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周〕周易,《四部叢刊》經部第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周〕列禦寇撰,〔東晉〕張湛注:《列子》,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
〔周〕呂望:《六韜》,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周]孫武:《孫子兵法》,《武經七書》本,百部叢書集成92,臺北縣:藝文印書
館,1965年。
〔西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引,〔唐〕張守節正義:《史記》,
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西漢〕揚雄撰、韓敬注:《法言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東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張元濟等輯:《續古逸叢書.經.宋本說文解字》,
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
〔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
〔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二十五史》
本,臺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不詳。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十三經注疏》本,臺北:
藝文印書館,1997年。
〔魏〕王弼:《老子道德經注》,《四部要籍注疏叢刊》本,北京:中華書局,1998
年。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張萬起、劉尚慈譯注:《世說新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1998年。
[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朱鑄禹集注:《世說新語彙校集注》,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南朝.宋]鮑照著,錢振倫注:《鮑參軍集》,上海:上海古典出版社,1958年。
[南朝.齊]謝赫著,[明]毛晉訂:《古畫品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南朝.梁〕沈約撰:《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北齊]顏之推撰,[清]趙曦明注,[清]盧文弨補注:《顏氏家訓》,臺北:臺灣
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唐〕李白著,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
年。
〔唐〕李延壽撰:《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姚思廉撰:《梁書》,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唐〕張彥遠撰,武良成、周旭點校:《法書要錄》,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2年。
〔唐〕張彥遠撰,于安瀾編:《畫史叢書.歷代名畫記》,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
社,1982年。
〔唐〕許嵩撰,張忱石點校:《建康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唐〕劉餗撰:《隋唐嘉話》,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唐〕歐陽詢撰,汪紹楹校:《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唐〕韓愈著,劉真倫、岳珍校注:《韓愈文集彙校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
〔唐〕釋皎然著,李壯鷹校注:《詩式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
〔北宋〕洪興祖撰:《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
〔北宋〕黃庭堅著,劉琳、李勇先、王蓉貴校點:《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
出版社,2001年。
〔北宋〕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南宋〕朱熹撰:《四書集註》,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80年。
〔南宋〕陳元靚撰,金程宇編:《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新編群書類要事林廣記》,
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年。
〔南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明]文震亨著,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長物志》第二冊,南京:江蘇古
籍出版社,1997年。
[明]方岳貢修、陳繼儒纂:《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崇禎」松江府志》上
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
〔明〕王世貞編,詹景鳳補益:《王氏書畫苑》,明萬曆十八至十九年(1590-1591)
王元貞金陵刊本。
[明]王守仁撰,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6年。
[明]王畿著,吳震編校:《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明]米嘉穗修、孫鯨等纂,馬小林、孟繁裕主編:《明代孤本方志選.「崇禎」鄆
城縣志》,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0年。
[明]何良俊撰,李劍雄校點:《歷代筆記小說大觀.四友齋叢說》,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12年。
