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8 05: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婉寧
研究生(外文):Wan-NingChen
論文名稱:潘玉良彩墨人物畫研究——以第二次旅法時期(1937-1977)為主
論文名稱(外文):Pan Yuliang\'s Research of Character Painting on Chinese Color Painting: in The Second Residence of The French Period (1937-1977)
指導教授:吳奕芳吳奕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i-Fang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2
中文關鍵詞:潘玉良彩墨繪畫中西融合個人色彩中國女性畫家
外文關鍵詞:Pan YuliangChinese Color PaintingsChinese and Western fusionpersonal colorChinese female paint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主要以中國第一代旅外女性藝術家潘玉良,第二次旅居法國期間(1937-1977)之藝術創作為研究方向。潘玉良自1921年前往法國留學習畫,期間曾回國10年(1928-1937)並先後任教於上海美術專門學校、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1937年畫家決定再次離開祖國,展開第二次旅法時期,這段長達40年的旅法歲月,造就了潘玉良藝術創造的高峰時期,並且多次獲邀參加具有代表性的法國沙龍展覽。惟可惜的是,當時潘玉良精采的藝術成就並未受到中國學術界的特別關注,直到1987年大量作品從法國運返事件,潘玉良才重新受到華人藝術圈的關注,之後相關傳記書籍、影視作品發行將其傳奇人生透過戲劇性的渲染,引發世人關注她特殊的人生經歷。

國內對於潘玉良文獻資料研究相較中國稀少,尤其潘玉良個人特色強烈的彩墨繪畫,長期以來未受到特別關注。本論文將以潘玉良畫作中呈現的中西融合色彩做為探討方向,並以第二次旅法間創作彩墨作品共計336幅,當中多以女體為主題但本研究不深入分析此主題作品,而以《潘玉良全集》和《潘玉良畫集》兩本畫冊圖錄所收錄彩墨畫,分類整理出人物畫42幅、花卉靜物40幅、動物12幅、風景2幅,共計96幅進行風格梳理,分析潘玉良自重新返回法國到去世 40 年之間彩墨創作風格上的變化,探討中國女性畫家在中西融合下,所呈現的個人色彩,歸納出在當時法國社會環境所造就的藝術現象。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female foreign artists in China, Pan Yuliang, and the second time in France (1937-1977). Pan Yuliang went to France to study paintings in 1921. During his tenure (1928-1937), he taught at Shanghai Fine Arts College, Shanghai Xinhua Art College, and Nanjing Central University Art Department. In 1937, the painter decided to leave the motherland again and start the second period of travel in France. This 40-year travel in France has created the peak period of Pan Yuliang's artistic creation and has been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representative French salon exhibitions. It is a pity that Pan Yuliang's brilliant artistic achievements were not paid special attention by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Until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were returned from France in 1987, Pan Yuliang was re-received by the Chinese art circle. Later, related biographies and film works were released. Through the dramatic rendering of its legendary life, the world has attracted her attention to her special life experience.
