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68.1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4/02 02: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瓊月
研究生(外文):Hsu, Chiung-yueh
論文名稱:國中生網路成癮行為、父母教養方式與家庭氣氛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 Parents’ Parenting Styles, and Family Atmospher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吳瓊洳吳瓊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 Chiung-J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心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1
中文關鍵詞:國中生網路成癮行為父母教養方式家庭氣氛
外文關鍵詞: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parents’ parenting stylesfamily atmosphe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44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雲林縣國中生其網路成癮行為、父母教養方式與家庭氣氛之相關研究。研究者利用問卷調查法,以雲林縣國中七、八、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隨機抽樣,選取雲林縣國民中學,共609位國中生進行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網路成癮量表」、「父母教養方式量表」及「家庭氣氛量表」等四份量表。使用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來進行統計考驗,結果歸納如下:
1.雲林縣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屬於為中間偏低程度,網路成癮行為各向度大多男生高於女生、偏遠學區高於一般學區、非典型家庭高於典型家庭,不同年級與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則在各向度均有差異。
2.雲林縣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多為高回應、高要求類型,在回應與要求層面,一般學區高於偏遠學區、典型家庭高於非典型家庭、中高社經地位高於低社經地位,但不因性別、年級而有所差異。
3.雲林縣國中生家庭氣氛整體感受良好,其中以「家庭系統維護性」感受最佳;由整體家庭氣氛來看,國中生家庭氣氛一般學區高於偏遠學區、典型家庭高於非典型家庭、中高社經地位高於低社經地位,但不因子女的性別、年級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4.雲林縣國中生網路成癮行為與家庭氣氛各向度呈現低度負相關。
5.雲林縣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與家庭氣氛在要求層面呈現中度正相關,在回應層面則呈現高度正相關。
6.雲林縣國中生網路成癮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呈現低度負相關。
7.雲林縣國中生「強迫性上網」、「人際與健康問題」、「回應」、「要求」對家庭氣氛具有預測力。
最後,研究者依據以上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具體可行之建議,以供家長、學校教育人員、相關諮商輔導人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 parents’ parenting styles and family atmospher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e researcher used the grading random sampling of Yunlin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seventh to ninth grades. A total of 609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or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ols used include four categories: "Personal Basic Informatio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Parental Parenting Style Scale" and "Family Atmosphere Scale".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nden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unlin County is moderately low. Most of the boys'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s are higher than girls, the remote school district is higher than the general school district, the atypical family is higher than the typical family, the different grades and different family social status are different in each degrees.
2.The parenting styl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unlin County are mostly high-response and high-demand types. At the level of response and requirements, the general school district is higher than the remote school district, the typical family is higher than the atypical family, and the high school social status is higher than the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but it is not because of different gender and grade.
3.The overall family atmospher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unlin County feels good, the “home system maintainability” feels the best. From the overall family atmosphere shows that the family atmospher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General school district is higher than remote school district, it is also based on family type and family social status, bu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 and grade.
4.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unlin County is lower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family atmosphere.
5.The parents’ parenting styl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unlin County is moderate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family atmosphere.
6.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unlin County is lower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parenting style.
7.“Forcing internet access”, “Interpersonal and health issues”, “Response” and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in Yunlin County are predictive of the family atmosphere.