[明]李日華著,屠有祥校注:《味水軒日記校注》,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1
年。
[明]李日華撰,郁震宏、李保陽點校:《六研齋筆記》,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
年。
[明]李紹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皇明世說新語》子部244冊,臺南:莊嚴文
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明]李贄:《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明]沈德符:《元明史料筆記叢刊.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明]周世昌撰:《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江蘇省》第433號,臺北:成文出
版社有限公司據明萬曆四年刊本影印,1983年。
[明]孫能傳輯:《剡溪漫筆》,北京:中國書店,1987年。
[明]徐渭:《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明]袁宏道著,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明]高濂著,王大淳整理:《高濂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
[明]張居正:《明世宗實錄》卷98,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明]張瀚撰,盛冬鈴點校:《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陳善等修:《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江蘇省》第524號,臺北:成文出
版社有限公司據明萬曆七年刊本影印,1983年。
[明]湯顯祖著,徐朔方箋校:《湯顯祖詩文集》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
[明]黃宗羲:《黃宗羲全集》,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明]黃道周撰,[清]陳壽祺重編:《黃漳浦集》卷十四,民國排印本。
[明]董其昌:《董其昌全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
〔明]謝肇淛:《五雜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
〔明〕吳其貞:《書畫記》,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年。
〔明〕李東陽等纂:《大明會典》卷78,揚州:江蘇古籍刻印社,1989年。
〔明〕徐渭著:《徐文長三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8年。
〔明〕黃鏊、黃鉞編,金程宇編:《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內閣秘傳字府》第23
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年。
〔明〕薛應旂《六朝詩集》明嘉靖間,1522一1566)刊本。
〔明〕顧起元撰,張惠榮校點:《客座贅語》,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年。
[清]丁耀亢撰,李增坡主編、張清吉校點:《丁耀亢全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
社,1999年。
[清]王夫之著,舒蕪校點:《薑齋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清〕王培荀著,蒲澤校點,嚴薇青審訂:《鄉園憶舊錄》,濟南:齊魯書社,1993
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卷69,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清〕梁詩正編次:《三希堂法帖》卷四《董其昌跋趙吳興書》,北京:中華書店,
1986年。
〔清〕傅山:《傅山集》,東京:株式會社二玄出版社,2008年。
〔清〕傅山著,劉貫文、張海瀛、尹協理主編:《傅山全書》,太原:山西人民出版
社,1991年。
〔清〕湯球輯,嚴茜子點校:《九家舊晉書輯本》,《二十五別史》,濟南:齊魯書社,
2000年。
〔清〕趙翼:《甌北集.題黃陶庵手書詩冊》,《續修四庫全書》第一四四七冊,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厲鶚撰,羅仲鼎,俞浣萍點校:《樊榭山房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6年。
〔清〕戴夢熊修,〔清〕李方蓁、李方芃纂:《中國地方志集成.道光陽曲縣志》,
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年。
[清]《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87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88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日〕酒井忠夫監修,坂出祥伸、小川陽一編著:《中國日用類書集成.五車拔錦
(一)》第1卷,東京:汲古書院,1999年。
〔日〕酒井忠夫監修,坂出祥伸、小川陽一編著:《中國日用類書集成.三台萬用
正宗(一)》第3卷,東京:汲古書院,2000年。
〔日〕酒井忠夫監修,坂出祥伸、小川陽一編著:《中國日用類書集成.萬書淵海
(二)》第7卷,東京:汲古書院,2001年。
〔日〕酒井忠夫監修,坂出祥伸、小川陽一編著 :《中國日用類書集成五車萬寶全
書(二)》第9卷,東京:汲古書院,2001年。
〔日〕酒井忠夫監修,坂出祥伸、小川陽一編著:《中國日用類書集成.萬用正宗
不求人(一)》第10卷,東京:汲古書院,2003年。
〔日〕酒井忠夫監修,坂出祥伸、小川陽一編著:《中國日用類書集成.萬用正宗
不求人(二)》第11卷,東京:汲古書院,2003年。
〔日〕酒井忠夫監修,坂出祥伸、小川陽一編著:《中國日用類書集成.妙錦萬寶
全書(一)》第12卷,東京:汲古書院,2003年。
〔日〕酒井忠夫監修,坂出祥伸、小川陽一編著:《中國日用類書集成.妙錦萬寶
全書(二)》第13卷,東京:汲古書院,2003年。
[義]利瑪竇、[比]金尼閣著,何高濟、王遵仲、李申譯:《利瑪竇中國札記》,
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二、近人論述
(一)中文專書
