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文獻
一、政府文件
文化部,2015年9月28日, ﹤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
彰化縣政府,2017年9月, ﹤105年彰化縣政府統計年報﹥,66期。
彰化縣埔鹽鄉大有社區農村再生計畫_201404250959547327。
彰化縣埔鹽鄉永平社區農村再生計畫_201404251047298849。
彰化縣埔鹽鄉永樂社區農村再生計畫_201404251203178887。
二、專書期刊論文
文崇一、楊國樞,2000,〈訪問調查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東華。
方珍玲、陳美芬,2013,〈建構台灣農村幸福感及指標之芻議〉,《農業推廣文彙》,58輯:151–162。
王志輝、陳荔芬、許鴻婉、宋玉珍、林秀鳳,2008 ,〈台灣農村再發展之研究-以社區整體規劃方式營造農村新風貌〉,《空間規劃研究彙編》,167-214。
王志輝、張清晏、謝忠良,2016,〈迎接富饒的新農業時代-花東地區農村再生之展望〉,《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4卷2期:101–105。
王智緯,2013,〈農村再生-從培根計畫開始〉,《農政與農情月刊》,2013年3月號249期:9-12。
朱桂香、王炫、樊万选,2010,〈中国台湾农业发展与《农村再生条例》〉,《世界農業》,2010卷4期:63–68。
何敬堯,2016,〈玩耍農村趣--農村再生計畫的實踐〉,《農政與農情月刊》:12-13。
吳玉華,2015,〈農村再生基金計畫管理系統執行成果〉,《農政與農情月刊》,2015年2月號272期:64-66。
李固遠、藍麗琪、方珍玲、王俊豪,2014,〈農村再生計畫參與對農村社區發展滿意度的影響〉,《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32期特刊:11–51。
李承嘉,2011,〈台灣當前農地政策評議〉,《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2-27。
李權宸、蔡子瑋、陳秋銓、卓俊銘、吳聖蒂,2012,〈農村再生之土地利用規劃及適宜性評估-以山腳社區為例〉,《健康與照顧科學學刊》,1卷2期:43–68。
李權宸、陳秋銓、陳文家,2016,〈自然觀光遊憩資源之環境潛能評估-以頂崁社區為例〉,《餐旅暨觀光》,13卷1期:21–39。
東正則著、林英彥譯,2010,〈從日本農村活化方法 看台灣之農村再生條例(上)〉,《鄉間小路》,36卷12期:52-57。
東正則著、林英彥譯,2011,〈從日本農村活化方法 看台灣之農村再生條例(下)〉,《鄉間小路》,37卷1期:76-81。
林天祐,2009,〈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2009年132期:70-86。
林勇信,2015,〈農村再生產業發展跨域合作示範計畫〉,《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年報》,104年度:76–76。
林英彥,2000,〈二十一世紀農村建設新方向〉,《鄉村發展》,第1期:79-80。
林英彥,2009,〈談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土地問題研究季刊》,8卷1期:133–135。
林詩穎,2017,〈以協力治理角度比較台灣社區協力政策執行-以社區總體營造與農村再生政策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施君翰、呂友銘、詹秉豐、高偉傑、曾宗德、朱達仁,2016,〈台灣農村再生社區參與歷程及觀光環境空間關聯變遷分析〉,《休憩管理研究》,3卷2期:21–36。
施見德,2009,《探索埔鹽--埔鹽鄉史蹟源流》,彰化,彰化縣政府,36 - 40。
施坤鑑,2006,《埔鹽鄉社區發展與營造之美》,彰化,彰化縣政府。
施美琴、洪崇仁、翁志成、徐森彥,2014,〈推動農村再生結合產業發展-台中市新社區協成社區案例〉,《農政與農情月刊》,2014年1月號259期:65-69。
施美琴、羅光傑、陳明賢,2014,〈農村再生-農村的幸福進行曲〉,《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2卷4期:96–101。
柯勇全、陳榮俊、巫仲明,2009,〈農村再生培根計畫之推動與成效探討〉,《2009第六屆農村規劃研討會》。
徐森彥、翁志成、洪崇仁,2013,〈農村再生-產業跨域合作社區案例〉,《農政與農情月刊》,2013年3月號249期:17-20。
祝瑞敏,2011,〈農村再生與環境改善「減」的哲學〉,《水保技術》,6卷2期:120–121。
張桂鳳,2012,〈應用永續觀點探討社區條件對於農村再生發展潛力之影響〉,《空間設計學報》,14期:1-10。
張智傑,2009,〈簡論農村發展政策與「農村再生條例」〉,《新社會政策》,2期:42–43。
張學聖、陳姿伶、陳柏君,2013,〈台灣農地轉用與農地交易空間關聯性之研究〉,《建築與規劃學報》,第十四卷第二三期:167-182。
梁大慶,2016,〈社區組織運作能力與發展之研究-以雲林縣社區組織參與農村再生過程為例〉,《農民組織學刊》,20期:35–70。
莊谷中、郭秀裕,2009,〈法律作為實現政策的工具-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的省思〉,《土地問題研究季刊》,8卷2期:39–60。
莊皓雲、林光奕,2013,〈農村再生-農村窳陋空間改善〉,《農政與農情月刊》,2013年3月號249期:13-16。
莊慶達、何立德、廖君珮,2015,〈漁業再生的願景與實踐-淺談八斗子社區的輔導經驗〉,《海大漁推》,44期:57–84。
莊翰華、賴秋華,2011,〈農村再生條例的永續發展向度研究〉,《農業推廣文彙》,56輯:61–76。
陳明賢、許輝榮,2011,〈年度農村再生執行計畫作業注意事項簡介〉,《農政與農情月刊》,2011年7月號229期:6-10。
陳武雄,2009,〈「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公聽會報告〉,《臺灣水土保持季刊》,68期:22-26。
陳武雄,2009,〈通過農村再生條例不能拖〉,《桃園區農情月刊》,117期:1–3。
陳武雄,2011,〈農村再生-台灣農村心靈革命〉,《農政與農情月刊》,2011年9月號231期:6-10。
陳斌山,2006,〈人口及產業特性分佈與地價之關係-以苗栗縣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黃明耀,2010,〈農民當家作主—農村再生條例公布施行〉,《農政與農情月刊》,2010年9月號219期:8-17。
黃明耀、王志輝、王翔榆,2014,〈從跨域合作與資源整合論農村再生之實現〉,《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2卷4期:55–68。
黃炳文、紀淑怡、沈雅萍,2016,〈農村再生發展指標與策略之研究〉,《台灣農學會報》,17卷2期:215–230。
