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部份
1.丁志權(2004)。弱勢學生教育經費的編列與展望。臺灣教育,626,2-9。
2.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王文玉(2006)。外籍配偶國小子女與本地子女學習狀況之比較。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8a3m64.行政院(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臺北市。行政院。
5.何振珮、朱正一(2012)。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與身心健康、學業成績之相關性研究。志為護理,11(5),58-68。
6.余民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11-24。
7.吳佳蓉(2002)。隔代教養兒童與非隔代教養兒童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nv288k8.巫有鎰(2005)。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台東縣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結合教育機會均等與學校效能研究的分析模式。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屏東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2aaq49.李文益、黃毅志(2004)。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生成就的關聯性之研究—以台東師院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2),23-58。
10.李偉文(2009)。大量運動流汗,有助提升專注力及記憶力【樂活時代】。康健雜誌2009年12月號。2018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
11.李雅筑、陳虹瑾(2015)。翻轉教室、MAPS、學思達 如何翻轉教育?三大創新教學法,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遠見雜誌2015年8月號。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20749
12.李嘉欣(2018)。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對國小學童學業成就之影響-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屏東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v53k3413.阮綠茵、林益群(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與學業成績相關性之研究。教育社會學通訊,(68),12-23。
14.周新富(2013)。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5.林俊瑩(2007)。檢視個人與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以SEM與HLM分析我國國中教育階段機會均等及相關問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高雄市。取自ttps://hdl.handle.net/11296/gcmteh16.林俊瑩、黃毅志(2008)。影響臺灣地區學生學業成就的可能機制:結構方程模式的探究。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1),45-88。
17.林建豪(2006)。國小學童身體質量指數、身體型態、基本運動能力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5),96-109。
18.林美惠、王奕貞、莊財福(2010)。新移民女性參與子女學校教育:以臺灣雲林縣個案為例。臺北市。秀威資訊。
19.林清江(1982)。教育機會均等理想的實現。教育文粹,11,1-4。
20.林進材(2004)。教學原理。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1.林進財(1998)。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高雄市。復文圖書。
22.邱俊惟(2011)。國小學童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z3uzwj23.邱婉麗(2003)。學校與社區資源互享互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e77rd24.邱麗滿(2008)。高雄縣國小學童學習成就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g7nw2325.邱皓政(201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SPSS PASW 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6.孫慧如(2016)。學習興趣、學習意願、學習行為與學習成就之差異性研究---以高雄市國小資優生與一般生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9x63327.馬信行(1985)。家庭文化背景與學業成績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1,139-165。
28.高泰利(2017)。新住民子女之家庭狀況在生活適應與學習成就上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偏鄉某國小為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qet66929.張芳華(2013)。家長背景、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與子女學業成就之關聯性:以北北宜三縣市國中學生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9(2),117-144。
30.張春興(1998)。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31.張春興(200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教育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32.張春興、陳李綢(1977)。國小男女生學業成績的性別差異與其教師性別差異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0,21-33。
33.教育部(2001)。二○○一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2018年8月25日,取自: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046
34.張霄亭、朱則剛、張鐸嚴、洪敏琬、胡怡謙、方郁琳、胡佩瑛(2002)。教學原理。 臺北市。空中大學。
35.張馨方(2010)。國民小學弱勢照顧補助政策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學校行政。68期。頁169-191。
36.教育部(2004)。《教育政策白皮書》(初稿)。2018年9月1日,取自http://mail2.ylc.edu.tw/~gces.kentxchang/pipi/white.doc
37.教育部(2007)。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2018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chcsec.gov.tw/pcsec/research/study/12year.htm
38.教育部(2017)。國民小學國民中學成績評量準則。2019年1月2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949
39.教育部(2018)。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2019年1月30日,取自https://cirn.moe.edu.tw/Guildline/index.aspx?sid=11
40.陳美娥(1996)。國小學習遲緩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成就動機、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e5bzt41.陳木金、紀家雄(2013)。中小學校長以社會資本發展學校智慧資本之推動策略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88。
42.陳宗亮(2010)。國中生不同學業成就和體適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南隆國中學生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huk5543.陳珮娟(2007)。不同性別.學業成就高年級學童之失敗歸因與自我設限行為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g524st44.陳順利、黃毅志(2015)。解除Coleman等人報告書的魔咒:學校中的班級因素對學業成績之影響。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2),111-138。
45.黃芳玫、吳齊殷(2010)。臺灣國中學生個人特質、家庭背景與學業成績--追蹤調查資料之研究。經濟論文叢刊,38(1),65-97。
46.黃木蘭(2006)。愛心不容任意消費。師友月刊,470,17-20。
47.黃金梅(2002)。學習輔導方案對國小兒童學業成就與自我概念之影響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hev8448.黃政傑(1994)。教育資源的理念與問題。臺灣教育,528,8-14。
49.楊忠祥(2012)。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與學業成績表現。國民教育,53(1),25-32。
50.楊賀凱(2014)。文化資本、學校社會資本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比較臺東縣原、漢學生之差異。南臺學報39(2),123-142。
51.詹秀雯、張芳全(2014)。影響國中生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28(1)。49-76。
52.廖雙玉(2010)。臺中縣市國民小學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現況與資源整合可行途徑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989q9t53.趙善如、鍾鳳嬌、江玉娟(2007)。影響外籍暨大陸配偶學童子女學業成績關鍵因素:以個人人口特徵、學習行為能力、家庭環境探討之。教育心理學報,39(1),129-147。
54.劉秀菊(2010)。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國小高年級國語低成就學生之輔導效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x7676a55.厲飛飛、周一樨(2011)。初中生的成就動機其及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教育測量與評價,6,44-47。
56.鄭權(2012)。國小學童學習興趣、學習意願、學習行為與學習成就之關聯性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y2hq5957.陳美娥(1996)。國小學習遲緩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成就動機、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e5bzt
58.蕭玉佳(2011)。凌寒待暖陽:國小經濟弱勢生學習生活與學習文化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4dn4y二、 英文部份
1.Coleman,J.S(1996).Equality of educationalopportunity. Washingtion,DC: U.S. office of Education.
2.Jaeger,M.M.(2010).Does Culture Capital Really Affect Academic Achievement ?New Evidence from Combined Sibling and panel Data.Sociology of Education 84,4.281-298.
3.Koehler,M.S.,&Grouws,D.A.(1992).Mathematicsteachingpracticesandtheireffects.InD.A.Crouws(Ed.),Handbookofresearchonmathematicsteachingandlearning(pp.115-126).NewYork:Macmillan.
4.Guo, G. & Harris, K.M., (2000). The mechanisms mediation the effects of poverty on childre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Demography, 37(4):43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