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
王竣平(2011)。三國人物形象的新塑造:從文字文本到電玩文本的討論。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石安伶(2012)。雙重消費,多重愉悅—知情閱聽人消費小說改編電影之跨媒體愉悅經驗。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哲豪(2017)。跨媒介改編劇集式文本之接收動機與經驗歷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周劭芳(2017)。電玩遊戲玩家跨媒介消費行為探討--以魔獸世界改編電影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陳亭如(2005)。台灣3D動畫產業核心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郭玲瑜(2017)。日本漫畫閱聽人的跨媒介參與歷程初探—以改編動漫、日劇、真人電影為例。中正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脩紋(2015)。《三國演義》當代改編文本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單凝(2018)。迷你影集《傲慢與偏見》的書信呈現:從《改編理論》看符號翻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趙建歡(2016)。從數位遊戲改編談跨媒體敘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魏綺慧(2014)。迪士尼.皮克斯動畫王國的肇建與擴張。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碩士論文。期刊
石安伶、李政忠(2014)。雙重消費、多重愉悅:小說改編電影之互文/互媒愉悅經驗。新聞學研究,118,頁1 – 53。
李佳笑(2016)。網路文學影視改編中的閱聽眾接受研究。西部廣播電視,10,頁105 – 106。
陳智先(2007)。跨媒介下的文類移轉:電玩《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之敘事分析。傳播與管理研究第7卷,1,頁79 – 112。
黃靖萱(2007)。姜豐年/凃俊光的台灣互聯網大夢。財訊雙周刊,520,頁74 – 78。
楊君(2015)。知情閱聽眾視角下文本到改編電影的轉變。西部廣播電視,13,頁123。
書籍
蔡蕙芳(2008)。著作權侵權與其刑事責任—刑法保護之迷思與反思。臺北市:新學林。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網路資料
4Gamers編輯部(2016年5月16日)。暴雪、Valve聯合訴訟和解告終,《刀塔傳奇》更名變《小冰冰傳奇》。4GAMERS。取自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6401/22925
Alexis Blanchet(2011年12月7日)。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daptation of Films into Video Games。INAglobal。取自https://www.inaglobal.fr/en/video-games/article/statistical-analysis-adaptation-films-video-games
Alexis Blanchet(2012年4月5日)。The Real Data Behind Movies Becoming Games。GAMASUTRA。取自https://www.gamasutra.com/view/feature/168018/the_real_data_behind_movies_.php
Box Office Mojo(2018年11月8日)。Video Game Adaptation。Box Office Mojo。取自https://www.boxofficemojo.com/genres/chart/?id=videogameadaptation.htm
FANDON(2018年3月26日)。Assassin's Creed WIKI—Assassin's Creed (film)。FANDON。取自http://assassinscreed.wikia.com/wiki/Assassin%27s_Creed_(film)
IMDb - Movies, TV and Celebrities(2017年5月13日)。IMDb Top Box Office。取自https://www.imdb.com/?ref_=nv_home
LYNN(2017年5月13日)。解構IP這個火紅詞的前世今生──別再把品牌網紅社群全都冠到IP頭上。寫點科普,請給指教。取自https://kopu.chat/2017/05/13/what-is-ip/
LYNN(2018年7月6日)。羅胖、米老鼠、哈利波特,都是IP成功案例?別再不懂裝懂,「IP」重點一次看。商周.COM。取自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23152&type=Blog
NEWZOO(2017年5月16日)。Top 100 Countries/Markets by Game Revenues。NEWZOO。取自https://newzoo.com/insights/rankings/top-100-countries-by-game-revenues/
PwC Taiwan(2017年6月7日)。2017 全球與臺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使用者體驗 引領全球娛樂暨媒體業未來。PwC Taiwan。取自https://www.pwc.tw/zh/news/press-release/press-20170607.html
RU(2016年8月17日)。《刺客教條》電影曝光「信仰之躍」拍攝幕後影片 真人上陣 125 英尺一躍而下。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取自https://gnn.gamer.com.tw/0/136090.html
TangBao(2016年12月27日)。《刺客教條》電影導讀與評論,集遊戲大成的精彩與缺憾。4GAMERS。取自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31126/assassins-creed-movie-review-
TFI-國家電影中心Taiwan Film Institute(2017年)。全國電影票房截至2017年九月前資訊。TFI-國家電影中心。取自https://www.tfi.org.tw/BoxOfficeBulletin/monthly
TIFA2014台灣國際藝術節(2014年)。2014 兩廳院年度製作—孽子。TIFA2014。取自http://tifa.npac-ntch.org/2014/tw/theatre/crystal-boys/
UBISOFT(2016年9月13日)。ASSASSIN'S CREED THE EZIO COLLECTION ANNOUNCED FOR PS4, XBOX ONE。UBISOFT。取自https://news.ubisoft.com/article/assassins-creed-ezio-collection-announced-ps4-xbox-one
Wikipedia(2018年11月17日)。刺客教條系列Assassin's Creed。Wikipedia。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刺客教條系列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2003年8月22日)。92年電視金鐘獎得獎名單。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取自https://www.bamid.gov.tw/information_164_63890.html
佐斯(2017年3月13日)。電影目前已知的彩蛋分享 (提到劇情)。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取自https://forum.gamer.com.tw/G2.php?bsn=09703&parent=1513&sn=1770&lorder=7&ptitle=【電影】刺客教條:同名電影+%282016%29