黃國鋒、林佳青,2013,〈農業環境教育-農村再生新契機〉,《農政與農情月刊》,2013年11月號257期:19-22。
黃雅慧,2011,〈全方位農村再生資源整合知識庫〉,《GIS MAGAZINE 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年刊》,2011卷:51-53。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第37卷第4期:17-23。
廖本全,2009,〈金錢、建設與滅農:評農村再生條例〉,《新社會政策》,3期:36–38。
劉健哲,2001,〈德國農村社區更新及其對台灣之意義〉,《農業經濟半年刊》,第69期:129-165。
蔡宏進,2014,〈台南鹽水區竹埔社區參與農村再生計畫發展過程及成果〉,《農政與農情月刊》,2014年7月號265期:44-46。
鄭明書、林享博,2011,〈不同都市階層之地方公共財組合對地價的影響〉,《台灣土地研究》,第十四卷第二期:99-120。
蕭崑杉,2011,〈綠色生活圈與農村再生〉,《農業推廣文彙》,56輯:261–266。
蕭揚基,2015,〈社區營造中社會資本對公民治理的影響〉,《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五卷第二期:141-180。
戴華、甘偵蓉、鄭育萍,2010,〈人文社會科學與研究倫理審查:執行研究倫理治理架構計畫的考察與反思〉,《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2010年12月號12卷1期:10-18。
謝佳玲、邱月花、朱世文,2013,〈農村再生蛻變∼共榮社區環境教育場域〉,《農政與農情月刊》,2013年6月號252期:64-68。
謝政勳,2016,〈SWOT分析應用於社區發展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參與農村再生培根計畫之社區為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六卷第三期:1-44。
鍾怡婷,2011,〈農村再生條例關注行動中的象徵鬥爭〉,《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49卷4期:139–160。
瞿宛文,2015,〈台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的前因後果〉,《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九十八期:11-67。
簡韋琪,2013,〈農村再生-推動農村再生〉,《農政與農情月刊》,2013年3月號249期:6-8。
蘇中鈺、張清晏、鄭泰山,2014,〈加出谷的蛻變-農村再生的現在進行式〉,《農政與農情月刊》,2014年9月號267期:43-47。
蘇仲卿,2011,〈台灣農村再生芻議〉,《農業生技產業季刊》,25期:64–69。
三、參考網站
大有社區x金碳公司網站,2019,https://sites.google.com/view/tayu/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農村再生歷程網,2015,http://ep.swcb.gov.tw/ep/Default.aspx
彰化縣埔鹽鄉戶政事務所,2017,http://house.chcg.gov.tw/puyan/00home/index1.asp
貳、英文文獻
Alaka Wali1, Diana Alvira , Paula S. Tallman , Ashwin Ravikumar and Miguel O. Macedo(2017). “A new approach to conservation: using community empowerment for sustainable well-being” Ecology and Society 22(4): 6.
Alexander Follmann and Vale'rie Viehoff(2015). “A green garden on red clay: creating a new urban common as a form of political gardening in Cologne, Germany” Local Environment, 2015 Vol. 20, No. 10, 1148–1174.
Ann Hill(2011). “A helping hand and many green thumbs: local government, citizens and the growth of a community-based food economy” Local Environment, Vol. 16, No. 6, July 2011, 539–553.
Anna Evers and Nicole Louise Hodgson(2011). “Food choices and local food access among Perth’s community gardeners” Local Environment, Vol. 16, No. 6, July 2011, 585–602.
Graeme Sherriff(2009). “Towards healthy local food: issues in achieving Just Sustainability” Local Environment Vol. 14, No. 1, January 2009, 73–92.
Jennifer Witheridge and Nina J. Morris(2016).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ublic policy on community garden organisations in Edinburgh” Local Environment 2016, Vol. 21, No. 2, 202–218.
Nathan McClintock(2014). “Radical, reformist, and garden-variety neoliberal: coming to terms with urban agriculture’s contradictions” Local Environment, 2014 Vol. 19, No. 2, 147–171.
Sook-Fun Fong and May-Chiun Lo(2015).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sustainabl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from the local communities” European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1, pp. 12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