王力堅:《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王元軍:《漢代書刻文化研究》,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
王世征:《歷代書論名篇解析》,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
王壯為︰《書法叢談》,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2年。
王叔岷:《鍾嶸詩品箋證稿》,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2年。
王叔岷:《莊子校銓》,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1988年。
王國華:《書法六問:饒宗頤談中國書法》,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
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左東嶺:《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左東嶺:《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朱立元:《接受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朱惠良:《無形之相:故宮書法管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6年。
朱劍心:《晚明小品選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
余英時:《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2年。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12年。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
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李興源:《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晚明心學思潮與士風變異研究》六編第21冊,
臺北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杜黎均:《二十四詩品譯注評析》,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
沈尹默著,馬國權編:《沈尹默論書叢稿》,香港:三聯書店,1981年。
沈津:《書海揚舲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屈守元、常思春主編:《韓愈全集校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
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年。
林語堂:《吾國與吾民》,臺北: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祁小春:《邁世之風:有關王羲之資料與人物的綜合研究》,臺北:石頭出版股份有
限公司,2013年。
邱振中:《書法的形態與闡釋》,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2015年。
邱敏捷:《參禪與念佛:晚明袁宏道的佛教思想》,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年。
金學智:《中國書法美學》,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年。
姜壽田主編:《中國書法批評史》,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8年。
洪丕謨:《點擊中國書法》,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
容庚:《叢帖目》,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0年。
徐建融:《明代書畫鑒定與藝術市場》,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990年。
啟功:《啟功叢稿》,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91年。
崔樹強:《氣的思想與中國書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張天弓:《張天弓先唐書學考辨文集》,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9年。
張光賓:《中華書法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張春興、林清山:《教育心理學》,臺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章國鋒:《文學批評的新範式—接受美學》,海口市:海南出版社,1993年。
郭晉銓:《從王羲之到王靜芝:帖學傳統中的典範書學體系》,臺北:新銳文創出版
社,2018年。
陳志平《書學史料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
陳振濂:《書法美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陳振濂主編:《書法學》,臺北:建宏出版社,1994年。
陳榮華:《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
陸永勝:《王陽明美學思想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人文分社,2016年。
喬志強編著:《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解讀》,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馮翠兒:《漢魏六朝書法理論與文學理論關係探微》,南京:鳳凰出版社,2016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
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年。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
楚默:《中國書法醜書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7年。