At las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bove studies,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relevant and feasible recommendations for parents, school educators, related counseling staff and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 ……………………………………………………………… v
表次 ……………………………………………………………… viii
圖次 ……………………………………………………………… x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網路成癮行為之探究及其相關研究 ………………………… 11
第二節 父母教養方式之探討及其相關研究 ………………………… 24
第三節 家庭氣氛之探討及其相關研究 …………………………………… 34
第四節 網路成癮行為、父母教養方式與家庭氣氛之相關研究 ………………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5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5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8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 64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國中生網路成癮行為、父母教養方式與家庭氣氛之現況分析… 6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在網路成癮行為、父母教養方式與家庭氣氛之差異情形 …………………………… 75
第三節 網路成癮行為、父母教養方式與家庭氣氛之相關情形 ……………… 95
第四節 網路成癮行為、父母教養方式與家庭氣氛之預測力分析 ……… 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1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1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122
外文部分 …………………………………………………………………… 139

附錄
附錄一 「國中生網路成癮行為、父母教養方式與家庭氣氛之相關研究」問卷 …………………………………………144
附錄二 網路成癮量表使用同意書 ……………………………… 149
附錄三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使用同意書 …………………… 150
附錄四 家庭氣氛量表使用同意書 ……………………………… 151
一、中文部分
王智弘(2004)。運用網路諮商以因應青少年網路問題行為。青少年網
際網路使用相關問題與防治對策研討會。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王嵩音(2007)。網路使用之態度、動機與影響。資訊社會研究,12,
57-85。
王以仁、林淑玲、駱美芳(2006)。心理衛生與適應。台北:心理。
王淑秋(2006)。台南市國中學生網路使用現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
王文玲(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花蓮。
王濬楷(2013)。國中生人格特質、網路成癮和復原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雲林。
王淑華(2013)。高職生親子關係、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價值觀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王珏今(2014)。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態度、正向情緒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博士班,台南。
王秀枝(2003)。兒童氣質與知覺父母教養方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王嘉壕(2012)。網路使用行為、家庭教養方式與網路沈迷之相關研究- 以新北市立溪崑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台北。
毛瓊瑩(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
尤吉祥(2104)。父母管教方式與國中生手機上網成癮傾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台北。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2016)。臺灣地區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台北: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線上檢索日期:2017年04月01日,取自:
http://statistics.twnic.net.tw/item04.htm
白晏榕(2107)。國中生自尊、幸福感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南。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5)。青少年政策白皮書——綱領。台北: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
江榜貴(2016)。國中學生家庭狀況與網際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中。
江政麟(2013)。父母管教方式與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位學習教學系,屏東。
吳武典、林繼盛(1985)。加強家庭聯繫對兒童學習效果與家庭氣氛影響。教育心理學報,18,97-116。
吳明燁(1998)。青少年初期父親與母親管教行為之比較。東吳社會學報,7,39-79。
吳麗娟(1998)。父母自我分化、教養態度對青少年子女自我分化、因應策略及適應影響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1),91-132。
吳啟豪(2013)。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屏東。
吳明軒(2013)。幼兒園家長網路使用現況及其與幼兒之互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台中。
吳昭儀(2010)。雲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
吳泰龍(2010)。國中生寂寞感、父母教養行為、社會支持、偏差行為及中途輟學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嘉義。
吳美玲(2001)。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習得無助感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吳瑞巧(2006)。比較國小學童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社會化結果之差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台北。
吳麗卿(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家庭系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吳就君、潘蓓蓓與叢肇祥(1987)。犯罪少年與正常少年之家庭氣氛、親子關係研究。中等教育,38(2),25-38。
吳秀伶(2007)。國中學生心理需求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吳珮菁(2016)。新北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情緒智能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台北。
吳筱婷(2006)。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吳姿瑩(2017)。缺席的雙薪家庭。台灣教育評論月刊,6(7),185-186。
吳萬春(2006)。高雄市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吳克振(2013)。青少年自我中心、父母教養態度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台北。
吳文祺(2015)。父母教養方式與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成癮之相關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建國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暨媒體與遊戲設計研究所,彰化。
吳瓊洳(2017)。未成年子女及其父母子職實踐之研究(2/2)(行政院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106-2410-H-415-014)。台北:行政院科技部。
李彥儀(2016)。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成癮現象之研究-以新竹縣某國小六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新竹。
李偉斌、王智弘、陳慶福(2002)。網路即時諮商中工作同盟、晤談感受與諮商口語反應之歷程分析。中國輔導學會2002諮商心理與輔導專業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李曉茹(2013)。新北市國中生父母管教態度、親師互動與自我學習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台北。
李彥瑾(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壓力、家庭氣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
李香穎(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正向情緒與其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
李彩娜、周俊(2009)。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網路成癮。當代青年研究,4,49-54。
李曉君(2006)。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女子技術學院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台南。
呂怡節(2016)。一所高職學校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彰化。
呂勝瑛(2008)。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五南。
何建良(2013)。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台中。
何華國(2009)。特殊兒童親職教育。台北:五南。
何雪儒(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知覺、學校適應與其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利翠珊(1999)。家庭心理學的系統觀點與研究。應用心理研究,2,21-40。