李佳笑(2017年6月24日)。跨媒介敘事下網絡小說改編IP劇的閱聽眾接受分析。壹讀。取自https://read01.com/zh-tw/ePN6EDd.html#.XAedXnB1NPZ
佘漢姬(2017年1月25日)。【刺客教條】敵對組織「聖殿騎士」千年興衰 成今日共濟會。香港01。取自https://www.hk01.com/電影/62101/刺客教條-敵對組織-聖殿騎士-千年興衰-成今日共濟會
歪力(2017年1月17日)。沒人想碰的題材,《返校》爆紅證明台灣遊戲原創實力。4GAMERS。取自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31256/detention-is-such-a-game-that-you-must-play
邵鲁文(2016年2月24日)。 遊戲IP與改編電影之間的現實與距離。虎嗅。取自https://www.huxiu.com/article/139778/1.html?f=wangzhan
威秀影城(2016年12月28日)。刺客教條。威秀影城。取自https://www.vscinemas.com.tw/film/detail.aspx?id=1456
程震(2015年12月21日)。究竟什麼才是有價值的IP?這裡有超級IP的四大引擎。虎嗅。取自https://www.huxiu.com/article/134784.html
陳永國(2005年12月26日)。互文性。文化研究。取自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culturestudy/theory/01.htm
陳怡如(2017年7月28日)。電競族愛看直播!台北創全球最高電競直播流量,四大要素提升玩家觀看參與度。YAHOO!奇摩看見數位行銷力。取自http://yahoo-emarketing.tumblr.com/post/163510930641/2017game
黃鳴奮(2005年12月26日)。互文性:網路時代對後結構主義的追思。取自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culturestudy/theory/02.htm
遊戲機智說(2018年3月16日)。聖地巡禮系列!《刺客教條:起源》“法老詛咒”古跡畫面實景對比。今日頭條。取自https://www.toutiao.com/a6533449011146260995/
電玩中心(2016年12月27日)。電玩改編電影北美不埋單? 《刺客教條》首周票房慘淡。YAHOO奇摩新聞。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電玩改編電影北美不埋單-刺客教條-首周票房慘淡-043833266.html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4年10月12日)何謂智慧財展權。中科院智權通報第49期。取自http://www2.nuk.edu.tw/lib/copyrigh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5年8月26日)。(一)著作權基本概念篇-1~10。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取自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219594&ctNode=7561&mp=1
滾石愛情故事官網(2016年)。公視。取自https://www.pts.org.tw/inlove/#services
劉慧茹(2017年9月29日)。百老匯團隊打造 周董《不能說的祕密》變身音樂劇銷歐美。鏡周刊。取自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925insight001/
燕巧(2016年10月24日)。IP改編:可不是「微微一笑」那麼簡單。每日頭條。取自https://kknews.cc/zh-tw/entertainment/qz534o.html
蘇龍麒(2017年11月7日)。立院三讀 電競及運動經紀納入運動產業。中央通訊社。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11070098.aspx
英文文獻
Aarseth, E. (2006). The culture and business of cross-media productions. Popular Communication, 4(3), 203-211.
Aarseth, E. (2004). Quest games as post-narrative discourse. In M. L. Ryan (Ed.), Narrative across media: The language of storytelling (pp.361-376). Londo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Chatman, S. (1978).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Ithaca,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Genette, G. (1997). Palimpsests: Literature in the second degree (C. Newman & C. Doubinsky, Trans.). Nebraska,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in 1982)
Hutcheon, L. (2006). A theory of adaptation. London, UK: Routledge.
Hutcheon, L with O’Flynn, S(2013). A theory of adaptation. London, UK: Routledge.
Jenkins, H. (2003, January). Transmedia storytelling. Technology Review[Online]. Available: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articles/03/01/wo_jenkins011503.asp?p=1
Juul, J. (2001, July). Game telling stories? A brief note on games and narratives[Online]. Available: http://gamestudies.org/0101/juul-gts
Kristeva, J. (1980). Desire in language: A semiotic approach to literature and art.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Kristiva, J.(1986). Word, dialogue, and the novel. In T. Moi (Ed), The Kristeva reader.(pp.35-61).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arciniak, M. (2007). The appeal of literature-to-film adaptations. Lingua ac Communitas, 17, 59-67.
Marshall, P. D. (2002). The new intertextual commodity. In D. Harries (Ed.), The new media book (pp. 69-81). London: BFI.
Tannenbaum, P. H. (1985). “Play it again, Sam”: Repeated exposure to television programs. In D. Zillmann & J. Bryant (Eds.), Selective exposure to communication (pp. 225-241).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Wolf, M. (1999). The entertainment economy: how mega-media forces are transforming our lives. London: Penguin Books.