Domestic research on Pan Yuliang's literature and literature is rarer than China's, especially Pan Yuliang's strong Chinese Color Paintings, which have not received special attention for a long time.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the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lors in Pan Yuliang's paintings, and create a total of 336 works of color inks in the second trip. Most of them are female-themed, but this study does not analyze this theme in depth. The Chinese Color Paintings of the two albums of Pan Yuliang's Complete Works and Pan Yuliang's Paintings are sorted out, including 42 figure paintings, 40 flower still lifes, 12 animals and 2 landscapes. A total of 96 styles are comb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in the style of Chinese Color Paintings creation between Pan Yuliang and the 40 years after her return to France. She explores the personal color of Chinese female painter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nd sums up the artistic phenomenon created by the French social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
摘要i
誌謝vi
目錄.vii
圖目錄viii
緒論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1
二、文獻回顧3
三、研究方法12
四、研究步驟13
五、研究範圍與限制15
第一章、潘玉良的學習歷程16
第一節、在中國學習繪畫的經歷(1895-1921)16
第二節、第一次赴法國時期—中國女留學生(1921-1928)24
第三節、西潮衝擊—中國女性畫家(1928-1937)32
第二章、潘玉良二次赴法國的時代43
第一節、現代潮流與法國43
第二節、歐洲女性時代意識51
第三節、法國畫壇與潘玉良61
第三章、彩墨人物繪畫分析(自1942-1977年)65
第一節、同時期法國女畫家人物畫分析65
第二節、潘玉良彩墨人物畫風格表現(40-50年代)72
第三節、潘玉良彩墨人物畫風格表現(50-60年代)85
結論104
參考文獻106
附錄112
附錄一、潘玉良1920-1937美術展覽參展年表112
附錄二、潘玉良1937-1977美術展覽參展年表114
附錄三、潘玉良彩墨作品圖錄 117
中文書目
潘玉良。《潘玉良油畫集》。上海:中華書局出版,1936年。
臺北市立美術館。《中國—巴黎 早期旅法畫家回顧展專輯》。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出版,1988年。
安徽省博物館編。《潘玉良美術作品選》。南京:江蘇美術出版,1988年。
呂芳上。《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1914-1924)》。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89年。
洪文慶。《中國100位巨匠──潘玉良》。臺北:錦繡出版,1995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潘玉良畫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5年。
李超。《上海油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1995年。
劉振源。《巴黎派繪畫》。臺北:藝術圖書,1997年,頁39。
王鏞。《中外美術交流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1998年。
陶咏白、李湜。《失落的歷史—中國女性繪畫史》。湖南:湖南美術出版,1999年。
何政廣。《世界名畫家全集—卡沙特:彩繪親情女畫家》。臺北:藝術家出版,1999年。
徐悲鴻等。《近代畫家散記》。上海:上海書畫出版,2000年。
劉千美。《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臺北:立緒出版,2001年。
歐陽英。《20世紀法國藝術》。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2001年。
林惺嶽。《中國油畫百年史:二十世紀最悲壯的藝術史詩》。臺北:藝術家出版,2002年。