余彥霆(2016)。「父母管教方式」對「完美主義」之影響:「社會興趣」的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心理碩士班,台北。
沈復釧(2005)。國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家庭氣氛與自我調節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沈惠萍(2010)。高雄市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林粲倫(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人格特質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台北。
林淑珍(2013)。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沉迷之相關性研究—以台北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台北。
林芝妘(2013)。屏東縣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屏東。
林昭汶(2016)。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資本、網路使用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宜蘭。
林惠雅(1999)。母親信念、教養目標和教養行為之探討(II)問卷編製與相關分析。應用心理研究,3,219-244。
林秋環(2008)。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快樂學習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林家興(2007)。親職教育的原理與實務。台北:心理。
林瑞雯(2004)。國小學童家庭氣氛、內外控信念與同儕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林清江(1991)。教育社會學。台北:台灣書店。
林生傳(1982)。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倩如、王智弘(2012)。我國兒童網路成癮研究發展現況之探討。輔導季刊,48(4),1-9。
林逸玟(2017)。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 父母教養方式、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台南。
邱昭葵(2013)。臺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家庭氣氛、學校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台中。
邱瀕瑩(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現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
邱琬珍(2003)。親職教育。台北:五南。
周榮、周倩(1997)。網路上癮現象、網路使用行為與傳播快感經驗之相關性初探。中華傳播學會1997年學刊,2-12。
周倩、楊台恩(1998)。電腦網路的特質及相關問題初探。社教雙月刊,84,17-20。
周碩振(2008)。出生序和父母管教方式對國中生之同儕關係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應用數學學系(所),新竹。
周新富(2013)。教育社會學。台北:五南。
周新富(2006)。家庭教育學:社會學取向。台北:五南。
周月清(2001)。家庭社會工作: 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施姿伶(2016)。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
侯宜寧(2017)。父母管教方式、誠實教育與幼兒欺騙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南。
柯秋雪(2010)。談德國早期療育到宅服務。教育研究月刊,200,113-122。
徐西森、連廷嘉(2001)。大專學生網路沈迷行為及其徑路模式之驗證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0,119-149。
徐珮旂(2010)。國中生父母教養態度、友誼品質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北。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6)。2016 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線上檢索日期:2017年04月01日。取自:https://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60922e.pdf
孫碧蓮(2002)。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翁雅萍(2104)。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自尊與智慧型手機成癮 之相關研究—以嘉義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7)。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7)。網路沉迷研究報告。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
連廷嘉、高登第(2012)。青少年文化、心理與輔導。臺北市:學富。
張高賓(1998)。單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環境與情緒穩定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張高賓(2004)。家庭心理環境、親子關係與兒童情緒經驗之關係探究。中華輔導學報(16),119-148。
張高賓(2009)。父母教養態度、家庭心理環境與青少年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6),93-117。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台北:東華。
張智雄(2015)。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人際互動關係及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數位學習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屏東。
張麗梅(1993)。家庭氣氛、父母管教態度與兒童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台北。
張曉萍(2004)。國小五年級兒童之母親管教方式與親子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台北。
張家綺(2009)。彰化縣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成就動機與考試焦慮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台中。
張華葆(1991)。少年犯罪預防及矯治。臺北:三民。
張雅惠(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自我概念與壓力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張曦文(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幽默感與復原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台南。
張芳瑜(2014)。國小學童家庭氣氛、情緒智力與利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公立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大學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台北。
張珍雯(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同儕關係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張佳鈴(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學習風格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高雄。
張秋雯(2006)。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張鈺佩(2017)。國中學生同儕關係.家庭氣氛及網路成癮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
張勝衍(2103)。國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情緒智力與學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彰化。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台北。
許仟錦(2016)。大學生自殺企圖與網路成癮之共病模型驗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台中。
許憶真(2004)。父母管教方式及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對其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台中。
許筱梅(1995)。青少年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彰化。
許維素(1992)。家庭組型、家庭氣氛對兒童自卑感、社會興趣、生活型態形成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台北。
許國興(2012)。高雄市國中生網路成癮、父母管教態度與親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陳淑惠、翁儷禎、蘇逸人、吳和懋、楊品鳳(2003)。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中華心理學刊,45(3),279-294。
陳淑惠(1998)。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一(1/2):網路沈迷現象的心理病理初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87-2511-S-002-023-N)。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姣伶(1995)。父母教養方式的一致程度與幼兒社會化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秀娟(2016)。高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其父母介入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新北市。
陳冠名(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陳葦婷、黃瓊蓉(2015)。台灣學生網路成癮性別差異之後設分析。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8(3),351-387。
陳宥慈(2016)。臺南市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方式、學習適應與復原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台南。
