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Jane Ritchie & Jane Lewis (2008) 《質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Practice:A Guide for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藍毓仁譯)。台北:巨流。
Robert K. Yin.(2014) 《質性研究:從開始到完成》 (Qualitative Research from Start to Finish.)(李政賢譯)。台北:五南。
中華民國100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評估調查報告。內政部。
內政部(2009)。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白皮書,內政部。
王育瑜(2004)。障礙者與社區照顧:議題與觀點。社區發展季刊 106 期。
王育瑜(2012)。障礙者生活想像:照顧與社區生活理念及政策探討。聯合全木論壇2012春季,第一卷,第一期。1-24。
王育瑜(2017)。誰的自立生活?身心障礙者社區自主生活的多元實踐。台灣社會學會通訊,87期。21-24。
王育瑜(2018)。身權公約關於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融入社區」的意涵。社區發展季刊。162期。148-158。
王國羽,(2017)。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十二條對臺灣未來身心障礙者服務體制的影響,社區發展季刊,157期。168-180。
王國羽,(2018)。人權取向之障礙模型對台灣身心障礙者政策與服務的運用,社區發展季刊,162期。125-136。
王國羽(2009)。〈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對我國的啟示〉,《社區發展季刊》。
王雲東(2014)。《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二版。台北:威仕曼。
朱彥穎、許家瑜、謝萬雲、程欣儀,(2018)。滾球遊戲教學於智能障礙成人之成效。《身心障礙研究季刊》,16期。107-120。
心路基金會 (2007) 。《台灣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實務操作手冊》。台北:內政部。
吳佳玲、林金定,(2016)。推動身心障礙福利機構邁向健康促進照護機構理論實踐—以新北市春暉啟能中心為例。《身心障礙研究季刊》,14期。222-235。
吳富美、楊瑞玲(2001)。內政部台南教養院。於陳美鈴、李崇信、周月清主編,台灣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經驗分享與模式發展初探。台北: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
江瑞菁 (2011)自我決定數位學習環境的環境要素之初探。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7卷2期, P67 – 75。
李幸娟(2006)。圍牆外的藍天-心智障礙機構的照顧與生活。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崇信(2001)。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於陳美鈴、李崇信、周月清主編。台灣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經驗分享與模式發展初探。台北: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
李婉萍 (2008)。 臺灣「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發展歷程。《社區發展季刊》,121期,147-159。
李建承、邱惠姿(2009)身心障礙者自我決策與轉銜實務之探究。《特教論壇》,7期,34-31。
李耀煌,(2012)。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發展與展望,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兩周年刊。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李崇信 (2012)。實踐智障者社區居住生活品質評估之經驗分享。《更好的改變,還是更多的限制?-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概念與應用》,2012卷 (2012/06),101-108。
林欣毅(2008)。我國身心障礙教養機構面臨困境支初探研究。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林萬億(2006)。臺灣的社會福利: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臺北:五南出版。
林千惠(2008)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研究,內政部社會司身心障礙福利科。
林金定、蔡艷清、嚴嘉楓、吳佳玲、羅元婷、張書菱,(2004)。健康促進: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健康管理新策略,身心障礙研究季刊,1期。1-13。
林倚霈、蔡存裕,(2006)。身心障礙者休閒教育課程編排與調整之探討,休閒運動期刊,5期。111-117。
林宏熾(1999)。身心障礙者自我決策與自我擁護:障礙者社會福利與特殊教育新議題與趨勢。社會福利,140,25-41。
周宇翔、李宜靜(2017)。什麼是「障礙」,誰是「障礙者」。人權公約實施監督聯盟。
周月清、王育瑜(2009)。成年智障者「社區居住與生活」方案形成分析--以四個地方政府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58期。187-207。
周月清、張家寧(2017)。台灣身心障礙者住宿服務全日型、夜間型、社區居住、自立生活支持使用人數及預算比較。臺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聯盟 CRPD 民間報告。
周月清(2017)。從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檢視我國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與社區融入。
周月清(2017)。去機構教養化與解放研究:身心障礙者服務及障礙研究。台灣社會通訊期刊,87期。11-20。
周月清、朱貽莊(2011)。檢視台灣身心障礙福利政策與法案之歷史進程與變革。
周月清、朱貽莊(2011)。檢視台灣身心障礙福利政策與法案之歷史進程與變革。
周月清、林子靖(2017)。臺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聯盟 CRPD 民間報告。周月清 (2003)。身心障礙者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服務精神與經驗。
