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10: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思筠
研究生(外文):Si-Yun Xu
論文名稱:高中職學校行政人員專業倫理量表編製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Compilation Scale Test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Senior High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指導教授:蘇鈺楠蘇鈺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Nan Su
口試委員:范熾文吳清山
口試委員(外文):Chih-Wen FanChing-Shan Wu
口試日期:2019-06-2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界定問題測驗學校行政倫理困境
外文關鍵詞:Defining Issues TestSchool AdministrationEthical Dilemma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6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是應用Neo-Kohlbergian學派取向發展出的「界定問題測驗」 (Defining Issues Test, 以下簡稱DIT)此一工具,將其測驗架構應用在學校行政專業倫理領域上,轉化原本的道德兩難故事做為高中職學校行政人員專業倫理量表編制之研究,並且以行政人員常見的倫理困境最為故事背景,以期建立更具效度的倫理量表測驗,首先,運用教育詮釋學方法進行Neo-Kohlbergian學派主要文本資料的閱讀、分析、理解、詮釋與批判;其次,分析Neo-Kohlbergian學派的思想淵源、理論內涵以及探究學校行政專業倫理內涵相關文獻;最後,參考相關的教育資料撰寫完成研究計畫,並依常見的四個倫理困境設計四個兩難困境故事:(一)人情與法紀的兩難:學生受教權與學校現實利益、(二)目標取捨的兩難:升學導向與活動導向取捨、(三)角色權責的兩難:依法行政之兩難及(四)理想與現實的兩難:收容安置生。此運用DIT測驗設計關於學校行政人員道德發展測驗,希望日後可以提供作為建構學校行政專業倫理發展測驗之參考。
This study is a tool developed by the Neo-Kohlbergian school to develop the Defining Issues Test (DIT). It applies its test structure to the field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 ethics, transforming the original moral dilemma. For the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scale of executives in high school schools, and the most ethical dilemma of executives, the most ethical dilemma is to establish a more effective ethical scale test. First, use the method of educational hermeneutics to study the Neo-Kohlbergian school literature. The reading, analysis, understanding, interpretat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main text materials; secondly, the Neo-Kohlbergian school's ideological origins, theoretical connotations and literatures on the ethical connotation of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 finally, the research project is completed with reference to relevant educational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four ethical dilemmas, four dilemmas are designed: (1) The dilemma of human condition and law: the dilemma of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and the actual interests of the school, and (2) the dilemma of goal selection: the orientation of study and the choice of activities, (3) The dilemma of the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the dilemma of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and (4)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of the dilemma: placement of students to accept. This application of DIT test design on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s moral development test, I hope to provid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 ethics development test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0
第二章 學校行政專業倫理發展與DIT架構下道德發展程度之關係 23
第一節 學校行政人員專業倫理之探究 23
第二節 NEO-KOHLBERGIAN學派與DIT測驗由來和發展 41
第三節 學校行政專業倫理與DIT道德面向探究 55
第三章 DIT在學校行政專業倫理上的內涵建構與獨特處 77
第一節 DIT應用在學校行政專業倫理之內涵 77
第二節 DIT問卷設計獨特處 92
第四章 應用DIT架構設計學校行政專業倫理量表測驗 101
第一節 兩難故事情境設計 101
第二節 DIT計分方式 112
第五章 啟示與建議 115
第一節 啟示 115
第二節 建議 121
參考文獻 125
附錄 131
中文文獻
王耀輝(2007)。卡爾的教育倫理思想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
伍振鷟(1999)。教育哲學。台北市:五南。
朱建民(1996)。 專業倫理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通識教育季刊,2,33-56。
何懷宏(2002)。倫理學是什麼。新北市:揚智文化。
謝文全、黃乃熒、吳清山、陳麗珠、王麗雲、王如哲、… 潘慧玲(2007)。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黃旭鈞(199903)。「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準則」初步建構。教育行政論壇第四次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吳清山、江愛華、邱馨儀、黃旭鈞、張正霖、鄭望崢(2001)。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內涵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89-2413-H-133-010-S)。臺北市: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吳清山、黃旭均(2005)。教師專業倫理準則的內涵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32,44-58。
吳清山(2014)。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2017)。 邁向核心素養的基礎教育變革。 師友月刊,595,9-15。
呂維里、林文瑛、翁開誠、張鳳燕、單文經譯(2004)。道德發展:研究與理論之發展(J. Rest)。台北市:心理。(1986)
宋唯立(2016)。Neo-Kohlbergian「界定問題測驗」(DIT)暨國民小學教師道德判斷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沈六(1983)。杜威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說。公民訓育學報,1,271-278。
李琪明(2013)。《道德教育期刊》創刊40年之研究趨勢及其對我國教育啟示。教育研究集刊,1,35-72。
林火旺(2004)。倫理學。台北市:五南。
林奕民(2004)。臺北市中小學教師兼行政人員專業倫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建福(2003)。教學專業的倫理省思。「教育專業倫理」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花蓮縣慈濟大學。