陳美娥(1996)。國小學習遲緩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成就動機、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台北。
陳靜惠(2010)。台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與自卑感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台中。
陳喜水(2003)。原住民國中生偏差行為與家庭氣氛及父母的管教態度相關研究--以台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東。
陳佳琪(2001)。青少年生活壓力、家庭氣氛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陳春秀(2001)。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家庭氣氛與親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陳麗好(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陳治豪(2004)。溝通分析模式的親職教育。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0,40-22。
陳奎熹(1991)。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
陳韻如(2012)。高雄市國中生家庭氣氛、自我概念與利社會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陳詩涵(2006)。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家庭氣氛與親子衝突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陳秀莉(2014)。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人際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
教育部統計處(2018)。國民中小學學生數。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18年8月1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qframe.aspx?qno=NgA4AA2
郭芳君(2003)。父母教養方式、自我韌性與內在性自我控制、少年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
郭靜晃(2009)。親職教育理論與實務 。台北:揚智。
郭明惠(2013)。高中生的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和父母教養態度的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
郭盈伶(2012)。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方式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台中。
莊惠美(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親子互動關係與終身學習能力知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康益壽(2008)。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休閒活動情緒調整與親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湯燕如(2011)。國中生人格特質與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
湯燕如、楊崇宏、林建宏、蔡賢亮、周照偉(2012)。偏鄉地區國中生人格特質與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3,245-268。
曾筱婕(2010)。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親子關係與國中生幸福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黃玉臻(1997)。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高雄市。
黃希庭(1998)。人格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黃宏民(2013)。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台北。
黃芳薇(2016)。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暨學業成就相互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彰化。
黃葳威(2016)。2016年台灣青少兒網路社群、陌生網友分辨調查報告。台北:政大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線上檢索日期:2017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cyberangel.org.tw/thesis/Study/001.pdf
黃德祥(1997)。親職教育。台北:偉華。
黃鈴淯(2010)。高雄市國中生的父母教養方式、依附類型與其解釋風格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高雄。
黃千慧(2012)。國中生網路成癮與父母教養方式、學業成就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彰化。
黃嘉言(2013)。桃園縣兩所國小六年級學童網路成癮之研究-從計畫行為理論觀點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桃園。
黃妙玟(2008)。父母管教方式、收看暴力電視節目與校園霸凌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黃靜宜(2008)。青少年依附關係、父母教養方式與其異性交往態度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台北。
黃宗堅(1999)。家庭系統的測量與應用。應用心理研究,2,83-109。
黃柏嘉(2006)。生活型態與父育知覺、父職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台北。
黃惠卿(2012)。高雄市國中生家庭氣氛、親子關係及其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黃啟新(2013)。網路使用行為影響親子、師生、同儕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台北。
黃瀗瑱(2006)。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學習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黃毅志(2003)。「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與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教育研究集刊,12,1-31。
黃毅志(2008)。如何精確測量職業地位?「改良版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台東教育大學學報,19(1), 151-160。
黃怡瑛(2008)。高雄市國中生性別角色態度、家庭氣氛與社會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黃千真(2104)。雲林縣國中生之網路成癮、父母管教方式與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台中。
程裕明(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父母教養方式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彰化。
彭郁歡(2004)。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台北。
游森期(2001)。 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游森期(2002),青少年網路成癮之成因探討,學生輔導,83。
楊杰青(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幸福感、父母教養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
楊淑惠(2016)。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霸凌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工業管理學系,新竹。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1),7-28。
楊景森(2004)。國中學生家庭氣氛家長參與及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楊青垂(2005)。少年沉迷網路之研究─子女與父母管教態度之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嘉義。
楊翠藝(2013)。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課業壓力與學業復原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雲林。
葛煜仁(2013)。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及 同儕關係對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
葉柏峰(2015)。國中學生父母管教、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成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彰化。
葉淑菁(2003)。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倫理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廖思涵(2006)。高雄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沉迷與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高雄市。
廖純雅(2006)。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廖妤晨(2018)。青少年網路成癮與親子關係之探討-以苗栗縣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工業管理學系,新竹。
蔡恆翠(2004)。國中生知覺之父母婚姻關係、家庭氣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台北。
蔡靜雯(2010)。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蔡鐿安(2007)。高中職生父母教養方式、家庭休閒滿意與家庭氣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
蔡文輝(2007)。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四版)。臺北市:五南。
蔡智發(2012)。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親子關係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高雄。