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評估調查報告 (2011)。內政部。衛生福利部所屬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未來發展計畫(99至 102 年度)。衛生福利部。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結論性意見書(2017)。衛生福利部。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與後續規劃(2017),行政院內政衛福勞動處。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初次國家報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法規概要》。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7)。
曾玉燕(2018)。社區居住智能障礙者住民生活與人際關係支持之研究-中部機構社區居住教保人員之服務觀點。
施教裕 (1998) 台灣地區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基準。
施世駿、孫瑩芯 (2017)。比較德國與韓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首次國家報告:對臺灣的借鏡。社區發展季刊。157期,220-235。
施麗紅 (2010)。老人入住長期照顧機構行為初探-以自我決定理論析之。社區發展季刊,132 353-372
唐宜禎、陳心怡(2008)。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來探討身心障礙概念的新轉向。
姚仲徽 (2014) 「春暉一夏」-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生活體驗。身心障礙者研究季刊,12卷3期。149-154。
陳開農、周月碧、蘇素賢(2001)。內政部台南教養院。於陳美鈴、李崇信、周月清主編,台灣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經驗分享與模式發展初探。台北: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
陳寶珠(2001)。內政部台南教養院。於陳美鈴、李崇信、周月清主編,台灣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經驗分享與模式發展初探。台北: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
陳妮葦(2014)。春暉啟能中心初體驗:與智障者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身心障礙研究季刊, 12卷3期。138-143。
陳奎安(2014)。春暉生活體驗之心情分享。身心障礙研究季刊, 12卷3期。132-137。
陳麗如 (2008)。教導身心障礙的學生自我決策技能。特殊教育季刊,107期。1-8。
張淑娟、黃寶瑩(2001)。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心路社區家園於陳美鈴、李崇信、周月清主編,台灣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經驗分享與模式發展初探。台北: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
張恒豪.周倩如(2014)。自立生活的理念與美國夏威夷自立生活中心的運作。社區發展季刊,148 期。179-193。
張恆豪、顏詩耕(2011)。從慈善邁向權利:臺灣身心障礙福利的發展與挑戰。
潘鈺婷、林金定,(2013)。狗醫生課程介入身障機構住民之身心成效初探。身心障礙研究季刊。11卷3期 。184-192。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台北:心理。
孫嘉梁(2011)。論身心障礙者之自主性。《活力季刊》2011.10.31 第20期。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
黃家溱 (2011)。自我決定理論在禮儀師殯葬教育上的應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師大學報 2011 30 17-31。
黃松林(2009)。生活品質、社會資本、社會品質與社會資源的永續性-從弱勢人口群來看。社區發展季刊 ,126 期。151-161。
黃源協、蕭文高 (2012) 《社會政策與立法》,頁250-293。台北:雙頁書廊。
紐文英,(201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台北:雙葉。
蔡岳彤,(2013)。無國界的愛-二林美國媽祖瑪喜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欣諭、孫瑋翎、林信佑、黃志杰,(2013)。特奧滾球與地板滾球比較之初探,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3期。293-301。
詹依蓉(2017)。身障者自立生活方案:我的未來不是夢。切膚之愛季刊,15。
簡慧娟、宋冀寧、李婉萍(2017)。從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發展脈絡看臺灣身心障礙權利的演變-兼論臺灣推動「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歷程。社區發展季刊。157期,151-167。
簡慧娟、吳宜珊、陳柔諭(2018)。我國推動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歷程與未來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62期,99-106。
賴韋如(2014)。夏日春暉實習心體驗。身心障礙研究季刊, 12卷3期。144-148。
葉肅科 (2017)。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之後: 人權保障落實了嗎。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中心,教育部。
劉佩嘉(2004)。高中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自我決策之研究。
鍾鎮宇 (2013)。智能障礙者自我決策之探究。《特殊教育叢書》。93-102。
衛生福利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2017)。〈人權大步走:聯合國權利公約的實踐〉,《社區發展》,第157期,頁1-3。
衛生福利部 (2018)。〈衛生福利部臺南教養院服務對象家長委員會設置原則〉。衛生福利部臺南教養院服務對象擔任自治幹部實施計畫。
二、英文部分
Bigby, C., & Fyffe, C. (2006). Tensions between institutional closure and deinstitutionalisation: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Victoria’s institutional redevelopment). Disability & Society, 21(6), 567-581.