楚默:《書法解釋學》,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年。
葉朗主編:《中國美學通史.清代卷》第7卷,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
葛承雍:《書法與文化十講》,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劉志琴:《晚明史論—重新認識末世衰變》,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
劉詩:《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管窺》,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
劉濤:《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年。
潘運告主編:《漢魏六朝書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年。
鄧以蟄:《鄧以蟄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鄭培凱:《湯顯祖與晚明文化》,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鄭曉華:《古典書學淺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謝國楨:《增訂晚明史籍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韓盼山:《書法辯證法釋要》,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
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法]余蓮著,卓立譯:《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臺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
限公司,2006年。
[美]明恩溥(Arthur H. Smith)著,佚名譯,黃興濤校注:《中國人的氣質》,北
京:中華書局,2006年。
[美]高居翰:《畫家生涯:傳統中國畫家的生活與工作》,北京:生活.讀書.新
知三聯書店,2012年。
[德]伽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美〕白謙慎、張佳傑:《書藝珍品賞析-傅山》,臺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
〔美〕白謙慎著,孫靜如、張佳傑初譯:《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
〔美〕宇文所安著,鄭學勤譯:《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臺北:聯經
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美〕傅申著,葛鴻楨譯,賀哈定校:《海外書跡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7
年。
〔英〕柯律格(Clunas. C.)著,劉穎譯:《中國藝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
〔英〕約翰.伯格(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出版,
2006年。
〔英〕霍爾登(Raman Selden)、彼得.維德生(Peter Widdowson)、彼得.布魯克
(Peter Brooker)著,林志忠譯:《當代文學理論導讀》,臺北:巨流圖書股份
有限公司,2012年。
〔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寧、金元浦譯,滕守堯審校:《接
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
〔德〕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
本特徵》,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韓〕文功烈:《魏晉南北朝書法美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二)外文專書
Arthur H. Sm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Norwalk: EastBridge, 2003)。
(三)論文集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歷史文脈篇》,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品鑒評論篇》,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審美語境篇》,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歷史文脈篇》,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歷代書法論文選》,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97年。
《祕閣皇風―「淳化閣帖」刊刻1010年紀念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2003年。
朱誠如、王天有主編:《明清論叢》第一輯,北京:新華書店,1999年。
沈浩主編:《首屆陸維釗書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5年。
邱士華、林麗江、賴毓芝主編:《偽好物:16~18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臺北:國
立故宮博物院,2018年。
金開誠、王岳川主編:《中國書法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柯慶明、蕭馳主編:《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
年。
胡曉真、王鴻泰主編:《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
司,2011年。
崔爾平選編點校:《明清書論集》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傅申:《書史與書蹟—傅申書法論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年。