高宣揚。《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臺北:五南出版,2003年。
徐昌酩。《上海美術志》。上海:上海書畫出版,2004年。
顏娟英。《上海美術風雲1872-1949申報藝術資料調目索引》。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出版,2006年。
陳希、潘玉良著。《戀.生活:從生活中看見潘玉良的藝術基因》。臺北:大樹林出版,2006年。
石楠。《一代畫魂—潘玉良》。中國:作家出版,2006年。
香港電台。《百年留學》。香港: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
康有為著,姜義華、張榮華編。《康有為全集》第四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7年。
柯夢德。《華裔美術選集(III)潘玉良Pan Yu-Lin》。臺北:藝術家出版,2007年。
姚玳玫。《自我畫像:女性藝術在中國1920-2010》。廣東:嶺南美術出版,2010年。
朱良劍。《安徽省博物館藏潘玉良作品精選》。安徽:安徽省博物館出版,2010年。
四川美術出版社。《一代宗師——畫壇巨匠:紀念潘玉良誕辰115周年潘玉良美術作品精選》。四川:四川美術出版2011年。
山西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編。《潘玉良作品選》。山西:山西人民出版,2011年。
朱良劍。《潘玉良藝術作品提拔考述》。北京:文化藝術出版,2012年。
何政廣編。《藤田嗣治:巴黎畫派代表畫家》。臺北:藝術家出版,2012年。
劉曦林。《二十世紀中國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2012年。
石楠。《潘玉良畫傳》。北京:中國青年出版,2013年。
蘇雪林。《蘇雪林自述自畫》。北京:中國青年出版,2013年。
董松。《潘玉良藝術年譜》。安徽:安徽美術出版,2013年。
誠品。《來自巴黎的微風》。臺北:誠品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4年。
范迪安。《潘玉良全集套裝》。安徽:安徽美術出版,2015年。
周昭坎。《魂兮歸來還原潘玉良》。臺北:收藏家出版,2016年。
衣淑凡。《潘玉良版畫全集》。臺北:財團法人立青文教基金會出版,2017年。
中文譯本
費德曼(E.B Feldman)著,何政廣譯。《藝術創作心理》(The Artistic Creation Psychology)。臺北:大江出版,1971年。
阿諾德‧豪澤爾(Arnold Hauser)著,居延安編譯。《藝術社會學》(The Sociology of Art)。臺北:雅典出版社,1988年。
雅岡、法喬樂(G.C.Argan, M.Fagiolo)著,曾堉、頁劉天增譯。《藝術史學的基礎》。臺北:東大出版,1992年。
Bernard Denvir著,張心龍譯。《後印象派》。臺北:遠流,1995年。
布羅德、葛拉德(Norma Brode, Mary D.Garrard)編,謝鴻均等譯。《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擴充論述》(The Expanding Discourse: Feminism and Art History Copyright)。臺北:遠流,1998年。
高階秀爾著,潘襎譯。《法國繪畫史: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末》。臺北:藝術家,1998年。
葛雷斯達.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著,陳香君譯。《視線與差異》(Vision and Difference: Femininity, Feminism and the Histories of Art)。臺北:遠流,2000年。
安.寇克藍(Ann Cauquelin)著,張婉真譯。《法國當代藝術》。臺北:麥田,2002年。
Hippolyte Adolphe Taine著,傅雷譯。《藝術哲學》。臺中:好讀,2004年。
琳達.諾克林(Linda Nochlin)著,游惠貞譯。《女性,藝術與權力》(Women, art, and power)。臺北:遠流,2005年。
Jean-Pierre Rioux, Jean-Francois Sirinelli編著,楊劍等譯。《法國文化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6年。
讓娜.尚皮永(Jeanne.Champillon)著,陳丹譯。《蒙馬特之舞—蘇珊娜•瓦拉東傳》。北京:北京圖書館,2007年。
露絲.E.愛斯金(Ruth E.Iskin)著,孟春艷譯。《印象派繪畫中的時尚女性與巴黎消費文化》(Modern Women & Parisian Consumer Culture in Impressionist Painting)。南京:江蘇美術,2010年。
麥克.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著,陳衛和、錢崗南譯。《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上海:上海人民,2012年。
Gerand Legrand, Pierre Cabanne等著,董強、曹勝操等譯。《西洋視覺藝術鑑賞(下)》(Art History: from Middle Ages to the Present)。臺北:閣林出版,2013年。