Chou, Y. C., Schalock, R. L., Tzou, P. Y., Lin, L. C., Chang, A. L., Lee, W. P., & Chang,S. C. (2008). Quality of life of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who live withfamilies in Taiwan.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51(11), 875-883.
Cummins, R. A. (2001). The Subject Well-Bing of People Caring for a Family Member with a Severe Disability at Home: A Review.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 Developmental, 26:1, 83-100.
Creswell, J. (1998).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London: Sage.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eds.) (2000)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Degener, Theresia. (2014). A human rights model of disability. Routledge Handbook of Disability Law and Human Rights.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Deci, E. L., & Ryan, R. M. (2002). Handbook of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 NY: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Deci, E. L., & Ryan, R. M. (2000).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quiry, 11(4), 227-268.
Degener, T. (2016). Disability in a Human Rights Context. Laws, 5(3),35.
ENIL (2016). ENIL submission for the Day of General Discussion on the right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o live independently and be included in the community. Access March 3, 2016, from: (http://www.ohchr.org/EN/HRBodies/CRPD/Pages/CallDGDtoliveindependently.aspx.)
Grewal, I., Joy, S. ,Lewis, J. ,Swales, K. and Woodfield, K.(2002) . Disabled for life? Attitudes towards and experiences of, disability in Britain, Norwich: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Goffman, E.: Asylums: Essays on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Mental Patients and Other Inmates. Doubleday Anchor, New York, 1961.
Leggett, N. M., & Bates, P. (1996). Recommendations for enabling and enhancing self-determin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planning process. 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11(4), 251-253.
Mansell, J., Beadle-Brown, J., & Special Interest Research, G. (2010). Deinstitutionalisation and community living: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Comparative Policy and Practice Special Interest Research Group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 Intellect Disabil Res, 54(2), 104-112
Nirje, B. (1999) . How I came to formulate the Normalization principle. In R. J. Flynn & R. A. Lemay (Eds.) , A Quarter Century of Normalization and Social Role Valorization: Evolution and Impact (pp.17-50) . Ottawa, ON: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Ratzka, Adolf. (2007). Independent Living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from patient to citizen and customer. Retrieved 2014-11-30.from patient to citizen and customer. GLADNET Collection. Paper 424.
Schalock, R. L., Keith, K. D., Verdugo, M. A., & Gómez, L. E. (2010). Quality of life model development and use in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R. Kober (E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pp. 17-32). New York, NY: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United Nations (2014). CRPD Committee on the Right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General.Comment No1. Article 12: Equal recognition before the Law.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Group (1993). Study protocol for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oject to develop a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 (the WHOQOL).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2), 153-159.
Wehmeyer, M. L. (1997). Self-determination as an educational outcome: A definitional framework and impl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Physical Disabilities, 9, 175-209.
三、網路資料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http://www.mohw.gov.tw/cht/DOS/)。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李修慧,(2017)。首次《身權公約》審查:只用「生病」的角度看待身心障礙者,是台灣最大的問題。(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2666)
全國法規資料庫,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設施及人員配置標準。(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長期照護系列:認識長期照護服務模式(2015)。
(http://phtw.pixnet.net/blog/post/252336670)。
身心障礙鑑定需求評估及證明核發,衛福部社家署身心障礙福利組(2012)
(https://dpws.sfaa.gov.tw/commonch/home.jsp?menudata=DisbMenu&contlink=ap/idfbook_view.jsp&dataserno=201212280002&mserno=200805260011&serno=200805260018)
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2018,台灣自立生活服務(運動)推展。
http://www.ciltp.artcom.tw/ap/cust_view.aspx?bid=35
心路基金會,2018
(http://www.syinlu.org.tw/index.php)
伊甸社福基金會,2018。
(https://www.eden.org.tw/)
財團法人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2018。社區化居住服務
(http://www.vtcidd.org/OnePage_1.aspx?id=63)
私立天主教光華啟能發展中心,2018。
(https://huakuang.eoffering.org.tw/)
台南教養院,2018。
(https://tneni.mohw.gov.tw/forum/list.aspx)
(喜樂保育院,2018)。服務特色
(http://joyce929.org.tw/list.php?id=159)
(黎明向陽園,2018)。綠自然照顧
(http://www.newdawn.org.tw/new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6&Itemid=1393)。
(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2018)。
(http://www.bocciataiwan.org/intro_0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