育融入至生活環境,而人們生活的城市便是最好的展現場所,而當博物館的場域跳脫出牆面後,打破了人們對博物館既有的認知,更能夠感受出物件真實的樣貌。本研究將以臺灣最早的教育之都–臺南為探研究對象,不同時期的政權轉換及政策,在都市設計及建築皆可發現,但人們對於教育仍十分看重,並沒有隨著年代的轉變停滯發展,臺南在觀光潮中也成了熱門景點,但卻被忽略了「臺灣教育發展的起源地」之身份,因此,本論文將以教育為展示的核心,而臺南府城作為展示場所,並以臺灣文學館作為起點。

在臺南建築、教育與人文的研究後,認為能體現當代的展示方式,是強調人與物件的關係,因此,本論文思考城市博物館以「後博物館」為敘事的策展要點,比起傳統的博物館展示,較能貼近觀賞者,進而得到不同的感受及詮釋,更重要的是,當今的展示方式已跳脫過往地陳列模式,思想或視覺上的衝突或某種奇異的平衡,為城市博物館的設計方法,使人們在遊歷臺南博館時,以場所感受參與的過程,而更深刻地體會府城之教育文化。
Upon foundation, collections and exhibitions, museums are important educational places. Past cultural collections can demonstrate national power and museums become the recording carriers of historical events. When people arrive in different places, by visiting local museums, they can immediately recognize local culture or the past. Nowadays, place meaning of museums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museums start convey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We learn in museums which are new educational places.

When places of museums are not constrained by walls, they break through people’s original cognition of museums and they can further perceive the core of the objects. This study will treat Tainan, the first educational city in Taiwan, as the subject. Political alternation and policy of different periods are demonstrated in urban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However, people still pay attention to education which is not halted with the change of time.

Curation based on “post-museum” as narration, in comparison to exhibitions of traditional museums, is more accessible for audiences and it results in different perce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t is different from past exhibition model and with thinking or visual conflict or certain queer balance, when people visit Tainan museums, they recognize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place and more profoundly experience educational culture of Tainan.
第一章 緒論 -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2 -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流程 - 3 -
第四節 文獻回顧 - 4 -
第二章 城市博物館的敘事 - 6 -
第一節 博物館的歷史演進 - 6 -
第二節 博物館的新方向–城市博物館 - 17 -
第三節 臺灣博物館學的建立 - 21 -
第四節 博物館與敘事學 - 36 -
第五節 小節 - 52 -
第三章 臺南市教育的發展歷程 - 53 -
第一節 臺南教育的初期建構及發展–荷清時期 - 53 -
第二節 教育的殖民–日本政府時期 - 72 -
第三節 國民教育的制度–戰後的改革 - 99 -
第四節 小結 - 115 -
第四章 不同時期的思想行動 - 116 -
第一節 領土上的不同民族–荷蘭人、平埔族與漢人之關係 - 116 -
第二節 權力下的城市規劃–臺南州廳周遭空間與治理的權力關係 - 122 -
第三節 文字的力量–戰後的文學發展 - 137 -
第四節 生活場域的教育–廟宇 - 142 -
第五節 小結 - 150 -
第五章 臺南城市博物館策展 - 151 -
第一節 前往城市博物館的吸引力 - 151 -
第二節 城市博物館的展示特色 - 155 -
第三節 城市博物館的展示設計 - 160 -
第六章 結論 - 184 -
第一節 城市博物館設計之問題檢討 - 184 -
第二節 研究結論 - 185 -
第三節 未來研究發展 - 187 -
參考文獻 - 188 -
附錄一 - 192 -
附錄二 - 194 -
中文文獻
黃典權主修 ,葉廷珪, 辛文炳監修《臺南市志稿卷五文教志》,臺南市文獻委員會,臺南市,1959
黃典權主修 ,葉廷珪, 辛文炳監修《臺南市志稿–政事志政事總述篇》,臺南市文獻委員會,臺南市,1959
黃典權主修 ,葉廷珪, 辛文炳監修《臺南市志稿–地理志疆域篇》,臺南市文獻委員會,臺南市,1959
包遵彭,《中國博物館史》,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臺北市,1964
包遵彭,《國立歷史博物館 創建與發展》,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臺北市,1970
池振周,《藝術概論 》,文史哲出版,臺北市,1979
葉石濤,《臺灣文學的回顧》,九歌出版,臺北市,1983
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上海古籍出版,上海市,1990
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臺南首廟天壇沿革誌》,臺南首廟天壇,臺北市,1990
楊彥杰,《荷據時代臺灣史》,江西人民出版,江西省,1992
呂正惠,《戰後臺灣文學經驗》,新地文學出版,臺北市,1992