華人德主編:《歷代筆記書論彙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劉岱總主編,杜正勝主編:《中國文化新論社會篇.吾土與吾民》,臺北:聯經出版
事業公司,1982年。
(四)書法集
《中國法書選11.魏晉唐小楷集》,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08年。
[東晉]王羲之:《中國法書選15.蘭亭序「五種」》,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05
年。
〔東晉〕王獻之:《中國法書選18.王獻之尺牘集》,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10
年。
[唐]孫過庭:《中國法書選38.書譜》,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09年。
〔宋〕米芾輯,曹之格編:《寶晉齋法帖》,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
〔宋〕米芾:《故宮法書選6.蜀素帖.尺牘》,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06年。
〔元〕趙孟頫:《元趙子昂蘭亭十三跋》,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5年。
〔明〕張瑞圖:《張瑞圖の書法.卷子篇一》,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7年。
〔明〕董其昌:《董其昌臨淳化閣帖》,北平:古物陳列所,1931年。
〔清〕傅山:《中國書法選55.傅山集》,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08年。
朱惠良:《董其昌法書特展研究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3年。
許禮平主編:《中國名家法書全集22.王羲之》,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2003
年。
黃思源主編:《王鐸書法全集1》,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
劉正成編:《中國書法全集55.張瑞圖》,北京:榮寶齋,1995年。
劉正成編:《中國書法全集61.王鐸一》,北京:榮寶齋,1993年。
劉正成編:《中國書法全集62.王鐸二》,北京:榮寶齋,1993年。
劉江、謝啟源著:《傅山書法藝術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一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
蕭燕翼主編:《中國法書全集.明3》第14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蕭燕翼主編:《中國法書全集.明4》第15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日〕広津雲仙編:《張瑞圖の書法.卷子篇一》,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7年。
(五)期刊、單篇論文
丁治民:〈新發現集篆寫本:姚敦臨「二十體篆」〉,《書畫藝術學刊》第十期,2011
年6月,頁1-13。
于博、張建華:〈明代常、徽、杭州府刻帖特色〉,《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7年3
期,2017年5月,頁70-77。
于博:〈明代刻帖地域性研究〉,《文藝爭鳴》2016年2期,2016年2月,頁205-
208。
于博:〈明代藩王刻帖性質考辨〉,《文藝爭鳴》2017年1期,2017年1月,205-
208。
于博:〈明代蘇州府和松江府刻帖比較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5年6期,
2015年11月,頁25-31。
方波:〈民間書法知識的建構與傳播—以晚明日用類書中所載書法資料為中心〉,
《文藝研究》2012年3期,2012年3月,頁118-126。
方建勛:〈論董其昌的書法用筆觀〉,《中國書畫》2012年1期,2012年1月,頁
70-73。
毛文芳:〈晚明「狂禪」探論〉,《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2001年12月,頁171-
200。
牛光甫:〈二王為本兼採百家〉,《書譜》1984年第3期,1984年,頁22-27。
王小飛:〈明人篆刻殘崩與書法漲墨比較〉,《中國書法》2012年12期,2012年12
月,頁185-187。
王正華:〈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近代
史研究所集刊》第41期,2003年9月,頁1-85。
王林生:〈圖像觀看批評範式的歷史性出場及其理論構成〉,《內蒙古社會科學(漢
文版)》2015年5期,2015年9月,頁160-165。
王國良:〈汪氏校注本搜神記評介―兼談研究六朝志怪的基本態度與方法〉,《中國
古典小說研究專集》第3期,1981年6月,頁283-300。
王鴻泰:〈雅俗的辯證─明代賞玩文化的流行與士商關係的交錯〉,《新史學》十七
卷四期,2006年12月,頁73-143。
白一瑾:〈論王鐸詩歌的美學取向〉,《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3
期,2011年5月,頁44-49。
危磊:〈書法藝術中的龍蛇意象探隱〉,《藝術探索》2003年3期,2003年6月,頁
22-25。
向彬〈中國古代皇室書法教育考察〉,《藝術百家》2008年5期,2008年9月,頁
125-136。
成遠鏡:〈從召喚結構看意境與意象的異同〉,《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1期,
2000年2月,頁21-26。
朱天曙:〈元明書法的再現與闡釋—讀黃惇先生「中國書法史.元明卷」札記〉,《南
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2年1期,2002年2月,頁30-33、63。
朱天曙:〈漢魏六朝:中國早期古典書論的生成及其價值〉,《中國書法》2018年10
期,2018年5月,頁4-13。
朱立元〈略論文學作品的召喚結構〉,《學術月刊》1988年8期,1988年8月,頁
43-49。
朱波:〈傅山道教書法美學思想研究〉,《宗教學研究》2015年3期,2015年9月,
頁95-100。
朱建華:〈魏晉南北朝書法教育考論〉,《書畫藝術學刊》第二十三期,2017年12
月,頁1-30。
朱書萱:〈明代書家對鍾繇法帖的接受與詮釋─以祝允明「出師表」為個案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學報》第五十二期,2012年12月,87-120。