麥克.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著。《東西方藝術的交會》。上海:上海人民,2014年。
中文期刊
蔡元培。〈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東方雜誌》。第8卷第10號,(1912年4月)。
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說〉。《新青年》。第3卷第6號,(1917年3月)。
李寓一。〈教育部全國美術展覽會參觀記(二)〉。《婦女雜誌》。第15卷第7期,(1929年7月)。頁29-30。
潘玉良。〈我習粉筆畫的經過談〉。《婦女雜誌》。第15卷第7期,(1929年7月)。頁51。
傅維新。〈譽滿歐美兩洲的潘玉良夫人〉。《歐洲文教通訊》。10月號,(1963年10月)。頁7。
奚淞。〈客死巴黎的中國女畫家---潘玉良〉。《雄獅》。第85期,(1978年3月)。頁42-46。
謝里法。〈青樓畫魂-潘玉良的藝術生涯〉。《雄獅美術》。第157期,(1984年3月),頁30-37。
黃春秀。〈甘心無悔一畫魂—藝壇奇女子潘玉良〉。《雄獅》,第198期,(1987年8月)。頁57-71。
徐永昇。〈潘玉良年表〉。《藝術家》。第168期,(1988年12月)。頁152-155。
劉海粟。〈女畫家潘玉良〉。《藝術家》。第168期,(1988年12月)。頁126-148。
李松泰。〈巴黎塞努西博物館的潘玉良作品〉。《雄獅》。第222期,(1989年8月)。頁56-59。
張元茜。〈潘玉良畫藝壁合中西—評析台北市立美術館潘玉良典藏品〉。《雄獅》。第222期,(1989年8月)。頁60-62。
蘇雪林。〈七十年前女強人:潘玉良的悲劇〉。《中外雜誌》。第50卷第2期,(1991年8月)。頁49-53。
林藹。〈充滿傳奇的苦命畫家:我為潘玉良不平〉。《中外雜誌》。第54卷第3期,(1993年9月)。頁74-77。
蘇雪林。〈再談薄命畫家潘玉良〉。《中外雜誌》。第54卷第5期,(1993年11月)。頁59-61。
王玉立。〈潘玉良---頑強堅持地為藝術現身探索中西藝術融合道路〉。《藝術家》。第4期,(1995年10月)。頁208-229。
徐永昇。〈潘玉良年表〉。《藝術家》,第163期,(1998年12月)。頁152-155。
石楠。〈安徽才女蘇雪林與潘玉良〉。《江淮文史》。第1期,(1999年1月)。頁99-108。
連俐俐。〈外國畫家在巴黎-「巴黎畫派」與「巴黎.過度」展〉。《典藏今藝術》。第101卷,(2000年)。頁70-73。
王惠姬。〈民初留學法義的女畫家與雕刻家─潘玉良〉。《中正歷史學刊》。第4期,(2001年)。頁37-95。
賈德芳。〈潘玉良的再發現:從修復的潘玉良油畫作品解讀她一生的點滴事〉。《藝術家》。第369期,(2006年2月)。頁388-393。
林仲如。〈潘玉良的小碎花〉。《歷史文物》。第152期,(2006年3月)。頁74-81。
陳婷。〈潘玉良人物畫研究〉。《藝術探索》。第21卷3期,(2007年8月)。頁63-66。
孫妮娜。〈潘玉良彩墨畫藝術研究〉。《書畫藝術》。第5期,(2008年10月)。頁72-77。
楊新林、雷志遠。〈潘玉良的靜物藝術創作〉。《藝術論壇》。第5期,(2009年5月)。頁88。
楊新林。〈解讀民國時期潘玉良的藝術價值〉。《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2009年9月)。頁39-40。
馬起來。〈惺惺相惜,畫壇雙葩──潘玉良與張大千交往二三事〉。《老年教育(書畫藝術)》。第11期,(2009年11月),頁20-21。
薛揚。〈中西文化的漂亮穿越——潘玉良與她的彩墨藝術〉。《國畫家》。第5期,(2010年9月)。頁58-59。
王迪。〈墨彩流思——淺談潘玉良彩墨人體畫的藝術特色〉。《美術界》。第12期,(2011年12月)。頁66。
張翰。〈墨色中的妖嬈——淺談潘玉良彩墨畫〉。《雲南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第26卷第6期,(2013年11月)。頁87-88。
賀靖。〈作品中的潘玉良〉。《宿州學院學報》。第29卷2期,(2014年5月)。頁72-75。
常豫。〈民國女畫家唐蘊玉的藝術風格及其特徵〉。《美術大觀》。第7期,(2014年,7月)。頁45。
趙虎。〈記中國民族油畫先驅—唐蘊玉〉,《藝術品》。第1期,(2015年1月)。頁46-51。
林利佳。〈管窺潘玉良繪畫中的中西融合特點〉。《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第32卷第4期,(2015年4月)。頁61-63。
朱敬。〈潘玉良彩墨人物畫線條研究〉。《蘭州教育學院學報》。第31卷第7期,(2015年7月)。頁55-56。
楊雅雯。〈女性藝術家潘玉良與方君璧比較研究〉。《大眾文藝》。第21期,(2015年11月)。頁16。
劉雙華。〈蘇珊娜.瓦拉東與潘玉良女性裸像比較研究〉。《藝術論文集刊》。第26期,(2016年)。頁1-25。
賈方舟。〈潘玉良的彩墨藝術〉。《中國書畫》。2016年第4期,(2016-年4月)。頁74-84。
董伯信。〈從白描到彩墨——解讀潘玉良的中國畫創作〉。《中國書畫》。2016年第4期,(2016年4月)。頁21-25。
邢大寶、劉海青。〈潘玉良彩墨畫的創作歷程〉。《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第1期,(2016年4月),頁117。