蔡佩芬(2017)。屏東縣國中學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屏東。
歐妙苓(2010)。高雄市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的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劉淑媛(2004)。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困擾之調查與訪談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劉雁婷(2010)。國小學童之網路使用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高雄市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劉佳宜(2010)。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人際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中。
劉淑利(2006)。國民小學教師子女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研究─以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劉麗香(2011)。美里省獨中生課業壓力、家庭氣氛與學生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劉盛男(2005)。國小視障學生家庭氣氛與情緒智力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屏東。
劉玉芬(2013)。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對教育期望與親子關係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高雄。
劉婉寧(2012)。基隆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家庭人際互動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基隆。
劉香君(2014)。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親子衝突因應策略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台南。
劉漢政(2011)。國中學生社會支持、憂鬱傾向與網路成癮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嘉義。
鄭榮豐(2008)。潮州高中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親子關係與其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台北。
鄭仁厚(2107)。高職生家庭氣氛、憂鬱情緒與智慧型手機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嘉義。
鄭雅文(2018)。新北市國中學生之父母教養態度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新竹。
賴保禎(1972)。父母管教態度手冊。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賴韻涵(2012)。國中生家庭價值觀、家庭氣氛與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嘉義。
賴怡玟(2013)。國中生家庭氣氛、情緒智力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嘉義。
盧麗卉(2002)。台北地區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行為及其相關背景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盧婉婷(2012)。高雄市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態度與家庭氣氛、挫折容忍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謝淑珍(2017)。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台中。
謝紫湄(2017)。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人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屏東。
謝麗雅(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關係、家庭氣氛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謝慧蘭(2013)。國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謝秀雯(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其情緒調整、父母管教方式與憂鬱傾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新竹。
鍾思嘉(2005)。親職教育(修定版)。台北:桂冠。
簡曉柔(2014)。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數位應用研究所,台南。
簡志瑋(2016)。國中生自我概念、家庭氣氛與網路成癮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嘉義。
簡意文(2108)。國中生人格特質.親子關係與網路沉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嘉義。
戴怡君(1999)。使用網際網路進行互動者特質之探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管理學院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嘉義。
戴怡靜(2011)。高中新生家庭休閒活動、家庭氣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台南。
薛國致(2010)。屏東地區大學生網路使用態度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屏東。
蕭惠華(2004)。中學生網路使用現況問題:教師的知覺與輔導經驗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
蕭瑞美(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蕭鈺貞(2007)。父母教養方式、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焦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蕭雅芬(2014)。國中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自我概念對其偏差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台南。
顏鴻恩(2013)。馬來西亞獨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 - 以雪蘭莪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欲諮商學系所,彰化。
藍采風(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幼獅。
羅佳芬(2002)。國小兒童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
蘇怡菁(2012)。父母教養方式、親子關係與兒童注意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
二、外文部分
Akatemia, S. (2016). Internet addiction, school burnout feed into each. Science Daily, Retrieved August 1, 2018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5/160524093226.htm.
Akhter, N., Hanif, R., Tariq, N., & Atta, M. (2011). Parenting styles as predictors of externalizing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among children. Pakisto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6(1), 23-41.
Baumrind, D. (1991).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adolescent competence and substance us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ts, 11(1), 56-95.
Cooper, A. (1998). Sexuality and the Internet: Surfing into the new millennium.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2), 187-194.
Darling, N. & Steinberg, L. (1993).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3(3), 487-496.
Davis, R. A. (2001). 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7(2), 187-195.
Denton, R. E., & Kampfe, C. M. (199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variables and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A literature review. Adolescent, 29(114), 475-495.
Dewey, E. A. (1971). Family atmosphere. Technique for Behavior Change, 41-48. Illinois: Charles Thomas.
Dewey, E. A. (1991). Basic applications of Adlerian psychology for elf-understanding and human relationships. Coral Spring, FL: CMTI.
Fullwood, C., James, B. M., & Chen-Wilson, C. J. (2016). Self-concept clarity and online self-presentation in adolescent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 Social Networking, 19(12), 716-720.
Gao, Y., Zhang, W., & Fung, A. L. C. (2015).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parenting styles and proactive and reactive aggresstion in Hong K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50(6), 463-471.
Gay, L. R., Mills, G. E., & Airasian, P. W. (2009).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Pearson.