黃文博,《南瀛歷史與風土》,常民文化,臺北市,1995
簡炯仁,《臺灣開發與族群》,前衛出版,臺北市,1995
傅朝卿,《臺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臺南市政府,臺南市,1995
何培夫,《府城文物傳奇》,臺南市政府,臺南市,1997
何培夫,《府城文物傳奇續編》,臺南市政府,臺南市,1999
吳昭明,《告府城同胞書》,傳文文化,臺北市,1999
郭長江,《時空落子 : 博物館展示設計實務》,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2003
周菊香,《府城今昔》,臺南市政府,臺南市,2003
張燦鍙,《文化 : 臺灣問題的根源》,前衛出版,臺北市,2003
郭長江,《時空落子-博物館展示設計實務》,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2003
張譽騰,《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五觀藝術管理,臺北市,2003
何培齊,《日治時期的臺南》,國家圖書館,臺北市,2007


加藤光貴著 ,黃秉珩譯,《昨日府城.明星臺南 : 發現日治下的老臺南》,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臺南市,2007
何培齊,《日治時期的臺南》,國家圖書館,臺北市,2007
劉婉珍,《博物館就是劇場》,藝術家出版,臺北市,2007
張錦忠、黃錦樹,《重寫臺灣文學史》,麥田出版,臺北市,2007
出口保夫著 ; 呂理州譯,《大英博物館的故事 : 二十世紀人類歷史文明的孕育地》,麥田出版,2009
林崇熙,《跨域建構.博物館學》,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北市,2009
陳其南、王尊賢,《消失的博物館記憶 早期臺灣的博物館歷史》,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北市,2009
郭喜斌,《聽!臺灣廟宇說故事》,貓頭鷹出版,臺北市,2010
村上隆著,長安靜美譯,《藝術鬪爭論 : 如何成為真正的藝術家》,大鴻藝術出版 ,
臺北市,2010
西村幸夫著,蕭照芳等譯,《大家一起來!打造觀光城鄉 : 從城鄉之傲開始的地域管理》,天下雜誌出版,臺北市,2010
范勝雄等著,《舊建築新生命 : 從臺南州廳到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館,臺南市,2011
王嵩山,《民俗/民族文化的蒐藏與博物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2011
許嘉猷,《藝術之眼:布爾迪厄的藝術社會學理論及其在臺灣之量化與質化研究》, 唐山出版,臺北市,2011
高木森著,尹彤雲譯,《東西藝術比較》, 東大圖書, ,臺北市,2012
葉瓊霞、莊永清、陳祈伍、林佩蓉,《文學臺南–臺南文學特展圖誌》,國立臺南文學館,臺南市,2012
吳昭明,《圖像府城 臺南老照片總覽簡本》,臺南市文化基金會,臺南市,2013
林崇熙,王國偉,《進化:產業文化資產階段再生》,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中市,2013
張婉真,《當代博物館展覽的敘事轉向》,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014
李乾朗,《百年古蹟滄桑–臺灣建築保存紀事》,典藏藝術家庭,臺北市,2014
胡亞敏,《敘事學》,若水堂,臺中市,2014
梅棹忠夫著 ,蘇文淑譯,《民族學家的京都導覽 : 從地理、歷史、居民性格到語言》,遠足文化,新北市,2014
王嵩山,《博物館、思想與社會行動》,遠足文化,新北市,2015
陳秀琍,《林百貨 = ハヤシ百貨店》,臺南市文化局,臺南市,2015
高凱俊,《臺南孔子廟》,臺南市文化局,臺南市,2015
謝國興主編,松添節也譯,《駐臺南日本兵一九○四年日記》,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北市,2016
傅朝卿,《一個建築文人的人文思辨》,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2017
李佳卉主編,《臺南歷史地圖散步》,中央研究數位文化中心,2019