林玲如(2001)。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行政倫理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林鍾沂(2001)。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英冠球(2010)。《論語》反映的倫理學型態-從德性倫理學的觀點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24,107-136。
范毓麟(2011)。學校行政人員於兩難困境中作決定歷程之個案研究:以某私立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范熾文(2000)。學校行政決定的革新趨向:倫理決定。學校行政雙月刊,8,55-67。
范熾文、何依蓮(2016)。班級導師實施道德領導的十項作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8-103。
徐學庸(2004)。古希臘倫理思想的特色-評包利民《 生命與邏各斯-希臘倫理思想史論》一書。華梵人文學報,3,227-248。
祝若穎(2011)。日治後期杜威教育思想在臺灣之引進與實踐。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145-193。
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市:五南。
秦夢群(2013)。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台北市:五南。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教育部(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臺北市。
教育部(2014)。品德教育促進方案。臺北市。
梅文慧(2009)。倫理決定模式在學校行政應用之個案研究-一個國小案例之初步分析。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7,49-70。
許慶泉(2006)。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倫理困境與倫理決定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郭為藩(1987)。學校倫理研究。台北市:台灣書店。
曾麟喬(2008)。Neo-Kohlbergian取向之發展及其道德教育蘊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游惠瑜(2008)。關懷倫理是女性所獨有的道德特質嗎? 哲學與文化,4,171-180。
童鳳嬌(2007)。十二年國教的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78,159。
谢曉東(2015)。第六倫與社會儒學。東岳論壇,10,25-29。
馮丰儀(2007)。學校行政倫理理論內涵及實踐之探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219-244。
馮文全、 徐東(2006)。論班杜拉社會學習道德教育思想。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5,126–129。
黃乃熒(1997)。學校行政領導之道的詮釋與實踐。國立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報,6,153-184。
黃乃熒(2004)。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及其兩難困境之解決。教育研究期刊,3,1-29。
黃光國(1996)。專業倫理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識教育季刊,2,19-32。
黃光國(1998)。兩種道德:臺灣社會中道德思維研究的再詮釋。本土心理學研究,9,121-175。
黃昆輝(1980)。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台北:五南。
黃昆輝、張德銳(2000)。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5289/
黃俊傑(2013)。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行政倫理指標建構與實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黃晴晴(2012)。臺中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認知和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黃麗娟(2002)。論柯伯格之道德認知發展論。人文社會學報,1,114-123。
黃藿(2003)。教育專業倫理與道德教育。「教育專業倫理」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花蓮縣慈濟大學。
梁福鎮(2006)。教育哲學:辯證取向。臺北市:五南。
楊秀宮(2008)。郭爾保[道德發展序階論]之探究--[第七序階]與道德認知發展觀點的衝突與調和。人文社會電子學報,1,45-52。
潘菲(1994)。道德判斷測驗(DIT)之發展與應用。國立中興大學共同學科期刊,3,149-165。
潘櫻英(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兼行政人員因應行政倫理兩難困境之現況及策略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
蔡進雄(2007)。論正義倫理與關懷倫理對學校行政領導的啓示。中等教育,3,42-54。
鄭來長(2015)。美國夥伴關係學校全國網絡 (NNPS) 對我國學校經營之啟示學校行政,96,90-117。
冀劍制(2016)。哲學課的逆襲。台北市:商周出版社。
蕭武桐(1993)。行政倫理。台北市:華視文化公司。
謝文全(1995)。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
顏銘志(2010)。效益論倫理學及其在德育上的蘊義(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英文文獻
Beck, L. G., & Murphy J (1993). Preparing ethical leaders: Overviewing current.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110, 117-130.
Greenfield, W. D. (1991). Rationale and methods to articulate ethics and administrator trai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32379)
Hegel, G. W. F., & Knox, T. M. (1967).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London,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itt Derryberry, W., & Thoma, S. J. (2005). Functional differences: comparing moral judgement developmental phases of consolidation and transition.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1, 89-106.
Pojman, L. P. (2001). Ethics: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4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Rest, J. (1979). Development in judging moral issues.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Rest, J., Narvaez, D., Bebeau, M. J., & Thoma, S. J. (1999a). Postconventional 224moral thinking: a neo-Kohlbergian approach.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ollin, B. E. (2006). Science and ethics. Cambridge ,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hapiro, J. P., & Stefkovich, J. A. (2001). Ethical leadership and decision making in education: Applying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o complex dilemma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tarratt, R. J. (1991). Building an ethical school: A theory for practice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 185-202.
Starratt, R. J. (1994). Building an ethical school: A practical response to the moral crisis in schools. London , England: Falmer Pres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