朱惠良:〈臨古之新路—董其昌以後書學發展研究之一〉,《故宮學術季刊》第10卷
第3期,1993年3月,頁61-94。
朱樂朋:〈論乾嘉學者的書法觀—以凌廷堪等學者為例〉,《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第3期,2012年6月,頁138-141。
何炎泉:〈張瑞圖(1570―1641)行草書風之形成與書法應酬〉,《美術史研究集刊》
第十九期,2005年9月,頁133-153、155、162、227、a10。
何炎泉:評Qianshen Bai,《Fu Shan's Worl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3期,2004
年3月,頁237-242。
何懷宏:〈世襲社會的另一種形態—對六朝士族社會的一個初步觀察〉,《史學月刊》
2011年2期,2011年2月,頁29-54。
何鑫:〈明清時期的書法教育〉,《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
6期,2013年11月,頁105-109。
呂友者:〈明末江南的書畫鑒藏家群體〉,《文物鑒定與鑒賞》2011年5期,2011年
5月,頁102-109。
呂傳剛:〈「寒山帚談」中折射出的「師古觀」〉,《中國書法》2017年8期,2017年
4月,頁147-149。
宋白娟:〈試析魏晉時期書法教育的特點〉,《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年12期,
2016年12月,頁234-235。
李濤,劉鋒杰:〈人性的壓抑與反壓抑—晚明「性靈」文學思想略論〉,《蘇州大學
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5期,2008年9月,頁56-60。
汪世清:〈董其昌和餘清齋〉,《朵雲.中國繪畫研究季刊》1993年3期,1993
年,頁58-67。
汪春泓:〈論王僧虔與南朝文藝思潮〉,《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年2期,2005年
6月,頁59-65。
肖鷹:〈意統情志的王陽明美學〉,《文史哲》2000年6期,2000年11月,頁47-
53。
周勛君:〈中國書法:觀看的困惑—兼談書寫與觀看的關係〉,《美術觀察》2014年
2期,2014年2月,頁28-29。
周睿:〈書法主體的內心世界—如何理解以「心」為內核的書論諸範疇〉,《南京藝
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0年5期,2010年10月,頁82-86。
查律:〈始於學終於天成—論明代徐渭書法思想及其書史意義〉,《榮寶齋》2013年
12期,2013年12月,頁6-59。
柳存仁:〈王陽明與佛道二教〉,《清華學報》13卷1/2期,1981年12月,頁27-
52。
洪松木:〈東晉至清代「破體」書法現象考察〉,《書畫藝術學刊》第二十二期,2017
年6月,頁171-224。
胡經之、李健:〈「言不盡意」:語言的困惑與文學理論的拓展〉,《深圳大學學報(人
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5期,2003年7月,頁32-34。
徐利明:〈董其昌的書法藝術〉,《書譜》1987年第1期,1987年,頁20-25。
馬振華:〈幻想.移情.認同—淺析文學接受主體的幾種心理活動〉,《中國校外教
育(理論)》2008年S1期,2008年8月,頁190。
張以國:〈王鐸的理論與晚明的文藝思潮〉,《東方藝術》2012年16期,2012年8
月,頁6-37。
張同標:〈玄淡與狂肆:論禪宗對明代書畫的影響〉,《中國書畫》2015年2期,2015
年2月,頁4-12。
張函:〈庾肩吾「書品」的批評方法〉,《書法研究》2016年3期,2016年9月,頁
15-23。
張函:〈道德.藝術.學術:古代書法的品評標準〉,《中國書法》2016年4期,2016
年2月,頁63-67。
張函︰〈袁昂書論新探〉,《蘭臺世界》,2015年16期,2015年6月,頁61-62。
張朋川:〈明清書畫「中堂」樣式的緣起〉,《文物》第3期,2006年3月,頁87-
96。
張金梁:〈論董其昌臨書四境界〉,《中國書法》2016年5期,2016年3月,頁158-
173。
張家壯:〈意在筆先說與書法創作中的辯證-兼對當代書法創作樣態做一點反思〉,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3年6期,2013年12月,頁122-
126。
張應斌:〈嘯竹〉,《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2期,2003年4月,頁
84-87。
梅躍輝:〈論晚明豎軸書法的形式表現〉,《藝術百家》增刊第S2期,2015年,頁
144-147。
莊天明:〈中國歷代執筆圖像匯考〉,《中國書法》2015年13期,2015年7月,頁
103-147。
莊申:〈由「勢」的認定看漢、晉、南北朝時代書法與文學理論的發展〉,《考古人
類學刊》第五十期,1995年6月,頁185-196。
莫家良:〈「淳化閣帖」與清代書法臨古〉,《清華學報》40卷3期,2010年9月,
頁453-484。
郭列平:〈宋曹與王鐸臨摹觀之比較〉,《藝術百家》2012年S1期,2012年12月,
頁258-260。
郭列平:〈通暢雅逸 肇於自然—論宋曹「書法約言」的書學思想〉,《藝術百家》2013
年S2期,2013年12月,頁250-252。
陳欽忠:〈尺牘與六朝書風〉,《興大中文學報》第八期,1995年1月,頁57-81。
陳欽忠:〈書法格式「立軸」與晚明變形書風的關係〉,《興大中文學報》第七期,
1994年1月,頁75-88。
陳維德:〈試析黃道周的書法〉,《孔學與人生》74期,2016年3月,頁24-28。
喬宇:〈試論明代書法的教育〉,《中國書法》2017年19期,2017年10月,頁194-
195。
童翎:〈中國書法美學研究的新成果—介紹金學智的「中國書法美學」〉,《常州教育
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1期,1996年3月,頁72-74。
雲峰:〈論元代魯國大長公主祥哥刺吉及其與漢文化之關係〉,《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1期,2006年1月,頁97-102。
黃惇:〈預想、變相與化機—書法創作小議〉,《中國書畫家》第4期,2013年4月,
頁98-105。
黃鴻瓊:〈王僧虔書論的美學思想〉,《泉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年1
期,2006年1月,頁110-114、120。
楊新:〈商品經濟、世風與書畫作偽〉,《文物》1989年10期,1989年10月,頁
87-94。
楊豪良:〈論書法中的「勢」〉,《襄樊學院學報》第33卷第1期,2012年1月,頁
73-77。
萬明:〈晚明社會變遷:研究視角的轉換〉,《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1期,2004年
2月,頁2-4。
葛復昌:〈從「書法約言」窺宋曹書學觀及其意義〉,《書法賞評》2011年4期,2011