董松。〈高山流水——陳獨秀為潘玉良做的三次題跋〉。《書與畫》。第03期,(2018年3月)。頁24-29。
郝顏飛。〈潘玉良「中西融合技法」的演變歷程〉。《文物鑒定與鑒賞》。第09期,(2018年5月)。頁61-65。
王璐璐。〈情系故土畫魂尤生—潘玉良作品中的東方情緣〉。《文物鑒定與鑒賞》。第15期,(2018年,8月)。頁16-22。
曹子達。〈潘玉良繪畫中的裝飾性元素與審美風格研究〉。《藝術工作》,第05期。(2018年10月),頁24-25。
易穎。〈留學到法國的女性藝術〉。《大眾文藝》。第08期,(2019年5月)。頁223。
中文碩博士論文
方崇瑜。〈中國畫家潘玉良(1899-1977年)繪畫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阮梨碧。〈潘玉良的人格發展與藝術創作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張淑嫦。〈從二十世紀前葉的中西文化交流論旅法中國畫家林風眠及潘玉良的女體畫作〉。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李京。〈試論述潘玉良的生平及其繪畫歷程〉。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06年4月。
孫妮娜。〈潘玉良及其人體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06年4月。
林純用。〈藝術品修復與真實性原則-以安徽省博物館典藏潘玉良油畫「春之歌」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潘玉雯。〈清末民初女子藝術教育之研究-以上海地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曹紅波。〈融匯中西,獨辟蹊徑〉。河南師範大學課程教學論系,碩士論文,2007年10月。
王露霞。〈論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藝術觀〉。浙江理工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12月。
王宏玲。〈試論潘玉良第二次赴法風格的轉變〉。安徽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3月。
張瀚云。〈論東西方畫家的「繆司」圖像之象徵性符號--以克林姆、高更、潘玉良、陳進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王宏玲。〈討論潘玉良第二次赴法國風格的轉變〉。安徽大學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0年6月。
張希帆。〈潘玉良自畫像中的身分認同研究〉。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王璐璐。〈安徽省博物館藏潘玉良繪畫作品研究〉。安徽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4月。
鄭小剛。〈潘玉良作品的藝術特色及其意義〉。陝西師範大學藝術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5月。
劉恩均。〈潘玉良的自畫像分析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廖素貞。〈論二十世紀女畫家的女性主義創作思潮-以陳進、潘玉良和歐姬芙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2012年。
閆誼〈潘玉良繪畫藝術研究〉。西安美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3月。
鄭小紅。〈潘玉良與弗里達·卡洛繪畫中的女性意識〉。河南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4月。
羅曉勇。〈潘玉良繪畫路程所折射出的人格之美〉。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2012年5月。
翟文露。〈潘玉良繪畫藝術研究〉。江蘇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3月。
姜瑩瑩。〈潘玉良與弗里達·卡洛繪畫語言比較研究〉。延邊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5月。
帥春旭。〈論畫家潘玉良在“自畫像系列中的情感表達之孤獨〉。河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2014年3月。
劉莞莞。〈潘玉良對繪畫技法的傳承與運用〉。安徽財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4月。
程芳。〈潘玉良繪畫中的女性意識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5月。
陳天白。〈潘玉良繪畫研究〉。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4月。
劉雙華。〈蘇珊娜.瓦拉東女性裸像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8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