英文文獻
Robin George Collingwood,《The Principles of Ar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Hans Hass,《The Human Animal: The Mystery of Man's Behavior》,Hodder and Stoughton,1970
Wolfgang Iser,《The Reading Process: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2
Rudolf Arnheim,《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4
Tony Bennett,《The Birth of the Museum: History, Theory, Politics》,Routledge ,1995 Patrick O’Neill,《 Fictions of Discourse: Reading Narrative Theory》,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96
Eilean Hooper-Greenhill,《Museum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Visual Culture》,Routledge 2000
Stephen E. Weil,《Making museums matter》,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2002
Eilean Hooper-Greenhill,《Museums and Education: Purpose, Pedagogy, Performance》,Routledge ,2007
Peter Mendelsund,《What We See When We Read: A Phenomenology》,Vintage Books,2014

研究論文
吳南茜,《臺灣日治時期都市之地方警察機關建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1999
蘇秀梅,《歷史空間再現之研究–以臺南日治時期末廣町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2001
卓心蘋,《臺灣舊市區復甦組織機制之研究–以臺南市中正商圈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2001
蔣佩宜,《臺灣都市圓環變遷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2001
石志偉,《傳統街屋空間使用特性之研究–以臺南神農街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2002
盧紀邦,《從生活環境博物館觀點與地區組織運作探討臺南市五條港歷史區域之再生–以臺南市五條港發展協會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2005
沈楊庭,《行動地誌》,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2005
許裕億,《進出之間》,私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2006
張銘澤,《臺南市市定古蹟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土地銀行臺南分行)修復工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2006
胡杏璋,《臺南府城舊市中心區步行空間系統之建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2007
陳又淳,《城市博物館與認同建構–以「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論,2007
鄭明輝,《繪本下的城市書寫–再現臺北城市博物館的設計操作》,私立淡江建築研究所碩論,2007
楊姍儒,《臺灣文化資產再利用為博物館之探討–以古蹟與歷史建築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2009
林育如,《博物館感動經驗與其精神價值:四個案例之研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論,2009
劉唯亭,《以「轉用」角度探討歷史街區空間再發展之可能性研究–以臺南市民生綠園文化園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2010
簡項函,《後博物館的地方文化認同:以糖廍文化園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論,2016

規劃報告書
李東明主持,《我國與日本歷史建築物群街區保存法令制度之比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府城歷史街區計畫書》,臺南市政府,2017

期刊文獻
Georges Henri Rivière、Nancy J. Fuller原著,鄭秀網翻譯,〈生態博物館一演化型定義〉,1996,1
陳立民、張雅佩、陳婷婷,〈文本再現與詮釋:試評「臺灣文學的發展」主題展〉,2007,1
Bryan Sieling主講,劉德勝翻譯,〈博物館設計過程〉,博物館學季刊,1993,7
韓建東,〈博物館–城市性格與魅力〉,城市觀察,2009
王紹森、吳楠,〈生態、地域、表達–泉州德化生態博物館設計〉,華中建築,2010,10
黃旭,《公園裡的肥皂箱―― 作為公共空間的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2012,4
廖世璋, 〈後博物館的地方實踐—寶藏巖〉,博物館學季刊,2014,1
周佳樺,《「生態博物館」概念於法國源起之探源》,博物館學季刊,2014,1
王萌、李其佳,〈建築的敘事性–卡羅.斯卡帕的古堡博物館的設計分析〉,衡水學院學報,2014,2
葉育田,〈尚‧布希亞的超真實觀點: 其觀點與當代藝術創作的再現問題──真實性的建構〉,現代美術學報,2014,11
廖世璋,〈後博物館概念的都市藝術策展—以基隆黃色小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016,10
姚明俐,〈博物館中的國族想像—葉石濤文學紀念館的國族文學論述〉,博物館學季刊,2018,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