年8月,頁51-52。
董文強:〈晚明書畫消費與士大夫的身份危機〉,《學術界》2016年4期,2016年4
月,頁141-149。
趙益:〈明代通俗日用類書與庶民社會生活關係的再探討〉,《古典文獻研究》第十
六輯,2013年7月,頁41-59。
趙強、王確:〈何謂「晚明」?對「晚明」概念及其相關問題的反思〉,《求是學刊》
2013年6期,2013年6月,頁157-163。
劉月新:〈作品的空白與審美意義〉,《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1期,
2006年6月,頁1-6。
劉志琴:〈晚明世風漫議〉,《社會學研究》1992年3期,1992年6月,頁107-111。
劉曉東:〈「晚明」與晚明史研究〉,《學術研究》2014年7期,2014年7月,頁98-
103。
劉濤:〈杜度「殺字甚安」〉,《讀書》2015年8期,2015年8月,頁166。
鄭毓瑜:〈六朝書論中的審美觀念〉,《臺大中文學報》第4期,1991年6月,頁
307-339。
遲志邦:〈闡釋古典書論應慎重而準確—對劉東芹先生「宋曹『書法約言』譯解」
的質疑〉,《青少年書法》2010年20期,2010年10月,頁45-48。
遲志鴻:〈古代書論中的「骨」「筋」「肉」「血」〉,《中國書法》2017年20期,2017
年10月,頁166-168。
薛龍春:〈分歧與動力—論王鐸與董其昌〉,《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2015年00
期,2016年1月,頁254-315。
薛龍春:〈明末「三株樹」考論〉,《新美術》2010年4期,2010年8月,頁28-41。
薛龍春:〈從「點畫」到「線條」:論晚明書法的小大之變〉,《文藝研究》2014年7
期,2014年7月,頁112-123。
薛龍春:〈應酬與表演:有關王鐸創作情境的一項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
究集刊》第二十九期,2010年9月,頁157-216、272。
薛龍春︰〈論清初貳臣的自我開脫與相互回護—以書法家王鐸為中心〉,《藝術學研
究》2009年00期,2009年12月,頁252-276。
韓玉濤:〈王鐸論—王鐸美學之矛盾(論綱一)〉,《中國書法》1986年1期,1986
年2月,頁24-27、20-23。
叢文俊:〈王僧虔「論書」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6期,2001年11月,
頁9-13。
叢思飛〈庾肩吾「書品」品評標準試析〉,《中國書法》2017年24期,2017年12
月,頁45-48。
聶清:〈試從禪宗的角度審視古典書法〉,《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1期,2012年2
月,頁95-98。
譚玉龍:〈「書法雅言」與晚明書法美學之雅俗精神〉,《美術觀察》2017年4期,
2017年4月,頁114-117、113。
(六)學位論文
鄭毓瑜:《六朝藝術理論中之審美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
士論文,1990年。
李秀華:《晚明變形書風之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藝術部哲學博士論文,
1998年。
吳蕙芳:《明清時期民間日用類書及其反映之生活內涵-以「萬寶全書」為例》,臺
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博士論文,2000年。
許志信:《傅山思想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張金梁:《明代書學銓選制度研究》,長春:吉林大學歷史文獻學博士論文,2004年。
賀文榮:《中國古代書法教育的結構與形態研究》,杭州:浙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
博士論文,2007年。
左淑琴︰《宋曹「書法約言」疏解》,長春:吉林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論文,2007
年。
吳國豪:《晚明文人的書法生活》,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吳鵬:《晚明士人生活中的書法世界》,南京: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論文,2008
年。
莊千慧:《心慕與手追—中古時期王羲之接受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謝建軍:《書法美學意象研究—以漢唐書論文獻為中心》,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
文獻學博士論文,2009年。
王珂:《宋元日用類書「事林廣記」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
論文,2010年。
巢乃鹓:《馮班「鈍吟書要」研究》,南京: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碩士論文,2010年。
于中華:《書寫與真理—現象學視野下的中國書法藝術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外國
哲學博士論文,2012年。
盛郁龍:《張瑞圖書法研究》,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學博士論文,2017年。
三、網路資料
《鐫古今名筆便學臨池真蹟》,哈佛燕京圖書館。
網址:https://iiif.lib.harvard.edu/manifests/view/drs:53418113$1i。
〈明代民間書法臨池的範本―「鐫古今名筆便學臨池真蹟」〉,書叢老蠹魚的博客。
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a788a01011h8u.html。
《常熟縣志》卷20,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中央研究院明清檔案工作室。
網址: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cgi/ttsquerynew?0:0:mctauac:%2814444%29@NO。
傅山:〈嗇廬妙翰〉,臺北: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網址:http://www.hosfoundation.com/collection/collection.php?IKEY=118。
夏清瑕:〈晚明王門後學的思想革新運動〉,《世界弘明哲學季刊》總第261期,
2000年3月。
網址:http://www.hkshp.org/confucian-songming/Hongming/H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