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1.239)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8 20: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秋敏
論文名稱:記憶顯影-影像虛實的迴圈
論文名稱(外文):Memory Development──Circuits of Real and Virtual Image
指導教授:陳冠君陳冠君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陳冠君張惠蘭王品驊
口試日期:2019-06-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4
中文關鍵詞:記憶影像錄像藝術顯影迴圈固著
外文關鍵詞:memoryimagevideo artdevelopmentcircuitsfix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6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創作研究探討作者2016年至2019年間的創作脈絡與展演作品,從個人對過往記憶的依戀或拒斥,到回憶的狀態,以及記憶由影像、轉化至錄像的呈現,作為創作探討的主軸。從家庭生活現狀,以及各種紀念物,所帶出回溯過往記憶的行為,由影像虛實與錄像行為的交互呈現,模擬出記憶的顯影與過往事件回返的狀態。

  第一章〈緒論〉從渴望回溯過往的狀態為出發點,以觀景窗內的影像,提出影像如何作以記憶的文本的疑問;第二章〈回憶事件的迴圈〉以當代錄像作品,以及影像文獻理論,從鏡頭語言、固著心理以及時間感知三項層面,作以探討記憶於錄像形式之可能;第三章〈創作脈絡與詮釋分析〉從作者2016年至2018年間,分別以「記憶的概覽」、「記憶的映像與消融」、「回顧的強迫行為」,以及「影像空間裡的時間」四個小節,分析其創作脈絡。第四章〈創作實踐〉,以三個層面「影像的觀看與再觀看」、「記憶的固著」以及「記憶的迴盪與游離」來實踐錄像在記憶呈現的三種型態;第五章〈結論〉從錄像作品藉由非單一的主觀視角,來召喚出回憶片段,進而將觀者引入作者所處的回憶事件,並以迴圈的影像型態,實踐本篇創作研究主題。
This creation study explores the author's creative context and exhibitions from 2016 to 2019, from the individual's attachment or rejection of past memories to the state of memorie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memory from images to video, as the main axis of creation exploration. The behaviors of retrospective memories from the family normal life situation and many kinds of monuments in life are present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irtual reality and the video behavior, simul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mory and the return of past even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starts from the eagerness to trace back the past, and uses the images in the camera's viewing window to ask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images are used to memorize text.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ircuits of Memories"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memory in video format by the contemporary video art, and the theory of image literatur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Lens Language”, “Fixation Psychology” and “Time Perception”. The third chapter "Creation context and interpretation analysis" analyze the context of the author’s creations in 2016 to 2018, from respectively the four parts of "Overview of Memories", "Image and Ablation of Memories", "Forced Behavior of Review", and "Time in Image Space." The fourth chapter, "Creation Practice", uses three levels of "viewing and re-viewing images", "the fixation of memories" and "the dissociation and lingering of memory" to carry out the three types of video in memories presentation. Final, "Conclusion", the video works summon the memory fragments by a non-single subjective perspective, and then introduce the viewers into the memory events of the authors, and basic on the image movement of the circuits to carry out the subject of this creation.
目 錄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誌謝 Ⅲ
目錄 Ⅳ
圖表目錄 Ⅴ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創作研究主體                        3
第三節 創作研究範圍                         6
第四節 創作研究流程 7
第二章 回憶事件的迴圈                           8
第一節 事件的鏡頭語言 9
第二節 固著心理之下的影像迴圈 11
第三節 錄像的時間經驗 13
第三章 創作脈絡與詮釋分析 19
第一節 記憶的概覽 20
第二節 記憶的映象與消融 23
第三節 回顧的強迫行為 26
第四節 影像空間裡的時間 29
第四章 創作實踐 32
第一節 創作形式與內容 33
第二節 《記憶顯影》創作呈現 36
第三節 小結 44
第五章 結語 45
參考文獻 47
圖版 49
附錄 68

英文書目

Bill Viola, Edited by Robert Violette, Reasons for Knocking at an Empty House Writing 1973-1994, US,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e, 1995

中文譯本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著,臺灣精神醫學會譯,《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新北市:合記,2014.08

Barthes Roland羅蘭‧巴特著,許綺玲譯,《明室‧攝影札記》,臺北市:台灣攝影,1997.12

Gaston Bachelard加斯東‧巴拉舍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臺北:張老師文化,2003

Gilles Deleuze吉爾斯‧德勒茲著,黃建宏譯,《電影I.ll》,臺北市:遠流,2003

Henri Bergson亨利‧柏格森著,肖聿譯,《材料與記憶》,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10

Jerry M. Burge著,危芷芬譯,《人格心理學》,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2012.08

John Berger約翰‧伯格、Jean Mohr讓‧摩爾著,沈語冰譯,《另一種講述的方式》,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05

John Berger約翰‧伯格著,何佩樺譯,《另類的出口》,臺北市:麥田出版,2006

John Berger約翰‧伯格著,吳莉君、張世倫、劉惠媛譯,《攝影的異義》,臺北市:麥田,城邦文化,2015

Jean Paul Sartre沙特著,魏金聲譯,《影像論》,臺北市:商鼎文化,1992

Sylviane Agacinski西爾維亞‧阿加辛斯基著,吳雲鳳譯,《時間的擺渡者》(Le Passeur De Temps),中信出版,2003

Walter Benjamin Essais瓦爾特‧班雅明著,王才勇譯,《攝影小史-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07

中文書目

王俊傑 等撰文,《行動與界線:當代國際錄像藝術對話論壇》,臺中市:臺灣美術館,2012

王俊傑、格奧‧爾本、德克‧魯斯坦梅 饌,《當代國際錄像藝術對話》,臺中:臺灣美術館,2011

陳永賢 著,《錄像藝術啟示錄》,臺北市:藝術家,2010.11

陳香君 著,周靈芝、項幼榕 譯,《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美學》,臺北市:台灣女性藝術協會,典藏藝術家庭,2014.01

楊凱麟 著,《書寫與影像》,臺北市:聯經,2015

蕭淑文 編,《時空敘事》,臺北市:北市美術館,2011

網頁資料

亨利‧柏格森-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亨利•柏格森,瀏覽日期 2019/06/22

〈王雅慧,奇幻形象的詩空間〉, https://artemperor.tw/focus/24,瀏覽日期:2018/11/26

〈肖像式攝影〉,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80081108680118412.html,瀏覽日期:2018/11/26

〈時間知覺〉,瀏覽日期:2018/11/26
https://wiki.mbalib.com/zh-tw/%E6%97%B6%E9%97%B4%E7%9F%A5%E8%A7%89

〈類聚集〉展覽活動專頁,瀏覽日期:2018/11/26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1056643686925/?active_tab=discussion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