Gengler, C. (2015). A survival guide for parents of teenagers: Teens and the interne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Extension.
Griffiths, M. (2000). Does internet and computer addiction exist? Some case study evidence.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3(2), 211-218.
Hetherington, E. M., & Frankie, G. (1967). Effects of parental dominance, warmth, and conflict on imitation in childr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2), 119-125.
Jaffe, M. L. (1998). Adolescen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King, S. A. (1996). Is the internet addictive or are addicts using the internet? Retrieved January 28, 2019, from http://giovanni-2000.tripod.com/mesh/selfaddict.html
Ko, C. H., Yen, J. Y., Chen, C. C., Yen, C. F., Chen, S. H. (2005). Screening for Internet Addic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n cut-off points for the 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Vol. 21, No.12, 545-551.
Lenhart, A. (2015). Teens, social media & technology overview 2015. Retrieved July 9, 2017 from Pew Research Center Internet & Technology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pewinternet.org/2015/04/09/teens-social-media-technology-2015/
Leung, L. (2004). Net-generation attributes and seductive properties of the internet as predictors of online activitie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 Behavior, 7, 333-48.
Maccoby, E. E (1992). The role of parents in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 An Historical Overview. Development Psychology, 28, 1006-1017.
McCown, J. A., Fischer, D., Page, R., & Homant, M. (2001). Internet relationships : People who meet people.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4(5), 593-596.
Mead, D. E. (1976). Six approaches to child rearing. Provo. Utah Brigham Univ.
Meerkerk, G. J., van den Eijnden, R. J., Vermulst, A. A., & Garretsen, H. F. (2009). The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scale (CIUS): Som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2(1), 1-6.
Moos, R. H., & Moos, B. S. (1986).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manual (2nd ed.).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Olson, D. H. (2000). 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2, 144-167.
Parks, M. R., & Floyd, K. (1996). Making friends in cyberspace. Journal of Communcation, 46(1), 80-97.
Paulson, S. E., & Sputa, C. L. (1996). Patterns of parenting during adolescence: Perceptions of adolescents and parents.Adolescence, 31, 369–381.
Sclafani, J. D. (2012). The educated parent 2 : Child rearing in the 21st century. Santa Barbara, Calif : Praeger.
Sherman, R., & Dinkmeyer, D. (1987). Systems of family therapy: An Adlerian integration. New York: Brunner/Mazel.
Shloim, N., Edelson, L. R., Martin, N., & Hetherington, M. M. (2015). Parenting styles, feeding styles, feeding practices, and weight status in 4-12 years-old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Retrieved January 5, 2019 from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15.01849/full
Shulman, B. H., & Mosak, H. H. (1988). Manual for life style assessment.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c.
Stewart, S. M., Bond, M. H., Kennard, B. D., Ho, L. M., & Zaman, R. M. (2002). Does the Chinese construct of guan export to the We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7(2), 74–82.
WHO (2002). WHO Health Topics: Adolescent Health. Retrieved on 2017-07-24 from
http://www.who.int/topics/adolescent_health/en/
Wright, M. F. (2017).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popularity-motivated behaviors,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s in cyberspace and cyber aggression: The role of gender.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 Social Networking, 20(6), 355-361.
Young, K. S. (1996).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3), 237-244.
Young, K. S. (1997). What makes the internet addictive: Potential explanations for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5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hicago.
Jary, D. & Jary, J. (2005)。社會學辭典(周業謙、周光淦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原著出版於1998年)。
Khoo, A., Liau, A. & Tan, E. (2007)。孩子回家只上網怎麼辦:如何溝通並保護網路世界中的下一代(吳明燁、洪慧芳譯)。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原著出版於2006年)。
Lerner, R. M. (2006)。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的發展、多樣性、脈絡與應用(黃德祥等譯)。台北:心理出版。(原著出版於2002年)。
McKenry, P. C., Price, S. J. (2004)。家庭壓力(鄭維瑄、楊康臨、黃郁婷譯)。台北:五南。(原著出版於2000年)。
Price, S. J. & Mckenry, P. C. (2004)。家庭壓力(鄭維瑄、楊康臨、黃郁婷譯)。台北:五南。(原著出版於2000年)。
Rice, F. P., & Dolgin, K. G. (2005)。青少年心理學(黃俊豪、連廷嘉合譯)。台北:學富文化。(原著出版於2002年)。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40130)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